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感受心灵与艺术的亲密接触 我与艺术的亲密接触

    感受心灵与艺术的亲密接触 我与艺术的亲密接触

    时间:2019-02-08 05:29:5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这群湖南美术社的拓荒者,用飞扬的青春与激扬的文化理想构筑的精神高地,搭建的艺术文脉,营造出的多元文化环境,奠定了一家出版社传之久远的发展根基。      人有时为了匆匆赶路,却错过了看路边的风景。
      三月草长莺飞,淅沥的小雨最让人安静闲散,电脑里传来小野丽莎的哼唱,这一长段时间感觉自己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很久没有动笔了。最近社里很忙,上下都在忙着筹备社庆30周年,我是一个喜欢仪式感的人,那就写点东西吧,纪念这一特殊的时刻,也为了纪念自己心中小小的温暖。
      人的一生都面临很多十字路口,我很庆幸自己在2003年作出的选择。这一年我来到了湖南美术社,生活也因此打开了另一扇门。一群灿若星河的名字进入了我的世界:郑小娟、肖沛苍、郭天民、左汉中、张青渠、彭本人、李路明、邹建平…--这群湖南美术社的拓荒者,用飞扬的青春与激扬的文化理想构筑的精神高地,搭建的艺术文脉。营造出的多元文化环境,奠定了一家出版社传之久远的发展根基。
      我有时在想,书的本质是传播知识、启迪智慧、荡涤心灵,图书是有生命的,能给人温存。但现在做出版好像离这个本源越来越远了,参加了太多的图书交易会,感觉图书更像工业流水线上的产品。像他们这些认真地做书、认真做艺术的一群人,所营造出浓郁的人文氛围和良好的出版生态环境,让我们后辈受益无穷。和他们在一起工作,感觉如同身临一座天然的文化氧吧,全身放松、自由呼吸;和他们在一起交流,听他们讲书、讲艺术、讲过去的故事,觉得很舒适很踏实。在这个躁动的社会中,与他们近距离地相处,心灵可以得到安顿,获得一种持久的平静。这使我相信了美育的力量,正如蔡元培先生所提倡的“以美育代宗教”。
      张青渠――我刚毕业那时,有很多空闲时间,老爱往湖南省文物商店跑,一是为了购买纸笔,另一个目的是为了看画,当时书店好的画册少,文物商店展出的却是画家的真迹,去看看笔墨,也能够提高自己的眼界。当时印象最深刻的当属挂在大门口的《黑马丽人图》,潇洒的笔墨十分了得,我也因此记住了落款处的署名“张青渠”。恰巧,我来美术社第一次参加体检同车的就是张老师。让我感觉世界真是小,以前只能仰望的大师现在却近在咫尺。那种幸福感让我回味了很久。张老师的画清新、空灵,有着淡淡的人文关怀,画如其人,张老师同样有着清淡的文人气质,做事沉稳扎实。他可以用几年的时间打磨一本《书画家实用手册》,他也关心企业的发展,提议社里引进书法专业人才,体现了他开阔的胸怀。人社后很多年,我都不敢提笔画画,是张老师点拨我,告诉我“师古人、师自然”,从宋元山水人手。2008年,我完成了两张山水画,手握画笔的那一刻我又重新找回了自信。看到张老师总让我倍感亲切,一直视他为恩师,也祝愿他退休后的生活与艺术创作能渐入佳境,更上层楼。
      蔡皋――蔡老师没在美术社工作,但住在美术社的宿舍楼里,我们社美术教材那些天马行空的封面就是她的作品,她为这套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教材立下了赫赫战功。我看过她的绘本和画册,爱不释手。绚烂的颜色,纯真的用笔,营造出一个个世外桃源,闭上眼睛仿佛就可以嗅到泥土的芬芳。我常想,只有最美最纯真的人才能画出这样的画吧。非常幸运,因为长沙市少儿绘画大赛的缘由,需要邀请蔡老师做评委,我也有了与她近距离交往的机会。蔡老师很爽朗,很健谈,说起儿童绘画,她很投入很有激情,谈到儿童教育,她更是有一种天然的使命和责任感,她说要把最美好的东西留给孩子;偶尔涉及当下的一些问题,她又很有正义感,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担当。蔡老师家的客厅很美,有个画架,周边围着很多绿色植物和花卉,阳光透进来,坐着喝茶聊天真的很舒适。夏俊娜(编者注:知名画家)是色彩的钢琴师,我突然想到拿夏俊娜和蔡老师对比,蔡老师马上强调她们的不一样,她说自己更直面生活,直面土地,这一刻我感受到了她的力量。我更喜欢生活中的蔡老师。在《晨报周刊》上看到描写她和她的屋顶花园的文章时,不禁会心一笑。有时候,在美术社门口看见她拉着装了蔬菜的小推车一脸幸福地从菜市场回来,也真切地感受到艺术的美就是来自生活的美。
      左汉中――跟左老师很有缘,来美术社之前就认识了。当时印象中他有很多光环:学术专家、社会名人、民间美术的守护者、明星左小青的父亲。很喜欢在单位食堂或者活动聚餐时听他说话,他知识面很广,可以和年轻人聊各种话题,人很儒雅,对各种事情都会摆出自己的观点,也很幽默,听他用老家的双峰方言朗诵毛主席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可以把人笑翻,正所谓亦庄亦谐。我只知道左老师对民间美术倾注了毕生心血,但感情到底有多深一直无法获知,直到最近在湖南省图书馆听了左老师关于《中国民间美术生存状况田野考察》的讲座。当天图书馆多媒体教室里坐满了人,这种盛况真的很少见。左老师做事细致严谨,除做了PPT演示,还准备了一本写得满满当当的讲义。他生动地讲述了一个个民间艺人和他们感人的故事。当说到贵州雷山宋伯林英年早逝时,左老师发出了最后一个雷山银饰传人远去的感叹。讲到剪花娘子库淑兰的时候,他多处停顿――这位是他也是我们最敬重的大师,一个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自由吟唱、一个用刚从厨房里劳作完的手就能创造出震惊世界的艺术作品的剪纸大师,晚年却在贫困中去世,几多辛酸与遗憾。当时,我的眼眶湿润了……在这个躁动的时代,我被这些闪烁着艺术魅力和人性光辉的灵魂感动了。从而,我也真正理解了有着大师风范的左老师一直在为什么而坚守着。
      邹建平――曾经在纪录片《一个人和一个城市》里看到长沙作家何立伟谈长沙,他用地道的“湘普”津津有味地说起长沙的麻石街,下雨天穿木屐走在上面有清脆的回音,讲述他外婆做的剁辣椒让人听了直流口水。顺着这个感觉我一直认为最能代表长沙的画家可能要数邹建平了。单从外形,锃亮的光头带着一股霸气和匪气,极好地传达了湖南人“霸得蛮”的性格。最早看到邹建平老师的画是《马王堆后院》等一批当代水墨作品,在他的作品里有都市生活的外形、当下人精神世界的荒诞,除对现实世界的思辨性,还隐含了一种神秘感,一种湖湘从远古遗传至今的神秘。他的作品让我猛然发现,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取之不尽的素材,只是我们平时视而不见。邹建平贪婪地吮吸着这座城市的养分,并发挥到了一种极致。2005年单位组织去安塞红色旅游,看完安塞腰鼓以后,当地县文化馆的领导要求我们的艺术家们留下作品,邹老师用马王堆竹简上的汉隶书下斗大的四个大字“闻鼓起舞”,遣词用句和书法形式让我觉得智慧无比,长沙元素对他来说是信手拈来。最近一次看他的展览是在简牍博物馆举办的《界里界外》,短短的几年时间创作出那么多的鸿篇巨制,这可不是简单的勤奋,他巨大的能量我只能说“强”。
      郭天民――我来社里的时候郭天民老师已经退休了,按说没有什么交集,但郭老师的影响力却始终没离开过我,从社门口的雕塑“拉弓的赫拉克勒斯”到办公楼里的各种小设计都是他精心布置的。同事经常告诉我郭老师很多辉煌的过去:操刀《齐白石全集》、做过很多大书(如《曾国藩》)的设计,他创意开发的配合教材使用的一套美术练习册为出版社带来持续十多年的销量。但鲜活的郭老师还得从西藏之旅说起,旅游期间一直和他同坐,他告诉了我一个不一样的郭天民。他曾经去法国交流学习2年,毕业创作他用泼墨的手法画油画,画了一批张家界风景,他策划自己的小型画展,为了吸引人流,请了个留学生煮茶叶蛋,并取名叫“中国蛋”,每个来看他画展的客人送上一个剥好壳的“中国蛋”、一小杯红酒、一张餐巾纸。细节决定成败,结果他的画展人流很多,画也全卖出去了。于是他背上行囊成了背包客,坐火车游欧洲,吃胡萝卜,喝直饮水,住在欧洲各个城市为背包客准备好的露天广场,自己搭帐篷,好不逍遥快活。郭老师现在已年近70了,但还是爱穿牛仔裤、旅游鞋,他告诉我说他爱吃汉堡,真是70岁的年龄,30岁的心态。他现在还在为《湖湘文库》而奔忙,看到郭老师让我想起黄永玉的《比我老的老头》一书,他和里面描述的大师们一样:睿智、轻松、活泼、幽默。
      湖南美术社已经走过的30年正是前辈们奋斗的30年,我想以向前辈致敬的方式表达一种精神的传承,以此表达自己的一份感恩,仅此而已。

    相关热词搜索:亲密接触感受心灵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