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编学研写心血凝聚四位一体成功展现

    编学研写心血凝聚四位一体成功展现

    时间:2020-04-06 05:19:1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我在编辑岗位上实行‘编学研写’四位一体的工作方式,运行近三十年,不但于事业有大益,也给自己带来大悦。既然走出了自己的路,我便无意变更,愿意走到底。”

    这是新近出版的《雪岗文集》自序《缀文非好名》中讲的一段话。我想,凡熟悉雪岗先生的人都不会对这话提出异议。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他一直被大家称为“学者型的编辑”,这部文集也正是他几十年编、学、研、写的成果体现。从书中三百余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长文短章中,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一位淡定人生、做事认真、头脑冷静、善于学习思考的文化人,在从容地讲述自己的经历和心得。具体一点说,《雪岗文集》既是编辑活动的经验积累,也是文化研究的感受容纳;既是以往人生的回顾,也是思想境界的展示。虽然篇幅逾90万字,可书中那些个性鲜明的语言,真实的情感流露和对事物鞭辟入里的分析,使人读来兴趣盎然,不觉随之入境,收益也在无形之中。

    作者对各种事物的回忆、提炼、研究、分析、讲解、论辩、设计以及创作,实际上蕴含着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反思,蕴含着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和方法。我觉得从中可以归纳出最有意义的几点启示。

    第一,编辑活动与学习研究紧密结合,这是雪岗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应该说,他在从事编辑工作之初,就已经具备了扎实的学识基础和比较丰富的工作、写作经验,但这只是有利条件,而在编辑活动中自觉做“有心人”才是他成功的关键。他是把编辑每本书稿都当成学习研究的过程,当成扩大深化自己知识内存、提高分析表述能力的机会。他在编书时阅读研究的资料,往往比作者写书时参考的还多,特别是主持编辑大型套书丛书的时候,更是对涉及的学问作系统研究。把学研的收获用到编辑审读加工中,不但使书稿质量大为提高,同时也使自己成为相关类别知识的专家。文集中“亲历漫忆”、“学海晨游”两部分就有很多这样的记录和阐述。如他在主持编辑大型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图书之时,通过学研,就写出了《百年人物简考》、《英雄在民众》、《一将功成万骨枯》、《阉党与魏忠贤》、《五大国革命之比较》等研究历史和人物的文章,也创作了《漱玉清芬李清照》、《梅兰芳》、《尼克松》等传记作品。他参与多种名著选题的开发和设计,就写出了《〈奥勃洛摩夫〉与俄国19世纪文学》、《〈十字军骑士〉与波兰民族》、《〈儒林外史〉简析》、《关于荀子与〈荀子〉》、《关于〈水浒传〉》、《读懂鲁迅》、《重读〈缀白裘〉》等学术专论。多年来,他编辑或主持编辑的《中国历史故事集》(林汉达著)、《中国通史故事》、《世界通史故事》、《中华人物故事全书》、《外国人物故事全书》、《世界大人物丛书》、《神圣抗战》、《中国儿童启蒙名著通览》、《中国情》、《百科小史》、《名人名言录》、《儿童文学大师全集书系》、《百科知识博览》等,都是有着深厚学研基础的上品,其中的独创性显而易见。他创作或主创的《祖先的遗产》、《荀子(点评本)》、《动物日记》、《中国故事》、《历史之谜》、《楚汉之战》和系列音带《中华五千年》,还有《谈古说今》等专栏文章,则是业余产物。“编学研写”四位一体,相辅相成,并不是谁都能做到的,这与他对学研的不懈热情并能合理地安排时间和精力不无关系。如自序所说,“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是我遵循的大原则。好的心态,好的方法,应是编辑和学研写‘双赢’的基础条件。”

    第二,对编辑学进行深入研究。作为一个有心人,雪岗在编辑活动中非常注意经验的积累和理性的诠解。文集中的“编事求邃”、“书头书尾”两部分,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成绩,显示了他理论提升的能力和严谨而有层次的思维特点。他对编辑学的研究主要在编辑工作和编辑人两个方面,包括论文、专稿、讲座稿等,虽然数量不很多,却篇篇讲究质量,针对性极强,在业内产生过很大反响。如谈少儿读物编辑工作的《少儿类图书的编辑工作》、《少儿知识读物的特殊性及编辑对策》、《编出图书的特色来》等;谈编辑各环节规律的《我的读书观与我的编辑观》、《思维科学与编辑实践》、《审读加工四体会》、《一个驳议——关于编辑的“策划”与“案头”》、《国际化出版中的编辑工作》、《谈编辑的写作》等;谈编辑人员素质的《编辑之路四阶段说》、《编辑工作中的道德建设》等。特别是由他策划和主编的《少年儿童读物编辑学初探》一书,是我国第一部少儿读物编辑学专著,出版后曾获编辑学科研成果二等奖。在这些论文和专著中,作者没有停留在对公认程序和已有共识的叙述上,而是提出了独到的观点,这是雪岗的编辑学研究的一个特点。如他对少儿读物五大特点的归纳和论证,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研究策划选题,对把编辑分为“策划编辑”和“案头编辑”的批评,对引进版图书应注意问题的阐述,对编辑人员成长的四个阶段的提法,对六种类型编辑的能力分析,对编辑文体写作提出的具体要求,等等,虽属一家之言,却都显示出登高望远、心宽眼阔的境界。可以说,没有经验积累和强劲思维能力的人是想不到也写不出来的。雪岗的编辑学研究的另一个特点是密切联系实际。他多次提到,编辑学是一门实用科学,不深奥更不神秘,只要善于总结分析,谁都能有所发现发挥。所以他的论文、专著和讲座,都引用了大量的实例,并对个案进行具体的分析评判,引导大家在实践中思考提炼。这也正是大家爱读他的文章爱听他授课,并感到收获大的原因所在。

    第三,从平凡的生活工作经历中寻求自我和真知。看过《雪岗文集》的人,都会对书中的回忆文章感到亲切。“亲历漫忆”,不是自传,也不是记流水账,只是对一些难忘事的片段回忆,“想起什么写什么,当时怎么想怎么做的就怎么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个人与社会的密不可分,体会到人生偶然和必然的联系。如他回忆在学生时代,爱读课外书并使用“编织关系网”的读书法;课余时间经常去看京剧、看话剧、听昆曲、听曲艺;热情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形成了课外知识多、理解分析能力强、思维多向的长处,并延续下来。我们由此感受到青少年时代的所作所为对人的一生的深远影响。20世纪50到70年代,政治运动频繁,作者从个人的角度写了一些感受,讲了从热情投入到茫然随从到产生疑问到独立思考的经历,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心路。在回顾编辑经历时,他写了有关项目和活动的背景和设计经过,写了自己的作用也写了同行们的辛勤劳动,为年轻编辑提供了有宝贵借鉴意义的经验。写回忆文章,最要紧的是真实。“亲历漫忆”堪称典范。作者如实地写了自己的想法和言行,都是放在当时的环境中客观叙述,对的不对的,成绩和欠缺,都明明白白,没遮拦,让人感到十分真切可信,能从中获取教益。有的同行看了说:“从书里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雪岗。”我认为,这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人生启示录。

    第四,写真文章,见真功夫。雪岗的写作水平和风格历来为人赞叹。这当然与他的功力有关。他在学生时代就接触编辑工作,后当教师,做文字秘书,长期从事编稿和写作工作,加上善于学习钻研,所以对各种文体的写作要求都很熟悉,对语言的把握驾驭更是熟练。如他编辑过林汉达先生的书稿,就能依照其语言风格写出续书,可见能力的超常。这部文集是他写作能力的见证。他写记叙文回忆录,条理清楚,简繁恰当,语言平实、流畅;他写学术专论,旁征博引,追根寻源,廓清背景,阐发己见;他写编辑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谨,被专家称为“标准论文”;他写专业文体,既注意规范,严丝合缝,又能灵活运用,富于变化;他写文艺作品,语言形象准确,善于描写细节;他写赋体散文,庄重严谨,对仗工整,使用名言典故恰如其分。更难得的是,他写的东西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从不打官腔,从不硬写。他的文章风格独具,准确,简练,结构严谨,易而不俗,善于把深刻的道理用明白贴切的语言加以表述。他不喜欢堆砌词藻,主张语言应恰当反映和刻画客观事物,表达心中所想,并富于个性,否则很容易千篇一面,造成陈词滥调。正如有的同行评价的,他写的是“精耕细作真文章”,拿出的是“用宏取精,化深为浅”的真功夫。

    《雪岗文集》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写作上,都为我们提供了可贵也可学的经验。我向编辑同行推荐这本书,也希望一代代青年编辑把握“文化”和“文化人”的内涵,向有真才实学的老编辑学习,在编辑的岗位上有所作为。

    (作者单位: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相关热词搜索:四位心血凝聚展现成功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