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作文大全 > 2023年课程设计方案6篇(完整文档)

    2023年课程设计方案6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7-31 16:15:0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课程设计方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元第21课搭石。【教材分析】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写作风格,课堂教学时应该把握好作者的风格,才能事半功倍地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程设计方案6篇,供大家参考。

    课程设计方案6篇

    课程设计方案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元第21课搭石。

    【教材分析】

    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写作风格,课堂教学时应该把握好作者的风格,才能事半功倍地引领学生领略文本,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正因为《搭石》一文的作者刘章是当代著名的诗人,所以他才能用那样质朴的语言为我们营造了秀美的意境,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么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读者的心,激发读者善良的人性美。那一方方小小的搭石,就那样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一幅幅画面,质朴生动,让人感动。

    《搭石》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二篇课文,本组的阅读主题是人间真情,前面已经学习了《古诗二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对于人间的离愁别绪有了初步感触,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学习《搭石》,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同时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意思,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惰。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教学重点】

    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并课件出示:

    (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温州,有着数不胜数的风景名胜,你认为什么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师生交流。

    3、在作家刘章的家乡──河北承德,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教师板书课题:

    搭石

    4、学生质疑:

    看了这个课题,你联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刘章?

    (预设归纳学生的话题: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为什么刘章认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出示课文的中心句,导入新课,并且看课题质疑,在搭石和风景之间划上联系的同时,也打上了问号,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随文解词,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明确目标:用自己喜欢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并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我们的语文课堂要书声朗朗,也要静思默想。让学生朗读课文,可以有效解决生字的读音问题,而让学生再朗读的基础默读课文,则能让学生更好的思考。)

    3、检查反馈:

    ⑴ 课件出示:

    谴责 懒惰 协调有序 轻波漾漾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师:看得同学们读得入情入境的样子,一定是成竹在胸,看看这些词语,谁能读正确。

    ⑵ 理解脱鞋绾裤:

    师:还有一个词,虽然不是生字词,但是它比较难读,请大家看老师写这个词。

    师板书:

    脱鞋绾裤

    把绾字突出

    指名读,了解绾的意思,再创设情景理解脱鞋绾裤的意思。

    读着这个词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看到刘章所描述的情景:没有搭石时,人们出工、收工需要──(生:脱鞋绾裤),赶集、访友需要──(生:脱鞋绾裤),来来去去,需要──(生:脱鞋绾裤);有了搭石后,人们出工、收工不再需要──(生:脱鞋绾裤),赶集访友、来来去去,都不需要──(生:脱鞋绾裤)。

    师:也许正因为如此,(手指课件,引读)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

    ⑶ 学法迁移,理解其它重点词语:

    师: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词语,还有哪些词语让你似乎看到了一道家乡的风景。

    结合理解运用: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

    把这些词带入中心句(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朗读。

    ⑷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评价。

    (设计意图:词语教学应该是有层次,有质量的,脱鞋绾裤的教学先从读准字音开始,让学生理解字意,做动作理解词义,再结合课文语境理解,然后把脱鞋绾裤带入课文中心句朗读,再把这种学习方式迁移到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教学中,力图把词语教学高效、丰满、立体。)

    三、初品搭石,小结本课,引发深思

    1、思考:

    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阅读第一个自然段,划出相应的记号。

    2、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⑴ 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⑵ 自由朗读,质疑:

    你读懂了什么?

    (解决学生之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正是因为有了人们的搭,两岸普通的石头才能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它们构成一条路,架起了一座桥,联结了两岸的小村庄,也联结了乡亲们的生活。)

    ⑶ 小结本课,引出下节课要讨论的话题: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读通了课文,还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它有什么作用,那么,为什么作者刘章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那又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的结尾,教师出示下节课需要研究的话题,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既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延伸,又能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向课外,他们会在课后思考下节课将要研究的问题,学习动机被唤醒,真正做到主动学习。)

    四、学习写惰,规范书写

    1、课件演示惰的写法,介绍与惰字相关的文化,观察字形,并得出要点。

    2、学生书写。

    3、点评。

    (设计意图:写字是中年级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可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忽视这个训练要求。中年级的写字教学应该有重点进行指导,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选择惰进行书写指导,除了要求写正确之外,还要求写美观,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构建阅读背景

    1、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我们反复咏叹了这句话──出示: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指名朗读)。

    2、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出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道风景?

    (2~4自然段。)

    3、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出示: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 )的风景?你是从哪句子读出来的,把这些句子画下来。

    (设计意图:构建阅读话题,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进行思维训练、语言积累。本课时围绕中心句展开学习,达到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的目的。)

    二、精读课文,体会意境,想象拓展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灵活进行三个板块的学习。

    预设1: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指名朗读,质疑:读着读着,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

    相机板书:

    善良

    2、理解踏:

    师:你现在就是这位大叔,您今年高寿啊?您这么急着赶路,一定有什么急事吧?我看到您刚才已经从搭石上过去了,怎么又回来了呢?我还发现您在这块搭石上踏了几个来回,您这是──

    师(质疑):你们觉得这是怎样的踏?

    师(朗读指导):是啊!正是这个小心的踏,踏了几个来回的踏,踏了又踏的踏,踏出这位老人的善良,你还能把这种形象读出来吗?

    3、体会淳朴乡风,丰满人物形象:

    师(引述):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还如此善良,你觉得中年人会怎样做呢?青年人呢?那,像我们这样大的孩子呢?(更换主语,引读句子,例:一身风霜的中年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真是──淳朴乡风,代代相传啊!

    师: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写满善良的风景。

    预设2:出示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指名朗读。

    2、理解协调有序:

    板书:

    协调有序

    师(质疑):这几句话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

    (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

    师(引述):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走到那一行人当中去吧。

    师: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我──(生:抬起脚来),你呢──(生:紧跟上去);你──(生:抬起脚来),他──(生:紧跟上去);我们──(生:抬起脚来),你们──(生:紧跟上去)这就是──(生:协调有序)

    3、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师:这样协调有序的画面,真是让我们久久沉醉,请大家闭上眼睛(播放音乐,范读),你似乎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相机体会两个比喻:像轻快的音乐、画一般的美感。)

    4、美读佳句,背诵积累:

    师: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布满和谐的风景。

    预设3:出示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指名朗读。

    2、师(质疑):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板书:

    谦让、尊老、理所当然

    3、此情此景,多么感人,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要表达自己的赞美,如果你当时正站在岸边,你准备用怎样美好的语言来赞美他们呢?

    (生交流)。看样子,你还真不是刘章的老乡啊,他们是不会这样说的,从这段话中找出一个词来证明。

    4、理解理所当然:

    师(质疑):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生交流)这里的人把什么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

    5、先扶后放,写话训练:

    师:是的,家乡人把尊敬老人、互相谦让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他们不把许许多多美好的行为与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你能不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写几句话。

    课件出示:

    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如果遇到 , 总要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生写话,稍后交流。

    师: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画满谦让、尊老的风景。

    (设计意图:三个画面,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并且通过三次吟诵中心句,每次都有不同体会和感悟,层层深入,步步递进,一咏三叹,不露痕迹的理解文本人文内涵。)

    三、总结全文,升华课文人文内涵

    1、师(小结):

    今天,我们走进了作者刘章的家乡,和他一起欣赏了搭石构成的美丽风景。同学们,现在你们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它是什么?

    2、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普普通通的搭石就像善良淳朴的乡亲,就让我们饱含着赞美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3、罗丹说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搭石发现了美,我想,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平凡的事物,你发现了哪些蕴含着美的事物?

    4、总结全文:

    同学们,一块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一块搭石,就是一段谐调的舞,姿态婀娜;一块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一块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然而,这些美好的行为,在乡亲们的眼里,是那么的──(生:理所当然),而在我们眼里,却构成了最美的风景,这就是──(生齐:搭石)。

    【板书设计】

    (圆圈可以画成搭石的样子,文字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

    【设计评析】

    1、抓住中心,反复咏诵:

    整个教学设计围绕着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个中心句进行:导入新课时,出示的是(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研读课文时,出示的是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 )的风景;在词语学习是,让学生把那些优美的词语,带到句子(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中去读一读,既检查了字音、理解了词义,还对文章的内容有了一个基础的认识;研读课文时,吟诵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每次都有不同体会,每次都有新的感悟。经过这样一咏三叹,学生对这道风景的理解应该能深刻且有深度的。

    2、读悟结合,增进实效:

    美文应该美读,但不是机械重复读,那样只能造成学生的疲惫。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再把这些人间真情发自肺腑的朗读出来,才能与文本质朴的语言、秀美的意境协调有序地融合在一起。因此,在关键句子的理解上,设计出了不同的学习方式:预设1用了采访引读,预设2用了想象画面,预设3用了写作迁移。三种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从而进行朗读指导,让朗读教学的增量尽可能的放大。

    3、写法指导。

    (是不是应该还可以写一些练笔上的设计,但不知道从什么角度去说。)

    课程设计方案篇2

    一、什么是教学目标?它与《课程标准》、教学任务是一种什么关系?教学目标是怎样分类的?

    二、为什么说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前在确定教学目标上还存在哪些问题?

    三、《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目标,其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你是怎样理解的?

    目标是人类做事的内在动因,目标越具体明确,做事的自觉性积极性越高,效率越高,反之越低。

    什么是教学目标?所谓教学目标就是教学中师生所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

    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有所不同。教学任务是以教师为主体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观期望。教学目标是将教学任务进行量化的规定,可观察、测量。教学任务仅限教师所用,而教学目标是师生共用的。

    教学目标的分类:党的教育方针

    课程目标总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的编制建议

    1教学编制目标存在的问题

    (1)盲目性

    许多教师平时注重对教材的钻研,而忽略对《课标》的学习,它是教育工作的“小宪法”,它具有法律效力。而教材是《课标》的具体化,有些教师缺乏对《课标》的学习和掌握,把握不住教学的重、难点,导致教学偏离方向,如;不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而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随心所欲,自己知道的地方就夸夸其谈,自己知道少的地方就讲或不讲,

    (2)缺少独立思考机械照搬

    有些老师图省事,不是通过自己劳动编制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把教科书、教案上的设计目标照抄下来,比较笼统空乏。

    (3)不确切

    有的教师由于不能系统、全面的掌握教材,制定目标存在要求偏低或过高情况,偏低--对学生已掌握了的东西,还要反复讲解,偏高--随意拔高要求追求难度学生难以接受,没有抓住重点。

    (4)不全面

    三维目标不能完整全面体现

    如何做好编制教学目标工作

    需要做以下四个层面的工作:

    (1)领会《课标》(指导方针)

    (2)弄懂吃透教材(加工材料)

    (3)了解分析学生(编制依据)

    (4)掌握编制方法(操作技术)

    学习领悟《课标》的方法和策略

    (1)精读:通过通读、精读原文,作必要的圈点,重点地方应背记。

    (2)结合:以《课标》为出发点,到教材中找落脚点,融为一体。

    (3)提醒:一是在自己床头常放一本《课标》,自然无意的翻着,一是在教案空页上抄写《课标》。

    (4)对比:与过去《大纲》进行对照,思考为什么这样变化。

    (5)取经:向别人请教,向有经验教师请教,在报纸杂志听讲座看观摩来学习。

    3、教师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应掌握的要点:

    教学目标包括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是在单元教学目标基础上编制出来的。

    (1)全面-----体现多元化------案例

    在教学目标编制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三维目标是整体不能分开,虽然从编制上可以分开列举,但实际在教学中是很难分开的,它是在教学同一过程中实现三个目标,而不是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完成。尤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体现渗透。

    第二,陈述的语言要体现“学”的结果,而不是教的任务,就是说教学目标应表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之后的知识技能,情感变化。

    课程设计方案篇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学习更生动的知识、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一、活动目的:

    畅游春天杨凌,体验健康生活。把课堂搬出学校,通过参观游览、实践体验,交际,认识自然和社会,在阅览风土人情中提升认知。

    二、活动宗旨:

    游,仅仅是知的开始。不是简单地走走看看,而是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和当地的区域特色,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游中有所学、在行中有所思”。

    三、活动地点:

    杨凌昆虫博物馆

    四、活动时间:

    20xx年4月6日

    五、活动注意事项:

    1、同学们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文明出行,在公众场合不喧哗,安静有序,做到心中有学校、心中有集体

    2、在遇到困难时,他们能够互帮互助,团结合作,关键时刻表现出了普集镇中心学校学生的文明素养。

    3、所到之处,同学们不断做记录、仔细询问导游关于考察点的文化知识。在行程中,同学们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吃苦耐劳,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

    4、所有同学必须在家长和老师视线范围内活动,不得随意离开。

    5、讲究公共卫生,不随地乱扔垃圾。如有垃圾,扔在自己带的塑料袋里,离开时,要搞好卫生。

    6、建议同学统一穿校服、穿运动鞋。

    六、如遇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意外时,要注意的处理原则:

    1、保持镇静、沉着应对。

    2、学生优先原则。

    3、就近抢救原则。

    课程设计方案篇4

    作为课程的具体实施者——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学好新课程理念,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树立课程的目标意识,由“纯工具性的单一目标”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多维目标”转变,把握好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必须树立起课程的目标意识,明确《标准》到底对语文课程提出了哪些目标要求,并以此为依据来把握某一具体教学活动的目标要求。

    1、把握教学目标要明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标准》的设计思路是:①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之下,分学段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③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可见,《标准》已由传统的“纯工具性的单一目标”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多维目标”转变,这是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根本着眼点。

    2、把握教学目标要整合对应项目的目标要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把上述多维目标中对应项目的目标要求整合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做到:①从总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阶段目标的现实性,又着眼于整体目标的长远性;②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融合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单一目标的达成度,又着眼于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发展;③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互渗透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单项训练的效果,又着眼于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④从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角度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既立足于语文学科特点,又着眼于学科间、课内外、校内外的互补与衔接。

    二、树立课程的主体意识,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处理好教学关系

    《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教学设计时要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课程主体意识,把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定位,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考虑并设计如何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参与学习,演好学习的“主角”。

    1、从“学”的角度,定学生“学”的任务。即要求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确定学生“学”的任务。一是定“学”的内容(包括知识、方法、能力、情感等),变“知识性学习”为“综合性学习”;二是定“学”的形式(包括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选择性学习、积累性学习、体验性学习、观察性学习、策划性学习等形式),变“被动接受识记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式”;三是定“学”的机会(包括预习、读书、思考、讨论、质疑、想像、查询、交流、演练、展示、评价等机会),变“教师主演”为“学生主演”,从而使语文教学更贴近学生,在内容上更适合不同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和需求;在形式上更适合不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和兴趣爱好,便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时机上更充分地给予学生学习、实践和发展的空间。

    2、从“学”的角度,定教师“教”的任务。即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让“教”服务“学”,让“师”协助“生”。一是定“教”的任务。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并设计如何完成“指明目标、引导深入、鼓励进步、点拨偏差”四大任务的内容、时机和方式。二是定“教”的方式。考虑并设计如何变“讲授分析问答式”为“启发式、讨论式”,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三是定“教”的角色。考虑并设计如何当好“主持人”角色,控制教学过程,控制学习方向,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如何当好“向导”角色,在哪些字词句段篇的难点上、读写训练的重点上、读写方法的指导上用力,应为学生提供哪些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如何当好“咨询者”角色,及时释疑解惑;如何当好“发动机”角色,应提供哪些成功的机会,如何通过评价及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鼓足学习干劲;如何当好“榜样”角色,范之以“字”、范之以“声”、范之以“文”、范之以“情”,做好学生学习语文的榜样。

    三、树立课程的实践意识,由“重现成结论的传授”向“重学习过程的体验”转变,设计好教学流程

    《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树立课程的实践意识,在设计教学结构、教学活动时应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重视在学习实践中进行语文教育,在学习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上突出多样化、个性化。要改变过去“以文章分析为重点、以师生问答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语文教学模式,由“重现成结论的传授”向“重学习过程的体验”转变,必须提倡教学结构的多样化、个性化。杨再隋教授所倡导的四种教学结构值得借鉴:①有的课,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段落入手来设计结构,但注意不要割裂课文,不要打乱作者的表达思路。②有的课,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教师从旁指点。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读中感悟与教师的读中指导要自然、和谐。③有的课,以合作学习为主,先分组,后交流,然后提取各组之长,师生共同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重点以及作者的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④有的课,可直接从课文的重点切入,以点带面,从部分返回整体,引导学生用学习重点段的方法去自学其他段落。

    2、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突出实践性、体验性。

    ①在设计上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学生多样、具体的生活来感悟语文教材的抽象性、概括性。②在设计上重视诵读和探究,通过感受、体会、体验,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③在设计上重视实践应用与演练,创设语文活

    课程设计方案篇5

    一、导入

    出示填空:

    我们爱你啊,

    请学生在横线上填入自己内心最爱的事物

    引导: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地大物博的伟大国家,

    华夏民族在这块大地上繁衍生息,作为中国人,她是我们应该共同热爱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1、我们爱你啊,中国!

    齐读课题,饱含深情地读三遍

    二、通读全诗

    1.布置:请大家好好读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后想想,你通过朗读这首诗后,对祖国有无进一步地了解,你是否更加地热爱祖国并和同桌好好交流一下还要注意后面的生字要会书写,然后描红临写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3学生读后进行交流,交流后用钢笔描红、临写

    三、学习生字新词(略)

    四、指名分节朗读全诗师生纠音注意读通顺

    五、自主精读全诗

    师:我们已经通读了全诗,对诗有了大概的了解现在说说你对诗的总体感受

    指名学生说说

    师:这是诗带给我们的初步感受,你如果深入地读,用心去体会,你会体悟到更多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地细细地读这首诗

    1、布置学生自己认真按要求学习本诗

    要求:(1)细读全诗,好好理解诗中的有关词语,然后细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读懂后,展开想象,把自己想象到的、品味到的在书上作批注

    2、学生按要求自主精读全诗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布置

    1.朗读全诗,尽量能够背诵刚才没有完成的批注回家做好

    2.抄写生字新词

    课程设计方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绘本微课程让孩子自学掌握绘本阅读的一般方法和注意的事项,掌握简单的读书方法。

    2、体会爸爸对子女的爱,同时也表达出子女也爱爸爸。

    3、在听故事过程中培养学生概括人物特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读故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父子之间浓浓的爱意并学会珍惜。

    教学方法:

    想象表达法;图画观察法

    教学准备:

    《我爸爸》ppt及绘本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结合微课程进行自学小展示。

    1、感恩节导入,进入课题。

    2、板书课题。

    3、出示绘本,交流如何阅读绘本。

    4、观看微课程,交流绘本是什么,以及绘本阅读的三个小游戏。

    5、运动微课程所学,自己使用绘本阅读猜猜猜的方式阅读绘本,并进行全班交流。

    6、引入绘本作者:安东尼·布朗,曾获得过安徒生童话大奖。

    二、亲近文体观察想象

    1、交流我爸爸怎么样?说说你的发现。

    2、观看微课程第二段,自学绘本阅读的几个注意事项:文字上没说,图画上画出来了;文字上说了,图画上没画出来;文字的排列。

    3、交流你的新发现:睡衣。总是穿着睡衣的爸爸你觉得他酷吗?

    4、你觉得爸爸有什么特点?交流:勇敢、力大无穷。

    5、交流跑步的爸爸:这一页上你有什么伟大额发现?爸爸累的汗都变成了云朵了。

    6、仿写训练:爸爸好酷啊,爸他像——一样——。

    7、小结:嘿嘿,这就是我爸爸,这么搞笑的,这么温柔的爸爸,心里好开心啊,这时候我心里又情不自禁的发出感叹: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酷。

    8、主题升华:同学们,在最后,我们的作者还有一句悄悄话要告诉我们,但需要大家安安静静地去听:这就是我爸爸,我爱他,而且你知道吗?他也爱我!永远爱我!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么的爱我们的爸爸,同时,我们的爸爸也是那么的爱我们,而且是永远爱我们!

    三、交流感受,传授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书看完了,回到第一页,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看了那么多了,不知不觉中就像在脑子中形成了一个网,等到你们慢慢长大后你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看课外书。

    师:同学们,书看完后 当然你不可能在脑子里把书上的每一个画面都记住,但是一定能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现在我就请同学们来说说哪幅图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生: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画面)

    师:也许还有很多同学想跟老师交流你的感受,那我们等到课外再交流,也希望同学们在平时能多看课外书、爱看课外书。

    四、回顾微课程,重温绘本学习方法。

    五、绘本推荐,绘本制作。

    相关热词搜索:设计方案课程课程设计方案模板课程设计方案模板范文劳动课程设计方案心理活动课程设计方案研学课程设计方案幼儿园课程设计方案插床机构课程设计方案水到渠成课程设计方案自然教育课程设计方案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方案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