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浅析人本主义教学观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浅析人本主义教学观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时间:2020-04-10 05:25:2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人本主义心理学形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者提倡“关注主体、自我实现”的观点,并把心理学上的理论成果应用于教育领域,形成了一套“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为我国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指导。本文试图浅析人本主义教学观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启示和指导。

    关键词:人本主义;新课程改革;教学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其主要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又称“现象学心理学”,是20世纪50至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当代心理学流派,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人本主义心理学受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比较明显,反对主流文化运动和现实社会,提倡关注个体、自我实现等。[1]人本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教育改革论是人本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倡导“非指导性教学”,重视教人胜于教书,强调有价值的经验学习和过程的学习方式,建立真诚互信的师生关系,以达到培养能适应变化和懂得如何学习的人。

    二、人本主义教学观

    (一)教育目标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根据人类自身的发展特点,提出了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培养能够适应变化的、知道如何学习的、个性充分发展的人。这一教育目标既包括了知识教育和认识能力发展的教育目标,也包括了情意发展的教育目标,即提倡教育是知识教育与情感发展二者的结合,这成了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核心思想。

    (二)注重学习过程

    罗杰斯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最有用的学习是了解学习的过程,学习应是从做中学来的,促进学习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是让学生接触实际问题,包括个人问题、社会问题及自然科学问题和哲学、伦理问题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真实复杂的现实问题中锻炼各种能力,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只接受结果的弊端。

    (三)有意义学习

    人本主义教育家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即不能单纯教学生知识,而应当充当学习的促进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手段,提供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事实性知识的积累,更是对个人目前的行为、对选择未来的行为和生活态度、对健全人格的发展起作用的学习。[2]

    (四)非指导性教学

    罗杰斯将“患者中心疗法”延伸到教学之中,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思想。“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原则。首先是要建立无条件关怀的真诚人际关系。其次,教师是促进者,只做非指导性应答。

    三、人本主义教学观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一)树立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每个国家、每个时期对全面发展的定义都有所不同,我国传统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应试型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知识及能力,同时突出情感、价值观、道德品质、人格发展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学生情感、兴趣等因素,应该为我们所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其成为完善的人,这也是当今社会对全面发展的理解,我国新课程改革也应树立这样的教学目标。

    (二)知情合一教学法

    人本主义教育家认为在教学中应“突出情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认知与情感的整合发展”,认为人不仅是思维的存在,也是情感的存在,脱离了情感的智慧是空虚的、无意义的,因为不以价值和情感为基础的智慧,往往使人沦为非人的状态。我国传统的教育过分注重智力的发展即书本知识的掌握和记忆,而对学生情感的发展漠然处置,这种重智力轻情感的教育是不和谐的。我们必须在新课程中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的人。

    (三)重视学习过程的教学

    我国传统教育过分追求学生学习的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即单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获得,而忽视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过程。罗杰斯更看重学习过程,认为学生学习方法和健全人格的获得和发展是渗透在学习过程中的。我国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学上一直注重学习结果即成绩,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容易形成学生的功利性心理。我们应借鉴人本主义教学观,相信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强调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会让学生面临各种困境、挫折和失败,然而正是这种体验,使得他们获得了健全的心理和较强的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娜,杨连菊.浅析人本主义心理学[J].理论界,2007,(1):166-167.

    [2]史桂荣.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教育[J].中国西部科技,2008,(11):69-70.

    相关热词搜索:人本主义浅析启示新课程改革教学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