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家风家训 [博士独白与贪官家训]

    家风家训 [博士独白与贪官家训]

    时间:2019-02-09 05:41:0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博士乃学界精英,贪官则是政坛败类,风马牛不相及的他们,怎可捆绑而论?其由在于,一则博士独白和一位贪官的家训,吸引着我的眼球。   堂堂清华大学博士董冰,创出“知识混子”的新词,又自我定义说:“我就是个知识混子,心思就没在学术上。我不骗别人,我也搞不出太多学术的东西来,但按照中国的学术体系,到了一定年头,按资历我也可当上教授。”
      贪官徐其耀,前盐城市市长、江苏省建设厅厅长,因贪贿两千余万元、拥有一百四十六个情妇而臭名远扬。在给儿子的书信中,徐写下了七条家训,以为儿子仕途所用,其中的第三条说:“要有文凭,但不要有真知识。真有知识会害了你……真博士是永远做不了官的。”他告诫儿子,若做不到这七条,就不要在官场混,趁早另谋出路。
      倘说博士独白还有襟怀坦白的自知之明,贪官家训就是厚颜无耻的思想教唆,堪称当代官场厚黑学。但两者又分明传递着时下学界、政界的一个危险信号:
      还有多少“知识混子”、“官场混子”混迹其间?徒有其名的博士,利欲熏心的贪官,又是怎样“混”入学术殿堂,“混”上权力高位的?
      我不想“妖魔化”中国的博士和官员群体。精英阶层的他们,是很体面的。像董冰这样的博士之“混”,与徐其耀那种官员之“混”,性质有区别:前者是学术道德范畴的问题;后者是权力滥用和犯罪的问题,未可混为一谈。
      但是,博士独白与贪官家训,又确有共同之处――其要义,全在一个“混”字。
      当今国人碰头,特别是同学、同乡聚会,见面寒暄的第一句话,早不是饥荒年代的口头禅“吃了没有”,已换作“兄弟,混得咋样?”而回应也往往是:“马马虎虎混吧。”你混,我混,他混,大家都在混。一个“混”字,似写尽人间百态。
      然而,身份不同,职业有别,“混”的境界也大不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进城卖苦力的民工,以及引车卖浆者流,混得很辛苦,却混不出多大名堂,无非为混个肚儿圆而已。博士之混就不同,七混八混成了教授、博导,声名显赫,当上“学术明星”,就可以露大脸,名利滚滚来。官员的混更不一般:从科长、处长到市长、厅长,官阶节节升,权力倾四方,混得风生水起,光宗耀祖,混得封妻荫子,家财万贯,成了说一不二的大人物!平头百姓要混成他们那样,八辈子都别想。
      老百姓混饭吃、混日子,没啥稀奇;精英人士如博士、官员等也在“混”,甚至在胡混、恶搞,那就不对了。你们不能“混同于普通老百姓”。纳税人供养你们,是让你们来为国民服务,报效国家的。你们不尽心尽职,不认真工作,不廉洁奉公,道德底线、职业操守何在?这失职之过,渎职之罪,能宽恕么?
      官学一家、官商一体,都是权力垄断下的蛋。“知识混子”和“官场混子”提携共“混”,已然是当下一道亮丽风景。博士、教授都拼命要弄个一官半职,加大权重;处长、厅长们又纷纷要弄顶博士帽,或挂个教授、博导之类的学术头衔。他们之间的交易、互惠,果真是“互利双赢”。当博士、教授、处长、厅长之类头衔都化为“名利双收的支票”,则“好名渔利之徒,就也有些要从这里下手”。(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辩“文人无行”》)
      中国有全世界最多的博士、教授,却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学术成果,原因就在于博士大半都去“搏仕”了。一如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的,“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不过,对照徐某家训,“真博士是永远做不了官的”,事情就麻烦了:要么官场博士太水,原本就是些“知识混子”;要么虽是真博士,但经不住权力诱惑,去做了“官场混子”。其实,官学互“混”,是谓“双败”――权力和学术的双重腐败。
      自揭家丑的董冰博士修理电动车去了,告别了“知识混子”生涯。自食其力的他,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挽回了些许颜面,我向他立正、敬礼!“官场混子”、“知识混子”的衮衮诸公,你们作何打算?
      【原载2010年9月14日《联
      谊报》】
      题图/升“冠”/王青

    相关热词搜索:家训贪官独白博士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