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楷模,不应只是让人感动] 楷模

    [楷模,不应只是让人感动] 楷模

    时间:2019-02-16 05:42:1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去年底,德国《时代周报》推出一期特刊,评介了德国五十位堪称楷模的昔日人物。该报邀请了五十位作者推荐人选并进行热烈讨论,名单确定后,请他们分别为这五十位楷模撰写文章,阐述遴选他们的理由。《周报》在前言中强调指出,这里不是在回顾各领域历代大师和英杰,不是要再次指点和钦佩某个人的超凡业绩,而是要推出一些人,他们的某些言语和行为,他们的个性和品格,他们的勇气和技能,甚至于他们的某些秉性和弱点,对于今天和明天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换句话说,这里推出的一些人,不是要再现经典和偶像,而是要借鉴他们身上那些鲜活的思想和先锋精神,也就是说,他们是今天缺少的人,是人们今天希望看到的人,是今天和明天所需要的人。
      这五十人当中,有我们很熟悉的人物,比如歌德,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推选他的理由并非是他创作了蜚声世界文坛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浮士德》,不是要张扬那为实现人生理想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浮士德精神,而是歌德那贯穿一生的对东方的兴趣,他喜欢阅读关于阿拉伯、波斯,以及关于印度和中国的游记。凡是有关上述地区和国家的文学译述,他都先睹为快。他那如饥似渴关注东方的目光,他那对其他民族宗教和文化的不带偏见的理解,他那对于德国文化和其他国家文化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重要性的认识,体现了这位巨人的远见卓识,使他成为提出“世界文学”这个观点的第一人。他吸纳了启蒙运动借鉴东方思想资源的举措,拒绝了否定东方的、狭隘的欧洲中心论。这位德国文学泰斗无疑是主张东、西方应积极交流,相互认识、学习和融合的先驱者之一。
      《周报》在对歌德的评价方面视角的变化和重点的转移凸显冷战结束,尤其是金融危机后,人们在对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认识方面价值取向的变化,这一点更明显地表现在对哲学家的推选上。五十位历史人物中唯一的一位哲学家不是康德,也不是黑格尔,而是悲观主义哲学家叔本华。理由是没有任何人像他那样,充分而又深刻地描绘过生存的苦难。他毫不留情地抨击盲目的乐观主义、贪得无厌的物质追求,以及极端泛滥的享乐主义。他大声疾呼人生从根本上说毫无疑问就是痛苦。他发现了世界万象之后那个盲动的、不可掌控的、无处不在的“意志”,指出如要使人生能够忍受就要否定“意志”。为了解脱痛苦的人生,他将东方的超验哲学引入西方,借鉴佛教思想建立一种怜悯的伦理,以内在的价值和精神享受来反对物质拜物教和消费主义。如果让这位狂躁、粗野的人性批评家来面对当今世界的种种卑劣、愚蠢和荒诞的行为,那可有好戏看了,不信你就试试,在他面前讲什么城市发展就要“大刀阔斧,无所畏惧”,就要“惊世蜕变,华丽转身”。当今及未来世界需要的是彻底独立的思想家,是不加任何雕琢的批评者。可惜今天再也难以找到这样愤世嫉俗、怒不可遏的哲学家了。
      推选名单中的科学家代表是“相对论”的创立者、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爱因斯坦。对今天而言,极具现实意义的不仅是他在理论上的贡献,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作为科学家所坚持的原则和他的人生道路。自大学时代起就全神贯注他感兴趣的课题,从不浪费时间去为前程寻人脉,拉关系。有点闲暇则拉小提琴来放松和休息。他在自我设计方面可以说是个失败者。毕业后自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好在一个不起眼的专利单位谋一差事。在专业方面,不像当今许多青年人那样,千方百计往高级科研单位和精英圈子里挤,他和他辅导的学生组成自嘲为“学术奥林匹克”的争鸣小组。然而正是在这里,他的课题研究逐渐成熟,一九○五年震动物理学界的“相对论”问世。他不是那种精明地为自己打理前程的人,这反过来给了他创造性思考所需要的广阔空间和自由精神。他是科学家但并不脱离社会,纳粹的迫害、原子能带来的惊骇、科学的责任和无奈,都不能让他陷入歧途。他的政治态度的根基是他对人的热爱。他是科学家但不自命不凡,擅长通俗而又风趣地阐释深奥的科学理论。关于什么是“相对论”,他说:“与一个漂亮姑娘在一起待上一小时,好似才过了一分钟;但在热火炉上只待一分钟,也像过了一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周报》推选出的演艺界人物首先是德国第一部有声电影《蓝天使》女主角的扮演者,她就是出生在柏林的玛蕾娜・迪特里希(Marlene Dietrich,1901―1992),这部蜚声世界的影片使她迅速成为国际著名影星。随后便被邀请去好莱坞拍片。纳粹上台后,戈培尔以高薪和种种优厚待遇邀请她回国,遭她拒绝。在“二战”期间她更不顾纳粹威胁,着军装赴前线慰问美国士兵。她敢于与希特勒作对,并非她有多么高的政治觉悟,而是她信守自幼受到的教育:行为举止的规矩和端庄。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位在舞台和银幕上魅力无限,或演或唱都让受众倾倒的巨星,却懂得与媒体保持适当距离,知道应该把梦幻和现实区别开来。走下银幕和舞台,她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自食其力勤劳工作的女性和母亲,安排着收入每一美元要纳税八十八美分之后的生计。她认为,对于戏剧所呈现出的一切应有清醒的认识,她曾意味深长地说:“大多数电影演员在现实生活中令人失望。与此相反,我在现实生活中比在电影里好。”已过七十高龄的她,一个人站在伦敦的卡巴蕾舞台上,仍能赢得满台鲜花和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她对某些人一味去迎合观众不以为然。她认为,观众花钱买票到剧场里来就是要看看我,看本色的我,一个不拿自己太当回事的我。一九四七年玛蕾娜荣获美国最高公民奖,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一九五○年法国向她颁发“法国荣誉军团勋章”。一九六○年,她回德国巡演,被骂为“叛徒”,有些人甚至朝她扔鸡蛋以示抗议。直到二○○一年,在她百岁诞辰之际,柏林市终于正式向她道歉,次年追认她为荣誉市民。《周报》推荐文章写道:在这个连威廉皇帝的狗都有塑像的国家,难道不该为这位有胆有识、规矩端庄的女性立一座纪念碑吗?
      卡尔・瓦伦丁(Karl Valentin,1882―1948)是《周报》推荐的另一位演员,这个名字也许很多中国人还不了解。他是慕尼黑的滑稽演员,他的演出形式常常是独白或者对话,类似于我们的相声和小品。他身高但瘦弱,背有点驼,两脚硕大,他的长相让人看了就觉得,生活之于他是个无法解决的难题。瓦伦丁生活在充斥着经济危机和战乱的时代,是相继发生帝国灭亡、共和国短命和法西斯上台执政等变迁的时代。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对世态的迷茫和窘迫,是对人生存状态无法理解的那种原初的、真正的,演艺界流行的娱乐至上和追求票房都不能改变他的艺术道路。他的艺术体现出他弄不懂这个世界,并且他要证明给你看这世界如何让人无法理解。一九三七年,荒诞派作家贝克特观看了瓦伦丁和他的搭档表演的所谓“对口相声”,其中有这样的对白:“您觉得这世界美吗?”“不,怎么会呐?从出生伊始丑陋不堪就伴随着它。”贝克特惊叹这些句子如同他的戏剧台词,不过瓦伦丁超前讲了出来。瓦伦丁那佝偻着的身体表现着他内心的焦急和挣扎,因为一方面他有很多想法要表达,另一方面他又找不到相应的语言,情急之下常有这样的句子迸发出来:“你给我留在这儿,而且要立即行动!”当人们问他,为什么他的项链上挂着一只没有指针的表时,他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他先是说:难道要他在上面挂一只狗吗?然后他又说:没有指针的表也比根本就没有表强啊。最后他说:也许这只表确实在走,在里边走!他的回答有时也很像我们某些小品中的脑筋急转弯,区别在于,我们的往往是为了赚取廉价的笑声,而他却让你在愉悦中思考。
      你知道谁是施坦・李布达(Stan Libuda)吗?这是五十位楷模中唯一一位运动员,足球运动员,他没有“足球皇帝”和“足球先生”之类的头衔。他不聪明、不风趣,也不善言辞,除了踢球别无所长,就是一门心思专心练习踢球。球迷和教练都喜欢他,因为他练就了一招过人的本领:左一脚,右一脚,左晃右突地过人。在几秒的瞬间他能让对手找不到北,而他在这瞬间里则精神焕发、光彩照人,是大师,是天才。一九六六年他所在的多特蒙德队战胜了强大的利物浦队,他那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九七○年他作为德国国家队队员在墨西哥征战世界杯时,踢进扳平比分的关键球后,还制造了一个点球,又助攻同伴踢进两个球。他那魔术般的左晃右突致使保加利亚队的后卫频频晕菜,以至于该队教练说:对付这个人,除了用枪没有别的办法。在他所在的“沙尔克04”俱乐部曾有一则教会的广告,上写:“没有人能绕过上帝”,不知谁在上面添加了几个字:“除了李布达。”这个李布达,不显山不露水,没有绯闻,没有故事,只有他那瞬间即逝的过人技术,他每每把自己融化在这只有几秒的幸福时刻里,忘记了生活里的不快和艰辛。他就是一个干什么就要干得出色,就要精益求精的榜样。现在,世人浮躁得很,羡慕和追求四六不靠谱的所谓综合素质,不重视专业精神。我们各行各业中不乏样样通样样松的人,真正技艺精湛的工匠则很匮乏;动辄撰写洋洋数万言论文的博士、教授比比皆是,但能够简明扼要、准确中肯地阐释某些课题的研究者却凤毛麟角。《周报》推出李布达说明德国社会也有此种弊病。
      《周报》这期特刊耐人寻味。世界发生的巨大变化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业已习以为常的事物,要求人们以科学的精神去学习,去认识自身和客观世界。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楷模和榜样,需要向我们的前人学习。我们不仅需要那些吃苦耐劳富有牺牲精神的楷模,比如央视每年底推出的大型节目“感动中国”所表彰的大多数人,他们的事迹能感动我们,能净化我们的心灵。今天,我们的社会更需要像《周报》选出的那样一些榜样,他们的前卫思想、他们愤怒的批判精神、他们务实的勇气、他们的精湛技艺,以及他们极富挑战精神的个性和尊贵、端庄的品格,能启迪和帮助我们,让我们从中受益,推动我们的社会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楷模不应让人感动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