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融入网络课程的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

    融入网络课程的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

    时间:2020-05-06 05:19:0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产生了严重的冲击,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的生源特点和专业特点,分析了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在突出“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的基础上,将网络课程有机地融入教学当中,对提高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网络课程;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6-6099-04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computer teaching mode has a serious impact.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art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omputer basic course and highlighting the ‘knowledge, ability and quality cultivation’,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basic computer courses is very important with the network course organic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Key words: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ic computer; teaching and research; network curriculum; curriculum design

    1 概述

    传统的理论教学或“理论+上机”的教学方式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来说已显得力不从心。大数据时代对大学的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如何用信息和网络的思维来改革教学形式,各高校都在不断探索[1]~[5]。对于艺术院校来说,教学的对象不同、基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都给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不少的挑战。从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实情出发,如何将网络课程融入到计算机基础教学当中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 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对学情分析不足

    2.1.1 对艺术类院校学生特点分析不到位

    艺术院校的学生文化成绩一般都不高,他们的录取基本上是专业成绩为主,文化成绩为辅,尽管前不久教育相关部门提出要突出高考文化成绩,但各艺术院校在长时期内仍无法改变目前的状况。实际他们上艺术院校是别无选择之后的选择,大多数考生是文化成绩太差后才考虑通过参加艺术培训班进而报考艺术院校的,追求以专业为理想的学生比例不是很大。另外此类学生的家庭条件普遍较好,很多学生是从小娇生惯养,衣食无忧,好动调皮。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艺术院校的学生的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对抽象的东西不易理解,强于直观内容的掌握。

    2.1.2 忽略了艺术类院校课程与专业特点

    艺术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把计算机作为交流的工具,引导学生进入计算机科学大门,是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打下坚实基础。艺术院校的专业设置同其它理工类、文史类院校不同,计算机应用方式及特点比较复杂,有的专业与计算机结合非常紧密,有的专业则相对松散。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艺术专业为例,美术类的设计类专业,广播影视类的影视动画、编导、舞美、摄像等专业使用计算机就要多些,而音乐、舞蹈、表演、戏文、播音等专业使用计算机就相对少些。

    2.2 教学存在的问题

    2.2.1 课程的内容设置没有针对性

    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内容中存在大量理论性知识,枯燥无味,让习惯于感性思维方式的艺术院校学生不易接受,产生抵触情况,造成学生普遍缺少主动性;同时知识的分布过于零散,有很多内容又是进入大学之前学习过的,然而全国各省市的要求又不一样,造成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掌握的情况不一致,内容设置过于单一完全没有考虑实际的具体情况。另外在内容设置时没有顾及艺术院校学生专业的差异性,正如前所述不同的艺术专业对计算机的要求不一样,没有注重专业的特点来安排内容是很不科学的,这会让有些专业的学生觉得内容过于简单,而有些专业的学生又觉得过难。

    2.2.2 教学方式过于死板

    目前很多艺术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方式单一且不灵活。首先在学生人数的安排上存在问题,基本上都是大班教学,学生人数超过100人,对于对操作性要求很强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来说这是灾难,无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所要求掌握的技能进行训练。另外在安排上也没有考虑艺术专业的特点,没有“因专业施教”,不同的专业混合在一起,教授同样的内容,而各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的需求又不一样,这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再有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仍是“理论+上机”的形式进行,对艺术院校学生而言,他们觉得“无聊”的理论知识对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来说产生了负作用。还有一点很重要,现在只注重了课堂教学,没有考虑学生课后的实践操作训练,特别是艺术院校的学生参加各种展览演出比赛和社会实践特别多,不可能每节课都能到课堂上来听课,这种“正常”缺课对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来说影响很大。

    3 融入网络课程的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3.1 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策略[6]

    3.1.1 分类分专业设置教学班级

    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班级的设置策略应是首先要考虑的。分类是指入学时对新生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测试,测试的内容和难住略高于全国计算机基础等级考试的一级内容,测试形式为上机考试,测试合格的学生可免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而选修更高级别的计算机相关课程或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提高内容,这有利于同步统一上课的难度和进度。分专业则指按专业或相近专业安排为教学班级,这是基于专业对计算机的要求来考虑的,这有利于课程内容的针对性设置,突出为今后专业打下坚实的计算机能力储备。

    3.1.2 课程内容的设置策略

    在分班的基础来根据专业特点设置课程内容这基本出发点。要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与各专业所在的教研室的专业教师一起认真分析本专业所需的计算机能力,在不与专业中所学的课程内容不重叠的情况,在保证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外,再根据专业发展所需增加相应的内容。另外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要根据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要尽量形象化,减少抽象的说理式内容,以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基础的案例为主要呈现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学有所用。还有,课程内容设置时应该考虑层次性,将所学内容按基本模块、专业模块、提高模块分层次设置。基本模块是计算机基础的基本内容,所有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专业模块则是针对专业设置,而提高模块则是为学有余力而又想进一步提高的学生考虑的,这部分学生通过提高学习后还可以参加各级各类计算机相关的竞赛。

    3.1.3 融入网络课程的必要性

    将所有课程内容都以网络课程的形式在网络上呈现出来是非常重要的。网络课程可以针对如前所述存在的问题,利用网络课程可很大程度上解决所述问题。首先,网络课程资源的生动性,比起传统的纸质形式而言,对于艺术院校学生来说易于接受,接近了距离,产生了好感,对于这些“网络潮人”来说这种形式喜闻乐见。其次可以解决不同艺术专业对计算机的需要,因为网络课程的内容可以灵活设置,“按需所求”,可将安排不同难度的学习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补充学习,同时满足了自己想尽进一步提高计算机能力的那部分学生。另外,还可以解决因为参加展览演出比赛和社会实践而没办法正常上课的学生,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至于影响学习的正常进度。

    3.2网络课程设计的原则

    网络课程的设计应遵行一定的原则,既包括宏观的也应该有微观层面的,目的是使设计更加科学、系统、规范。宏观原则是指网络课程设计的普遍原则,这是基本的是通用的与具体课程无关,而微观层面的则是指具体的课程和具体的专业场面应该考虑的东西。对于艺术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自然要遵循宏观的原则又有与自身特点要对应的微观的原则:

    3.2.1宏观原则[2]

    首先是个性化原则。网络课程在设计时要突破简单的演示型教学模式,体现知识的建构过程。重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提供学习必须的工具软件(如计算器、在线字典、电子记事本等),实现学习过程的自动记录功能等。第二是协作化原则。协作学习有利于认知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网络为网络课程的协作学习提供了环境平台,因此要发挥这一优势,为网络课程学习提供协作学习和协同工作的工具。第三是多媒体化原则。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Internet向高宽带、高网速发展,使网络教育的多媒体传输成为可能。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根据需要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内容。第四是动态化原则。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老化的周期日益缩短。网络教学的动态更新特点使得课程内容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此,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遵循动态化设计原则,随时扩充新的知识内容,保证学科内容的先进性。第五是交互性原则。对于教学媒体来说,交互性的教学在于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师生间必要的沟通交流显得尤为必要。教学中的交互活动对于培养学习者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设计精良的网络课件需要在人机交互和人与人交互方面重点设计,充分利用网络特性,设计有效的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的学习活动,包括专题讨论、网上协作、网上练习等 ,这会极大提升网络课件在使用上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在设计网络课程时,应该开辟出常见问答库、教师信箱和集中答疑等模块,实现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第六是共享性原则。网络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资源共享。为此,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体现共享性的设计原则。对于重要知识点的学习,通过链接提供网址资源等方式引入丰富的动态学习资源,提高网络课程结构的开放性,体现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

    3.2.2微观原则

    结合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具体实际,还有具体以下微观原则。首先是模块化原则。将呈现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时行模块化分割,大致分基本模块、专业模块、提高模块,并在每个模块下再进行细分为更小的模块,这种模块化思想符合艺术院校学生的思维特点,易于接受和理解。第二是案例化原则。除了必要的少量理论知识外,将所学习内容均以案例形式出现,案例均源于学习、生活、工作,例子尽量生动,有较详细的操作步骤,学生可以“按图索骥”。第三是过程化原则。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并伴有友善的提示界面,多给予鼓励的话语,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特别是对于那些因参加展览演出比赛和社会实践不能到课的学生的学习进度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第四是评价化原则。除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外,对过程进行较全面的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将评价纳入整个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最终考核结果,让学生对此产生紧迫感,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第五是智能化原则。可及时提醒学生学习进度、目前得分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学生今后的学习计划,根据专业要求制定学习安排,除基本学习内容以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实现学习内容的定制,同时实现与手机互联,达到课程信息的及时知晓。第六是易操作原则。对于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易操作性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对于抽象复杂的东西天生具有排斥性,因此在设计时应重点考虑这一点。对于上课老师来说,方便增加课程资源,方便与学生的交流,方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统计等,易操作性也很重要。

    4 网络课程的设计 [7-11]

    4.1网络课程的功能模块

    按上述原则,结合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要求,将相应的教学改革思路融入到网络课程当中去,必须在功能模块上下功夫。鉴于此,计算机基础的网络课程的教学活动包括网上学习、讨论、作业、实训、考核、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将所有教学环节融入到自主学习、交互协作、数据管理、系统维护等四个模块当中。

    4.1.1自主学习模块

    自主学习模块是最基础、最核心的模块,它以文本、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形式通过网页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内容呈现出来,并借助网页的超级链接实现学习导航。学生可以根据主讲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选择时间、内容进行学习,掌握有关知识与技能。学习模块还具有学习过程记录功能,并给学生个体和群体的统计,学生自己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并以此来适时调整学习安排,而教师则可以分析个体或群体的学习过程记录,来适时调整课程的教学安排或给学习个体或群体给出学习的建议。

    4.1.2 交互协作模块

    交互协作模块是学习个体、群体和教师之间的交互功能的实现模块,主要体现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协作性。网络课程的交互性是指不仅要有个体学习需要的人机交互功能,还必须具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网络交互通道,以实现教与学、学与学之间的互动。网络课程的协作性是指网络课程可以让教师、学生通过合作、竞争、讨论、交流等多种协同学习形式完成一个确定的学习任务。通过人机交互完成课程的学习和实习内容,通过在线学习,请求帮助,解决疑难问题。教师通过发布信息,分组进行讨论,最后共同得出结论,完成协作 式教学过程。通过电子邮件提交课程作业、实习报告,完成课程学习。

    4.1.3数据管理模块

    数据管理模块是对网络课中涉及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的重要模块,主要体现在对资源数据的管理,比如对学习进程、作业练习、测试题目、讨论问题的处理,便于教学内容的更新、考试成绩的处理、作业练习的批阅等。数据管理模块对学生学习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后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大量的学习数据分析后,可以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进行适时调整,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4.1.4系统维护模块

    系统维护模块是对网络课程的参与人员、各种资源的管理和维护,主要实现对网络课程使用者(包括学生、教师、管理员、游客)的权限分配、课程资源的上传和下载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维护和系统更新等。其中使用者权限分配十分重要,不同的使用者对网络课程的使用目的和要求都不尽相同,他对资源的操纵也不相同,甚至面对的界面都会因权限不同而不同。另外网络课程的数据安全也很重要,对学习者的学习评价公正性来说数据的正确性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也是对学习积极性的保护,特别是对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公正性是很看重的。

    4.2网络课程的设计

    将上述的功能模块如何呈现出来,以艺术院校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设计出来,使课堂教学与网络课程有机融合,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网络课程的设计应包括界面设计和课程结构设计等。

    4.2.1界面设计

    网络课程的页面设计除了遵行与一般的网页设计的基本原则外,还应以严谨的结构、规范的内容、便于教育信息传递为原则,既要符合美学原理,又要融合教学精神要义及认知规律于一体。基于此,网络课程的页面框架组成、颜色搭配、字体格式等都至关重要,设计质量的好坏对学习者的学习质量有直接影响,它会大大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因此界面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中心,遵循简洁易于操作、视觉平衡、色彩搭配合理和文字的可阅读性强、和谐一致性等原则,这一点对艺术院校学生来说是重要的,单调死板的界面一定不是他们喜欢的。本课程以蓝色为主色调,辅以白色,符合网络教育的基调,使用文字作为导航菜单,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操作,灵活掌控进度。另外,系统还采用了CSS技术对文字、页面颜色等参数进行了设置,保持了整个网站风格的一致性。

    4.2.2 网络课程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是网络课程设计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依据课程功能分析、课程目标、课程特点、用户对功能的需求等多方面的分析,进行相应的逻辑功能架构。具体反映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思想、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是课程教学功能的可视化形式。

    课程简介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学习目标和考试考核等内容。课程介绍是对课程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教学大纲则是对课程的性质、教学要求和内容目录及课程标准等进行阐述,学习目标是学习本课程应该达到的目标,考试考核是明确本课程的评价标准。

    课程内容是为学生学习本课程提供完整的在线学习的具体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课程导航选择学习的具体章节,同时提供各章节的逻辑关系,给学生给出学习的进程建议。

    视频教学是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操作性强而设计的,各章节是以具体案例进行介绍的,将操作过程以视频的形式进行呈现,对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很重要,如前所述,他们习惯于直观性的东西,这种形式是他们乐于接受的。

    在线练习是根据课程内容安排而提供的可以在网上直接操作的练习题目。学生可以通过在线练习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实现巩固提高的目的。对于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在线练习还要提供练习题目的参考操作(答案)和练习结果的分析,让他们知道练习的完成情况,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修正。

    网络课件是教师将课堂教学上的课程课件上传到网络给学生在课后进行再学习,特别是对于艺术院校学生来说,那些因参加展览演出比赛而不能到课堂上课的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课程自学,教师可以根据网络记录可以知道学生是否学习所缺内容。

    课程论坛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的重要场所。教师可以发贴安排教学进程和各种通知,提出让学生就某个知识点进行讨论的题目,而学生可以给教师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实际上在论坛上大家可以对课程进行讨论和互动实现共同进步。当然课程论坛应对帖子的内容审查和筛选功能,避免出现与课程无关或与国家法律法规抵触的内容出现,这一点非常重要。

    课程资源是为学生提供本课程有关的其它学习资源,包括网站链接、电子学习材料和本课程的参考资料等,主要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课程。

    课程帮助是为学生的使用网络课程提供操作手册,对于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丰富的操作帮助十分重要,他们很多人对计算机操作本来就不熟练,详细的操作步骤可以为他们的学习奠定基础,否则将网络课程融入到教学当中效果将大打折扣。

    5 结论

    通过分析艺术院校学生的学情和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变化,将网络课程融入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注重“艺术特色”融合。上述研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坚定了我们继续推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刘康明,王艳杰.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发与设计[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04:780-781+794.

    [2] 赖凤腾. 大学音乐课程改革——论《大学音乐》网络课程的开发与设计[J]. 龙岩学院学报,2007(5):71-73.

    [3] 郑燕华. 职教网络课程的开发与设计[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23):1448-1450.

    [4] 刘延君. 浅谈计算机应用网络课程开发与设计原则[J]. 才智,2012(2):67.

    [5] 郭丽,李秦渝,韩晓红. 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J]. 电子世界,2012(24):155-156.

    [6] 陈明兵. 西部艺术类独立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6):7298-7299.

    [7] 康玉忠. 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实践[J]. 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2(4):56-58.

    [8] 张海燕. 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1-64.

    [9] 李展,王燕. 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设计与实现[J]. 科技信息,2010(25):56+79.

    [10] 张红艳. 基于分层目标的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以“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2013(4):95-98.

    [11] 郭道江. 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与构建[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19-120.

    相关热词搜索:教学研究融入艺术院校课程计算机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