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ECFA下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合作发展的路径分析

    ECFA下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合作发展的路径分析

    时间:2020-05-21 05:28:1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农业合作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江苏为例,分析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不同路径及效果,提出了两岸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和ECFA实施后,两岸农业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要在理念上合作融合,产业上优势互补,领域上因地制宜,方式上多种多样。

    关键词:农业合作发展海峡两岸路径

    农业在大陆和台湾都有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领域,又是两岸合作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容,因此,两岸农业合作至关重要。近年来,两岸学者对双方农业合作的条件和潜力作过一些探索,赵一夫、任爱荣赵一夫,任爱荣.大陆引进台湾农业技术的必要性和适应性分析.海峡科技产业,2007(4):2127等对大陆引进农业技术的有效模式及必要性进行了探讨;温思美、郑昌温思美,郑晶.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模式的绩效及其前景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6(11):49等对两岸农业合作模式的绩效进行了分析,认为两岸农业合作应深入农业制度合作和组织合作;官俊荣官俊荣等.促进两岸农业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两岸关系,2006(5):3942等则提出大陆生产、台湾研发或营销的合作模式;卢凌霄、周应恒卢凌霄,周应恒.新格局下两岸现代农业合作机制探讨.经济与和管理研究,2010(3):96100等提出了按照商业合作规则开发农业的建议等。而近几年来,大陆现代农业得到较快发展,加上ECFA的实施,两岸现代农业合作的理念、方式、内容及途径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对两岸农业共同分享市场、资本、技术和信息等资源,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双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江苏为例,研究了农业合作在海峡两岸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江苏与台湾农业合作的多种路径和不同效果,提出了ECFA条件下两岸现代农业合作发展的不同路径及其选择。

    农业合作成为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

    台湾农业总产值占经济生产总值比重只有3.3%,但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曾经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为台湾经济起飞奠定了重要基础,现在仍是举足轻重的基础产业。两岸农业合作已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农业合作已经成为海峡两岸全方位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1)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已经成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重要载体。至目前为止,大陆已在9省市设立了15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14省市设立了29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其中江苏5个,福建6个,广东、浙江各3个,四川、安徽各2个,山东、重庆、湖北、云南、湖南、黑龙江、河南、广西各1个。这些试验区和创业园已经成为两岸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场所,企业和农民创业发展的良好平台以及两岸农业界交流互动的共有基地。

    (2)农产品成为ECFA的重要内容之一。2010年9月12日生效的ECFA即“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就是相互降低关税与排除非关税贸易障碍、增进双方经济合作、拓展彼此投资与贸易往来,让两岸人民享受和平与发展,互利与双赢,使企业安定、人民安心、经济安全,使两岸经贸关系进一步提升,为两岸在和平发展下进一步融合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早期收获产品清单中农产品包括了18项,即鲜兰花、金针菇、香蕉、柳橙、柠檬、哈密瓜、火龙果、茶叶及其他活鱼、其他生鲜鱼、其他冷藏冷冻鱼、生鲜甲鱼蛋等。这些农产品的关税大幅降低,不仅实实在在惠及台湾农民,也提升了开拓大陆市场的积极性。

    以台湾茶叶为例,虽然90年代末就开始尝试开拓大陆市场,最初通过“小三通”以小额贸易的方式进入大陆,虽然没有关税,但是数量小,运输不稳定,难以进入大型市场,后改为正常贸易方式出口大陆,关税负担又较大。根据台湾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由于关税下降,生效前后列入ECFA早收清单的农产品对大陆出口平均价格增长了1.16倍,如生效后的茶叶价格上涨了22%。

    (3)两岸乡村结对成为基层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平台,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从上海朱家角镇开始的首届两岸乡村座谈开始,按照“互利共赢、优势互补、加快发展”的原则,两岸已有100多个乡村结成了友好合作对子,范围从农村扩展到了渔区和台湾的原住民乡村,形式呈现信息沟通、人员往来、交流活动、专项合作等,内容包括乡村旅游、农产品运销、农业技术培训、良种良法推广、产业对接、农业文化等,为两地乡村民众的交流和合作搭建新平台,成为联结两地基层民众的新纽带,促进两地乡村共同发展的新起点。几年来两岸乡村座谈的主题和内容不断拓宽,2012年重点突出两岸休闲农业产业对接,共同推荐两岸休闲农业精品农场,联合构建两岸休闲农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刘柱.2012两岸乡村座谈“促进两岸休闲农业共同发展”.中国新闻网,20120914,建立了两岸乡村交流的机制化、制度化设置,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为未来的两岸农业交流合作以及两岸关系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固基石。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不同路径在江苏的实践

    江苏是吸引台资较早、规模较大的地区之一,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在江苏的实践起步早于大陆其他地区,合作路径多种多样,效应也各不相同。江苏与台湾的农业合作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台商开始投资大陆,大陆允许台湾农民到大陆创业。“十一五”期间进入发展期,江苏与台湾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农业投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平台载体建设步伐加快,交流和研讨活动关系密切。尤其是2009年11月,原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率团访问台湾,在台湾成功举办“台湾江苏周”活动,俗称“破冰”行动,是大陆第一次赴台交流层级最高、规模最大、内容最广泛的一次大型高端访问活动,以“合作、创新、共赢”为主题,展开了两地经贸、文化、教育、科技、旅游、农业等各领域各层面的交流合作。2010年6月《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即ECFA的签署,使两岸经济合作进入新阶段,农业合作进一步升温。2010年“江苏台湾周”在江苏成功举办,标志着江苏与台湾经济互动交流进入常态化、正常化。多年来,江苏与台湾的农业交流合作,不论在农产品贸易、农业投资、人员互访、信息交流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展。因此,分析研究江苏近年来海峡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和成效,有助于更好地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大陆与台湾的农业合作框架和定位。主要路径有:

    (1)政策导向型。政策引导鼓励支持两岸农业合作。在江苏,一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发布的一系列惠台农业政策措施,首先强化宣传,提高认识,让惠及政策宣传到达江苏投资的台湾各界特别是台湾农民。二是依据中央惠农精神制定江苏特点的地方实施细则,增强操作性,实现落实的有效性。自大2007年以来,省有关部门出台多份文件,2007年江苏省农林厅、省台办、省外经贸厅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两岸试验区建设的通知》(苏农台[2007]3 号);2009年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委员会和省台湾事务办公室关于加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与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的意见》(苏政办发[2009]107号);2010年省农委、省台办、省商务厅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苏台农业合作创业园建设的意见》(苏农台[2010]6号);2010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苏台交流合作的意见》(苏发[2010]15号),明确要求支持台湾农产品进入江苏市场、鼓励台资农业企业参加境外促销、加强农业合作平台建设,扩大基层、人才及技术交流;2012年6月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六个进一步”新要求的实施意见》等。一是明确要求,对入苏投资的台湾企业和农民在税收、土地使用、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积极扶持,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解决;二是帮助台湾农产品进入我省市场,如利用各种展会支持和帮助台湾农产品进入大陆市场;三是支持台资企业充分利用其营销渠道,扩大农产品自营出口规模,引导和帮助台资农业企业参加各级地方组织的各项境外营销活动,拓展国际市场营销渠道,与大陆企业一样,加大台资企业农产品原产地地理标识的保护力度,帮助企业获得行业认证等;四是帮助台资企业获得专项资金扶持;五是引进台湾企业和农业新技术在我省落户。由此,政策导向型只要配套措施落实到位,就有利于从多方面引导加强两岸农业合作,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2)农业投资合作型。通过投资和技术互惠增进两岸合作。大批岛内农业、食品企业来江苏从事农业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回报,吸引了更多的台商朋友前来寻求发展机遇。截至2011年底,全省累计批准设立了台资农业项目1410个,实际利用资金21.33亿美元姜雪忠.创新思路着力发展外向型农业.群众,2012(6):1819,投资的领域已由原先的种养、加工业逐步扩大到观光休闲农业、种苗、生物科技、农业物流等多个领域。通过台商投资与合作,江苏在植物组织培育、工厂化育苗、速冻保鲜、包装技术、生物肥料、生物防治等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促进了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投资合作型适宜于企业间的合作,依各地投资软硬环境而异,有利于利用双方各自资源优势;台商只有获得较好回报,当地能够增加财税、带动就业、延伸产业,才能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双赢。

    (3)活动交流型。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增加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台湾省农会、台湾农村发展基金会等民间团体、企业界组织的交流团组,先后来江苏进行专业技术交流及其考察,江苏也派出了涉及观光农业、精细农业等方面的交流团、参展团赴台等活动。通过双方农业领域考察交流,加深相互了解,增进了友谊,拓宽了合作渠道。另一种方式是对两岸共同关心的农业领域,开展专题论坛、展会、研讨会、交流会等活动,取得良好效果。这是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最直接、最方便、最常见方式。如两岸共同参加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展览暨台湾农产品展销会、海峡两岸食品展(台北)、台湾优质农产品巡回展、两岸乡村座谈等活动。同时,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南京市连续举办的多届宁台农业论坛、昆山市举办的海峡两岸(昆山)农产品展示展销会等均有台湾企业参展参会,台湾水果、茶叶等农产品不断在我省各地现身,吸引了大量市民的兴趣。另江苏每年组织台资农业企业参加日本东京、美国纽约、德国科隆、法国巴黎等展会。由此展会与各种论坛、研讨会已经成为落实惠及台农有关政策,研讨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理论,主动宣传、推介台湾农业技术、农业管理模式和农产品的有效形式。活动交流型适合于不同合作主体,有利于双方拓展视野,寻找共识,在合作初期可以广泛使用这一模式,条件成熟时,可以开展深度合作。

    (4)贸易合作型。通过贸易形式开展合作。2007年,大陆已经成为台湾地区农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近年来,江苏台湾农产品贸易增长迅速,2011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8200多万美元,进口的主要产品有羽毛羽绒、调味品等,出口的产品主要是猪鬃、紫菜、瓜子等。这种路径适应任何类型的企业间合作,合作效率高,尤其适合于互补型企业,但对两岸同类产品易于形成竞争。

    (5)共建平台型。共建平台型的合作,往往是一方利用政府资源、政策,吸引另一方共同建设平台。江苏现有昆山和扬州两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无锡锡山、南京江宁、淮安淮阴、南通江海和盐城盐都五个台湾农民创业园,江苏还设立了五个省级苏台农业合作园区。昆山试验区围绕建成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的先行区域、示范基地和重要窗口的目标,积极搭建合作平台,为统一食品、波力食品、永丰余生物科技等知名企业入驻创造了条件,建设了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区;扬州试验区以发展农业高新科技和外向农业为重点,重点建设有机农业、设施花卉等产业;无锡锡山台湾农民创业园以生物科技为重点,已经培育了平安蔬菜、鼎汉生物科技、天仁生态农业等多家台企生物企业入驻创业。实践表明这种共建平台形式,成功与否取决于地理位置、资源优势、政策环境以及工作效率等。

    (6)乡村结对型。江苏已有11个乡镇与台湾基层组织结对姜雪忠.创新思路着力发展外向型农业.群众,2012(6):1819,如南京市江宁区横溪镇与台湾云林县西螺镇农会结成后,定期开展互访和技术交流,合作建设“一镇一品”项目。台湾农民创业园,给西螺农民带来了创业机会;创业园则通过西螺镇农会,引进了10余个台湾优质西甜瓜品种和6个果树品种。这种形式非常适合基层民众的交流与了解,从长远讲,更有利于台湾农民与大陆农民的合作,从深层次实现互信共赢。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新路径的思考

    江苏与台湾的农业合作不同路径的实践说明,政策导向型有利于从宏观上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但需要配套措施;投资合作型有利于合理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但多以营利为目的;活动交流型有利于拓宽视野寻找共识,但难以深度合作;共建平台型有利于投资者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和政策条件,共赢难度大;乡村结对型有利于基层交流和合作,但需要从相识到相信的过程;贸易合作型合作效率高但同类产品易形成竞争。因此,大陆和台湾的农业合作不必一概而论,宜取长补短,吸取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依据大陆地域广阔,各地气候、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不同,因地制宜从四个方面在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

    (1)理念上实现融合更有利于开展农业合作。台湾农业发展的侧重点从生产、加工到出口,再到精致农业及休闲观光农业,都是随着台湾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拓展的,农业的多功能性得到不断挖掘,农业的效益也得到大幅增值,这与台湾农业界、农业农民的理念变化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长期以来台湾高度重视建立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确保了农产品供需产销平衡;重视依靠农业的科技进步,确保了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重视培育农业的经营主体,确保了农业体制和机制的不断创新,也使农业成为比较有活力的产业。海峡两岸要共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大陆要吸取台湾在理念上的新意,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机制创新和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实现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目标。在ECFA已经签订两年的情况下,台湾工业总会已经在大陆的上海等地成立办事机构,农业合作也已建立了较好的基础,成立相应的议事机构的条件已经成熟,建议台湾与大陆联合成立两岸农业合作发展协调议事机构,或在江苏等农业经济条件较好、农产品消费市场成熟、农业理念相对发达的地区试行成立相应机构,长期性有深度地开展相关农业政策、市场及产品的共同研究、开发和协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适时适地调整和定位两岸现代农业合作的内容、方式及路径。

    (2)产业上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双赢。两地农业优势不断发挥,合作的互补性正在显现。一是台湾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及先进的自主创新理念,为大陆农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台湾以食品加工业带动农业商业化、农业企业化、农业工业化,同时建立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策略,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既提高了附加值,又缓解了产销失衡的压力,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营姜雪忠等.值得借鉴的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经验.江苏农村经济,2009(1):6870。台湾现代农业发达得益于农业的科技创新及其应用,表现为技术改进、品种改良、结构调整、效益提高。如世界领先的农业品种改良、食品加工技术、自动化技术研究等;农业生物科技研发与运用,开发农产品产后处理及其加工技术,大大提高了产品品质和附加值。现在台湾更加注重农业科技的创新研究和实际应用。江苏科教力量雄厚,创新研发能力较强,只要运用台湾产学研、农科教有机结合的理念和方法,引导校企等多种形式的联合,实现企业的自主创新,既可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又可以较快提高企业及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台湾良好的国际市场营销和信息体系,为大陆农产品市场的开拓提供新视野、新方法。台湾与大陆农业经营主体类似、经营规模和数量较小、运销成本较高、议价能力差,但其20多个蔬菜、花卉、茶叶等产品产销班,改进了生产与经营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建立产销秩序,培养了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促进了农业企业化的经营,在地方政府扶持和监管下,通过民资建立的农产品运销组织体系对货畅其流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既解决了农民和农业生产者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又有力地保证了农业产业的顺利发展。如江苏近几年农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台商投资农业企业的市场营销经验和份额。三是台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具有丰富成熟理念和经验姜雪忠等.值得借鉴的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经验.江苏农村经济,2009(1):6870,有助于大陆休闲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台湾休闲农业开发较早、种类甚多,目前已由简单的观光农园发展到综合性的休闲农场、休闲农业区。休闲观光农业已经成为丰富市民生活,调整农业结构,解决农民就业,提升农业竞争力,增进农民所得的重要手段,使农业由一产发展至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农业发挥了经济功能到经济、教育、生态甚至健身功能一体的转化。大陆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方兴未艾,汲取台湾发展理念和营销手段大大有助于各地的农业旅游。四是台湾农会等组织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广泛性的发展经验,有利于大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的发展。台湾农会、渔会、水利会等农渔民团体,服务涉及农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每个角落,是台湾农民资材供应、推广指导、资金融通、共同运销的可靠力量,是农民的代言人,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最为完善、功能最为齐全、运行规范的农民组织。目前大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猛,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改善和产品营销等发挥了很好作用。虽然台湾与大陆体制有所不同,但其管理方式、运作经验和为农服务的方式和方法已经成为大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参考素材。

    (3)区域上实现模式创新。沿海和长三角地区农业产业基础良好,市场和合作潜力巨大,应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休闲观光农业、农业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一是农产品加工领域。在粮、菜、果、花、畜禽、水产等众多领域,台湾发达的农产品加工、物流技术大有可为。特别是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二是休闲观光农业领域。沿海多样化的农业自然及生态条件、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和丰富的民俗文化,以及巨大的消费潜力,将为台商拓展农业观光休闲事业,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三是农业服务领域。目前大陆的农业服务业相对滞后,农业生产资料如饲料、农药、化肥、种子、种苗、农机等产业的投资空间巨大,农产品的批发市场、超市、卖场、直销、电子商务及配送中心等现代物流业是现代化农业不可或缺的措施,具有无限的商机,农业技贸服务合作空间可能更加广阔。

    在其他地区具有相对丰富的自然和农业资源,生态环境良好,与台湾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及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技术和手段都有互补性,可以在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以及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方面开展合作。一是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可以引进台湾的优良品种和技术,建立农产品生产种养基地,运用严格的质量管控措施和办法,提高农产品品质。二是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运用台湾先进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和水平,

    (4)合作方式可多样化。由于大陆相对幅员辽阔,各自又有各自的区域地理优势。故不同的地区与台湾合作宜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或多种方式并存,应循序渐进地开展合作。

    (责任编辑:张业亮)

    相关热词搜索:现代农业海峡两岸路径合作分析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