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田汉1956年的长沙、桂林之行

    田汉1956年的长沙、桂林之行

    时间:2020-03-27 05:21:5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田汉(1898—1968年),原名寿昌,湖南省长沙县人。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早年曾留学日本,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创造了许多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新中国成立后,田汉曾担任带有研究性质的戏曲领导机构——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该局的任务是负责进行对戏曲剧目和演出的调查研究;制订戏曲工作政策;团结、改造艺人,培养新生力量;组织力量整理、改编、创作戏曲剧目;改革旧社会班社制度;辅导演出团体排演新戏;改进舞台作风和关心全国戏曲工作者的政治待遇及生活福利。该局成立后在田汉的领导下,在制订戏曲政策、广泛团结艺人、编审戏曲剧目、搜集整理戏曲资料及演出和教育的改革实验等各方面,都起过开创性的作用。田汉与旧社会各行各业各阶层的人交往较多,又与旧戏旧艺人打交道,因此熟悉、同情、尊重他们,难免充当旧艺人的“代言人”,人送外号“田老大”。周总理曾经称赞他说:“田汉同志在社会上是三教九流五湖四海无不交往。他关心老艺人,善于团结老艺人,使他们接近党,为党工作,这是他的一个长处”。

    1956年,田汉以中国戏曲家协会主席、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到长沙、桂林等地考察,走访了许多老艺人和中青年演员。5月22日,田汉在长沙与湖南省有关部门负责人交换意见后,准备分赴各处进行考察。5月23日,田汉和翦伯赞视察长沙市湘绣生产合作社出来,遇上了长沙市艺联湘剧团团长王福梅,在她的陪同下与该团一些演职人员进行了亲切交谈,并看了他们宿舍。当他看到男女老少、已婚未婚的铺位挨在一起,有的隔一层帐子便是一家,有的单身艺人两个人共一铺,还有的青年演员住在两对夫妻的当中……田汉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认为这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从5月24日起,在湖南省、长沙市宣传和文化部门负责人陪同下,田汉还视察了长沙市湘剧一、二团的演出场所、宿舍,并与部分演员交谈,了解到剧场条件差、行头破旧、住房紧张、部门演职人员生活困难等情况。同时,田汉还先后视察了湖南省民间歌舞团、省话剧团、省湘剧团及省花鼓戏剧团。在视察话剧团时,有人提出可供演出的新剧本太少,想请他为剧团写剧本,他便提出只依靠老剧作者来写剧本是不够的,剧团要培养出自己的创作人员。并提到湖南省有悠久的革命历史,可写的题材其实很多。在视察湖南省花鼓剧团时,询问像肖重珪那样的演员该团有几个?对一些学生出生的花鼓戏演员,给予了鼓励。视察期间,田汉对提出的问题能答复的当即答复,一时答复不了的问题他都一一做下笔记,说明一定如实地向湖南省委及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力求妥善解决。

    5月28日,为了慰勉参加过抗日救亡的湘剧艺人,更为了全面调查戏剧方面存在的问题,田汉邀请部分湘剧名老艺人周圣希、黄元和、王申和、贺华元等,在古城长沙的标志性建筑天心阁举行“听雨之会”,听取艺人们对戏曲改革工作的意见。座谈时,大家都怀念湘剧界许多艺人,回忆他们在抗日期间,激于民族大义,不为日伪出演,其中不乏有吴绍芝、罗裕廷、欧元霞等,为保全大节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艺人们也就戏曲改革和剧团建设及艺人生活等方面,反映了一些问题和意见,特别是对当时少数干部的粗暴作风,不遵循艺术规律,或者不尊重老艺人所爱用的教学方法等问题,提出了强烈地批评。田汉勉励大家说:“新社会是在党的领导下,用革命先烈的热血换来的,我们必须格外珍惜。我们革命文艺工作者都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为繁荣人民的戏剧事业做出贡献”。座谈会结束后,大家一起在天心阁拍照留念,之后田汉将自己的部分稿费连同工资一起约2000元,分别赠送给有困难的老艺人或遗孀以示慰问。后来还指示湖南省相关部门拨下20万元的专款,给极为困难的艺人们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问题。

    这次长沙之行,田汉还观看了湘剧《双包案》。当时湘剧名角王申和扮演包公,他为了表示对田汉的欢迎,在演出中竟唱道:“王朝马汉两边排,田汉先生到湖南来,尔等若有冤情事,一一从头诉上来。”田汉坐在台下看戏,听到这里,不禁皱起眉头。演出结束后,他步入后台,和悦而严肃地对王申和说:“申和呀,你怎么把我扯到戏里去了?我不是包公,更不是青天大老爷。今天的青天,是我们的党。”这几句既严肃又诚恳的话,表明了田汉为民请命,是希望为社会、为党、为艺人做更多具体、实际的工作,而不是借此自抬身价。

    5月31日下午,田汉从长沙乘火车抵达桂林,6月3日下午乘火车离桂返京。尽管在桂林三天时间非常短暂,工作又很忙,田汉还是抽时间走访了许多桂剧艺人。在桂剧演员的住处,他看到一个小铺面过道上没有房门,板壁外面有一张床铺,这就是桂剧名演员李芳玉的家;板壁里面横搁着一张床,著名演员玉芙蓉的保姆领着她的三个女儿就住在这里;正面一张较大的床,便是玉芙蓉夫妇睡的;接着另一张横开的床,住着另一位艺人的老母亲。这些床都紧紧相连,显得十分拥挤。当时玉芙蓉一家正在吃中饭,只有辣椒粉拌苦马菜一个菜。田汉劝她少吃一点辣椒,否则很容易吃坏嗓子?玉芙蓉无奈地说:“不吃辣椒又叫我们吃什么呢?”田汉听后不禁鼻子一酸,动情地说:“玉芙蓉是一位值得人民珍视的女艺术家,她主演的神话剧《金精戏仪》是一出多么好的戏啊!她给了我们最好的艺术享受,而她的生活却如此之清苦,我们真的有愧啊!”在一间低湿的大通间里,田汉发现有9对夫妻住在一起,床与床之间也是紧紧相连,9家9个灶,把整个房间熏得黑黑的。眼前的这一切令田汉心绪难平,他激动地说:“艺人也是人,应该过人的生活,而桂林市的艺人生活却如此困苦,这在新中国建立多年了的今天,是不应该有的”。他要求陪同人员将他的意见反映给中共桂林市委,请桂林市有关部门重视解决这些问题。还说,周总理是非常关心艺人的,这些情况我回到北京后一定要向周总理汇报,并指示桂林市文化局长郭其中以市文化局的名义写个书面汇报给他。

    田汉对桂剧的改革十分关注,在桂林短短的三天时间里,他花两个晚上,看了《秋胡归家》、《金精戏仪》、《斩三妖》三出桂戏,对改编后的《金精戏仪》大加赞赏,肯定了桂剧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相结合的改革路子是正确的。他说:“我们的许多传统剧目是要改革的。在改革中,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像给婴儿洗澡倒脏水一样,千万不要把婴儿同脏水一起泼掉”。他反复强调,“传统戏曲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文化瑰宝,我们要努力抢救这笔遗产,让它发扬光大,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我们领导戏曲改革的,都知道要尊重传统,要爱护戏曲文化所寄托的人,爱护艺人的点滴进步,肯定他们对发展戏剧事业做出的贡献;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同志对艺人生活的困难却不那么关心,甚至对一些著名老艺人的死也不感到痛惜,说明这些同志轻视这些‘活的遗产’,并不尊重传统,他们常从主观出发,把戏曲改得脱离群众,脱离传统,使一些有本事的老艺人完全没有用武之地,只好把一身技艺带到‘土里’去。这对人民是多大的损失啊!”

    田汉回京后,一方面向中央汇报长沙、桂林等地所见所闻,另一方面在《戏剧报》公开发表了《必须切实关心并改善艺人的生活》和《为演员的青春请命》这后来“引火烧身”的两篇文章,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并且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周恩来总理批专款500万元给生活有困难的艺人,同时文化部也指示放宽对剧目演出的限制。但后来谁也没有想到,他的“为民请命”这一举措却导致了自己的“杀身之祸”。

    在1958年“话运办公室”的记录本上,记载了1958年8月27日对田汉的批评会议上的一些发言,如“对田老的几篇文章‘为青春请命’、‘关心艺人生活’等,我认为写文章的立场不对头……”;“田老在革命中作了很多工作,但是……对过社会主义关对整风的认识不足。第一次检查谈历史多,第二次问题都提到了,但很好的认真的准备不够……田老是艺术局长、剧协主席,而‘为青春请命’究竟是向谁请命。田老又是人民代表,田老用民主革命的手段方法对待演(员),客观上起了对党对人民对立的作用”;“‘为青春请命’、‘关心艺人生活’两篇文章是毒草,毒草是右派言论”……由此可见,当年对于田汉的批判,主要只是针对他的这两篇“毒草”文章。但后来别有用心者对他的批判逐步升级,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康生对他创作的《谢瑶环》进行点名批斗,从此,田汉的厄运就此缠身。

    相关热词搜索:长沙之行田汉桂林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