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现代作家的基督教元素

    现代作家的基督教元素

    时间:2020-04-23 05:20:0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近世以来,西方宗教与哲学、科学、艺术等多种文化因素,不断东传,日益深广。北京西城区的天主教堂——有宣武门附近的南堂(是早在明代时期就建立起来的)、有西什库的北堂和西直门的西堂;新教的教堂,是西单北边的缸瓦市堂。在西城居住过活动过的老舍、许地山、魯迅、周作人及郭沫若等众多作家,都怀有基督教的思想感情。

    老舍

    1922年,老舍在缸瓦市教堂受洗归主。同年,他在南开学校的“双十”庆祝会上说,我愿将“双十”解释作两个十字架;为民主政治,为了国民的共同福利,我们每个人须负起两个十字架——耶稣只负起一个;为破坏、铲除旧的恶习、积弊,与像大烟瘾那样有毒的文化,我们预备牺牲,负起一架十字架;同时,因为创造新的社会与文化,我们也必须准备牺牲,再负起一架十字架。仍然是这一年,老舍翻译发表了中国牧师宝广林的英文文章《基督教的大同主义》,宣扬同情、平等、克制和实现大同的观念。从这些言行,我们可以感到,老舍是以基督的牺牲精神投身于社会与文化改造的。作为在文化批判视野中展现市民世界的“京味”小说家,老舍在作品中也书写着基督教精神。《四世同堂》是一部描写北京城内抗日风云的巨制。钱默吟是一个栽花、赏竹和饮酒的老诗人,最后转变成敢为抗日流血献身的斗士。老舍这样写道:信仰和决心使一个老诗人得到重生和永生;他是自动的上十字架的战士,简直的像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的确值得崇拜。在老舍的作品里,这样的例子有许多。

    许地山

    老舍曾写文章深情地回忆许地山——这个与之在缸瓦市教堂、在伦敦多次交往的朋友:我常到一个教会去帮忙,作些“社会服务”的事情,地山不但常到那里,而且有时候住在那里;我到了伦敦,地山已先我数日来到;他到牛津继续研究他的比较宗教学;我知道,他极用功,读书很多,值得钦佩,值得效法。这篇文章体现两位文学家包括宗教情感在内的人生友谊。许地山对宗教研究很深入,不但分析探讨基督教,还学习思考道教和佛教。他在谈及作家的作用时指出:要能为那幽暗环境者作明灯,为那觉根患病者求方药,为那心意烦恼者解苦恼。此话中作明灯一语,让人想起《圣经》中《约翰福音》里的话:耶稣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就不在黑暗里走;让人想起《马太福音》中耶稣说,人点灯是放在灯台上,照亮一家人。其中觉根患病和解除苦恼这两句,是佛家语言的味道,有佛家解救众生的精神。许地山的小说里洋溢着饱满的基督教等宗教精神。其名篇《缀网劳蛛》中的尚洁,受到丈夫的伤害后说,别人伤害我,我还饶恕,何况是他呢?这就是基督教的宽恕精神。要说这样的例子,许在现代文学家里是最多而且最典型的一个。因此,他于现代文学家中,具有独特风格和特殊地位。

    鲁迅

    鲁迅在其《野草》里的《复活(其二)》中,写有这样几段。

    兵丁们给他穿上紫袍,戴上荆冠,庆贺他;又拿一根苇子打他的头,吐他,屈膝拜他;戏弄完了,就给他脱了紫袍,仍穿他自己的衣服。

    看哪,他们打他的头,吐他,拜他……

    他不肯喝那有没药调和的酒,要分明地玩味以色列人怎样对待他们的神之子,而且较永远地悲悯他们的前途,然而仇恨他们的现在。

    四面都是敌意,可悲悯的,可咒诅的。

    丁丁地响,钉尖从掌心穿透,他们要钉杀他们的神之子了,可悯的人们啊,使他痛得柔和。丁丁地响,钉尖从脚背穿透,钉碎了一块骨,痛楚也透到心髓中,然而他们自己钉杀着他们的神之子了,可咒诅的人们啊,这使他痛得舒服。

    十字架竖起来了;他悬在虚空中。

    ……

    他在手足的痛楚中,玩味着可怜的人们的钉杀神之子的悲哀和可咒诅的人们要钉杀神之子,而神之子就要被钉杀了的欢喜。突然间,碎骨的大痛楚透到心髓了,他即沉酣于大欢喜和大悲悯中。

    这篇《复活(其二)》,取材于《新约》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的故事:耶稣在耶路撒冷传道时被门徒犹大出卖,遭当权者逮捕,以致受到上十字架的判罚。故事写道,他被穿紫袍,戴荆冠,被吐唾沫,被跪拜,戏弄完了,上十字架。鲁迅对这件事很同情很尊敬,因此借用这个著名的故事来表示自己的感慨:先觉者为民众而献身,但没有得到理解,反而受到戏弄;先觉者只能以“悲悯”而“复仇”。除了《复活(其二)》,鲁迅的其它一些作品,也带有不少基督教的思想感情。鲁迅称赞过希伯来文化:虽多涉信仰教诫,而文章以幽邃庄严胜,教宗文术,此其源泉,灌溉人心,迄今兹未艾。他还赞扬奥古斯丁、托尔斯泰与卢梭这些敢于忏悔的信仰者:伟哉其自忏之书,心声之洋溢者也。读到宣扬黑人白人在上帝面前一律平等的小说《黑奴吁天录》(现译《汤姆叔叔的小屋》)后,鲁在信中写道:大欢喜,穷日读之,竟毕。鲁迅购买过多种译本的《圣经》,以及大量佛经,存有宗教书籍400多册。

    1902年,鲁迅求学日本。他给在南京读书的弟弟周作人寄回三本书,其中有一本《摩西传》。摩西是《圣经》里带领以色列人冲出埃及摆脱奴隶地位的民族英雄,也是《圣经》中《创始纪》、《出埃及记》等五篇作品的作者,人言〈摩西五经〉。鲁迅不远千里寄这本书给弟弟,可见他对此书的重视。后来,基督教思想变成周作人丰富而复杂的思想中的一部分。周作人说过,我不是基督教徒,却是崇拜基督的一个人;时常现在我的心目前面令我最为感动的,是耶稣在殿里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的情景,他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我们读到这里,真感到一种伟大和神圣。周的这番话提及《圣经》里的一个典故:人们抓住一个犯罪的女子,要进行惩罚,于是有了上述耶稣的话。耶稣的话,强调人都有罪,应该互相宽容。周作人还曾提倡,以基督教一新中国的人心,并指出不能被旧神观念同化,造出一个西装的玉皇大帝,不能造成教阀,妨害自由思想的发达。周作人在其《圣书与中国文学》一文中写道,现代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差不多也都从基督教精神出来。他有不少基督教精神,但与其兄鲁迅还有区别:鲁迅更多地接受了基督的牺牲精神救世精神,周更多地接受了基督教的爱的情怀人道主义。兄弟二人的作品都影响巨大,但在内容上在风格上大不相同,这是原因之一。

    郭沫若

    郭沫若的诗歌受到泰戈尔和歌德的很大影响。他把泰戈尔的学说称为梵的现实、我的尊严和爱的福音。爱的福音是基督教的精神。郭花费大量心血翻译歌德的巨著《浮士德》。《浮士德》就是一部上帝肯定人性追求的作品。作品开头是“天上序幕”,它就是《圣经》里《约伯记》的故事:《约伯记》写上帝相信约伯的信仰,允许魔鬼撒旦考验约伯;《浮士德》写上帝相信浮士德的信念,同意魔鬼试炼浮士德。《浮士德》的主题十分著名:奋斗不息,这正如《圣经》所云,天国是要努力才进入的,努力的人就得着了。翻译这部巨著,其中的基督教思想情感,自然影响到郭沫若。郭的《漂流三部曲》中的几个名字,歧路、炼狱和十字架,都是《圣经》里的词语和意象。这部作品也含有迷途寻路、承受磨难、勇于牺牲这些基督教情感。

    说到这里,必须要指出两点:上述作家是现代作家,他们带有基督教情感,但绝不是单一的,还带有不少甚至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另外,他们——以老舍为例,他同时也批判讽刺过某些教士的言行——这不奇怪,教义精神与教士言行并不等同,有时相距还比较远。

    相关热词搜索:基督教元素作家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