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大棚草莓白粉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大棚草莓白粉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时间:2020-03-26 05:13:3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白粉病是影响大棚草莓生产的重要病害,发生频率高、暴发性强、危害重。草莓发生白粉病后,一般减产20%~30%,重者可达50%,甚至绝收,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一、主要症状

    大棚草莓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侵害草莓叶片、花和果实。叶片受害初期呈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随后叶背斑块上产生白色粉状物,后期病斑呈红褐色,叶缘萎缩、焦枯。花蕾感病后,花瓣变为红色,花蕾不能开放。幼果感病后不能正常膨大,干枯萎蔫;成果感病后果面有一层白毛,着色缓慢不均匀,果实失去光泽并硬化停止生长,严重影响草莓的商品和食用价值。严重时全株死亡。

    二、发生特点

    草莓白粉病为低温高湿型病害,发病适宜温度15~25℃,分生孢子发生和侵染适宜温度为2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冬季大棚草莓生态环境正符合白粉病菌发生和侵染的要求。如果在深秋至早春(11月至次年2月)遇到连续阴、雨、雾、雪等少日照天气,十分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使分生孢子频频发生,反复侵染,暴发成灾。连作、未及时摘除老叶和病叶、偏施氮肥、植株嫩绿、栽植过密或通风除湿不当,均易诱发草莓白粉病,并且发病重。

    三、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健壮、无菌的草莓种苗,控制病源发生。②实行轮作。水旱轮作是消灭菌源最有效的措施,旱地轮作应安排豆类、瓜类、十字花科蔬菜、小麦为好,茄科作物与草莓有共同的病害,不宜安排轮作。③清洁田园。草莓收获后应彻底清理、焚烧病残体。生长期应及时摘除病叶、病果、老叶,带到棚外深埋,减少菌源基数。④土壤高温消毒。连作棚地利用三伏天(7~8月份)高温天气,在清洁田园的基础上,每亩用切成3~5厘米的碎稻草300~500千克、生石灰50~100千克撒于土表,然后深翻土壤,做成高畦(30厘米以上)。灌水直至饱和,盖上地膜密封。这样在强光下土壤可升温至50~60℃,维持15~20天,可杀死土壤中病菌。⑤合理施肥,防止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

    2.生态防治。调控棚室湿度是控制该病的重要手段。首先要采用双行起垄移栽与全膜覆盖技术,有利提高地温,缩小与棚室的温差,减少结露,增强光照。其次是建立滴灌或膜下浇水的设施,若无膜下浇水设施,应科学用水,以“宁干勿湿”为原则,做到小水勤灌,切勿漫灌。应加强通风以降低棚内湿度,在不影响草莓生长的条件下,尽可能延长通风时间。棚内理想的相对湿度,开花坐果期为60%左右,果实膨大期为70%左右。这样,不仅有利于开花结果和果实膨大,同时能显著抑制病害的发生。

    3.化学防治。关键是预防为主,在生产中对感病品种如红颜、红霞等,在开花前未发病时用保护性杀菌剂主动预防2次,用100万个孢子/克寡雄腐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2%武夷菌素水剂200倍液,或4%农抗120水剂4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7~14天喷一次,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发病后要选用具有保护、治疗作用的药剂防治,用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4%四氟醚唑水剂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7~10天喷一次,交替使用效果更好。温室湿度高时,50米×8米的棚每棚用2%醚菌酯烟剂4枚,或20%百菌清烟剂4枚进行熏棚。或用硫磺熏蒸器熏蒸,每次用99.5%硫磺粉20克,预防期每天熏蒸2小时,发病期每天熏蒸8小时,连续使用7~10次后恢复预防期使用方法。熏蒸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442700  湖北省丹江口市十堰农校 陈茂春

    相关热词搜索:白粉病综合防治大棚草莓发生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