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秦腔艺术中二胡的地位和作用|二胡演奏的经典老歌

    秦腔艺术中二胡的地位和作用|二胡演奏的经典老歌

    时间:2019-01-28 17:57:1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二胡又称胡琴,历史悠久,它的传承与发展至今已历经千年。它的前身最早可见于唐朝,在唐宋诗文中可以找到许多提及“胡琴”的篇章。古代先民曾把北方少数民族称为“胡人”,并把与他们相关的事物也冠之以“胡”。如把他们的服装称为“胡服”,把当地的音乐称“胡乐”,所以把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统称为“胡琴”。胡琴当时是以竹片为弓,称为稽琴,后亦称奚琴:到北宋时代,改用以马尾为弓,均由北方少数民族传入中原,称为胡琴。到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
      二胡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发音纯朴、浑厚、丰润、优美,在弓弦乐器之中,二胡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二胡的运用也非常广泛、独奏、伴奏无所不在。在秦腔乐队中,二胡是一个独树一帜的伴奏乐器,它属三大件包腔乐器之一。从大型的管弦混合乐队编制,到小型乐队组合,都是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之一。二胡一直居于主奏之下、副乐之上的位置。它与主奏乐器板胡可说是骨肉的关系。
      各种乐器不同的加工材料和形制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其音色。二胡的音色具有柔美抒情之特点,发出的声音极富歌唱性,宛如人的歌声。因此,在一般演奏时无需大力度按弦和大力度运弓,即可发出平和柔美之声。板胡的定弦相对二胡较高,由于其弦的张力比较大,因此,演奏时左右手用的力度相对要比二胡大,才能获得该乐器宏亮的音色。在传统演奏板胡的方法中,特别是在秦腔戏曲音乐的伴奏中,我们常常看到演奏者左手的手指带有铁箍,这是为了加大手指按弦的力度,以获得其阳刚之声。
      二胡在“包腔”的演奏,首先要熟悉唱腔、唱词及剧情,要区分人物的个性,如为“花脸”伴奏时,必须多用有力的持重弓,要表现出“花脸”铿锵有力、翼马秋风的个性。在为“旦角”伴 奏时,要多用连弓、长弓,表现出“旦角”多情善感、桃花夜雨式的细腻风格。在为“丑角”伴奏时,要多用短弓,多用上滑、下滑及回转滑音,尽量表现“丑角”滑稽动人的个性。同时“包腔”二胡还必须熟悉主奏板胡的演奏风格及个性,尽量与主奏板胡保持既对立又统一的演奏关系。例如,板胡运用压揉时,二胡则以滚揉出现;板胡用滚揉时,二胡则以压揉出现。在高音区,板胡的音量不够时,二胡需及时弥补;在低音区,板胡的音色不够圆润时,二胡需用流畅清新的滚揉补充渲染。当主奏板胡用激情的滑揉、高频率的快弓演奏时,二胡也需用均匀的揉弦及快弓做连续的配合。总之,板胡与二胡错落有致、此起彼伏的默契配合,是要经过长期的合作磨练才能达到的。
      二胡轻重快慢的揉弦音响,对于音乐意境的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施秦腔音乐伴奏中,揉弦技法用途甚广,当然揉弦技法最终还是要根据乐曲格调与色彩变化,围绕特性音来选择使用。秦腔演奏中,板胡的强音,不重揉就不能完成乐曲所提供的情绪要求,似乎只有重揉才能使乐曲刚劲有力。在伴奏秦腔唱段时多采用轻揉或揉按音结合等方法,尽量使唱腔旋律委婉贴切,相辅相成,对比、平衡、统一对二胡伴奏来说是一个坐标。科学地运用各种二胡指法能最大限度地为秦腔风格韵味的体现起到有很好的作用。
      二胡为秦腔音乐伴奏时,运弓与全身的关系也是一个演奏者实施伴奏以前要解决的问题。音乐艺术是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二胡属于吟歌性乐器,它的演奏技巧包含许多复杂因素。但如果脱离思想感情,脱离了对乐曲意境体会思维和灵感,机械地孤立地单纯要求运弓方法或某个外表的动作如何,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看来,演奏二胡单纯注重外表,而轻视内在神和情,那便会使一首富有生命力的乐曲凋谢而枯萎,秦腔音乐的二胡伴奏也是如此。艺术在于传神,技术在于巧妙。秦腔音乐具有各种不同的情感,旋律的结构各有特色,力度速度的变化,抑扬顿挫、强弱缓急均有不同,这就需要二胡各种技巧的灵活运作。热烈奔放或悲愤的乐曲,开弓锋利有力,收弓干脆果断,开阔而富有激情;抒情叙事的乐曲富有轻柔而委婉的情感,则运弓连绵不断,刚柔相济。
      如果秦腔演奏者缺乏情感的触动、全身心的投入,即使运用最佳的技巧,也难免流于形式,所演奏的旋律是不会感人的。艺术是人类心灵的声音,是人类真善美的流露,演奏者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能打动观众的心,给人以较高的艺术享受。
      总之,二胡在秦腔乐队中起着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既要突出“个性”,又要服从“共性”。只有投入到意境之中,掌握正确的方法,配合默契,协调一致,方能锦上添花,有效地为剧情服务。
      
      (作者单位:青海省西宁市戏剧团)

    相关热词搜索:秦腔地位作用艺术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