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中国美术专业大学排名_我看中国美术的传统

    中国美术专业大学排名_我看中国美术的传统

    时间:2019-01-28 17:53:2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空间是建筑及其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研究的核心,本文从传统中国山水画意境的角度出发,来分析传统中国画中山水画的意境与建筑空间的意境,通过对两者的分析,剖析意境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实例从设计师和建筑本身两个方面来浅谈如何才能创造出有意境的空间这一问题的看法。
      一、意境的内涵
      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美学范畴。按照辞海的解释,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述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生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简单说来,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的联想。由此可见意境离不开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向,是由审美意向升华而成的,它提供了一个富有暗示的心理环境,用以指导人们对美的形象展开联想。
      (一)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分析
      中国画尤其是山水、花鸟画,从宋代以来十分讲求意境;所谓诗情画意,所谓画外之画,莫不与意境密切难分。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
      以北宋画家郭熙和元代画家倪瓒的山水画为例:
      北宋画家郭熙的《早春图》,自远景画山石逐层叠起,至中景山腰处则有烟霞笼罩,再往上便是蜿蜒回转的主峰。左右各有瀑布自石缝间注入溪流中。画树用蟹爪枝,画山用卷云皴,但画法多样,意境深远。画面为寒冬已经过去、春意萌动之时的景色。初春阳光普照,山水树石上都有一股浓浓的暖意显露出自然界的旺盛生命力。
      元代画家倪瓒《渔庄秋霁图》代表了倪瓒的绘画风格,此画是典型的近、中、远三段式构图,中景湖水一片,实际上没画一笔,近景的坡石枯树和远景的山丘墨色一致,并无浓淡之分,但却表现出了远近的视觉效果,全幅图画虽然全是墨色,但表现出来的意境却是十分深远,画面明净、清雅,给人展现了碧空秋月下的湖水,无一丝纤尘。
      (二)建筑空间的意境分析
      在建筑及其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是其主体,建筑造型是依附于空间而存在的,因此空间是建筑及其内外环境艺术最重要的设计内容之一,我们知道以空间容纳人、组织人,以空间感染人、影响人,所有这些都说明空间是建筑及其内外环境设计的本质所在。
      中国传统的建筑,在南方多为青砖白瓦,以素淡为主。在这单调的建筑世界里,当你身临其境,会发现其中有一种令人陶醉的意境美。青砖白墙最能造就传统绘画中的水墨酣畅,瓦就是浓墨在空中的非白,白墙则就是画纸,在白墙的前面种两棵树,立一块石,就马上会有灵气在其中飞舞。一种空的灵气,静的灵气。这种意境感觉就像是在欣赏一幅山水画,让人联想翩翩。
      以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为例,书院内现存石碑坊、仪门、丽泽堂、碑亭、道南祠等建筑,内有顾宪成所撰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无论是其建筑、回廊,还是门厅,都会让人感受到当时的学者们在一起讲学的情景,虽然时过境迁,但这种意境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现在的东林书院给人一种“静”,但这种静却能感动人,把观者带入了一段历史,使观者被眼前的景吸引,被静所感动。
      (三)意境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意境是诗画的综合体现,虽然社会环境和审美环境的改变产生了今人与古人意境感受的差距,但从心理学和禀赋本能的角度看,意境感受存在一个共同的潜意识基础。
      当今信息时代,以文化科技高速发展为特征,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同步化发展,文化意识的传播已日渐频繁,传统文化意识日益淡薄,城市风貌日趋雷同,在当今,是否再提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境就不合适了呢?其实不然,越是这样一个物质化的社会,每天各种压力让人们身心疲惫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回过头注重精神的东西,人们会越来越注重精神上的享受。让我们回过头看看现如今被誉为建筑大师,如安藤忠雄、贝隶铭、隈研吾等几位称为世界建筑大师的作品,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贝隶铭的《苏州博物馆》,他们的作品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就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有内涵、有意境、有灵魂,他们的作品将建筑内部与自然最大的融合。我认为这就是设计中所要追求的意境,它与传统国画山水画的不同就在于它要创造一个满足人们观赏需要,容纳一定的行为功能以及符合具体物质条件限制的空间场所,在有限的空间内,设计师必须利用一切可能条件使使用者产生美的联想。
      二、如何创造出有意境的空间
      (一)中国古代文人画者给设计师的启示
      作为设计师自身而言,产生的差别是因为内心的一种“境”,这里的“境”包括很多方面,气质、胸襟、情感、趣味等等。在商品化经济的时代,以追求最大利益化的今天,人们往往容易变得急功近利,作为设计师,在某种时候应该做到放下,这种放下是一种状态,内心的放下是放下为了追求利益而打乱内心心境的虚荣心。
      古代文人读书、写诗、画画,在自然中取经,在自然界感悟,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两条途径变化人的气质、胸襟、情感、趣味,提升一个内在的自己,才能使诗人、画家成为高雅的作者,方能创作出不凡的美的意境。现如今作为一名设计师,更是需要应当多走多看多经历,丰富人生体验,多从种种生活体验中体悟,提升自己内在的东西一个空间的意境如何通过设计表达出来,我认为首先设计师个人的感悟是最重要的。
      (二)建筑本身的思考
      在建筑空间设计本身而言,“适”本身也是美的最高境界。
      首先从建筑材料和装饰方面来讲,很多时候设计师在选择材料时往往都会有一些观念,例如说国外的产品好、国产的不好、石材很高档、乳胶漆很寒酸等等,还有在装饰中觉得装饰得越奢华越好,越用高档的材料越好,这种观念对设计师影响很大,实际上材料的使用和装饰重要的是适合,“适”本身也是美的最高境界。再提到安藤忠雄和隈研吾,他们所用的水泥应该是最普通的材料了,正因为他们心目中没有对材料贵贱的分别,而着重于空间及意境的表达,所呈现出来的作品,具有一种脱俗的清凉意,这种宁静是一种意境,能让人感觉到他们内心心灵澄空的状态下才体味到的感动。
      其次从空间序列方面来讲,在中国山水画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空间的序列,远景、中景、近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意境的表达也十分需要这样一种空间序列。在建筑及其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中,合乎逻辑的空间序列是一个连续和谐的整体。它能引导观者的步履,从一个空间有条不紊地进入另一个空间,提示观者先看什么,再看什么。不同的空间序列能给人以不同的印象,或令人震撼,或轻松愉悦,或庄严肃穆。一个逻辑混杂、杂乱无章的空间序列,不但不能指示观者前行的方向和给人以空间美的享受,而且可能导致观者陷入“迷宫”,令人迷惑不解,焦躁不安。因此空间序列的探索对建筑及其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中意境的营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三、结语
      从中国文人山水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文人所追求的意境美,是一种与天地相亲和,充满了深沉的宇宙、历史感和人生感的富有哲理性的生活。山水画中所体现出来的意境以及它特有的哲理“道法自然”明确了我们在对待一个设计作品时所持的态度,同时我们需要从中国古代文人身上吸收和借鉴,在今后的设计中,在有限的空间内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创造出使使用者感受到美的意境,使我们的作品具有存在的价值。
      
      (作者简介:王凤,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室内设计研究方向09级硕士。)

    相关热词搜索:我看中国美术传统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