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作文大全 > 2023年度诗词常识11篇(全文完整)

    2023年度诗词常识11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8-04 10:20: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诗词常识一、文学、文化常识1、文体知识1.1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今体诗)区别:唐以后,句数4/8、字数5/7,双句尾字押韵、颔联颈联对仗(格式、词性相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词常识11篇,供大家参考。

    诗词常识11篇

    诗词常识篇1

    一、文学、文化常识

    1、文体知识

    1.1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今体诗)

    区别:唐以后,句数4/8、字数5/7,双句尾字押韵、颔联颈联对仗(格式、词性相同,意思相关或相对)。

    例:诗经(无衣、伐檀、硕鼠、蒹葭、采薇)、楚辞、孔雀东南飞、木兰辞、曹操、咏史、陶渊明、敕勒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

    1.2词

    别称:长短句、曲子词、诗余

    特征:词牌名(与内容无关)、标题可有可无、一般上阕写景叙事下阕抒情议论

    分类: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

    流派:婉约——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豪放派——苏东坡、辛弃疾、范仲淹、岳飞、陆游

    1.3曲

    分类:小令、散曲、杂剧

    特征:宫调、曲牌名、标题可有可无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曲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

    2、作家:姓名字号、朝代、世称、风格流派、作品

    3、课内名句

    二、内容鉴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1、景物:季节时间、地区、花鸟鱼虫、山水日月、风云雨雪

    2、场面:农事、战争、狩猎、祭祀、庆典、离别

    3、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情感

    三、主旨情感

    1、忧国忧民

    1.1对黑暗的愤慨

    1.2对离乱的痛苦

    1.3对百姓的同情

    1.4对国家的担忧

    2、建功报国

    2.1建功立业的渴望

    2.2报国无门的悲伤

    2.3保家卫国的决心

    2.4山河沦丧的痛心

    2.5还才不遇、仕途失意、壮志未酬的悲叹

    3、思乡怀人

    3.1游子思家人

    3.2战士思故乡

    3.3闺妇思离人

    3.4思友人

    4、生活杂感

    4.1山水田园的悠闲

    4.2古今变化的感慨

    4.3年华老去的伤感

    4.4淡泊名利的志向

    5、四季

    5.1春:初春——生机——喜;暮春——短暂——悲

    5.2夏:初夏——暖和——闲;仲夏——炎热——烦

    5.3秋:初秋——丰收——喜;暮秋——凋零——悲

    5.4冬:严寒无生机——悲;严寒有生机——喜

    四、意境

    1、雄浑扩大,深邃悠远:江河湖海、山林平原、大漠星云、国家历史

    2、小巧玲珑、精细秀丽:花鸟鱼虫、星月小物

    五、手法

    1、时空关系:由远及近,远近结合,点面结合,移步换景

    2、动静关系: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以无声衬有声

    3、虚实关系:古今、未来现在、远近、想象眼前

    4、情景关系: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直抒胸臆

    5、联想——想象,比喻——象征,用典——引用(化用),对比——类比,白描——比兴

    六、语言鉴赏

    1、字词鉴赏

    1.1凝练性:准确/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1.2抒情性:传递/烘托/流露/突出了作者/某人的……

    1.3音乐性:使文字富有节奏感/流动性

    2、修辞鉴赏

    2.1描绘类: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对象……的特征

    2.2结构类:对偶、对比、排比、反复

    突出了……的特征/主旨,强调/渲染了……的感情,使文章更有气势

    2.3表达类:反问、设问

    增强语气,引发读者兴趣/思考

    3、句型鉴赏

    3.1整散结合:于整齐中加入变化,使语言流畅而有气势

    3.2长短结合:增强节奏感

    诗词常识篇2

    小学诗词常识判断

    1、“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大意是说: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难,独自客居长安,又有谁来怜悯我呢。“衰鬓”,并非指衰老,而是表现一种衰颓感伤的神态。

    2、卢纶的《长安春望》体现了“大历十才子”诗中的“阳刚之美”。

    3、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管乐器,其声凄切、哀伤。又名玉笛、短笛、芦笛等。

    4、刘著的《鹧鸪天》,从“寄与吴姬”的字面看,当是作者入金后客居北地时怀念远在江南的一位女子的怀人之作,貌似“香艳”的爱情词,实际上蕴含着刻骨铭心的亡国之恨。

    5、吕岩,字洞宾,唐代道士,后道教奉为神仙,是“八仙”中传闻最广的一位仙人。相传曾在长安酒肆中遇钟离权,“黄粱一梦”后经点化得道。

    7、杨万里的《舟过安仁》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写出了童子的顽皮淘气, 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8、“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运用细致的描写,刻画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

    9、朱熹在“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一句中通过梦未醒、梧叶已落来比喻光阴转瞬即逝,告诫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

    10、“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中“一”的意思相同。

    11、“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中“雨雪”与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

    12、《采薇》了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

    13、《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常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来增强抒情效果。

    14、杜甫的《春夜喜雨》写于761年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于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花重锦官城”中“锦官城”就是指成都,“花重”是说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15、“旧时茅店社林边”中,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

    16、“明月别枝惊鹊”意思是月亮升上树梢时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喜鹊,“别枝”是指月光移过树枝。

    17、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

    18、《天净沙

    秋》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是题目。

    19、《天净沙

    秋》中尾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用明丽的色彩,为这萧杀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一扫前人一悲到底的俗套。 20、“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中,“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21、“潇潇暮雨子规啼”中“子规”即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22、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休将白发唱黄鸡” 意思是世事匆促,光景催年,表达的是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23、“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巧用比喻,推陈出新,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24、乐府初设于秦,是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武帝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25、“北斗阑干南斗斜”中北斗南斗都由七颗星组成,形状像斗,一个在北,一个在南。

    2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的“折柳”指古人送别时折柳相送以表达惜别之情的习俗。

    27、“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写出了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

    28、僧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

    29、“衡阳归雁几封书”,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湖南衡阳的回雁峰,便不再南飞,只等来年春天再飞回北方。所以,衡阳雁就成为古人传情达意的信使形象,常用来寄托思念亲友、留恋故园之情。 30、元日:农历正月十五,即元宵节。

    31、“春风送暖入屠苏”中“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3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句中,桃是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3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杏花村”就是指山西的杏花村。

    3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中,作者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己高洁清白的品格。

    3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⑤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借松树的坚韧顽强,表明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品质。

    3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

    3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

    38、“秦时明月汉时关”运用互文的修辞,意思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

    39、《江雪》中塑造的清高孤傲的渔翁形象,正是柳宗元本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40、“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两句批评了“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

    41、王冕诗句“吾家洗砚池头树”中化用了王献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42、“九州生气恃风雷”意思是,中国要有生气,要凭借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诗词常识篇3

    1、树木类

    柳:送别、留恋、伤感。

    ①“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②“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③“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松:傲霜斗雪的典范,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诗人常用它来警世自勉或表达自己高尚的品节。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竹: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积极向上。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2、花草类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多赞其品格坚强,气质清高。

    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莲花:

    ①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②用于表达自己的美好品质。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身份地位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梅子:以其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3、动物类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燕子:候鸟,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屋内或屋檐下,为古人所青睐。

    ①将其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②燕子素以雌雄颉颃xié hóng鸟上下飞,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③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④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⑤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杜鹃鸟:子规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猿猴:哀伤、凄厉。

    鱼:自由、惬意。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

    沙鸥:飘零、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4、水月雨类

    水:

    ①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②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①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②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③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雨:雨所清洗的是空间世界,也是人的心灵世界,诗人在雨的静观和沉思中领悟到丰富的人生哲理。

    ①喜雨——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②苦雨——伤春、悲秋、离愁、别恨、寂寞、无奈之时,雨飘然而下,成了最契合文人失意与愁苦的自然物象,具有了特定的感情内涵。

    ③雅雨——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④禅雨——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的斗争、扫荡恶势力、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飘泊,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金风:秋风。

    5、器物类

    船:

    ①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是最为常见的。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②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

    玉:高洁、脱俗。

    珍珠:美丽、无瑕。

    簪缨冠:官位、名望。

    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西楼、小楼:闺怨之情。

    丝竹:音乐。

    汗青:史册。

    须眉:男子。

    巾帼:妇女。

    桑梓:故乡。

    轩辕:祖国。

    三尺:法律。

    寸管:笔。

    青鸟:信使。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

    诗词常识篇4

    1、诗歌:

    是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

    2、诗歌的特点:

    诗歌具有形象性、抒情性、概括性和音乐性等特点。

    3、诗歌的分类:

    按表达方式分,诗歌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体裁分,诗歌分为旧体诗和新诗两大类。旧体诗的分类,见下表:

    《诗经》、《楚辞》

    古体诗: 汉乐府:《木兰诗》

    新乐府:《卖炭翁》

    旧体诗: 绝句:五言绝句:《秋蒲歌》

    七言绝句:《江南逢李龟年》

    近体诗: 律诗:五言律诗《春夜喜雨》

    七言律诗:《钱塘湖春行》

    词曲:词《西江月》

    曲:《山坡羊·潼关怀古》

    诗词常识篇5

    唐诗的体类

    (1)大历十才子 活跃在唐大历年间(766—779)的十位诗人。分别是:钱起、卢纶、吉中孚、韩翃、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其诗多为应景献酬之作,少部分诗刻画了动乱年代士人凄惶悲戚的情感,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情。诗风追摹谢朓,清空疏秀,语言洗练,艺术造诣较高。

    (2)王杨卢骆体 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其创作扭转了齐梁诗的绮靡之风。对唐诗的兴盛作出了重要贡献。古人对四人诗风有如此评介: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

    (3)元白体 指元稹、白居易浅切平易的诗风。

    (4)元白张王 指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主要指他们的乐府诗。四人均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重要成员。从诗风而言,元白较平易,张王则偏凝炼。

    (5)韦柳体 韦柳是中唐诗人韦应物、柳宗元之合称。二人长于山水田园诗,诗风淡远。但风格有异,韦较为简古,柳则更为淡泊。

    (6)长庆体 元稹、白居易首创的以铺叙为主要特色的七言歌行体,如《连昌官词》、《长恨歌》、《琵琶行》。

    (7)西昆体 李商隐诗辞采华丽,又好用典故,意旨深微,被后人称之为“西昆体”,对宋代诗人颇有影响。

    (8)张王 中唐诗人张籍、王建之合称。长于乐府诗,诗多反映民间疾苦,诗风浅近,也称之为张籍王建体。

    (9)宫词 一般描写宫中生活,对帝王的奢侈淫逸予以讽刺,寄托沧桑之感。宫词中以抒发宫女孤寂哀怨的宫怨诗为主。形式以七绝为主。

    (10)高岑 盛唐诗人高适、岑参之合称。二人是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诗风雄浑豪放。但风格同中有异,高适悲壮而厚重,岑参奇逸而峭拔。

    (11)初唐体 唐高祖武德至睿宗太极年间(618—712)。其总体诗风尚未完全摆脱陈隋绮靡诗风的影响,但已趋向雄丽,气格较为淳厚,遣调用语富丽典赡。这也是古体向近体过渡的一个时期。对这一时期影响很大的有陈子昂;初唐四杰、沈佺期、宋之问等。

    (12)盛唐体 唐开元至代宗永泰年间(713—765),唐诗的`空前繁荣时期,不仅古近体兼备,音节优美,而且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统一。所谓风骨和兴象兼具,气象浑厚,神韵轩举,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诗人胸襟开阔,乐观向上。诗的流派众多,诗体丰繁。杰出诗人纷涌,风格各异,如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孟浩然的清雅,王维的精致,储光羲的真率,王昌龄的声俊,高适、岑参的悲壮,李颀、常建的超凡。

    (13)中唐体 唐大历至敬宗宝历年间(766—826)。中唐前后诗风有明显差异。中唐前期以大历十才子为代表,其诗风格调舒宛,音节流畅,理致清新,遣词省净,风格闲雅,韵味悠长。比如韦应物之雅澹、刘长卿之闲旷、皇甫冉之冲秀等等。后期至元和年间诗风有所变化,诗人辈出,艺术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其代表人物有韩愈、孟郊、贾岛、李贺、张籍、王建、白居易、元稹等。风格上既有韩孟的奇险豪纵,也有元白的浅切平易。同时出现“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倾向,缺少了蕴籍,这一倾向对宋代欧阳修、苏轼等都有影响。

    (14)晚唐体 唐文宗大和至唐亡(827—906);晚唐诗人虽多,但只李商隐、杜牧能称为名家,诗风也颇为复杂。追求立意过深的则流于僻,过浅的则伤于浮;写景状物力求贴切,其不足在琐碎;遣词用语或轻靡,或又过于俚俗。与盛唐相比;少风骨、缺兴象、乏蕴籍。

    词的主要技法

    (1)勾勒 原是绘画术语。指用笔有力,勾画出所描绘人物或所抒发情感的创作手法。长篇慢词用这种方法尤多。

    (2)比兴寄托 “比”“兴”原是《诗经》的两种表现手法,指作品形象另有寄托喻意,意旨醇正,比兴手法在词中更是广泛运用。

    (3)白描 原是绘画术语。指不烘托渲染,有清新自然之风。像李清照《一剪梅》、苏轼《江城子》是白描手法的典范。

    (4)用事 写词时引用前人典故或成语,以此抒情写意。辛弃疾之词就很好用典。

    (5)点染 原是绘画术语。指根据词的主题需要,突出重点,同时用侧笔渲染烘托。如柳永《雨霖铃》的前三句就很典型。

    (6)铺叙 指铺陈叙述的写作手法。这种手法以前都是用在散文创作中,后来柳永将其用在慢词创作上,以达到层层铺叙、情景交融的效果。如李清照的《声声慢》。

    诗词的风格(艺术特征)

    (1)本色 原是指词的可唱性是否合乎音律。后来则指清雅不俗的风格。

    (2)平淡 用朴素浅近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内容。历来著各的评论家都非常推祟并倡导这种风格。

    (3)尖新险丽 尖新,原是指写文章尖巧新颖;险丽,意为奇险俏丽。这种风格往往追求摆脱平庸,用尖巧之笔,写险丽之境,但处理不好则易出现险怪空虚之弊。

    (4)本色当行 本色和当行同义,都指内行。以此评论词时是指该词具有鲜明的词的风格体性。

    (5)自然 指不造作。先是评诗的,后成为词学批评中经常运用的一个标准。自然是针对雕琢而言,追求浑然天成、清新脱俗的天然之美。

    (6)阳刚阴柔 这是词审美风格的两个基本类型。阳刚之词,多气象恢宏、境界阔大,笔力遒劲;阴柔之词,多意境幽微,情思细密,运笔细腻曲折,风调谐婉。苏轼、柳永是这两种审美风格最著名的代表。但这二者并非是对立的,有时是相互影响的,甚至在一个词人身上都有体现。

    (7)旷达 这本来是魏晋文人所推崇的自由自适、任性所为的一种风度。常用来评诗,其后也用以评词。词中这类风格的杰出代表是苏轼。苏词的旷达,影响着同时代和后来的许多词人,形成了重要的风格和流派。

    (8)含蓄 深藏不露之意。常用以评诗。其主要特征是意不浅露,语不穷尽,令人回味无穷,所谓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宋代词人秦观、周邦彦、吴文英等在这方面尤为出色。

    (9)闲谈 原指超凡脱俗的性格。评词则是指一种闲适淡泊的艺术风格。

    (10)沉郁 含蓄深沉。原以此评论文章和诗歌。杜甫的风格就是“沉郁”。以此论词,则指意在笔先神余言外,造境含蓄深沉,有思想内涵。但过分强调比兴寄托,不免穿凿附会。

    (11)质实 指凝涩晦昧,往往与“清空”相对,过多地使用丽字、代字、僻典,给人以雕琢和晦涩难读之感。

    (12)浑成 即浑然天成。指结构完整,形式内容完美统一。

    (13)浑厚 指浑朴厚重的艺术境界。原是用于品评文章的。词人通过细致绵密的叙事和写景,自然而然营造出一种含蓄深沉的抒情境界,给人以浑厚深邃之感,宋代词人周邦彦是其代表。

    (14)艳丽 原形容南朝宫体诗的风格。用于词则多指以华美的词藻描写女性的容貌和男女柔情。

    (15)清雅 清新雅放,苏轼的词即以清雅独标一格。

    (16)清新 流畅而新颖,不落俗套。原用于评诗,后以此评词,像李清照和辛弃疾的一些清婉之作具有明显的这种艺术风格。

    (17)雅正 和雅平正。但过于追求此类风格会导致过度重视写作技巧和音律声韵,忽视词的社会意义。

    (18)飘逸 先用于评诗。诗的飘逸公认是李白,就像杜甫之沉郁一样。南宋隐逸题材的词往往多有此种风格。

    诗词常识篇6

    1诗歌分类

    古代诗歌的分类是基础性的问题,在历年的高考中都有所体现,所以要牢记要点:按诗歌的体裁分类: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七律五律、绝句:七绝五绝)。按诗歌的题材分类:分为咏怀诗、咏史诗、咏物诗、田园山水诗、边塞诗等。

    2作家分类

    知人论事的方法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要求,而对于掌握诗歌作家的生平事迹有助于考生对作者所写诗歌的理解。在历年的上海卷考试中也考到了辛弃疾、岳飞等爱国主义诗人,所以我们平时应该对常见的作家有所了解并有所分类识记。

    如:爱国主义诗人群体有:屈原、陆游、辛弃疾、岳飞、文天祥等。边塞诗人群体有: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岑参等。山水田园诗人群体: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等。女词人:李清照等。豪放派词人:辛弃疾苏轼等。婉约派词人:姜夔、柳永、晏殊等。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苦吟诗人:盂郊、贾岛。亡国之君:李煜等。如再进一步根据作者对作品表现情感分类如:爱国报国(报国之志、报国无门)、战争之思(反对战争、歌颂英雄)、思家念乡(亡国之恨、离别之痛)、感怀人生(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等。

    3意象分类

    在古代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所以了解了一些固定的意象可以理解作者在诗歌中的思想情感,从而能进一步深入了解考题,分析考题,直达答案的要点。如:表示坚贞高洁的品质意象有:松、菊、梅、竹、冰雪、蝉等。表示离愁别绪思乡之愁的意象有:月、鸿雁、云、鹧鸪鸟等。表示爱情的意象有:莲、红豆等。表示离别送别的意象有:折柳等。表示凄凉悲伤的意象有:梧桐、杜鹃鸟、猿猴等。表示生命顽强拼搏的意象有:草、鹰等。表示荒凉景象的意象有:草木繁盛、古迹等。表示希望的意象有:小雨、春风等。

    4手法分类

    在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运用典故、衬托、渲染、象征、对比、先扬后抑、先抑后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这些表现手法都需要考生在诗歌鉴赏题中识别出来,大家可以从复习课本入手进行判别。举一些例子如运用典故的手法:课本中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又如衬托的例子:“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就是以动衬静。希望大家在复习课本中有所收获。

    5修辞分类

    对于修辞今年上海卷的高考中就出现了,并着重于对修辞的作用进行了考核,所以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非常重要。

    常用修辞如:[夸张]诗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比喻]诗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拟人]诗句如: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好于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通感]“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设问]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等修辞手法。总体来说古诗词中作者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作用是:使诗歌中的意象更为形象生动,使表情达意更为完整,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充分的发挥。大家在考试中可以从这几点来考虑。

    6意境分类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对于意境的鉴赏是高考中的难点,是对考生的较高要求,那么我们在复习中应该对常见的意境有所了解,并对描述常见意境的词语有所识记,便于在分析时的运用。如:常见的意境有:雄浑壮丽、幽清明净、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恬静自然等。常见描写意境的词语有: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空寂、幽静、幽美、宁谧、朦胧、高亢、繁华、淳朴、暗淡、萧条、荒凉、冷寂等。

    诗词常识篇7

    旧体诗词

    一、古体诗

    二、格律诗

    (一)节奏

    (二)押韵

    (三)对仗

    (四)平仄

    旧诗分为古体和近体两大类。

    一、古体诗:

    汉魏南北朝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格律诗形成之后,直到新体诗出现至今,古体诗依然存在。

    古体诗是古代的自由诗,篇幅长短自由;句子形式(长短)比近体格律诗自由;用字不限平仄,押韵也比较自由,韵脚可平可仄,既可以句句押韵,也可以隔句押韵,一首诗的韵可以平仄交替,还可以换韵;修辞也不怎么强调对偶(对仗)。

    旧体诗中依每句诗的字数,称为四言诗、骚体诗(杂言)、五言诗、七言诗等。

    如东汉张衡的《四愁诗》是每句七字的,但句中有个虚字,如第一段: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到了南北朝,鲍照写的《拟行路难》(其一、三)才隔句为韵,如其一: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葡萄之锦衾。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

    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二、格律诗

    格律诗原称近体诗、今体诗、格律诗。

    格律诗起源于南北朝,至唐代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格律诗。格律诗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节奏

    节奏是格律诗的表现手段之一。 五言的节奏一般是2-2-1,有时是2-3。 七言诗的节奏是2-2-3或2-2-2-1 。

    (二)押韵

    诗句末尾用韵母相同的字,有规则地回环往复,就叫押韵。押韵的字叫韵脚。

    韵脚通常在双句尾字,有时一首诗的第一句也入韵。比如:

    述 怀(作者:张海鸥)

    独立苍茫夜未阑,缓凭疏影认流年。曾经塞北轻弹剑,未料江南细悟禅。

    白发无情偏有种,青春有意却无缘。蹇驴长路休频忆,且共清流倚醉眠。

    格律诗通常都押平声韵,一首诗中只能用同一韵部的字作韵脚,不能换韵。格律诗押仄声韵的很罕见,象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关于韵书

    自唐代以来,人们作诗用韵,有韵书可依。 《切韵》,隋代陆法言著

    《唐韵》,唐人孙愐据《切韵》修订编成。

    《广韵》,宋代陈彭年、邱雍根据《切韵》、《唐韵》修成《广韵》。 《集韵》,宋代丁度据《广韵》修成《集韵》。

    《礼部韵略》,为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丁度又把《广韵》改编为《礼部韵略》。

    《平水韵略》,金朝的平水书籍王文郁编成《平水韵略》,分为 一百O六部。后代称他的韵书为平水韵。元、明、清代文人作诗押韵,一般都采用平水韵。

    《佩文诗韵》,清代人据平水韵编成,仍采用一百O六部的分韵系统。

    今人王力的《古代汉语》教材下册第二分册有专节讲诗词曲的格律,并附有《诗韵常用字表》、《词谱》、《曲谱》、《曲韵常用字表》;王力还著有《汉语诗律学》、《诗词格律》等,是现代学诗者比较方便使用的书。

    关于限韵、次韵、步韵、迭韵

    限韵是试场或文人雅集时限定使用某韵,也有限定用某字押韵的。唱和诗最初是一唱一和,不一定要使用原韵,但宋代以后差不多都要用原韵,叫做“次韵”或“步韵”。迭韵则是迭用自己作的诗的原韵。

    词韵比诗韵宽松。

    (三)、对仗 格律诗的对仗是指一组对偶句的出句和对句匀称相对,字数、平仄、结构、词性、词义等等,都要相对。如杜甫的《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对仗有宽对与工对之别。

    工对如庾信《哀江南赋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这是同类概念相对。吴均《与宋元思书》:“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也是如此。又如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东顾五洲之隔,西眺九派之分”,对得也很工整。

    宽对还包括“借对”和“流水对”。 借对是利用一字多义的现象来构成对仗,如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又如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野鹤清晨出,山清白日藏”。

    流水对是指一联中字面对仗,而意义却前后句相承,两句的次序不能颠倒。如沈遘《过冀州闻介甫送辽使当相遇》诗:“闻报故人当邂逅,便临近馆为迟留”,又如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山中一夜雨过天青,树抄百重泉”,或如孟浩然的《清明日宴梅道士房》诗:“忽逢青岛使,邀入赤松家”。

    对仗还有言对、事对之别。

    言对只是一般言词的对偶,事对则含有事实,也就是使用典故。言对如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事对如陆游《书愤》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一首八句的律诗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颔联、颈联一定要对仗。绝句则不要求要仗。

    (四)平仄

    平仄是指字的声调。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如中古时,东、董、送、屋四字就读为平、上、去、入四声。平就是平声,仄包括上、去、入三声。

    旧体诗讲平仄,就是讲究平声与仄声的交替和对立。如王维的《汉代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格律诗的平仄规律:句中平仄要交替,上下句的平仄要相对。 格律诗的格式有四种基本类型,以五言诗为例:

    1、首句仄起仄收(不入韵)式,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仄仄平平仄 白日依山尽 平平仄仄平 黄河入海流 平平平仄仄 欲穷千里目 仄仄仄平平 更上一层楼

    2、首句仄起平收(入韵)式,如王维《终南山》 仄仄仄平平 太乙近天都 分野中峰变 平平仄仄平 连山到海隅 阴晴众壑殊 平平平仄仄 白云回望合 欲投人处宿 仄仄仄平平 青霭入看无 隔水问樵夫

    3、首句平起仄收(不入韵)式,如李白《送友人》 平平平仄仄 青山横北郭 浮云游子意 仄仄仄平平 白水绕东城 落日故人情 仄仄平平仄 此地一为别 挥手自兹去 平平仄仄平 孤蓬万里程 萧萧班马鸣

    4、首句平起平收(入韵)式,如李商隐《晚睛》

    平平仄仄平 深居俯夹城, 并添高阁迥, 仄仄仄平平 春去夏犹清。 微注小窗明。 仄仄平平仄 天意怜幽草, 越鸟巢干后, 平平仄仄平 人间重晚晴。 归飞体更轻。

    四种格式中,有两种正体,即首句不入韵者;两种变格,即首句入韵者。

    理解和记忆四种平仄格式,每种只需记住五言四句就行了。这是因为: 第一、一首律诗的后四句,都是重复正体的前四句的格式; 第二、七言诗只是在五言的基础上,每句之前再加两个字,这两个字的平仄与五言句的前两字相反即可。

    关于粘对

    格律诗要讲究粘对。平仄相同谓之粘,平仄相反谓之对。 粘是指下联的出句要与上联的对句相粘,七言诗是前四字相粘,五言诗是前两字的平仄相粘,后三字平与仄换头,如: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不合粘对者称为失粘、失对。

    关于“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和 “拗”、“救”。

    读、写旧体诗要学会利用粘对的规律进行判断或写作,如: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人不胜簪。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新体诗

    中国的诗有新体和旧体两大类。新体诗是从二十世纪初才有的,又称自由诗。虽然形式自由灵活,但开始时也大体押韵,比如

    徐志摩(1896--1931)《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11月6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枝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谰里放歌。 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戴望舒(1905--1950)《雨巷》(写于1928年):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pi)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押不押韵是诗歌和散文的重要区别,中国古代的诗都是押韵的。新诗虽然突破了古代诗歌形式格律的束缚,但与韵却不能一刀两断。不过,新诗人们也还是在探索着写不押韵诗,如徐志摩《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艾青(1910--1996)《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月11月17日):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士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士地爱得的深沉……

    卞之琳《断章》(1942年5月):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二十世纪后二十年,中国大陆的新诗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许多诗还是习惯性地押韵,尤其是七、八年代,即便是比较新派的诗人,如朦胧派几位代表人物的诗,也还押韵,如:

    舒婷(1952--),原名龚舒婷,“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

    《双桅船》(1979年8月)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呵!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呵,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在地面的花朵; --祖国呵!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呵!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呵, 我亲爱的祖国! 1979年4月

    北岛(1949--),原名赵振开,“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被判决了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的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1976年4月

    曾卓:悬岩边的树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岩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1970年

    顾城: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1979年4月

    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1980年6月

    不过近十几年,诗坛的新生代越来越不看重押韵了,甚至有意不押韵,从而更显得新潮。这样一来,新体诗与旧体诗在形式上的区别就更彻底了。

    我认为,新诗的形式是完全自由的,有没有韵的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情、诗意、诗语。比如张海鸥的《康园三曲》:

    寻路康乐园 暮色康园

    我踏着弯弯的岁月寻路

    路是什么?

    是康乐公优雅的木屐? 还是陈寅恪孤独的守望? 一位伟人说 走的人多了便是路 是的 这就是路

    路是漫长的 连接着历史和未来 路是艰难的 从生命的初始到终结 负载着成功与失败 光荣和梦想

    有时候 走了很久很久的路 却发现恍如原地 有时候 如光如电的岁月啊 却好像跨越了万里行程 当孔夫子伫立河边喟然长叹的时候 人生的路显得那么匆促

    当普罗米修斯在高加索悬崖上受苦的时候 人类的路又是那么漫长 而当智慧的庄周梦为蝴蝶之际 生命之路又是那么自由而且从容 路是神秘的

    就像菲斯特手中的魔杖 引起人无数幻想和追寻 而当蓦然回首之际

    却发现真实竟是虚幻 终结就是初始 永恒便是无常 路是无情的

    把一切得与失 荣与枯 悲欢与离合 连同无数旷古的谶语 都埋进洪荒的墓地 然而路也是宽容的

    那里有婴儿在母亲怀里的笑靥 有恋人月夜的偎依 有求索者无悔的拼搏 有朋友高山流水的问慰

    是的 这就是路 这就是路啊 原来她 本无所谓有或者无 只是 走的人不同而已

    寻梦康乐园

    中大七十五华诞在即,忽有感,乃作。 夜色如歌,歌声在钟楼前沉默 鸿影如梦,梦幻在榕荫中蹉跎

    都说七十就是古稀,古稀便是沧桑 那么,康乐园啊

    我就用年轻的岁月,舒展你坎坷的额头 我就用梦幻的翅膀,追回你飘逝的风华 而当我老去时,你一定还年轻

    可是你不必,不必用常春藤捆扎我的小木屋 也不必将一朵紫荆花,放在我平静的胸口

    我是你晚秋的一帧枫叶,斑斓你的富有 我是你清晨的一片羽毛,丰满你的从容 或许,我是你梦中的蝴蝶吧,美丽你千秋风韵 然而,我最是你燃烧的血与火 在你涅盘的黄昏,化作沉醉的老酒

    而你呢,你是我心湖里款款流动的水吗 烟雨迷朦的季节,宽容我的漂泊 你是我凝眸里长长的林荫路吗 暮霭沉沉的时候,呵护我的孤独 我无言的淡泊,能否驻你惊鸿一瞥 我长久的守望,能否伴你风生水起 也许,也许你根本就不知道我 但我梦里梦外千万次地忖度 我注定是你钟楼前沉默的歌

    为漂泊的回归99.11

    漂泊是一首歌,从岁月的枝头流过 漂泊是一杯酒,斟酌在黄昏风雨后

    为了一串串梦想,就把日子装进行囊 每个驿站都像是家,寻芳不觉醉流霞 每个渡口都像是归期,常倚清流数鬓丝 漫漫长旅,仿佛总为圆一朵小小的墨迹 一个邮戳,就把艰辛变成了快慰

    漂泊是个银行 存着收获,也存着付出, 存着希望,也存着忧伤

    刚刚还蒹葭采采,转眼就白露为霜

    常常是因为家才漂泊 因为漂泊才回归

    就像船总要靠岸,岸又总留不住船 原来这天地间的许多漂泊 其实都只是为了漂泊 那么回归,

    当然也只是为了——回归 漂泊的回归和回归的漂泊

    就像从银行走进邮局,从邮局走进银行

    漂泊是天上的云 回归是地上的河

    不论新、旧、古、今、中、外,任何诗歌都有共同的品质:诗情、诗意、诗语。

    诗词常识篇8

    第一章 诗词常识

    一、诗歌的特点

    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③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二、诗歌的分类

    诗歌按时代可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旧体诗)两大部分。

    古典诗歌又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三、诗、词、曲的有关知识 ①新诗、旧体诗

    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提倡的用白话写的自由体诗,如《再别康桥》《我爱这土地》都是新诗。今人用文言写的格律诗称为旧体诗,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陈毅的《梅岭三章》。二者都是现代诗歌。

    ②古体诗、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近体诗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古体诗则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③律诗/绝句(又叫截句)

    律诗或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④歌、行、引

    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⑤乐府、新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新乐府创于初唐。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白居易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

    ⑥题目、词牌

    题目和词牌的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揭示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题目。分成两段的词上段称为“上阙”(或“上片”),下段称为“下阙”(或“下片”)(“阙”是乐曲终了的意思)。

    ⑦散曲

    散曲是宋元时代兴起的,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和乐演奏的歌曲。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只含一支曲子,如《越调?天净沙?秋思》只有“天净沙”一曲。而套数是合一个曲调中多支曲子为一套,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一套中曲子数不定,少则两曲,多则不限;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须同一宫调,有首有尾,一韵到底;结尾处多用“煞”,用多少遍没有规定。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它含有属于“般涉调”这一宫调的八支曲子,而其中“哨遍”是这套曲的第一支曲的曲牌名,又是全套曲的曲牌。

    ⑧元杂剧

    杂剧是宋金时期在诸宫调等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文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结合起来的戏曲艺术形式。在结构上一般每本为四折(也有五折六折的),必要时加“楔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如《窦娥冤》就是旦本,其中第三折用的是“正宫”调。元杂剧剧本由科、唱、白组成,“科”是剧本中对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作出的规定;“唱”就是唱词;“白”是宾白,宾白分为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着别的人物自叙心理)、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元杂剧的主要角色是:旦(女角色),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旦,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末(男角色),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配角有副末、外末、小末等;外(外末),扮老年男子;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扮演老年妇女的称卜儿。

    ⑨宫调、曲牌

    曲牌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不同的曲牌在字数、平仄、押韵上往往不同,如《长亭送别》中的《滚绣球》《叨叨令》《快活三》《四边静》《朝天子》《满庭芳》《五煞》等都是曲牌。每一个曲牌,在韵上必须属于一种宫调;一种宫调下有的有若干个曲牌;宫调是音乐术语,表示声音的高低等,如《长亭送别》中的《正宫》就是一种宫调。

    诗词常识篇9

    (一)语言风格。

    1、激越高亢,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豪放派,其他象边塞诗中反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决心的诗作。

    2、清婉(新)秀丽,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婉约派,其他象山水田园诗人。

    3、语言绮丽(重视修饰,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如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鳃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二)特点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

    1、清新自然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王维的山水诗。

    2、平淡质朴选用确切的词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3、绚丽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渲染气氛,极尽铺陈之能事。如李商隐的诗。

    4、明快斩钉截铁,一语中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5、含蓄不直接叙述,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引而不发,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耐人寻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6、简洁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诗。

    诗词常识篇10

    1、建安风骨也叫魏晋风骨,指的是诗歌呈现出的俊爽刚健的风格。建安是汉献帝年号,这类诗歌普遍反映了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表现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建安风骨的代表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刘桢)等。

    2、七言诗起源于先秦和汉代的民间歌谣。七言诗包括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和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正式创作七言诗的诗人是魏国的曹丕,他的《燕歌行》是现存的第一首文人创作的七言诗。

    3、南北朝乐府民歌北朝民歌气质刚健、爽朗,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较广阔,《木兰诗》为其代表作;南朝民歌则倾向于抒写男女恋情,风格缠绵清丽,《两洲曲》》是其代表作。

    4、阮籍代表作是以忧生念乱之情写下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其诗大量运川比兴手法,寄托人生实感,思隐而辞丽,呈现出瑰然特异的风貌。唐代陈子昂的《感遇》、李白的《古风》都是师承阮籍《咏怀诗》而作的人生实感辑录。

    5、。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诗人、散义家。田同生活是陶渊叫诗的主要题材,主要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等,被诗论家称为田园诗人和隐逸诗人。其诗歌兼有半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白然。

    6、谢灵运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对唐代的诗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自谢灵运始,山水诗成为中围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

    7、鲍照以其特殊的身世感,发为歌唱,恃调激昂,气势雄健,对李白、杜甫的影响较大。在曹丕的《燕歌行》音响久沉之后,鲍照以其十八首《拟行路难》及大量匕言歌行的杰山艺术成就,奠定并开创了七言诗进一步发展的局面,在七言诗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8、谢朓是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他把诗歌的描绘对象从山水展到一般自然景物,并以大量的新变体诗把五言创作推进到律化,为五言律诗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他的创作实践,为唐代格律诗的产生作出了重要贡献。所谓永明体,是在齐武帝水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讲究声韵,对仗工整,文辞华美,篇幅短小整饬。

    诗词常识篇11

    意象

    诗人往往选择日常生活中可见可闻可感的事物入诗,根据事物的特性兴怀。

    陪伴在我们周围的各色植物,如:梅、兰、竹、菊、莲、丁香、松柏、杨柳、梧桐、落花等。

    共存于天地中的各色动物,如:蝉、猿、鸿雁、杜鹃、鸳鸯、沙鸥、鹧鸪等。

    变换于自然中的各种气象地理,如: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烟雾、阴晴、明月、夕阳、流水等。

    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色器物,如:玉、灯、笛、箫、酒、楼、捣衣砧等。

    产生于举手投足间的各种动作,如:饮酒、登高、凭栏、望远、长啸、捣衣等。

    这皆为诗人运笔的主要道具,它们已经成为诗人之中约定俗成的普遍暗号,留存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心中。

    情感

    酬唱送别之情:古人喜宴游交友,然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朋友间不免酬唱赠答、寄友送别,成为诗人抒发情感之由。杨柳、长亭、南浦、酒便成为解读送别之情的暗号。

    思乡怀远之情:建功立业,志在四方是古人的胸襟,然而久别家乡,远离亲人之时,难免怅然,加之古时交通不便,联络缓慢,思乡怀远之情便能绵延千里。月亮、鸿雁、双鲤、捣衣、莼羹鲈脍便成为传递思乡之情的暗号。

    咏物感遇之情:古人有感于自然界各色景物的特性而有感于己,或抒发自己凄凉伤感、孤独寂寞的感叹;或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却坚贞不屈的感慨。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松竹梅菊、黍离、历史事件、名胜古迹便成为寄托感遇之情的暗号。

    情爱婚姻之情:对爱情的渴望,夫妻间的悲欢离合,宫怨闺怨,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情感。莲、红豆、连理枝、比翼鸟便成为表达婚恋之情的暗号。

    闲适恬淡之情:古人超于现实之外,寄情山水,流连田园。所写之诗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便成为象征归隐之情的暗号。

    边塞行役之情:古人常漫游天下,遍访名山大川、边塞关隘、通都大邑等。有感于兹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或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便成为见证行役之情的暗号。

    古诗词常用的赏析术语

    1、常见的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明净、明丽清新、雄浑壮丽、壮阔苍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清冷幽静等。

    2、常见的表现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

    (2)描写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像、正侧面结合、比较衬托、乐景写哀、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等。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4)语言风格: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简练生动、雄浑豪放、沉郁顿挫……需要强调的是,用以上这些术语赏析诗词时,不能空洞,更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结合相关诗句,有的放矢地进行赏析。

    古诗词常用典故和惯用意象

    古诗常用典故,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平时接触过后和常识的一定要尽可能多掌握。如“武陵人”、“烂柯人”、“廉颇老矣”等。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等意象,抒愁写恨的。常用“流水”、“春雨”等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

    古诗词常见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

    1、写景诗:写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的写法描绘山川美景,抒写热爱祖国河山之情,或抒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的高洁品格。

    2、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3、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颂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4、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宝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涵。

    5、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东晋的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

    6、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这类诗成就明的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

    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间接抒情。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如韩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借庭中飞雪表达诗人盼望春天的焦急心情。又如刘禹锡的《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借大浪淘沙来表现诗人虽多次遭到降职和放逐,但仍充满必胜信心的乐观精神。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的方法。如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诗书万户侯。”直抒胸臆,将自己渴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意愿表达出来。李益的《江南曲》“嫁与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将闺中妇女那由热切盼望至深切失望直到怨恨的心路历程表露出来。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相关热词搜索:诗词常识诗词常识题库及答案诗词常识题诗词常识选择题及答案诗词常识名家谈四种诗词常识题库诗词常识选择题诗词常识名家谈诗词常识填空题诗词常识问答题诗词常识知多少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