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叙事结构论略

    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叙事结构论略

    时间:2020-03-27 05:18:1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绍兴小百花的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与之前的叙事文学相比,在故事情节上做了掐头淡尾的删减,令叙事更为集中;在戏剧人物上舍弃一些无助于故事发展的人物,更益于塑造陈琳这一形象;在叙事节奏上,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有着进入冲突快、做足肉头戏和注意节奏的缓急结合。但在意识流的舞台化呈现上,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关键词】 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叙事结构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是戏曲最为青睐的题材之一,京剧、桂剧、滇剧、徽剧、川剧、豫剧、湘剧、弋腔、梨园戏、汉剧、秦腔、淮调、越剧等都有演此故事的剧目,特别是越剧不仅有旧版的《狸猫换太子》,而且还对其重新进行编写、排演,主演吴凤花借之斩获“二度梅”大奖。那么,荣获第二届浙江文化艺术节“优秀展演剧目”、浙江省“优秀保留剧目”和参加全国优秀剧目大展演的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它是如何讲述演绎这个故事的呢?它在故事情节的节取上、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有什么独特之处呢?下面,本文通过与先前的同类题材艺术作品的叙事对比,来探讨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的叙事结构特点。

    一、先前的同类题材作品

    现存较早的以此为编剧题材的艺术作品,较具典型性的有元代无名氏的《金水桥陈琳抱妆盒》杂剧、明成化年间刊刻的说唱词话《新刊全相说唱足本仁宗认母传》和清人石玉昆的小说《三侠五义》中的几个章节。

    《金水桥陈琳抱妆盒》现存有《元曲选》本,由两个楔子和四折组成,从剧情发展来来,其叙事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宋真宗听从史官夜观星象建言,在御园弹射金丸,拾得金丸的嫔妃彩女可以侍寢而孕育太子。后宫李美人拾得金丸而侍寢,果然产下一子。第二部分是刘妃怕李美人生育太子后危及自己的地位,于是命寇承御去把太子诓出后杀死,并把尸体投至金水河。寇承御诓出太子后,见有红光紫雾罩定太子身上,不敢下手,且虑及宋朝乏嗣,想救太子性命。恰巧遇到去采摘鲜果的陈琳经过,于是就把太子放在陈琳的妆盒中,让陈琳把太子密送到八大王赵德芳处。十年后八大王领太子(对外人称为自己的十二子)见皇帝,皇帝见其有龙行虎步之像。刘妃见到太子与李美人极相像而生疑,拷问寇承御,并让陈琳拷打寇承御,想查清事实。寇承御为保太子,撞阶而死。陈琳恰逢皇帝召唤,而得以逃生。第三部分是又十年后,太子继承王位做了皇帝,并实掌大权。他想起八大王对自己常说要感谢寇待御和陈琳两人,于是询问陈琳。陈琳把事情经过如实禀明。皇帝就奉李美人为纯圣皇太后,赐八大王庄田万顷,封寇承御为忠烈夫人,封陈琳为保定公,因怕伤损先帝盛德而没有处置刘太后。明代传奇《金丸记》即据此重新编排,只是增加了李美人的出身和契丹南侵的故事。

    说唱词话《新刊全相说唱足本仁宗认母传》,现存明成化间刻本,其主要叙事为:李、刘二妃同时怀孕,李妃产一男婴,刘妃产一女婴。于是刘妃命太监郭槐把己女换为李妃所产男婴。这样一来,男婴被立为太子,自己被立为皇后,而李妃被打入冷宫。太子年幼时被张园子抱入冷宫与李妃相见,刘妃知道后,杀害了张园子全家。数年后,太子登基,大赦天下,李妃被放出宫。无家可归的李妃沦为乞丐,住在破窑。一日路遇包拯自陈州回朝,李妃向前告状,陈述事情经过,并以仁宗手上有“山河”、“社稷”四字为证。包拯奉李妃还朝,奏明仁宗。仁宗和包拯通过一系列方法严审郭槐,终于查得真相,于是就斩杀郭槐、绞死刘后,仁宗得与亲生母亲李妃团圆。(1)此词话没有陈琳、寇承御、八大王等救护太子之事,而增加了包拯审查、昭雪冤案的情节。其后的明万历间《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清初《龙图公案》等所叙与词话基本相同,清康熙间石子斐创作的《正昭阳》传奇亦是据此说唱词话敷演而成。

    显然,无论是戏曲作品还是说唱词话,都没有提到剥皮的狸猫充作李妃产下的妖物。到清光绪年间,石玉昆创作了章回体小说《三侠五义》,它用了六章来完整地叙述这个故事:即第一回“设阴谋临产换太子,奋侠义替死救皇娘”、第十五回“斩庞昱初试龙头铡,遇国母晚宿天齐庙”、第十六回“学士怀忠假言认母,夫人尽孝祈露医睛”、第十七回“开封府总管参包相,南清宫太后认狄妃”、第十八回“奏沉疴仁宗认母,宣密诏良相审郭槐”、第十九回“巧取供单郭槐受戮,明颁诏旨李后还宫”,不过第十五回、第十六回、第十七回、第十八回、第十九回主要是讲述包公如何为李妃审明冤情、斩杀郭槐,刘皇后亦因惊病而死,李妃最终被宋仁宗迎接回宫母子团圆的。而第一回“设阴谋临产换太子,奋侠义替死救皇娘”的故事梗概是:西台御史兼钦天监文彦博夜观天象,发现天狗星犯阙,对储君不利,奏知皇帝。皇帝自皇后去世后一直无嗣,散朝后与皆已怀有身孕的宠妃李妃、刘妃饮酒,虑及文彦博之言,分赠二妃各一枚金丸,上刻宫号姓名。由于饮酒稍多,说了句“二妃如有生太子者,立为正宫”的酒话。刘妃想争皇后之位,就与郭槐设计谋害李妃。郭槐收买接生婆尤氏,在为李妃接生时,趁李妃晕倒,用剥皮的狸猫偷换产下的男婴。刘妃称李妃产下妖物,皇帝一怒把李妃打入冷宫,封刘妃为皇后。刘妃命寇珠把男婴勒死后抛入金水河,寇珠不忍,遇陈琳提着宫盒经过,就与陈琳一起搭救男婴。陈琳拿着装有李妃男婴的宫盒欲走时,碰到前来的刘妃,被刘妃盘查,因皇帝宣刘妃而躲过此劫。陈琳把男婴送至八大王处抚养,八大王视为第三子养育。六年之后,刘妃所生的太子夭折。八大王带第三子入皇宫与皇帝相见,皇帝一见第三子甚喜,立封太子。刘皇后见太子与皇帝相像,稍生疑心。太子在冷宫遇到李妃,心甚感伤,向刘皇后求情,使得刘皇后疑心顿增,就拷审寇珠与陈琳,陈琳因皇帝宣召而免难,寇珠为保守秘密触槛而亡。刘皇后为了除根,让郭槐向皇帝进谗言,李妃被赐死,幸有宫女余忠替死而免难,并以化装成生病的余忠被遣送出宫。后郭槐又火烧冷宫,看守李妃的秦凤被烧死。陈琳因有八千岁在皇帝面前保举,太平无事。

    通过上述三个作品故事情节的简述可知,对于“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情节,一直是在不断地进行着积累、演变:在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中,没有刘妃的心腹郭槐,一切都是她自己在行动,且是仅李妃产有一子;在说唱词话《新刊全相说唱足本仁宗认母传》中,有了郭槐,但没有了陈琳、寇承御、八大王,增加了包公审案,且是李妃产子、刘妃产女;在小说《三侠五义》中,这些人物都有了,并且还多出了接生婆尤氏的戏,李妃、刘妃也都育有一子,刘妃所育之子在六岁时夭折。至此,无论是观众对包公的膜拜,还是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以及高墙深宫内生活的神秘吸引力,都使得这个故事成为了极其吸引人的好题材,因而也就有了众剧演狸猫的局面。

    二、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的叙事选择

    搬演于舞台的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共有七场,在叙事的长度上,无论与四折两楔子的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相比,还是与说唱词话《新刊全相说唱足本仁宗认母传》和小说《三侠五义》相比,都有了较多的删减与增添。在故事人物的择用上,亦有了因塑造、突显主要人物的需要而做的添减。下面试就这两方面详述之。

    1.叙事情节的掐头淡尾

    《金水桥陈琳抱妆盒》和《三侠五义》在对此故事的叙述上,都包括大臣夜观星象、皇帝御花园弹金丸或后宫赠二妃金丸、暗示先生育男婴者立为皇后这样的一些情节。并且在《金水桥陈琳抱妆盒》中,还有着较多的皇帝在御花园弹射金丸的戏份,在《三侠五义》中,有着皇帝在后宫与李、刘二妃作乐宴饮的画面,这两部作品对此的描述,就内部叙事完整性来讲,是不可缺少的,因为那“金丸”是一个起着重要作用的信物,是身份的象征。如《三侠五义》中李妃是靠它向包公证明自己的身份,《金水桥陈琳抱妆盒》中寇承御亦是据它向陈琳证明自己抱着的男婴就是太子。但这样的情节设置,显然延缓了进入矛盾冲突的节奏,降低了矛盾冲突造成的紧张氛围。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也许正是看到了这样的一个缺陷,把这个情节的描写,缩短在了五分钟内完成,并且不但宣示了批判对象,也交待了这是一个“旷世奇冤”之剧及引起奇冤的原因。随之,就进入了“查膳盒”的第一次紧张、直接的冲突。这种入戏的叙事选择,无疑在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上具有较大优势。

    在对故事情节结尾的处理上,《新编越剧狸猫太子》没有选择继承皇位的太子亲审身世的处理方法,而是吸收了词话和小说中让包公出面来为自己查清身世的叙事手法,但同时又有了自己的处理特点,即淡化。它没有让上场的包公施展自己辨秋毫、断阴阳的本领,而是让他作为一个揭示真相、惩凶罚奸的符号出现。在舞台上的包公,一句话也没有,只见他高举令牌,就让郭槐被押赴刑场断头,而刘皇后被赐绫自尽。这种淡化的处理手法,无疑为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节省了较多的时间,可以尽情地开展矛盾冲突内部的细致叙事、人物刻画。

    2.故事人物的取舍描绘

    在《金水桥陈琳抱妆盒》中是没有郭槐这个人物的,一切谋害太子的意图,都是由刘妃一个人来完成的,并且在此剧中,她没有怀孕,也想让别人都不能生育,以保住自己的皇后之位。在说唱词话中,有了郭槐这个人物,他是刘妃的帮凶,是刘妃邪恶意图的执行者,并且多出了包公这一清正廉明的人物。但是,陈琳、寇承御、八大王等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人物都没有了踪影。在小说中,陈琳、寇珠、李妃、刘妃、郭槐、皇帝、八大王、太子、秦凤、余忠、包公等不但都有了自己的言语与行动,而且还多了刘妃的另一帮凶——接生婆尤氏。并且在此,是八大王带着“太子”去面见皇帝的,这与《金水桥陈琳抱妆盒》的处理是一致。但是,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在人物的设置上,显然并没有按词话那样突显包公的人物形象塑造而让陈琳等人消失,也没有像小说那样设置众多的舞台人物,而是让包公、八大王符号化,让尤氏背景化,余忠也被叙事省略,这一切的处理,都是为了集中火力刻画寇珠、刘妃、郭槐、李妃,而这三个人物的刻画,是为了更好地衬托出陈琳的形象。这种叙事的选择,显然有着为主演陈琳的演员量体裁衣式的编写剧本的思想有关。

    三、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的叙事特点

    由于对之前同类题材作品的掐头淡尾的故事选择,以及服务于突显剧中主要人物陈琳的需要,这使得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在叙事上事件集中、脉络简洁,亦使得陈琳的扮演者可以充分展现表演技巧。具体来说,此剧的叙事结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进入冲突较快

    在舍弃了金丸作为贯穿剧情始终的信物之后,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开场就进行了悲情渲染,并把矛头直指当时最高的统治者,认为是他的“一道荒唐令”——“先生龙子者立为皇后”,制造了“旷世奇冤”。显然,这将是一出皇宫高墙内的冤案。在快步走向舞台的陈琳独唱中,冤案拉开了帷幕。这一就整个故事来看的过场戏,因陈琳的“气喘喘、脚忙忙、心揣揣、汗淋淋”而让观众有了几许紧张,更何况那收场时的闷雷,更让人感受到了天将变、事不妙之情。短短的五分钟的过场戏中,携带着诸多的信息元素,把观众的视线聚扰为一点,随后给予了一个陈琳审查郭槐膳盒的冲突小高潮。这种切入矛盾冲突的节奏,根本没有给观众注意力丝毫游离的余暇。

    2.“肉头戏”的充分展开

    高义龙说:“(越剧)在每个剧目中,往往都有一场、两场或三场‘肉头戏’。所谓‘肉头戏’,就是戏剧冲突(包括内心冲突)特别激烈、情绪格外饱满、艺术上有其他剧目所不能取代的特点的一两场。”[1]347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剧的“肉头戏”为何?从剧情冲突发展与篇幅的大肆渲染来看,应该说就是第三场和第六场。第三场主要是审盒的情节,也就是叙述陈琳从寇珠手中接过太子放在给八贤王送寿礼的膳盒之内,正巧遇到前来寻找寇珠的刘妃和郭槐,由于刘、郭二人内心有鬼,又看到陈琳手内所拿膳盒与让寇珠投于御河之中而其内藏有李妃所育太子的膳盒相同,于是刘、郭坚持要查看盒内为何物,而陈琳为保护盒内的太子,巧与周旋不让查看,以免太子暴露而受害。就这样,在权力不对等的情形下,查与不让查展开了针锋相对、颇费心机的较量。这里,把本是瞬间发生的事,无限拉长,一环扣一环,环环险象丛生,丝丝扣人心弦,使其时长竟达八分钟之久。第六场主要是刘妃、郭槐想查清太子的身世而拷问寇珠,并阴险设计,让陈琳亲自拷打寇珠,妄图把寇珠、陈琳二人杀掉灭口,以达到掩人耳目、掌控朝权的目的。在此叙事中,一方面是郭槐、刘妃威逼陈琳拷打寇珠,以让寇珠承认当时没有把太子抛到御河内淹死,同时也要寇珠说出她是与陈琳一起救下太子的;另一方面是陈琳对寇珠的爱护及尽力的营救。此时虽然没有了第三场的紧张,但却多了杀戮的血腥,把一曲忠良与奸邪之间的争斗叙述得惟妙惟肖,让人对寇珠产生无限同情,同时也对郭槐恨之入骨,顿生“恨不能,举棒直取尔的命”之感。

    3.节奏的缓急结合

    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共七场,其前后的安排串联,虽然有着事物发展的必然之势,但同样体现出剧作是非常讲究冷热相济之道的。在第一场短暂交待之后,就把观众带入到了矛盾冲突的面前,让观众的心开始为之紧绷,随着陈琳查膳盒这个小高潮之后,就进入了一个此故事最具戏剧性的中心,让观众为陈琳、为那个刚出生太子的性命担心到极致。可是随着第三场帷幕落下,第四场帷幕开启,刀光剑影已经不在,而是设置了一个非常温馨、非常具有温情的场景,皇帝与太子,一老一小,玩起了数字歌谣。观众在欣赏之余,也许会开始思想生活方式到底该如何选择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当然,这个看似节奏放缓的叙事,也没有忘记加进矛盾冲突的推进力,那就是皇后与郭槐的到来。随着各人之间的内心独白,原以为接下忠奸二派的直接较量会再次开始,但事实是等第五场的幕布拉开之后,却是那个受冤被打入冷宫的李妃因对诬陷的不满而拒绝进食。随着陈琳与太子的到来,情感戏就占足了叙事空间,大量地通过暗示、隐喻等方式进行母子悲情戏的表演。这里虽有陈琳的内心冲突,但没有剑拔弩张的压抑与紧张,给人的只是体味悲情与母子情深、心心相印。在这两场以别种姿态叙述父子、母子情深的舒缓节奏之后,剧情再次进行紧张的漩涡之中,在生死拷打与良心拷问的交互中,把观众对正直忠贞的认同和对凶残邪恶的痛恨之情调动到极致。随后在陈琳痛快淋漓的质问苍天中,最终把观众带到了一个梦境似的美好结局,使观众完成了一场澄澈心灵、思索生命、醒悟世事的审美过程。七个场次,遵循着张弛、缓急的节奏配合,始终掌控着观众的注意力与聚焦点。不过就剧情的发展来看,每个场次又都是急中有缓、缓中蕴急,没有让观众稍可游离舞台的闲暇。

    四、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的叙事不足

    《新编越剧狸猫太子》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得到了业界的一片赞许之声。不过,正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样,此剧在叙事上也并非达到了十分完满的程度。关于这一点,安志强先生曾评论说:“‘拷寇’一场不尽如人意,在中间部分有许多表白内心思想的唱段造成了剧情的中断。结尾有些仓促,陈琳写完血书后,许多事一股脑地展现在舞台上,老王不知何故驾崩,包拯无来由地出现在舞台上……只有了解旧版《狸猫换太子》的观众才能看懂这些事情。尤其是关于陈琳的生死,交代得有些模糊。我认为新版越剧最后应有自己的说法,不要让观众拿越剧旧版的内容来填补新版的漏洞。”[2]安志强先生所述的这两个不足,应该多数观众都会有同感。归其原因,是因为在这两部分的叙事上,存在着如何处理事件的正常发展与内心独白、思索的时空问题。如“拷寇”中本来是一场非常激烈的生死存亡的冲突,却加进了一段与剧情不甚紧密的内心独白,这无疑冲淡了压抑、紧张的氛围,同时也令叙事的时空突然转变,且先前没有充足的铺垫。结尾部分更是这样,如果说八贤王出现在舞台上先前还有一丝铺垫,如多处情节都提及八贤王,而包公的出场则完全是空降。而且陈琳在先前曾大声质问苍天,最终却在“苍天有情张天网”的合唱声中,再次皈依苍天,相信苍天会“诛奸佞,报仇恨,张道义,雪冤枉”,并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一个他也许根本不知道的包公身上。这样处理,虽然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期待,即恶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冤案得到昭雪,有一个团圆的结局;但这样的叙事,对观众来说会显得很突兀,同时在同一空间内,展现两个生命阶段内的影像,让观众理解起来实在有点难度。

    当然,在舞台上进行意识流的呈现,确实是一个比较难处理的叙事问题。另外,对文学作品中常有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舞台处理,亦非易事。处理不当,比较容易引起叙事的间断,这一点在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中也有所表现,如第二场结束时安排李妃上场,让人感觉叙事顺序有些不明了。虽然不论李妃产子晕倒过去多长时间,也不管皇帝在什么时间下的把其打入冷宫的圣旨,她在听到被打入冷宫后的一段表演的确很精彩,但这里存在把叙事时间打断的问题。因为寇珠提着那膳盒去抛入御河之中,应该是不太长的路程,理论上,寇珠的行动不可能发生在李妃行动之后。对此处的舞台叙事,还可以更加巧妙地处理,以使得剧情叙事在时空上更加合理、顺畅。

    总之,新编越剧《狸猫换太子》与之前的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说唱词话《新刊全相说唱足本仁宗认母传》和小说《三侠五义》相较,它对故事情节采取了掐头淡尾的处理方法,在人物设置上做了取舍,使得故事情节更加集中,陈琳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应该说,这是一部在叙事结构上比较成功的优秀作品。

    注释:

    (1)参见王森然《中国剧目辞典》,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29页;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92页。

    参考文献:

    [1]高义龙.怎样欣赏越剧[M]//朱玉芬,史纪南.漫话越剧.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5.

    [2]安志强.越剧《狸猫换太子》有新意[J].中国戏剧,2011(8).

    相关热词搜索:越剧叙事太子新编结构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