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新加坡华族宗教信仰变化研究

    新加坡华族宗教信仰变化研究

    时间:2020-04-23 05:15:5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本文主要依据2000年、2010年新加坡的人口统计数据,分析当地华族宗教信仰情况和变化的主要特征,总结形成原因和得出结论。

    关键词:华族;新加坡;宗教信仰

    [中图分类号] B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479(2017)04-0028-05

    Abstrac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demographic data of Singapore’s population in 2000 and 2010,to analyze their religious believes and the changes of the local Chinese, and finally summarizes the reasons and provides the conclusion.

    Key Words: Chinese; Singapore; Religious Belief

    關于新加坡华族①宗教信仰,前人已有一批研究成果。中国国内张禹东、袁丁等学者的一些论著②,主要依据新加坡1980年、1990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对华族宗教信仰进行分析。那么,2000年以来新加坡华族的宗教信仰发生了哪些变化?本文主要基于2000年、2010年新加坡人口统计数据③进行研究,以总结华族宗教信仰变化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背景原因及得出结论。

    新加坡是东南亚岛国,国土面积为718.3平方千米(2014年),2010年人口为507.7万人,由华族、马来族、印度族和其他种族等组成,其中华族是主体民族,占全国人口的74.1%;其次为马来族、印度族和其他族。多元化的种族也为新加坡带来了多元化的宗教信仰,在官方人口统计数据中,一般将宗教分为无宗教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锡克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其他基督教派)和其他宗教等类别。一般而言,佛教和道教被视为华族的传统宗教。在2010年佛教信仰人数中,华族所占比例为97.7%,华族在道教信仰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为99.8%,在无宗教信仰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为97.2%,在基督教信仰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为83%。这4类是华族主要的宗教信仰类别,下面将重点对这4类宗教信仰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因官方人口统计数据分类问题,下文部分数据将引用新加坡全国性数据对华族宗教信仰情况进行分析。

    一、2000~2010年新加坡华族宗教信仰变化的主要特征

    (一)宗教信仰的类别基本不变

    2010年(表1)新加坡华族的宗教信仰包括无宗教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印度教、锡克教、基督教和其他宗教信仰等宗教信仰类别。其中,无宗教信仰、佛教、道教和基督教是华族信仰的主要宗教类别,伊斯兰教、印度教、锡克教和其他宗教信仰人数相对较少。下文将重点分析华族信仰的主要宗教类别数据。

    (二)道教信仰人数比例回升

    从新加坡1980~2010年4次人口统计数据(表2)看,华族无宗教信仰人数比例一直呈现递增的趋势,从1980年的16.3%增加到2010年的22%;基督教信仰人数比例也从1980年的10.6%增加到2010年的20%;伊斯兰教、印度教、锡克教和其他宗教等信仰类别中华族人数则较少。值得注意的是,华族佛教信仰人数比例在1980~2000年持续增长,于2000年达到53.6%,但在2010年则下降到43%,下降了约10.6个百分点。同时,华族道教信仰人数比例在1980~2000年持续下降,从1980年的38.2%下降到2000年的10.8%,但在2010年则上升到14%,上升了约3.2个百分点。

    (三)道教信仰主要年龄段趋于老化

    华族无宗教信仰人群在30~39岁年龄段人数最多,20~29岁、30~39岁和40~49岁等3个年龄段人数分布较为平均,3个年龄段人数合计占无宗教信仰者总人数的60.99%。佛教信仰人群中,30~39岁、40~49岁、50~59岁3个年龄段人数较为接近,其中40~49岁年龄段人数最多。道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年龄段是50~59岁,其余为40~49岁和60~69岁年龄段。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年龄段则是30~39岁,其次为40~49岁年龄段。根据华族信仰各宗教类别人数最多的年龄段来看,佛教为40~49岁,道教为50~59岁,基督教为30~39岁,信仰这3个宗教类别人数最多的年龄段正好错开。2000年(表4)华族无宗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年龄段为30~39岁,佛教、道教为40~49岁,基督教为30~39岁。依据信仰各宗教类别人数最多的年龄段数据看,2000~2010年无宗教信仰、信仰基督教年龄段没有发生变化,均为30~39岁;信仰佛教的年龄段也未发生变化,均为40~49岁;信仰道教的人群则呈现年龄段增长趋势,人数最多的年龄段从2000年的40~49岁变化为2010年的50~59岁,且2010年50~59岁年龄段人数远高于其他年龄段。

    (四)新加坡华族中无宗教信仰和基督教信仰者受教育程度较高

    2010年数据中(表5),无宗教信仰人群中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数最多,佛教信仰中人数最多的为中学学历,道教信仰人群中人数最多的为无学历,基督教信仰人群中人数最多的为大学本科学历。2000年数据中(表6),无宗教信仰人群中,拥有中学学历的人数最多,佛教信仰人群中人数最多的为无学历,道教信仰人群中人数最多的为无学历,基督教信仰人群中人数最多的为大学学历。

    为更直观地进行2000年和2010年各宗教信仰群体的学历构成对比,在此将学历归并为3大类,即无学历和小学学历归并为小学及以下类(普通学历),初中、中学、初级学院或高中归并为中学类(中等学历),理工学院—大专、专业资格文凭—大专、大学归并为大专及以上类(中高学历),并依据3大类计算出华族各宗教信仰的学历人数比例(表7)。无宗教信仰群体2000年为中学类学历占比最高,为44.9%,但与大专及以上类学历40.3%的比例相差不大;2010年大专及以上类比例则上升到52.1%,远高于中学、小学及以下类的比例。佛教信仰2000年、2010年占比最高的均为中学类,同时大专及以上类的比例从2000年的16.6%上升到30.1%。道教2000年、2010年占比最高的均为小学及以下类的42.8%,同时大专及以上类也从2000年的11%增长到2010年的22%。基督教2000年、2010年占比最高的均为大专及以上类,大专及以上类也从2000年的44.1%增长到2010年的57.8%。经过分析,可总结出以下特征:新加坡华族道教、佛教信仰人群中以小学及以下和中学类为最高占比,普通学历和中等学历为主力军,大专及以上类比例有所增长;基督教和无宗教信仰人群从2000年的中学类、大专及以上类平分秋色,发展到2010年以大专及以上类(中高学历)为主,继续呈现中高学历占主流的特点。

    二、2000~2010年新加坡华族宗教信仰变化的分析和判断

    (一)2010年新加坡华族宗教信仰类别不变,涵盖了所有宗教类别,其中,无宗教信仰、佛教、道教和基督教为华族宗教信仰的主要类别,这与1980年、1990年和2000年的统计数据相比,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新加坡是以华族为主体的移民国家,各个移民群体带来了母国的宗教习俗,随着多年来各种族之间的融合和互相影响,部分华族也接受了其他宗教,如伊斯兰教、印度教、锡克教和其他宗教等宗教类别中也有华族信仰群体,且信仰人数和比例一直呈现微小幅度的上升。

    (二)在新加坡华族的主要宗教信仰中,佛教信仰人数占华族人口的比例从1980年的34.3%、1990年的39.4%、2000年的53.6%发展到2010年的43%,虽然占比变化有增有减,但始终为新加坡华族第一大宗教信仰。作为华族传统宗教信仰的道教,比例从1980年的38.2%、1990年的28.4%、2000年的10.8%发展到2010年的14%。2000年,新加坡华族信仰基督教的人数比例(16.5%)首次超过道教,成为华族宗教信仰的第二大宗教。

    值得注意的是,1980~2000年佛教信仰人数比例呈上升趋势,但2010年与2000年相比却下降了10.6个百分点;1980~2000年道教信仰人数比例呈下降趋势,但2010年与2000年相比却上升了3.2个百分点,而同期无宗教信仰人数比例增长了3.4个百分点,基督教信仰人数增长了3.5个百分点,加上道教信仰人数上升的3.2个百分点,3类信仰人数的比例共增长10.1个百分点,与佛教信仰人数下降的10.6个百分点基本相当,所以,佛教信仰人数下降的比例主要由无宗教信仰、道教基督教信仰人数所增长的比例分摊了。

    (三)道教信仰人数比例在2010年回升了3.2个百分点,初步分析认为主要由以下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新加坡本地华族信仰人数的增长。2000年,华族信仰道教人群中,在新加坡出生的为171212人,2010年为277640人,增加了106428人。2000~2010年新加坡出生的华族共计增长了152657人,其中有69.7%信仰道教。根据表3、表4看,50~59岁年龄段增长的道教信仰者最多,其次为60~69岁,其具体原因将在下文中分析论述。

    二是他国华族移民的增长。马来西亚和中国分别是新加坡华族人口的第一和第二大来源地。2000~2010年间,两国合计为新加坡提供了大约10万人的新增华族人口,其中,信仰道教的在马来西亚出生的华族2010年比2000年增加了16734人,中国出生的华族增加了729人,合计增加17463人。新增华族人口中,信仰儒教和其他中华本土宗教(如马来西亚华族崇拜的妈祖、九皇大帝、关公、大伯公、三王爷、三保公等)①的在统计中都被划入道教信仰范畴,为道教信仰比例的回升提供了另一部分群体支撑。道教信仰人数的比例回升是近30年来的首次,也是新加坡华族宗教信仰变化的一个重要现象。

    (四)基督教从1980~2010年在华族中信仰人数比例持续上升,人数比例于2000年超越道教成为华族信仰的第二大宗教,并于2010年达到20%。基督教在华族中信仰人数持续增长的原因,前人已做过研究分析,在此归纳并进行阐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西方文化的影响。自1965年建国到2015年,新加坡在50年里成长为现代化的发达国家,其经济是外向且开放的。作为英国前殖民地,新加坡要更好地融入世界经贸体系,必然是优先向欧美发达国家开放。随着西方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影响的全面进入,作为西方文明重要载体的基督教得以在新加坡迅速发展。此外,新加坡建国一代的精英政治人物,多有欧美国家留学背景或曾经接受英式教育,在治国和执政方略制定上,易于接纳西方有关文化因素,也为基督教在新加坡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二是语言政策的影响。新加坡的邻国是马来西亚,“在1959年成立政府时,我们决定用马来语作为国语,为新马合并做好准备”②。新加坡选择马来语作为国语,并将其与华语、英语、泰米尔语一同作为官方语言,但在实际情况中,英语往往是官方往来和商业交流选择的第一语言,各阶段教育也采用英语教学,造成新加坡华族重英语多于华语(包括方言),英语的思维习惯也为基督教传播提供了便利,毕竟英语思维更容易理解和认可基督教,换言之,单一英语思维习惯下的华族群体很难理解佛教、道教等传统华族宗教的含义。此外,从宗教层面看,基督教在经历欧洲启蒙运动、文艺复兴以及新教派发展后,已做出较大调整以适应现代工业文明,而无论是佛教、道教抑或伊斯兰教、印度教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前工业文明的特征仍然很明显,并没有发展并适应现代工业文明。对于急剧工业化、现代化且大力吸纳西方文明的新加坡来说,基督教更容易与现实经济社会衔接,也就更易于为一代又一代的华族青年所接受。

    (五)新加坡华族各宗教信仰的年龄构成在前文已初步得出人数最为集中的年龄段,为便于进一步了解华族宗教信仰的构成,在此将15~39岁归为青年年龄段,年龄跨度为25年;40~59岁归为中年年龄段,年龄跨度为20年;60岁以上归为老年年龄段,年龄跨度约为20年①。从表8可以看出,2000年,无宗教信仰类别中,青年年龄段占比最高,佛教占比最高的是青年年龄段,道教为中年年龄段,基督教为青年年龄段。2010年,無宗教信仰、道教、基督教信仰类别中占比最高的年龄段均未发生变化,佛教则变化为中年年龄段(40.8%),但与青年年龄段的40%大致相等。按此分析,2010年与2000年相比,华族各宗教信仰占比最高的年龄段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这说明无宗教信仰和基督教对于青年年龄段的华族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新加坡青年中间信仰基督教甚至被当作是时髦的事,基督教被看作是有理性、有秩序及有系统的宗教,似乎代表现代化、先进的事物”②。对于无宗教信仰,部分新加坡青年也会认为是时髦和标新的事物,起码与他们信仰传统华族宗教的祖辈不同。

    而观察道教2000年的数据,很难得出道教信仰群体“老龄化”的结论,虽然占比最高的为中年年龄段(40%),但与青年年龄段的39.4%相差并不大;2010年数据则显示出其有一定程度的“老龄化”现象,主要表现在青年年龄段的所占比例的降低和老年年龄段所占比例的提高。至此似乎与前文2.3部分的分析产生矛盾,一方面是2010年较之2000年新增了106428名华族的道教信仰者,另一方面是道教的“老龄化”。在此做出以下推测分析:2000~2010年是新加坡政府推行重新振兴华族传统文化习俗的10年,新加坡政府陆续推出支持华族恢复各类宗乡会馆、建立华族文化传承和传播载体等系列措施。在每年新加坡国庆日群众大会上,新加坡政府总理更是在讲话中提及其中的重要性并向社会做动员,政府的推动重新激发了华族群体对振兴传统习俗的热情,作为其中重要载体之一的道教,其信仰人数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华族中年、老年年龄段群体,毕竟50~59岁、60~69岁年龄段的华族(这与前文2.3部分分析是一致的)普遍掌握方言,且了解和熟悉道教含义和礼仪,这就形成2010年数据显示的“一边人数增加、一边年龄老化”的局面。新加坡政府的推动可以看作是发展华族族群文化、恢复族群认同的探索,也间接起到了推动道教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的作用,但道教的内核并未因此得以改造,换言之,道教并未真正得以“现代化”,受影响更多的还是中老年群体,对青年的吸引力仍十分有限,随着一代人老去,未来新加坡道教信仰形势不容乐观。

    (六)新加坡华族无宗教信仰、基督教信仰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这会形成两种趋势:一类是受教育程度越高,对世界的认识越理性、科学,高学历教育一般而言也将带来更好的收入和生活保障,对宗教的依赖度降低,宗教意识也更为淡化,无宗教信仰(无神论)会成为较为贴切的选择。另一类是受教育程度越高,接触到的深层次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就会越多,截至2010年,在新加坡仅有3所公立大学,许多新加坡青年到欧美国家就读大学或大专院校,更容易受到包括基督教在内的西方文化影响,从而信仰基督教。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具有较为完备的信仰体系和理论体系,且新加坡佛教与中国联系较为密切,易为相对传统的华族所接受,这就说明了为什么佛教信仰者以中学学历为主,但2010年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2010年30.1%)也有大幅提升的原因。道教信仰者呈现的普通学历(小学及以下学历)特点,原因在前文已有论述,主要是由其信仰者的群体和年龄段所决定的,毕竟老一辈新加坡华族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三、结论

    新加坡是除中国以外唯一以华族为主体的国家。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新加坡也是多元宗教文化的“大观园”。本文基于21世纪初以来新加坡两次人口统计数据的分析,不僅在一些方面验证了前人的研究判断,还通过分析发现其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以及不同于以往的特征,例如道教信仰人数比例的回升等。分析新加坡华族宗教信仰变化,对于中国宗教信仰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未来值得继续关注和研究。

    (责任编辑:颜 洁)

    相关热词搜索:华族新加坡宗教信仰变化研究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