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让时政新闻“软着陆”

    让时政新闻“软着陆”

    时间:2020-05-14 05:19:0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编者按: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两会”的报道也是中国新闻界每年必演的“重头戏”。多年来,新闻界在“两会”报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把“两会”报道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新的水平的问题。2012年的全国“两会”,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和江西电视台充分发挥传播优势,开拓报道思路,积极创新“两会”报道方式,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历时12天的2012年全国“两会”已经落下帷幕。在这场充满硝烟的新闻大战中,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精心部署,狠抓落实,及时准确报道大会各项议程和内容的同时,对时政新闻的“软着陆”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和生动的尝试,报道可亲、可听、可信,内容入耳、入脑、入心。

    以社会民生为重点,将“两会新闻”做成“民生新闻”

    时政新闻“软着陆”的关键是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在内容上尽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动中挖掘软性内容,增强报道的亲和力和接近性。以民生为重点,贴近百姓,将“两会新闻”做成“民生新闻”是江西电台2012年全国“两会”报道的最大亮点。

    在做好大会议程和江西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等程序报道的基础上,记者在会场内外更多地将目光聚焦于就业、医疗、物价、教育、食品安全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话题。用敏锐的洞察能力、熟练的采访技巧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捕捉焦点、挖掘亮点、放大热点,提升报道的可听性、趣味性和深度。比如,关注来自基层的代表委员,报道他们带来的基层呼声;捕捉例会中代表委员为人民的精彩瞬间和语录,挖掘政府工作报告和小组讨论中反映的民生问题等,这些都很好地践行了时政报道民生化,极大地丰富了报道内容。

    在精品专栏《两会热点互动》的基础上,首次推出《我给两会捎句话》栏目。栏目广泛收集百姓对全国“两会”的期盼和建议,受到各界群众的积极响应。结合征集活动,新闻频率梳理了通胀、环境、房价、治堵、食品安全、医疗等近二十个主题。围绕着这些老百姓关心关注的话题,江西电台北京特派记者兵分几路采访相应领域的代表委员,让百姓的呼声真正得到代表委员们的回应。在《两会热点互动》栏目中,一大批集纳百姓观点呼声和代表委员权威解答的互动报道在群众中引起极大反响。《我给两会捎句话》和《两会热点互动》也因此成为江西电台连接会场内外、强化互动沟通的特色专栏。

    以大会特色为切入口,让时政新闻“软着陆”

    例会报道的不断创新,还体现为在大会特色上做足文章。今年的全国“两会”是例会,但它又与往年有所不同。今年是本届政府的最后一年任期,也是第十一届人大和政协的最后一次会议。江西电台“两会”报道的推陈出新圆满地融合了本届“两会”最后一次会议和代表委员最后一年履职的特色。

    根据这一特色,江西电台选取了五年来代表委员如何尽职履权,怎样在最后一年的履职生涯中发挥作用,提案议案和建议是否落地有声,中国民主政治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效等这些百姓关心且迫切希望得到解答的问题,进行小切口、全方位、立体化的解读。

    首度在“两会”召开前,推出《代表委员走基层》专栏,安排记者参与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会前的调研活动,亲身经历讲述代表委员倾听群众呼声,关注人民利益,提高参政议政和尽职履权质量的做法,报道生动平实,可听性强,吸引了一大批听众。

    为代表委员量身定制的《我的两会故事》专栏,以“我的两会故事”为脉络,邀请代表委员讲述五年履职生涯的故事和自我评价,畅谈自己的提案议案和建议,细化解读全国“两会”。在这个栏目中,全国政协委员陈清华作为江西省第一位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作大会发言的委员,讲述了自己的提案被落实和采纳的经过;全国人大代表龙红回忆自己每年在代表团驻地的妇女节联欢会上表演、传播江西地方艺术戏曲,并从基层艺术家的视角细数国家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努力和进步;委员马志武讲述调研要有“一层灰、一脚泥”的精神……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既是代表委员们尽职履权的风采,也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见证,内容更具亲近性和导向性,体现了省级电台“两会”报道的舆论引领作用。

    以创新引领方向,多题材运用改进报道方式

    增强形式的可听性,以群众的新闻诉求为切入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时政新闻民生化,最大限度地拉近与听众的心理距离,同样是江西电台2012年全国“两会”报道的一大特色。

    报道形式更加活泼,本次“两会”报道中,除了常规的消息和录音报道外,记者还通过现场口播、录音特写、连线互动、联合访谈和直播等多种富有广播特色的报道方式,让例会报道更加灵动,更加好听。

    改变板着面孔说话的方式,采用平民视角,用具体、平实的话语报道“两会”。今年的“两会”报道,江西电台首度开设了一系列具有“人文视角”的专栏,从民生的角度,以清新、自然、重视贴近性的报道方式,将政治议题平民化,为“两会”报道增添活力,实现时政新闻的“软着陆”。“两会”期间,同时推出《记者跑两会》栏目,用记者的眼睛报道“两会”,通过记者的所看、所听、所感,更直观地让听众对“两会”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解读。

    从小角度切入,彰显时代发展的大变化。例会报道往往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数字太多,文章严肃有余、活泼不足。为了规避这个弊端,江西电台的“两会”报道,着力从小角度切入,深入浅出地报道解读重大议程、重大举措;以平民的视角,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反映“两会”的成就和代表委员的尽职履权,增强报道的可听性和可信度。

    以声音记录历史,广播元素的合理化应用

    广播以“快”见长。在本届例会报道中,江西电台在“两会”快讯的基础上,全力打造第一时间“两会”评论、观察和解读的立体大包围;全天候新闻资讯鄱阳湖之声侧重“两会”新闻“零时差”直播,时时更新滚动播出“两会”最新动态。第一时间播报新闻,第一时间解读新闻,广播“短平快”的特点在江西电台“两会”报道中发挥了最大的张力。

    丰富的音响效果,让新闻可看、可听、可触、可感。分析江西电台本次“两会”的新闻稿件,不难发现,报道多运用现场音响和人物对话,用声音记录代表委员们的精彩语录,用声音细数难忘的“两会”故事以及提案议案和建议,用声音捕捉新闻发生的精彩瞬间,严肃的时政题材因报道的现场感顿时生动鲜活起来。比如,录音特写《农村不是废品收购站》,原声记录了3月10日的小组讨论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兰念瑛结合切身经历,建议国家严格家电下乡、农机下乡的产品质量的发言,引起代表们热烈讨论的场景。热烈的探讨对话,生动再现了代表委员为人民尽职履权谋福祉的场景,直接再现了我们的代表委员是怎么开会的,是如何为群众说话的,是怎样依法作为的。面对问题,他们并不回避;面对困难,他们积极应对。既解答了外界的疑惑,也真实反映了代表委员的履职状态。类似的一系列立体感、现场感强的报道,拉近了时空的距离,让听众“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可以说,广播的声音优势和特色在江西电台全国“两会”报道中得到了最有效的发挥。

    以合作扩大影响,多媒体立体化传播

    2012年全国“两会”报道同时是江西电台加强媒体融合,扩大广播影响力的一次有益探索。

    立足广播,坚持横向与纵向联合。江西电台增派专门的记者队伍,对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两会”报道,借助国家级媒体的平台,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视野,在全国和全省宣传、推介江西,增强省级电台“两会”宣传的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

    继续联合中部六省广播电台和腾讯网推出特别直播节目《使命2012——中部再出发》,邀请代表、委员走进联合直播室,围绕老百姓关心的通胀、环境、房价、治堵等话题,就中部崛起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探讨热议。直播前,启动广播节目、官方微博、腾讯网等多种传播通道,进行直播预告。直播过程中,通过腾讯网,将访谈的内容、文字、视频同步立体传播。直播后,将访谈内容精编,在综合新闻广播的《新闻110》和鄱阳湖之声的《财富大讲堂》节目播出,实现二次传播,扩大广播影响。目前,全国“两会”中部六省电台联合直播已在江西省代表委员和群众中产生重大影响。

    跨媒体协作进一步增强,除了与腾讯网合作外,江西电台还与中国广播网、《中国广播报》展开多层面合作,提高广播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在本次的“两会”报道中,江西电台充分引入各种传播元素,全面探索了电台“两会”全媒体运作的新模式,有力地延伸广播的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

    时政新闻“软着陆”,例会报道也精彩。江西电台2012年全国“两会”报道通过创新报道内容形式,加大媒体融合步伐,突出广播优势特色,最大限度地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扩大了广播的影响,也提升自己在媒体中的地位。

    (作者单位: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栏目责编:邵满春

    相关热词搜索:软着陆时政新闻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