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意境含蓄,用语天然;深入浅出,感悟人生] 园林意境感悟人生

    [意境含蓄,用语天然;深入浅出,感悟人生] 园林意境感悟人生

    时间:2019-02-11 05:45:0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的抒情诗主要描写了新英格兰的景色和北方的农民,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弗罗斯特的世界观是比较复杂的,他把世界看成是一个善与恶的混合体。因此,他的诗一方面描写了大自然的美和大自然对人类的恩惠,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其破坏力以及给人类带来的不幸和灾难。他的诗歌风格上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朴素无华,含义隽永,寓深刻的哲理于简洁朴实的诗句之中。
      弗罗斯特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又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他的诗歌在形式上与传统诗歌相近,但不像浪漫派、唯美派诗人那样矫揉造作、追求外在美。他的诗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诗句朴实无华,然而意境含蓄,耐人寻味。在格律方面,弗罗斯特爱用传统的无韵体和十四行体的各种变体,在节奏上具有自己的特色。
      本文选择他的《补墙》一诗进行赏析,这首诗采用口语体,生动朴实地描写了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但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用墙象征了人世间的许多毫无存在价值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墙。
      Mending Wall (extract)
      Something there is that doesn"t love a wall.
      That sends the frozen ground well under it
      And spills the upper boulders in the sun,
      And makes gaps even two can pass abreast.
      I let my neighbor know beyond the hill;
      And on a day we meet to walk the line
      And set the wall between us once again.
      We wear our fingers rough with handling them.
      Oh, just another kind of outdoor game,
      One on a side. It comes to little more:
      There where it is we do not need the wall:
      He is all pine and I am apple orchard.
      My apple trees will never get across
      And eat the cones under his pines, I tell him.
      He only says, "Good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rs?
      I wonder If I could nut a notion in his head:
      "Why do they make good neighbors."?
      Isn"t it
      Something there is that doesn"t love a wall,
      That wants it down." I could say "Elves" to him,
      But it"s not elves exactly.
      I see him there bringing a stone grasped firmly by the top
      In each hand, like an old stone savage armed.
      He moves in darkness as it seems to me,
      Not of woods only and the shade of trees,
      He will not g0 behind his father’s swing,
      And he likes having thought 0f it so well
      He says again,“Good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rs,”
      这首诗选自罗伯特・弗罗斯特1914年出版的《波士顿以北》这部诗集中,描述了英格兰农民每年春天都要做的一件事――补墙,反思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这一司空见惯的行为之中,诗人发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主题:“有一点什么,它不喜欢墙”,这个丰富的意象传达了人们心目中真、假的理念,跨越个人与世界之间的障碍是一个永远值得反思的主题。
      
      诗歌的格律
      
      《补墙》是一首无韵诗。无韵诗作为英语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多指无韵抑扬格五音步诗行,通常用来写长诗。无韵诗的抑扬格通常很适合表达严肃的主题。许多伟大的英美诗人如莎士比亚、弥尔顿、班扬和弗罗斯特都经常使用这种诗歌体裁。它的优点是不折不扣地呈现了英语口语的正常节奏。
      
      诗歌的主旨
      
      作为卢梭思想的信徒,罗伯特・弗罗斯特试图回答的问题就是栅栏是怎样或者能否培养出和睦的邻里关系。《补墙》提出的核心问题就是“墙”是否真的有助于保持和恢复良好的人际关系。弗罗斯特在诗中描写了诗人和他的邻居有关墙的对话,诗人觉得大自然中有某种东西它就是不喜欢墙,冬去春来时,隔断两家宅院的那堵墙总是被一种莫名的力量推倒在地,诗人从中感悟到了大自然对墙的讨厌,觉得这堵墙十分碍眼,既无实用价值,也不美观,倒塌后不应再求修复。诗人的话外之音就是不应该在人与人之间人为地设置交流与沟通的障碍。
      诗的第一行很值得注意,“有一点什么,它不喜欢墙”是全诗的中心句,这句话与农夫“好篱笆造出好邻家”的格言相互照应,中心句和这句格言在诗的中间和末尾反复出现。在诗的开头,诗人就写道:“有一点什么,它不喜欢墙,因为每年春天总有点什么,把隔断两家宅院的那堵墙推倒在地”,在第一节诗人还写到了土绅们打猎对墙的破坏,他还要跟在后面修补,流露出他对每年春天修葺隔墙这一活动的厌恶。在诗的第二节,诗人就直接点明他对隔墙的态度:“修墙不过是一种户外游戏,一个人站在一边搬弄石头,此外没有多少用处,在墙那地方,我们根本不需要墙,因为他那边全是松树,我这边全是苹果园,我的苹果树永远也不会踱过去吃掉他松树下的松球。”接着,诗人就写到了他的邻居对隔墙的态度,邻居说了一句格言“好篱笆造出好邻家”,诗人竟然想出要把一个念头注入邻居的脑海,“为什么好篱笆能造出好邻家?”想以此引发邻居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至此,诗人和他的邻居对隔墙的不同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诗的第三节开头,诗人再次点题“有一点什么,它不喜欢墙,它要推倒它。我可以对他说这是鬼,但严格说也不是鬼。我想这事还是由他自己决定吧。”但是邻居对这句话仍然无动于衷,在诗的结尾诗人写道:“我看见他在那里搬一块石头,两手紧抓着石头的上端,就像一个旧石器时代的武装的野蛮人。我觉得他是在黑暗中摸索,这黑暗不仅是来自深林与树荫。他就是 不肯探究他父亲传给他的格言是不是正确。他想到这句格言,便如此的喜欢,于是再说一遍,‘好篱笆造出好邻家”’。邻居对这句格言的重复和思考,与第一次他说这句格言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让诗人无言以对,无法逃脱。诗人说邻居在那修墙简直就像是一个旧石器时代的武装的野蛮人,还固守着必须要构建人与人之间这道隔阂的老思想,对邻居的固执进行了讽刺。它除了表达了邻居对修墙固执的态度,也反映了诗人不想修墙的个性。诗人开始的观察“有一点什么,他大概是不喜欢墙”,以及诗人的犹豫和迂回表达,说明诗人矛盾的想法与沉默的邻居不同的思维方式。
      这里,诗人不仅质疑是否有必要修这堵墙,而且穿越了时间的隧道,又回到了人类历史的初期――一个蒙昧的时代。事实上,他的邻居似乎“是在黑暗中摸索”,暗示着“这黑暗不仅是来自深林与树荫”。对诗人来说,他现在正如“一个旧石器时代的武装的野蛮人”,仿佛是在本世纪新英格兰的农场里,野蛮人的行径依然存在着,无论在形式上有了多大程度的改变。从邻居搬动石块的拙笨举动中,诗人仿佛看到了愚昧、钝蛮、固执和不通人情。
      
      诗歌的象征意义
      
      在弗罗斯特看来,墙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象征着保守落后,是大自然美丽草坪上的一道丑陋的障碍,而保守的北方佬们却竭力维护着它。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美国独立后,北、南双方分别走上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一方面要求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进行工业化生产,另一方面则要求大量的免费劳动力进行棉花生产和采摘。这两种不同体制在一个国度里共存和发展,产生了很多矛盾和冲突,在奴隶、关税、西部土地和国会代表比例等方面都有突出反映。在关税问题上,北部为保护民族工商业,希望提高关税;南部则因其产品大量出口,对本国市场依赖较少,因此与北部的主张恰恰相反。在争夺西部土地问题上,一方面是由于奴隶种植园经营方式原始落后,种植棉花需要不断购置新的土地;另一方面在于西部新开发地区以自由州还是以蓄奴州地位加入联邦,直接关系到南北双方在参议院内席位的多少,因此西部土地自然成为他们觊觎的对象。关税、土地和国会代表比例问题是相互交织的,但都是由奴隶制问题派生而来的。这些矛盾冲突发展的结果,必然归结到一个最敏感的问题上――争夺联邦权力,最终引发了南北战争。这就说明南北方之间这道隐形的经济隔墙是愚昧落后的,并且阻碍了美国的发展进程,爆发推翻奴隶制的战争是历史的趋势。
      
      诗歌的现代哲学意义
      
      弗罗斯特的这首《补墙》诗对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同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诗中的墙象征着阻碍人与人之间正常沟通的障碍。诗人和邻居分别在墙的两边,诗人试图推翻墙,而建立两家畅通无阻的交流,而邻居却固执传统,坚持每年春天做这修墙的无用功,不愿沟通,还以父辈传下的格言“好篱笆造出好邻家”做借口。主旨句“有一点什么,它不喜欢墙,它总要把墙推倒”,诗人用这种莫名的力量象征着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需要交流的社会需求,这种社会需求不喜欢墙,非要把它推倒。但是,邻居同执修墙,沟通还是以失败告终。
      墙不仅存在于现实中,也存在于人们心中,精神层面上的墙比现实的墙更加厚实,更加难以打破。随着现代社会通讯技术的发达,随处可见有形无形的墙,人与人之间更加缺乏沟通和交流,关系越来越疏远,造成了现代人冷漠、孤独、封闭、相互不理解的困境。虽然方便了,但是人与人越来越陌生了,这是现代人的悲哀。
      读完弗罗斯特的这首诗,人们应该意识到墙给人们带来的不幸,共同努力,推翻那些阻碍人与人甚至国与国之间沟通的有形无形的障碍。
      
      参考文献:
      [1]姜涛:《美国诗歌赏析》,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
      [2]钱青:《美国文学名著选读》,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3]程爱民:《20世纪英美文学论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杨晚星:《试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补墙)诗中对人与人之间隔阂的解读》,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4)

    相关热词搜索:深入浅出含蓄用语意境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