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金融业改革引发中国经济深刻变化

    金融业改革引发中国经济深刻变化

    时间:2020-04-25 05:22: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正如经济学家厉以宁所说,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由刚性向弹性转变。2005年是中国加入WTO第四年,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改革,实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的改变。

    中国在积极履行对WTO的承诺的过程中,也促使中国金融业快速成长,此间,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为积极迅速地融入国际经济大舞台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改革,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银行业

    2005年,中国银行业稳步发展,经营规模持续扩大。前三季度,全国银行业的总资产从315989.8亿元增加到359644.6亿元,增长13.8%。总负债由303252.5亿元增加到344580.3亿元,增长13.6%。前三季度,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由169320.5亿元增至191532.2亿元,增长13.1%,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53.3%。各项负债由162146.2亿元增至183695.2亿元,增长13.3%,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53.3%。同时,资产质量显著改善,经营风险持续降低。不良资产总额和不良资产率均下降。第三季度末,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0175.4亿元,比2004年末下降了5575.6亿元;而不良资产率为10.11%,比2004年末下降了5.46个百分点。2005年是中国金融业入世后改革进一步深入的一年。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注资商业银行

    中央汇金投资公司是作为一家在特殊历史背景下承载特殊历史使命的特设公司。2005年4月,中央汇金投资公司向中国工商银行注资150亿美元,与财政部分占50%股份。至此,2005年,随着其控股、参股企业信息不断披露,中央汇金投资公司这家处于中国金融改革核心位置的特殊公司逐渐明朗化。而2005年6月,其投资再次扩展到交通银行和证券行业。

    中国人民银行组织结构调整

    2005年8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正式挂牌。其职能定位是总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平台、金融市场监测管理平台、对外交往重要窗口,主要承担公开市场操作、金融市场监测、金融信息分析研究、金融产品研发和交易、区域金融合作等职责。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设立,使得人民银行的决策与执行职能适度分离,北京总部侧重有关货币政策制定的决策职能,而上海则侧重有关市场运作。业务拓展等执行职能。这将有利于逐步构建比较健全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

    国内银行体系的重造

    中国的金融业是国家严格管制、垄断程度很高的行业,大多数金融资源基本掌握在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手中。2005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相继完成了股份制改造。2005年10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实现首次公开发行(IPO),面向全球发售264.9亿股H股,发行价每股2.35港元。中国建设银行上市集资额接近80亿美元,成为香港市场有史以来集资金额最高IPO,同时也是中国企业最大规模的IPO,在全球十大新股集资活动中位居第六。

    与此同时,2005年外国投资者陆续进入国内银行业。如,美国银行宣布以25亿美元购买中国建设银行9%股份;新加坡的淡马锡则宣布斥资14亿美元买进中国建设银行的5.1%股份;同时,淡马锡控股以31亿美元购买中国银行10%股权;苏格兰皇家银行领导的一个投资集团,投资31亿美元购入中国银行10%股份;中国工商银行则把10%股份,以约31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高盛集团旗下的投资基金、安联集团和美国运通公司。此外,股份制银行,如交通银行、华夏银行也在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至此,中国银行业正在全面地向世界开放,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将优化国内银行的股权结构,改变国家股一股独大的僵化局面;它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和产品,增强国内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不仅有利于改变国内银行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机制、内部审计以及信贷文化和风险评估观念,而且改变了目前国内银行业基本格局,形成了有效的银行市场竞争及有效金融市场竞争。同时,引入国际知名的外国战略投资者,还能够提升国内银行的国际市场形象,有利于海外市场的融资与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国家采取注资、剥离不良贷款、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措施,进一步深化国有银行改革,使国有银行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有效的绩效激励、风险控制和资本约束机制,正努力将国有银行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参与主体,从而建立起我国真正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

    人民币汇率改革

    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金融业的重大事件。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至此,人民币汇率改革启动。截至2005年底,人民币汇率以“一路小步快跑”方式升值,甚至突破8.0750关口。

    证券业

    2005年证券业的改革和发展,首先在政策方面给与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年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要进一步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2月16日,中国保监会和中国证监会联合下发《关于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登记结算业务指南》,明确了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涉及的证券账户、交易席位、资金结算等问题。这标志着保险资金直接进入投资股票市场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3月15日,温家宝总理又提出了资本市场发展的6点意见。3月25日中国证监会颁布8项证券期货行业标准,这是中国证监会做好市场基础性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对中国进入WTO后过渡期的积极的应对行动。4月29日,经过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8月24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历经波折的股权分置改革全面铺开。9月4日,《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全面股权分置改革步入操作阶段。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后的《证券法》和《公司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总观2005年中国证券业,保持着乐观谨慎的发展,而股权分置改革是证券业发展之中的重大事件。股权分置问题一直是中国股市的制度性缺陷,因为全流通一直是悬在中国股市上的一把剑,因此成功地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有助于摆脱历史包袱,从而有利于中国证券市场走出低谷,健康发展。当然,中国证券市场还存在着很多其他问题,比如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证券市场信用缺失等等问题,这些不是股权分置改革所能解决的,但是股权分置改革需要从公司、证券市场以及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考虑,进行合理完善的设计,从而引导中国证券市场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

    保险业

    2005年中国保险业在WTO的大格局下是全面开放的第一年,与外资保险公司同台竞技,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2005年国内保险业也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来应对这一历史机遇。

    首先,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成为2005年保险业一大亮点,有效拓宽了保险业的投资渠道。2005年1月17日,中国保监会联合中国银监会下发了《保险公司股票资产托管指引(试行)》和《关于保险资金股票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涉及的资产托管、投资比例、风险监控等问题。2月16日,华泰财产保险公司投资资金正式进入托管人中国工商银行为其开设的托管专户并开始运作。华泰财险保险资产成为中国保监会发布保险资产入世规则以来国内首笔直接投资股市的保险资金。

    其次,商业再保险“优先境内分保”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再保险市场一直是以法定强制分保为主。中国再保险公司作为国内唯一的中资再保险公司得以有20%的法定分保进帐。但按照入世承诺,法定分保比例逐年递减并于2006年取消,国内再保险业务全面实行商业运作。而由中国保监会颁布的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规范再保险市场的法规--《再保险业务管理规定》于2005年12月1日实施,首次明确了保险法中关于商业再保险“优先境内分保”的政策要求。该政策的出台有利于打破一直以来国内保险公司过分依赖国际再保险市场的局面,为国内再保险市场赢取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我国对入世保险业承诺的履行要求和国际国内保险市场竞争的加剧都迫使我国保险业积极进行改革创新,推进保险公司结构治理,改革不合理制度以及合理适度进行保险监管等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从而提升中国保险业在新时期国际上的竞争力。

    (单忠东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与WTO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邹芳芳系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研究部研究员)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经济金融业深刻引发变化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