•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试论资管新规下城商行净值型理财转型

    试论资管新规下城商行净值型理财转型

    时间:2020-03-22 05:15:5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资管新规的颁布,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形成较大的影响,理财净值化成为大势所趋,在过渡期内如何调整应对这一变化,成为商业银行当前必须要面对的课题。本文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化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资管新规;净值型理财;理财产品净值化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资产管理行业在2012年被放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随之迅猛发展起来。截至2017年底,商亚银行类金融机构存续的理财产品数量达到了9.35万支,存续余额29.54万亿,理财业务在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的占比达到了90%左右,无可争议的成为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的重中之重。在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迅猛发展的过程中,由各种不规范操作所逐渐累积起来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剧,期限错配、多层嵌套、存在资金池等不规范理财业务操作,导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资金运作穿透性不强,产品不能体现其真实的风险收益特征等现象普遍存在。

    为了使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得到规范,2017年11月17日,中央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產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于2018年4月和9月先后正式公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及其配套细则,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进行了全面的规范。资管新规中在关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管理的规定,对商业银行现行的理财产品业务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受到了市场各方的广泛关注。理财产品的净值化,是指理财产品的净值生成应以公允价值为主要的计量原则,体现理财产品投资标的真实收益和风险。通俗点说,理财产品的净值化,就是要求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要回归“资金托管,代客投资”本质,将收益与风险全都让渡给投资者,银行只作为理财的中介平台存在,有效解决当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中存在的“刚性兑付”等问题。新规的出台,无疑对当前商业银行以预期收益类理财产品为卞导的资管业务造成冲击,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

    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现状分析

    (一)净值型产品数量逐步增长,但在总量中占比仍比较小

    根据相关市场调查的不完全统计,在2017年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商业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便有所上升,2018年4月新规正式颁布后,增长趋势更为明显。但就数量增长与总量占比两项数据进行比较,虽然数量是在逐步增长,但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总量占比上仍然较小,说明在过渡期内,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将仍可能是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主流,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发行增量较小,一方面银行在试探市场反应的,另一方面也是在给市场适应的时间。由于市场已经习惯了商业银行预期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一下要投资者自行承担风险,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只能循序渐进。因此,目前的情况就是银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虽有所增长,但总量占比较小,预期收益类理财产品仍是主流,投资者对净值型理财产品的认知度还不是很高,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二)净值型产品亮点尚不够清晰

    商业银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实际是一种“类基金”的产品模式,要求投资者按产品实际净值申购和赎回。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受监管规则的影响,投资约束相对较多,投资标的主要是以债券、非标资产和现金类工具为主,与投资范围更广、种类齐全的各类基金相较显得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在满足客户投资需求方面略显不足。新规出台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可以说与各类基金的竞争处于了同一起跑线,虽然新规及配套出台的《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为商业银行扫除了理财产品投资股票市场的监管障碍,但与基金公司相较,在业务能力、投研水平方面商业银行相对处于劣势。就目前来说,商业银行所推出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只是在申购赎回费率方面比基金有所优惠,其它的亮点还不是很清晰,要长期应对来自基金的竞争,商业银行还需要不断在净值型理财产品特色方面不断加强。

    (三)短期内资金挤出效应不明显,机遇与挑战并存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从表面上来看,会由于风险偏好问题而导致客户的流失。商业银行的大部分理财客户,更偏向于保守型,对风险比较敏感,在投资风险需要投资者自身承担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转股其它理财途径。但由于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相对处于低迷,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能够替代银行理财产品的选择并不是很多,在短期内并不会形成大量客户的流失。此外,出于银行理财客户的风险偏好特征,即使出现大量客户退出银行理财,其资金转而投向银行的结构化存款、大额存单等产品的可能性极大,也并不会完全流出银行体系。从这一角度讲,当前的环境加上新规过渡期的设置给了银行业一个比较好的适应期,如果能够快速有效地根据新规作出调整,由于新规实施而造成的客户流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对于投研能力建设较好的银行而言,甚至是一个业务优化,提升市场份额,改变竞争格局的良好机遇。

    三、商业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对策

    (一)加强投资者教育,招动投资观念转变

    商业银行之前以预期收益类理财产品为主,这类理财产品对于客户来说,操作比较简单,虽然签署了理财协议,也看过产品说明书,但实际对产品内容并不关心,理财产品更像是收益率更高的另一种形式的“银行存款”。长期习惯于这种理财模式的投资者对于净值型理财产品显然需要一个理解与转变观念的过程。因此,在过渡期内,银行应加强投资者的宣传教育工作,推动投资者理财观念的转变。在具体方法上,可以针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宣传教育工具,尤其是针对年龄偏大的投资者,应在线下网点布置入力加强宣传;而针对较为年轻的投资者,可充分利用线上渠道进行宣传,建立起客户对该类产品的普遍基本认识,让客户更充分地了解产品净值化的意义,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产品的转型。

    (二)优化产品,提升投研能力及营销能力

    好的宣传手段需要配合优秀的产品。当前,理财产品存在同质化程度高,产品结构单一、信息披露不充分及时等普遍问题。随着新规的实施,理财产品的投资渠道进一步放宽,对产品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商业银行一方面应抓住理财产品投资门槛降低等新规所带来的机遇,大力吸收大众投资者的小额资金,充分发挥在现金管理、债权类工具投资等方面的传统优势,继续以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为一大亮点,趸实基础并稳步拓展客户;另一方面,要加快投研团队建设,吸收权益权投资方向的高端人才,构建具备全面研发能力的投研团队,拓宽产品线。此外,按照新规要求,及时准确地披露理财产品的单位份额净值。

    此外,营销团队的建设同样重要,对以往的预期收益类产品,营销人员只需要强调收益率和期限,做简单的风险揭示并提示客户做好流动性安排即可,对专业知识的要求较低。产品净值化管理之后,营销人员需要清楚地了解产品特性并准确地传达给客户,产品存续期间还要及时告知行情变化,解答客户疑问,业务难度会明显加大。这就需要银行建立一支兼具高超的营销技巧和必要的专业知识的营销团队,在与客户的沟通中体现专业性。

    (三)真正落实客户分级与产品分级

    过去,银行理财产品虽然在形式上进行了风险分级,但预期收益率的定价模式和银行信誉维护的需要使得这种分级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大多数的产品无论评级如何,往往都能实现预期收益;而客户分级更是流于形式,目前主要的客户评级方式是风险评估问卷或资产规模分级,操作手段比较粗放,评估问卷在完成过程中存在着为匹配产品要求而反复评级,评级结果不真实等不规范的现象。净值化管理后,银行在产品分级和客户分级上必须实现更精细的定位,提供层次丰富的产品,并优化客户评级手段;同时评估的过程必须严格规范,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诱导投资者购买不恰当的产品。只有真正落实客户分级与产品分级相匹配的要求,银行才能科学地开发产品并实现有针对性的精准营销。

    (四)根據实际情况选择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委外或代销模式

    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可以根据银行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的委外或代销模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对用户的投资理念、投资风险偏好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对产品发行机构的投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投资管理能力不足的中小型商业银行,可以选择将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投资管理以委托给投资管理能力较强的非银机构,各取所长,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而对于一些投研能力的不足的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则可以选择不自己发行,而以代销大型商业银行优质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模式来开发市场,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务,同样可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付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的现状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9(05):2-3.

    [2]潘东,滕飞.银行理财的净值化转型[J].中国金融,2018(20):36-37.

    [3]王飞,沈润涛.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路径[J].中国金融,2018(01):81-82.

    相关热词搜索:净值新规转型试论理财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