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近十年《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研究的比较与思考

    近十年《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研究的比较与思考

    时间:2020-05-08 05:19:5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被选入人教版、苏教版等不同版本的教材中,近十年来对于这首词的教学设计主要表现在目标定位由“知识的掌握”转为“能力的培养”,内容确定由“就诗论诗”深入到“诗作背后”,方法选择由“单一教学”走向“多媒体教学”。从目标定位、内容组织、方法选择等方面比较研究近十年的《清平乐 村居》的教学设计,可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带去启示。

    关键词:《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文献比较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5-0074-03

    收稿日期:2014-03-12

    作者简介:陈修侠,徐州市贾汪区汴塘镇许阳小学(江苏徐州,221134)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在中国知网中对《清平乐 村居》的教学设计进行文献查找,输入“清平乐村居 教学设计”,搜索到48篇文章,检索数据显示,较早的相关研究文献出现在2004年,魏星撰写的《建构开放的课堂——〈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发表在当年7月18日的《人民教育》期刊上,此后直到2012年,该篇目的教学设计开始递增,2012年关于这篇课文教学设计共有13篇相关文献,设计主要是围绕目标定位、内容组织以及方法选择三个维度展开,这些教学设计在凸显个性、走向多元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共有特征。

    一、目标定位:由“知识的掌握”转为“能力的培养”

    《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语句清新,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乡土气息。整首词展现给我们几幅非常美丽和谐的画面:房檐低小的茅屋、长满了青草的小溪、细语缠绵的吴地老夫妻、在溪边锄豆的大儿、织鸡笼的中儿、无事可做在溪边剥莲蓬的小儿。绿水村边绕,这溪水把几幅画连起来,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这样一篇充满生活气息的词作,该怎样确定它的教学目标呢?

    大多数的教学设计者一般都将教学目标定位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2.感受词中的田园气氛,受到美的熏陶;3.熟悉关于词的知识,根据本文认识一些新的汉字。这一目标定位是教学设计中最普遍、最具代表性的,它是典型的“认知取向”的目标定位。这种目标定位的问题在于它剥离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忽略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追求,因此很难让学生透过语言和情境的表象,把握住作品的思想主旨。如果细细地深究辛弃疾当时的境遇,我们会感受到,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辛弃疾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辛弃疾有出色的才干,他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畏缩而又圆滑、嫉贤妒能的官场上立足。另外,“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也阻拦了他仕途的发展,致使他的官职最高为从四品龙图阁待制。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所以做好了归隐的准备,以便离职后定居江西。

    近十年来,《清平乐 村居》的教学设计中目标定位呈现出新的变化,教学设计过程开始关注学生,关注体验。沙华中认为:带领学生进入语言描绘的意境,这是诗词教学的最高境界。在诗词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达到这种境界,应做到三点:第一是朗读,要读正确,更要读出诗词的节奏感和音韵美;第二是想象,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将诗词精当、凝练、含蓄的语言转化为头脑中的形象;第三是表达,将头脑中生动形象的情境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表达能激活思维,能使头脑中的形象更加丰富、丰满、生动。用现代语言将古代诗词描绘的意境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是语文学科的内在要求。[1]本词的教学设计就是努力体现上述三点,带着学生进入到《清平乐 村居》那美妙的意境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种教学目标的定位,不是强调学生“知道”,学会认读、了解诗词的意思等记忆性的知识,而是秉持儿童立场,以学生的“体验”为“内核”,通过朗读、想象、表达“勾连”起相关内容,并赋予其整体意义,关注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内容选择:由“就诗论诗”深入到“诗作背后”

    《清平乐 村居》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辛弃疾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词人对农村和宁静生活的热爱。这是这首词的基本赏析,在做教学设计时,传统的教学设计一般都是将深刻理解并且掌握时代特征、想象出魅力画面、感受作者思想作为主线,这是线性的、递进式地开展教学,它的基本特征是以知识逻辑组织相关内容。

    教学内容的组织是教学的主干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有一些教学设计的内容组织,立足时代背景,紧紧抓住“情感”主线,进行铺垫和渲染,逐步引导学生从字词的学习、语言的品味,意境的赏析,走向对文章主旨思想的理解,这种教学设计在“前台”和“后台”的转化过程中由于有了“情感”的连接,所以学习的深度大大增加了。陆咸喜老师的教学目标是这样定位的: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抓住“醉”字研读文本,展开想象,感悟田园生活的美,更多还原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的作者的心境。[2]这样的目标定位能够更好地揭示这首词的背后故事。作者对官场的厌恶、怀才不遇的愤愤之情、被贬斥的郁闷、对仕途的绝望、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通过对以上这些内容的解读,学生掌握了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更重要的是学生借此可了解一个时代、读懂一个人。

    三、方法选择:由“单一教学”走向“多媒体教学”

    这首词有着很强的画面感,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教授这首词时要想收到最佳效果,必须图、文、声并茂。实践证明,近十年来的优秀的教学案例也无不抓住了这一点。由于这首词本身的清新自然的风格,一般的教学设计方法选择方面大体上包括:1.自学为主,通过工具书、注释理解词义,学生根据自我理解来解释词义。2.辅以多媒体教学设备,多种形式让学生想象词中的意境,体会作者所感所想。

    当然,对于教学设计的方法选择可以不拘一格,凡是能够用到的措施都可以拿来为学习古诗词服务。《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的教学设计,比较适用的方法就是朗读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得恰当,比教师反复教授讲义的效果要强很多。多媒体技术教学,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丰富学生想象力。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特别是古诗词,体现更加明显。陈淑娟认为:《清平乐 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辛弃疾以白描的艺术手法,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我们应当通过朗读、联想来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在这一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是再现情境,引导学生体悟意境的最佳选择。[3]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诗词的学习目的之一是情感熏陶,人文教化,教学设计应该围绕这个主线进行目标定位、内容组织和方法选择。近十年来,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的教学设计研究正是遵循这种取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更新理念,创新方法,丰富了教学设计的样态。

    参考文献:

    [1]沙华中.在理解与表达训练中携学生进入词境[J].小学教学参考,2006(12).

    [2]陆咸喜.《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0(1).

    [3]陈淑娟.品读词文,感受语文学科之美[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3(2).

    责任编辑:石萍

    Comparison of and Reflection on Research into Teaching Design Celebrating Peace and Order——Country Life in Recent Ten Years

    CHEN Xiu-xia

    (Jiawang District Biantang Xuyang Primary School, Xuzhou 221134, China)

    Abstract: The Ci-poem Celebrating Peace and Order——Country Life by Xin Qiji has ever been selected into the different teaching material versions. Recent ten years has witnessed changes in the teaching design from a mastery of knowledge to the cultivating of competence, in content from poem itself to poem behind itself, in method from single teaching method to multi-media teaching. Comparison of recent ten-year teaching design of the Ci-poem from goal orientation, content organization, and method selection could provide revelations for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Chinese Ci and poems.

    Key words: Celebrating Peace and Order——Country Life; teaching design; literature comparison and reflection

    相关热词搜索:教学设计近十年思考村居研究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