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跨国公司避税天堂(范文推荐)

    跨国公司避税天堂(范文推荐)

    时间:2022-10-01 21:00: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跨国公司避税天堂(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跨国公司避税天堂(范文推荐)

    跨国公司的避税天堂5篇

    跨国公司的避税天堂篇1

    (2012级)

    本科专题调研(学年论文)资料

    摘 要

    跨国公司就是指具有全球性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

    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显著的今天,我们对跨国公司并不陌生。

    比如说我们熟悉的世界500强企业,而今天的主角是麦当劳这一全球大型跨国连锁餐厅。麦当劳是如何在各种快速饮食迅猛发展的今天,在肯德基,德克士等品牌的夹击下持续发展的呢?

    本文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要着眼于全球化,二是要实行本土化。

    经济全球化是跨国公司发展着眼于全球化的重要原因。跨国公司是现代企业的主力军,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与国的经济竞争,正在通过跨国公司实行的全球经营战略,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激烈程度在全球范围展开。根据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需要,一些著名跨国公司立足全球。

    本土化则是麦当劳的中国化,既保留其原本的特色,又根据麦当劳在中国本地遇到的问题或者说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做出一些调整。这种本土化过程可分为三种产品本土化,营销方式本土化和人力资源本土化。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跨国公司;
    本土化


    目 录

    第1章 麦当劳公司简介 1

    1.1 公司概况 1

    1.2 发展历史 1

    1.3 管理理念 3

    1.4 企业文化 4

    1.4.1 生产美学 4

    1.4.2 食物的变革 4

    1.4.3 漂泊者的载体 5

    第2章 麦当劳全球化经营战略 5

    2.1 战略目标全球化 5

    2.2.1如何树立全球化的管理理念

    2.2.2如何打造全球化的人才队伍

    2.3 麦当劳在其全球化战略指导下的经营行为 6

    第3章 麦当劳本土化经营战略 7

    3.1 本土化基本概念 7

    3.2 本土化的经营特征 7

    3.2.1 产品本土化

    3.2.2 营销方式本土化

    3.2.3 人力资源本土化

    3.3 麦当劳在中国本土化的经营行为 8

    第4章 麦当劳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机遇与启示 9

    4.1 调整价格

    4.2 导致肥胖

    4. 3 发展特许经营

    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第1章 麦当劳公司简介

    1.1 公司概况

    麦当劳( McDonald"s)是全球大型跨国连锁餐厅,1940年创立于美国,在世界上大约拥有3万间分店。主要售卖汉堡包,以及薯条、炸鸡、汽水、冰品、沙拉、水果等快餐食品。

    麦当劳公司旗下最知名的麦当劳品牌拥有超过32000家快餐厅,分布在全球121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地的麦当劳按照当地人的口味对餐点进行适当的调整。

    另外,麦当劳公司还掌控着其他一些餐饮品牌,例如午后浓香咖啡(Aroma Cafe)、Boston Market、Chipotle墨西哥大玉米饼快餐店、Donatos Pizza和Pret a Manger。

    麦当劳公司2001年的总收入达到148.7亿美元,净利润为16.4亿美元。大多数麦当劳快餐厅都提供柜台式和得来速式(drive-through的英译,即指不下车便可以购买餐点的一种快餐服务。顾客可以驾车在门口点菜,然后绕过餐厅,在出口处取餐)两种服务方式,同时提供室内就餐,有时也提供室外座位。得来速餐厅通常拥有几个独立的站点:停车点、结账点和取货点,而一般而言后两个站点会并在一起。麦当劳在全球快餐连锁领域是冠军。迄今为止,麦当劳在中国共拥有1000余家餐厅,2013年餐厅数量预计达到2000家。麦当劳公司每年会将营业额的一部分用于慈善事业。创始人雷·克洛克在去世时,用他的全部财产成立了麦当劳叔叔慈善基金。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排名第410位。

    1.2 发展历史

    1902 年10月5日,麦当劳创办人雷.克罗克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诞生。

    1903年 美国人熟识的汉堡包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安那采购展览会上面世。

    1940年 理查德.麦当劳与莫里斯.麦当劳兄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贝纳迪诺创建了 “Dick and Mac McDonald” 餐厅, 是今日麦当劳餐厅的原型。

    1948年 餐厅引入“快速度服务系统”原则,简称“快餐厅”。

    1955年 行政总裁雷.克洛克在伊利诺伊州的德斯普兰斯以经销权开设了首个麦当劳餐厅,也是公司的第九个分店。第一天的营业额是366.12美元。

    1960年 雷.克洛克正式将“Dick and Mac McDonald”餐厅更名为“McDonald"s” 。

    1961年 雷.克罗克以270万美元收购麦当劳兄弟的餐厅。汉堡包大学在伊利诺斯州的埃尔克格罗夫村成立,为全世界的麦当劳经理提供专门训练。

    1962年 麦当劳售出第10亿个汉堡包,罗纳德麦当劳叔叔在华盛顿市首度亮相。

    1967年 麦当劳在加拿大开设第一家国际餐厅。

    1968年 “巨无霸”面世,麦当劳成立国际业务部。

    1972年 麦当劳资产值达到10亿美元。

    1973年 第一间麦当劳叔叔之家在宾夕法尼亚洲费城设立。麦当劳叔叔之家专门为下在接受癌病或其他致命疾病治疗的儿童的家人而设立。

    1977年 麦当劳正式在全国餐厅中增加多款套餐 1980 麦当劳成立25周年,麦当劳在香港开设第1000家国际餐厅,国际营业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

    1984年 售出第500亿个汉堡包;
    麦当劳创办人雷.克罗克病逝,享年81岁;
    为了纪念雷.克罗克,公司成立了麦当劳叔叔儿童慈善基金,旨在资助各类儿童计划,范围遍及医疗保健、医疗研究、教育艺术、公民与社会服务。

    1988年 第10,000家麦当劳餐厅成立。

    1990年麦当劳在中国大陆(深圳)及苏联(莫斯科)开设第一家餐厅。

    1992年 麦当劳在中国北京开设第一家餐厅。

    1993年 麦当劳在中国广州开设第一家餐厅。

    1994年 麦当劳在中国福州开设第一家餐厅。

    1995年 麦当劳在中国武汉开设第一家餐厅。

    1998年 麦当劳在中国长沙开设第一家餐厅。

    2002年 麦当劳卖出第1000亿个汉堡

    2014年2月13日,麦当劳在华开放一线城市对个人的特许经营。麦当劳中国已于上海、深圳市场开展传统式特许经营业务,不过北京目前尚无时间表。

    发展特许经营业务是麦当劳在全球许多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也将成为麦当劳未来在中国实现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目前个人已经可以申请麦当劳传统式特许经营的省市除了上海、深圳外,还包括江苏、广东、福建、四川。

    据了解,截至2013年底,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开店总数超过1900家。据了解,此前麦当劳开放的发展式特许经营是在一个特定的地理范围内(比如一个省),麦当劳授予被特许发展商运营现有餐厅和开设新餐厅的权利。

    1.3 管理理念

    麦当劳的黄金准则是“顾客至上,顾客永远第一”。提供服务的最高标准是质量(Quality)、服务(Service)、清洁(Cleanliness)和价值(Value),即QSC&V原则。这是最能体现麦当劳特色的重要原则。

    Quality是指麦当劳为保障食品品质制定了极其严格的标准。例如,牛肉食品要经过40多项品质检查;
    食品制作后超过一定期限(汉堡包的时限是20-30分钟、炸薯条是7分钟),便丢弃不卖;
    规定肉饼必须由83%的肩肉与17%的上选五花肉混制等等。严格的标准使顾客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所品尝的麦当劳食品都是同一品质的。

    Service是指按照细心、关心和爱心的原则,提供热情、周到、快捷的服务。

    Cleanliness是指麦当劳制定了必须严格遵守的清洁工作标准。Value代表价值,是后来添加上的准则(原来只有Q、S、C),加上V是为了进一步传达麦当劳的“向顾客提供更有价值的高品质”的理念。也可以说,QSC&V原则不仅体现了麦当劳的经营理念,而且因为这些原则有详细严格的量化标准,使其成为所有麦当劳餐厅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这是麦当劳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1.4 企业文化

    1.4.1生产美学

    这是一个卫生状况值得信赖的空间,麦当劳具有所谓的“Q、S、C+ V”精神,“C+ V”中的“C”表示环境清洁,它的环境清洁主要包括:
    店铺必须做到窗明几净,环境装饰舒适、优雅,严格的制造与服务的卫生标准,良好的店员精神面貌。就拿其卫生标准来说,规定得十分严格:
    工作人员不能留长发,女职工必须要戴上发网,店铺内不允许出售香烟与报纸,器具必须全部用不锈钢制作。要求一旦顾客在店铺内丢落纸,必须马上捡起来。关于职工的仪态举止,则制定了一整套的行为规范,比如统一服饰、说话方式、不能同顾客发生口角等,甚至规定:
    与其背靠着墙休息,不如走起身打扫等等。

    1.4.2食物的变革

    一种“味蕾的异化”从口腔开始蔓延到全身,对一种食物的选择本身就意味着食客价值观的变迁。同样是以小麦为原料,大饼、油条和包子一直以来都是贫下中农和小市民果腹之佳肴,它们制作和销售环境之恶劣( 往往是街头巷尾,和御膳房的精致形同陌路),在使得对它们卫生状况的质疑一直不绝于耳的同时也让人们对其价格的公道津津乐道。从价格上来说,麦当劳虽然较之本土小吃略胜一筹,其锁定的目标仍然是大众路线,和动辄上百元的西式大餐相比,走的还是中低端的路线,但奇妙的是,它却能让消费者产生一种自己已经跻身于中产阶级的幻觉,使它成为中国人“资本成长食谱”中的重要一员。

    1.4.3漂泊者的载体

    作为都市中的公共空间,麦当劳从开张的那一天起,就注定要承担起为旅行者遮风挡雨的职责。旅行者行色匆匆,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是一些“游手好闲者”,他们有着各自的目的地。在九十年代早期,麦当劳公司一直试验在高速公路的双向路边设置售餐设施,麦当劳是一个身体的剧场,显然,麦当劳的经营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充分运用麦当劳在城市节点方面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努力将麦当劳打造成一个漂泊者的载体。在管理方面,“走动式管理”是麦当劳公司最典型的工作方式。这种方式要求公司管理人员经常到所属公司、各部门走走、看看、听听、问问。即要在走动中对公司进行管理,以便提高管理的效率。这就使得不仅来麦当劳光顾的顾客以漂泊者的身份参与表演,连公司内部的职员也不得不放弃自己固守原地的做法,在麦当劳中,全民漂泊的时代已经到来。

    第2章 麦当劳全球化经营战略

    2.1 战略目标全球化

    跨国公司是以整个国际市场为追逐目标的,在世界范围内有效配置生产力,充分利用各国和各地区的优势,以实现总公司利润的最大化。具体表现在:跨国公司总公司在制定每一项重大决策时,总是从全局出发,不考虑某一子公司一时一地的得失,总公司在评价子公司的业绩时,主要考察其对总公司的贡献程度,不一定是其自身盈利的多寡。这种战略目标是跨国公司区别于国内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重要特征。

    以麦当劳为例:麦当劳的总公司在美国,但其分公司遍布全球六大洲119个国家,拥有约32000间分店。这就是战略目标全球化的体现。总公司在做决策时,肯定不能考虑到每个分公司的情况,但他会制定一个发展的战略方向。

    2.2企业实行全球化战略的必要性

    2.2.1如何树立全球化的管理理念

    企业要有全球化的思维方式与布局,即便处在创业阶段也要如此。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把所在市场和想进入的市场装在心里,将自己定位为以中国为营运总部的全球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各个层面,加速全球化的布局。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框,突破“圈子文化”,不能画地为牢,限制自己,要打破自己的局限性。

    以麦当劳为例:麦当劳已然成为一种美国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它传递的快餐文化与中国传统饮食观念有着很大出入。而麦当劳显示出来的以快速,标准化为主导的管理方式与中国餐馆也是不一样的。

    2.2.2如何打造全球化的人才队伍

    尽量让企业属地化,弱化“中国企业”的概念,制定清晰战略,用各种资源吸引合适的国际人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与国际化人才的沟通和对接能力。提高知识管理能力,把在跨文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迅速转化为企业管理方式。创造全球公用的价值标准,全球各地所有分支机构都遵循共同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以麦当劳为例:麦当劳的员工很大一部分都是服务类型的,不需要参与决策。只需要学习技术,付出劳动力。但是高级的员工如值班经理,店长就要对时间和客流量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制定出N个备用计划,这是经验的累计,好的员工便是人才。麦当劳应该让各个地区的优秀员工多多进行交流沟通,传授经验,打造更强的人才队伍。

    麦当劳非常重视员工培训,并建立了较完备的培训体系。这为受许人成功经营麦当劳餐厅、塑造“麦当劳”品牌统一形象提供了可靠保障。麦当劳的培训体系是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脱产培训主要是由位于芝加哥的汉堡大学(Hamburger University)完成。汉堡大学是对分店经理和重要职员进行培训的基地。

    2.3 麦当劳在其全球化战略指导下的经营行为

    05/31/2011 儿童节送“健康”中国麦基金启动小儿先心病救治项目

    04/27/2011 持续投资人才发展创造更佳就业机会

    03/26/2011 麦当劳再次参与“地球一小时”

    11/08/2010 联姻第16届亚运会,成为西式快餐供应商

    09/02/2010 麦当劳签约成为第16届亚运会西式快餐供应商

    第3章 麦当劳本土化经营战略

    3.1本土化基本概念

    本土化经营指主要针对地方性的竞争和消费需求,某一子公司自主做出的资源配置决策。在许多经营领域中,跨越各子公司的整体协调行动可能不会带来竞争优势;
    相反,则可能会有损于竞争优势。一般来说,凡是不特别需要规模经济或先进技术的经营领域,都需要根据当地市场的需求进行本土化。

    3.2 麦当劳本土化的经营特征

    可分为三种产品本土化,营销方式本土化,人力资源本土化。

    3.2.1产品本土化

    跨国公司高质量的产品及其强大的品牌是其在全球市场攻城掠地的锐利武器,但跨国公司并未忽视当地市场的特点和居民的消费偏好。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特点,把握潜在的商业机会,跨国公司不遗余力地推进产品的本土化。

    麦当劳的产品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在口味和用料上都进行了细微的改动,为了让其更适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但与肯德基不同的是麦当劳在产品本土化的同时,也注重对于自身经典的传承,麦当劳只有一种炸翅,没有蛋挞,更没有推出中国味道的新产品。这是一种对经典的致敬。

    3.2.2营销方式本土化

    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最大的困扰是没有自己的营销渠道。中国的商业体系较为零散,市场运作不够规范,许多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忽视了中国销售渠道的特殊性,结果吃了大苦头。

    麦当劳,特别是在美国国内的高速公路旁边设立的麦当劳分店(在中国名为“得来速”),利用对讲机等现代通信手段,基本上保证顾客“一手交钱、一手取货”。这样的快餐形式在美国极受欢迎。但是在中国我没有见过一家这样的麦当劳,因为这不符合中国人的饮食方式,因此这种营销手段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人在麦当劳用餐也是很慢悠悠的,享受着餐厅的氛围。

    3.2.3人力资源本土化

    人的本土化是最根本最深刻的本土化,有着“一箭双雕”的作用。跨国公司要在中国站稳脚跟,必然需要一批熟悉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风土人情的人才,使公司的各种行为符合中国的国情,更好地“入乡随俗”,以保证公司运行平稳。同时,与从本国既输出资本又输出人才相比,中国的人才成本低、优势多,既能为公司在本土化生产中发挥管理作用,又夺取了竞争对手的人才,还可以大大加强公众的认同感,提高企业影响力和产品的竞争力。

    许多名企都尊崇“员工就是合伙人”、“企业就是大家庭”的管理理念。他们并不强求员工个人能力都非常强,但必须有团队精神,服从团队利益,他们利用企业文化把员工紧紧拧成一股绳,抱成一团球,成为市场竞争中的锐利武器。世界快餐业巨子麦当劳招聘员工时,选择的就是相貌普通、教育程度一般的“中才”,经过企业全方位培训,融合麦当劳企业文化,使他们很快成为麦当劳坚定的一份子。

    3.3 麦当劳在中国本土化的经营行为

    10/22/2010 中国麦当劳叔叔之家慈善基金高尔夫赛在京举办

    07/14/2010 麦当劳与中国烹饪协会联手培养本土餐饮人才06/24/2010 国内城市地铁与麦当劳首次强强联手麦当劳与深圳地铁集团缔结战略联盟

    06/10/2010 麦当劳中国五名员工凭借杰出表现荣获2009年度麦当劳总裁奖。

    第4章 麦当劳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机遇与启示

    4.1 价格调整

    2012年年初,麦当劳就对外宣布,自2012年1月12日起调整全国范围内麦当劳餐厅部分食品价格,价格调整的幅度在0.5元到2元之间,涉及主食、饮料和甜品等。麦当劳称,“涨价是由于食品及其他结构性成本的持续增长。”

    2012年5月13日,麦当劳悄然启动年内第二次涨价, 涨幅16.6%,与之前的调价涉及多种食品不同,本次涉及涨价的产品只有芝士蛋麦满分套餐,从原来的6元涨至7元。此外,与年初公开发表声明宣布调整价格不同,麦当劳处理第二次的调价似乎有点过于“安静”,芝士蛋麦满分套餐从4月28日就已经把价格涨至7元,但半个月过去了,在公开的渠道却找不到麦当劳有关这次涨价的任何声明。

    启示:长期无声无息的涨价会对消费者心理产生消极心理。应该进行价格调控。

    4.2 导致肥胖

    在很多国家代表着一种美式生活方式。由于是首间和最大跨国快餐连锁企业,麦当劳已是公众讨论关于食物导致肥胖,公司道德和消费责任焦点所代表的快餐文化,被指责影响公众健康,例如高热量导致肥胖,以及缺乏足够均衡营养等。很多人抨击其为垃圾食品。法国以本国饮食文化为荣,很多人敌视麦当劳,视它为美国生活方式入侵代表。

    启示:前几年有一部很火的纪录片,讲的就是麦当劳肯德基之类的快餐导致人特别是青少年儿童肥胖症。这也影响了一定的销量。麦当劳已经在用料和制作工艺上越来越向养生和健康靠近。

    4.3发展特许经营业务

    2014年2月13日,麦当劳在华开放一线城市对个人的特许经营。麦当劳中国已于上海、深圳市场开展传统式特许经营业务,不过北京目前尚无时间表。

    对于个人申请麦当劳加盟条件,麦当劳表示,申请人须拥有不少于200万资金,包括现金或者等同现金的股票、债券,以及房屋等可以变现的资产。另外,申请人还必须接受9-10个月的全职训练和评估,且必须本人参加。麦当劳还表示,目前特许经营方式是转让一家已在营运中的成熟麦当劳餐厅,不需要加盟者自行选址。

    目前个人已经可以申请麦当劳传统式特许经营的省市除了上海、深圳外,还包括江苏、广东、福建、四川。

    启示:发展特许经营业务是麦当劳在全球许多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也将成为麦当劳未来在中国实现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结 语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的跨国公司不断生成、发展和壮大,越来越成为各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和主导。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竞争的重要方面。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及其开展的日益激烈的竞争,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最活跃、最直接、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麦当劳公司作为全球大型跨国连锁餐厅,在他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着和大部分跨国公司一样的经营发展方向。但他与肯德基也有着不同的地方。麦当劳并没有像肯德基一样把自己本土化的那么彻底,麦当劳在本土化的同事保持着自己原本的特点。与此同时,紧跟时代的步伐,联合世界杯,奥运会或重大节日等等推出了一系列的促销活动和特色产品。

    跨国公司着眼于全球化,着手于本地化的经营总战略,将生产、营销、管理、人事等全方位融入东道国经济中的过程,一般通过全面的调查、了解本土的实际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等情况而进行的一系列融入性调整。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外来跨国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能更好地满足本土消费者的需要,同时也节省了国外企业海外派遣人员和跨国经营的高昂费用、与当地社会文化融合、减少当地社会对外来资本的危机情绪,有利于东道国经济安全、增加就业机会、管理变革、加速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逯宇铎 常士正. 国际市场营销学.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07

    [2]帕拉哈拉德. 跨国公司使命.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01

    [3]【美】乔治·S·伊普. 全球战略(第二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4]袁建国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浅析 论文网

    [5] 麦当劳个人加盟业务正式向一线城市开放 .网易新闻 [引用日期2014-02-13] .

    [6] 麦当劳再次大幅涨价2011年07月18日 .新华网 [引用日期2014-02-13] .

    [7] 麦当劳悄然启动年内第二次涨价 .人民网 [引用日期2014-02-13] .

    跨国公司的避税天堂篇2

    跨国公司一体化战略与本土化战略比较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过程中,众多跨国公司面临着种种问题,其中最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因文化差异、管理模式、人员素质等所带来的跨文化管理挑战及相关的一体化和本土化决策挑战。因此有必要在运用和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跨国公司本土化和一体化的必要性,探索并提出了其一体化和本土化各自的优势和策略。本文再结合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家乐福本土化的成功和百安居哈尔滨店本土化的失败来说明跨国公司本土化所需要的条件,并给与我国跨国公司在一体化和本土化方面一些建议。

    一体化,即“全球协调”,是指:将母公司的标准、规范、方法、工艺流程和技巧施加给国外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对散布世界范围的子公司经营活动进行一体化整合,以便从规模经济和公司内贸易关系等的协同效应中获利。

    本土化,即“当地适应”,是: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偏离母公司的标准,适应东道国当地环境,因地制宜地进行投资营销活动。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跨国公司 一体化 本土化

    一、引言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在生产国际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市场全球化的大趋势下, 跨国公司不断调整战略取向, 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机遇和挑战。跨国公司站在全球竞争的视角, 运用高度一体化战略调整其全球经营网络, 但同时, 各东道国不同经济环境所体现的差异化、多样化, 使跨国公司认识到子公司当地响应能力的重要性, 其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就是典型的一例, 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生产、研发以及管理运营, 是其全球发展战略的充分体现和具体实施。一体化并不否定本土化, 本土化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跨国公司全球战略, 一体化与本土化战略的有机结合, 正成为全球性公司的主导选择。

    二、文献综述

    (一)一体化和本土化的策略研究。

    Hedlund(1981)认为:在某些经营领域中采用全球一体化策略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可以保证在这些领域中达到资源最佳配置。

    Leontiades(1986)提出:跨国公司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在东道国取得持续经营成功,甚至可以采取更加彻底的本土化策略,即在子公司采取与母公司截然不同的发展策略,以适应东道国的投资环境。

    Prahalad和Doz(1987)认为:全球一体化策略与本土化策略的结合,即寻找一体化和本土化的平衡点,实施“思维全球性,行动本土化”的发展战略。在其合著出版的《跨国公司使命:寻求经营本地化与全球一体化之均衡》提出IR模型,并运用IR模型全面分析了一体化-本地化框架。

    Hitt和Ireland(1987)通过深入研究进一步明确指出:在一些领域采用全球一体化策略具有重要作用。全球一体化策略可以有效地保障这些经营领域的协调一致,最终达到成本最低、利润最大化目标。

    吴显英(2006)指出:跨国公司在本土化的实施过程中遭遇的障碍主要来自两方面:内部障碍和外部障碍。其中内部障碍包括公司管理理念与企业文化、公司的人才储备、公司的组织机构与权利分配模式等方面;
    外部障碍包括当地的文化冲突、当地资源的质量和可获得性等。

    蒋燕(2006)指出:不久的将来,跨国公司在中国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可能遭遇本土反垄断诉讼、中国民族主义力量的崛起、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内部管理团队的不稳定等种种挑战。因此,实施适应东道国环境的本土化策略对跨国公司获取持续成功具有现实意义。

    (二)一体化—本土化实施对策研究。

    Poter(1985)在跨国公司战略的决定因素中有两个最为重要,其一是国际化活动的协调;
    其二是价值链活动的区位组态。将两个维度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公司国际化战略的模型,包括四种战略类型:出口型战略,国家中心型战略;
    高对外投资战略;
    纯粹全球化战略。

    Jarillo、Martinez(1990)以一体化与当地化程度对子公司角色的分类对跨国公司子公司战略角色分类的两个基本维度是公司活动研发采购、制造、销售的当地化程度和一体化程度。因此按战略分类可分为:自主型战略,接受型战略,积极性战略。

    Taggart(1998)修正了Jarillo、Martinez所用的量表,以母子公司一体化程度和子公司当地响应程度为子公司分类的维度,经实证研究讲跨国公司分成:积极性、自主性、接受性。

    万建强、长松(2001)指出: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主要分为几个方面:市场本土化、员本土化、投资管理本土化、技术开发本土化、企业文化本土化、利润本土化、物料本土化。跨国公司的一体化可分为三种形态:
    多国国内战略, 即独立子公司战略;
    简单一体化战略;
    复合一体化战略。复合一体化战略是跨国公司发展的最高阶段。

    毛蕴诗&汪建成(2003)对230家日本在华投资企业的母公司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和德国企业一样,日本在华跨国公司倾向于采用一体化战略。

    Fan Liang、Stephen Nicholas(2004)发现,在转型经济中存在着发达国家经济中不存在的子公司战略角色类型,而且子公司战略角色显著受到母公司结构特征的影响。

    杨国宁(2006)在《浅谈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文献中指出: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包括品牌本土化、人员本土化、技术开发本土化、营销本土化等方面。认为本土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关键。跨国公司应立足于“思考全球化,行动本土化”,将本土化与一体化有效地结合起来。

    3、一体化、本土化成因分析

    (一)跨国公司一体化

    1、一体化的优势

    跨国公司的一体化可分为三种形态:一是多国国内战略, 即独立子公司战略。二是简单一体化战略。三是复合一体化战略。复合一体化战略是跨国公司发展的最高阶段,本文所讨论的跨国公司一体化主要指复合一体化战略。

    跨国公司的避税天堂篇3

    目 录

    内容摘要 …………………………………………………………………………1一、 引言 ……………………………………………………………………………2

    (一)研究背景…………………………………………………………………2(二)研究意义………………………………………………………………2二、跨国公司业务外包的原因及优势………………………………………………2

    三、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风险及控制………………………………………………3

    (一) 合规风险………………………………………………………………3
    (二) 运营风险………………………………………………………………3
    (三) 财务风险………………………………………………………………4

    四、摩托罗拉外包业务案例 ………………………………………………………4

    (一)摩托罗拉首次外包3G手机生产 ………………………………………4

    (二)摩托罗拉自救:外包低端产品 ………………………………………4

    五、跨国公司业务外包对我国的影响 ……………………………………………5

    (一)起步阶段 ………………………………………………………………5
    (二)发展阶段 ………………………………………………………………5
    (三)转型阶段 ………………………………………………………………5

    六、结论 ……………………………………………………………………………5

    参考文献 ……………………………………………………………………………5

    致谢 … ………………………………………………………………………………5

    跨国公司的战略性外包探索—以摩托罗拉公司为例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号:7042011079 学生姓名:黄玲 指导教师:王燕子

    内容摘要:业务外包(0utsourcing),企业为了获得比单纯利用内部资源更多的竞争优势,将其非核心业务交由合作企业完成。业务外包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营策略。即企业把内部业务的一部分承包给外部专门机构。其实质是企业重新定位,重新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将资源集中于最能反映企业相对优势的领域,塑造和发挥企业自已独特的、难以被其他企业模仿或替代的核心业务,构筑自已竟争优势,获得使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外包业务的种类很多,包括人力资源外包,IT外包,招聘流程外包,采购外包,物流外包,其实只要是跟企业核心业务无关的事物都属于可外包范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逐渐成为业务外包的主要实践者和受益者。现阶段,我国已经成为承接跨国公司业务外包的主要家。

    关键词:跨国公司 业务外包 经营策略 外包风险

    一、引 言 (一)研究背景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顾客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整个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3C”是用户需求多样性与市场变化不确定性的根源,同时也是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外在压力。企业面对一个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酌买方市场,为了提高竞争力,采取了许多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竞争对手大力发展社会代办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司的业务发展,传统的自营模式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意义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跨国公司业务外包的主要目的地。但是,许多企业在承接跨国公司业务外包的实践中有着难言的苦衷。其中最主要的隐痛是承接外包的利润很低,大部分的利润被提供外包的跨国公司赚取了,我们国家知识赚了少量的加工费。在目前的情势下,我们要充分的利用跨国公司业务外包给我国带来的正面影响,并通过努力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二、跨国公司业务外包的原因及优势

    第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利润的快速下降。1993年、1994年时候摩托罗拉出厂的第一个砖型大哥大,那时候好象卖2万、3万元人民币,今天几百块手机的功能比当年2万元大哥大功能好得多,而且轻巧很多,手机利润大幅度下降,当年可能有三、四种国际品牌,今天有几百种国际品牌。还有就是股东的压力,在华尔街每个季度要评估每个大企业盈率表现,大企业如何面对华尔街的压力,因此这些大型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热潮就减少了,大幅度的精简机构,当精简机构的时候,必须采取外包,同时商业周期的规划必须要快速的缩短,流程管理要更快、更积极、更优质,今天的手机上市9个月之后必须有新产品出来,否则就被人家认为是老产品。

    第二,最重要的就是核心部门,就是掌控公司最重要的KNOWHOW,这是最重要的资产,必然拿去以后他就失去了竞争力,因此在创新研发和市场策略上必须要紧紧抓到手里,至于其他做战略计划、财务分析、法律业务的部门,等于是核心的外围,至于非核心部门,比如在制造方面,或者服务性部门,比如人事部、采购部、食堂、财务、税务等等是配套部门,这些部门跟公司生存与否的重要性比较少,IT方面的服务也可以配套,因此大家看到很大一个外圈,变成很庞的大饼,谁可以吃这块饼呢,中国今天是制造业大国,但是在服务业和技术方面,还是远远的落后。所有的这些跨国企业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已经成为潮流,这是无法挽回的潮流,做你最擅长的,把其他的交给别人做,制造型外包已经很成熟了,但是服务型和技术型应该归类为生产性服务,在这方面还远远落后,我们必须要跟上,但这个潮流已经非常明显了。通讯业内的很多公司正在朝着没有生产厂房的方向迈进,只要设计出来就可以交给任何厂家在任何地方生产,这是很新的思考模式,可以放在中国生产,可以拿到印度做软件,可以行营全球,制造型外包服务现在已经很成熟了。

    3、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风险及控制

    跨国公司作为服务外包业的发起者和推动者,从世界500强公司建立后台服务中心、共享服务中心发展到今天遍布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离岸服务外包企业,提高了业务模型成熟度,进一步增强其竞争优势,并同时能够有效地评估和控制风险,为客户带来成本节约的同时,更快更安全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服务外包跨国公司处理重大风险及应对控制措施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一)合规风险
      理论上所有的业务都可以外包,但是除了考虑微观战略(如IBM将操作系统和芯片制造外包后,造就了Microsoft和Intel而丧失其竞争优势),还要从外包的法律环境以及如何保护双方利益的角度考虑外包的合规性和操作性。没有合同约束,发生纠纷就会缺乏有效依据来界定责任,而产生效率缺失增加外包成本。另外要考虑客户方和承包商所在国在相关法律上是否有限制性或鼓励性规定,这些规定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受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
      为了克服此类风险,跨国公司在实践中大致采取以下各方面实施控制:
      1.事前尽职调查:无论客户方还是承包商都会采取积极谨慎的态度,从法律、业务战略、成本、人员安排等方面进行论证确认是否有业务移管机会,从备选移管方案中确认能使双方共赢的最佳方案。
      2.服务协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需要以合同的形式加以描述,即使是企业后台服务中心或共享服务中心,签署文本合同绝对是明确双方责任范畴的最好方式。
      3.国际标准资格认证:当服务承包商所服务的客户是受管制的特殊行业或美国上市公司时,需要配合满足客户自身的合规性而进行相关的国际标准资格认证。  
      
      (二)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指执行层而非战略层,即怎样正确做事的方法论。跨国公司规模庞大、地域分布广泛、分支机构众多、人员管理级差大,运营水平因国因人参次不齐,容易给客户尤其是全球类客户造成管理凌乱的不良印象,每天进行业务联系的客户流程负责人会深深感受到承包商是否真正做到客户利益至上,客户数据安全完整,及时准确完成与客户方的业务衔接。
      针对这类风险,一般会在以下方面加强执行力,提高客户满意度:
      1.关键业绩指标:客户最关注的业务衡量指标,就属性而言,可分为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等,业务指标都会归类于其中一种关键属性,并成为个人年终业绩评估的重要依据。2.人力资源:服务外包是智力密集型产业,它最大的资产就是知识劳动,其载体就是人。3.质量控制

    (三)财务风险
      全球跨国公司在近些年时时有重大财务丑闻发生,而且是之前有良好口碑的著名大企业。从另一角度看,跨国公司规模庞大,业务创新也趋于复杂,他们领导变革潮流的同时也可能会因为监管机构的依据不充分或监管不力,导致为了风险收益铤而走险,这在外包行业也是不例外的。
      总结现行实践,财务风险控制集中体现在如下几点:
      1.财务内控:不仅仅表现在常规的日常记账业务和资金划拨方面,服务外包属新兴行业,更多的需要事前信用管理和政策制定方面。
      2.资金管理:跨国企业在资金管理上比较趋于集中管理和调拨,通过设立资金池,将各分支机构当期闲置资金集中供给形成内部贷款人,然后按照内部约定利率发放给资金需求单位即内部借款人,尽量避免向外部金融机构或股东筹资,降低外部投融资风险。

    4、摩托罗拉外包业务案例

    (一)摩托罗拉首次外包3G手机生产

    2008年,《第一财经日报》从台湾地区一家手机零部件厂家获悉,摩托罗拉最近加速放出3G手机代工订单,佳世达将在9月率先出货,而华宝第四季度也将生产出首款摩托罗拉3G智能手机。此外,台湾地区媒体报道,华宝、富士康已经确定收到摩托罗拉明年的3G手机代工合同。不过,各代工企业并没有透露代工的数量和合同金额。“这是摩托罗拉首次外包3G手机生产。”手机零部件厂家相关负责人透露,摩托罗拉的3G手机订单不仅有中高端智能手机,也有低端手机。

    (二)摩托罗拉自救:外包低端产品

    2009年,摩托罗拉与联发科合作,在其所有150美元以下的机型中采用联发科方案并将这部分机型全面外包。早在2009年夏天发布中国市场3G策略时,摩托罗拉已开始有意对外传达:摩托罗拉手机的盈利思路已经从以往依靠市场规模带来“量”的收益的模式,转向了依靠单台机器的较高毛利率带来“质”的收益的模式。记者通过观察近期摩托罗拉的一系列动作发现,谷歌Android系统平台,正是摩托罗拉确立这一思路的依据和关键。而对于毛利率较低的低端手机,有消息称摩托罗拉近期已与联发科(MTK)达成合作,摩托罗拉将在其所有150美元以下的机型中采用联发科方案并将这部分机型全面外包。

    五、跨国公司业务外包对我国的影响

    跨国公司手机生产外包发展历史跨国公司将手机生产外包是近几年的事情,到今天已演变成为一种趋势。摩托罗拉公司也不再在美国本土生产手机,以降低公司经营成本。我国作为外包业务的接包方,在代工生产的同时,也在建立自己的品牌。

    (一)起步阶段 在此阶段,跨国手机企业对中国手机企业进行着严格的技术封锁,大多合作多限于纯粹的生产外包,合作中对于技术的保护程度非常高。

    (二)发展阶段 在此阶段,随着手机需求的急剧扩大,中国手机业迎来了一次强劲增长,中国大陆的手机企业乘势而起,借助手机研发力量的累积,传统代工企业终于走上了自我品牌的创建之路。

    (三)转型阶段 手机新技术的出现,新的运营模式的变迁,生产性跨国手机企业动机已从进入市场转变为统治市场,其开展的业务外包是我国的手机企业的成长模式变成依附型的轨道上,多数手机企业竞争地位日渐其微。同时机会主义风险降低,为真正具备竞争力的中国手机企业扫除了竞争障碍。

    六、结论

    越来越多的企业告别“一体化经营模式”,转向“逆向一体化”经营,大部分跨国公司都开展了业务外包,各大企业以外包为典型形式的纵向非一体化重组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达成这样的共识:如果在某些生产、经营环节上,你不是最好的,但是却自己在做,那么你就在放弃自己的竞争优势,你要做的就是把这部分业务外包给世界上最好的供应商,以提升自己的企业价值,降低企业的成本。

    参考文献:【跨国公司概论】;

    【跨国公司外包风险分析】

    致谢

    我的论文是在王燕子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她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给了我深深的启迪,论文凝聚着她的血汗,她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对我的工作学习产生了深渊的影响,在此我向她表示衷心的谢意。感谢老师对我专业思维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她在学业上的心细指导为我工作和继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里我要像诸位老师深深的鞠上一躬!¡°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对王老师的感激之情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在此向吴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诚的谢意!

    跨国公司的避税天堂篇4

    1. 简述界定跨国公司的结构性标准:

    跨国公司就是从事跨国界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实体。基本标准是:(1)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
    (2)在

    统一的决策体系下,拥有共同战略和相关政策;
    (3)它的各个经济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相互联系,它的一个或多个经济实体能够

    对其他实体施加有效的影响。特别是各个经济实体之间能够共享知识、资源、信息,并且需要共同承担责任和风险。

    2. 简述跨国公司的经济地位

    3. 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积极影响:(1)加速了资本的国际流动,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优化配置。(2)扩大了内部贸易,内部贸易逐渐取代传统的

    国际贸易成为影响世界贸易的主要因素。(3)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发展。(4)成为最重要的国际生产组织者和国际技术转让的提供者。

    负面影响:(1)转移价格和资金调配可能导致东道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2)垄断地位和雄厚实力会压制东道国企业的发展

    4. 简述跨国公司的国际战略

    跨国公司国际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利用母公司的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把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向

    海外子公司转移,提高海外子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在全世界范围内充分利用母公司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获得高利润。母公司保持对

    营销和产品战略的严密控制。

    5. 简述跨国公司的多国战略

    跨国公司的多国战略重视各东道国的差异,通过提高对东道国市场经营环境和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扩大在国外市场的占有率和

    销售收入。在当地市场强烈要求根据当地需要提供产品和服务并降低成本时,跨国公司应采取多国战略。

    多国战略的核心内容:是根据东道国市场的需求特征,从组织结构、决策机制、人力资源、经营方式等方面提高子公司对东道国

    经营环境的适应能力,跨国经营的开展依赖于各东道国子公司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

    如何实现多国战略:为最大程度适应东道国需求,产品和营销策略适应不同国别条件,在东道国建立一整套生产、营销和研发体

    系。

    多国战略的缺点: 难以通过经验曲线效应和区位经济来实现其价值—高成本;
    利用企业核心能力方面不理想;
    每一个国家的子公

    司过于独立,企业最终会失去对子公司的控制。

    6. 简述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

    (1)含义:  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是向全世界的市场推广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并在较有利的国家中集中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由此形成经验曲线和规模经济效益,以获得高额利润。

    (2)目标:采用全球战略的企业,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以获得全球性经营效率,达到长期总体效益最大化。

    (3)适用条件: 在成本压力大而当地特殊要求小的情况下,企业采取全球战略是合理的。在要求提供当地特色的产品的市场上,

    这种战略是不合适的。适宜于降低成本压力强烈而本土化压力较小的企业。

    (4) 如何实现:生产、营销和研究与开发活动集

    中于若干个有利的区位。不随地区条件而改变其产品供应和营销策略。在全世界销售标准化产品。

    7. 简述跨国公司的跨国战略

    跨国战略是在全球激烈竞争情况下,形成以经验为基础的成本效益和区位效益,转移企业内的核心竞争力。☆ 跨国战略的做法是,

    当企业在一个国家的经营中开发出了特定的产品和能力,能够满足当地需要,同时又能推广到别的国家,这时企业即以该国子公司作

    为该产品全球经营的供应者☆ 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是双向的:不仅母公司向子公司提供产品与技术、子公司也可

    以向母公司提供产品和技术。

    跨国战略目标:跨国战略综合了上述三种战略目标:强调合理配置资源及生产和管理能力,同时

    注重在适应能力、全球性经营效率和创新能力方面建立竞争优势。

    8. 跨国公司地区组织结构的特点、适宜条件和优缺点

    (1)地区组织结构特点:将企业的跨国经营业务按地区划分,设地区性分部负责管理和协调企业在本地区内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总部负责制定经营目标和战略,监督各地区分部的执行。

    (2)地区组织结构的适宜条件:

    ☆  产品品种不多,各地区及地区内各东道国对产品要求的差异性较大,对产品的适应性要求较高;

    ☆  东道国的关税、配额或其他贸易壁垒较高,设在东道国的子公司的生产经营以满足当地需求为主;

    ☆  跨国经营活动的区域分布较为分散。

    (3)地区组织结构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地区经理有较多的自主权,有利于根据本地区特点开拓业务;
    有利于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做出决策,强调东道国子公司作为

    利润中心发挥的作用。

    局限性:  各地区总部相对独立,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
    不利于管理经验和技术之间以及地区分部之间交流;
    各地区

    分部和海外子公司的组织结构与总部类似,造成组织结构重叠和人才的浪费。

    9. 跨国公司产品组织结构的特点、适宜条件和优缺点

    (1)含义:是按产品设立产品部,以产品部为单位形成利润中心负责与该产品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公司总部确定公司总目标

    和战略,产品部根据总部的总目标和战略制定本部的经营计划,对本部产品在全球的生产、销售活动实施控制。

    (2)产品组织结构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各产品部独立指挥日常经营活动,有利于对世界市场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各产品部对所负责产品的设计、制造、营销等进行

    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减轻总部负担,可以调动各部的积极性。

    缺点:各个产品类之间的联系不密切,增加了各类产品在一国经营活动中相互协调的难度;
    总部在计划和协调各产品部的活动难

    度增大,各产品部为追求本位利益可以影响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3)产品组织结构的适宜条件:存在产品的全球性市场,多数国家对产品的需求具有趋同现象,产品不需要进行适宜性调整;

    产品品种较多,标准化程度较多,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
    东道国的进口壁垒较低,产品或零部件的运输成本较低,可以在全球范

    围内统一组织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10. 跨国公司职能式组织结构的特点、适宜条件和优缺点

    (1)含义:按生产、营销、财务、人事、研究开发等职能设置部门,直接管理和协调该职能部门在国内外的业务活动。

    (2)主要特点:以职能或工作为中心,将同一类职能或工作任务分解,由相应的职能部门承担,对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主要

    活动进行专业化管理和控制。这种组织结构中的各个职能部门相互依赖性强,集权程度高。

    (3)优点和缺点:优点:能够把跨国公司国内外业务按管理职能和业务工作统一起来,有利于提高各职能部门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对职能部门的约束和考核。

    主要问题:公司决策层权力集中,影响基层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基层

    部门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做出反应,不易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职能式组织难于适应多元化生产经营和区域间合作协调。

    (4)适宜条件:职能式组织结构比较适合产品单一或产品系列不复杂、或产品在市场上具有通用性的中小型跨国公司。

    11. 跨国经营战略对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影响

    12. 跨国公司国际采购体制类型

    (1)中心采购体制:总部对跨国公司体系内各单位所需物资集中采购和管理。

    优点:跨国公司能够获得采购规模经济,提高与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缺点:中心采购体制需要较高的采购管理水平和物资调配水平;

    适用于:采购物资种类不多,总量较大,供应商比较集中的情况。

    (2)分散采购体制:各子公司或工厂自行采购所需物资;

    优点:可充分调动各子公司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

    缺点:难以形成采购规模,

    适用于:采购物资种类多,供应商较为分散的情况。

    (3)混合采购体制:中心采购体制和分散采购体制的混合应用,部分物资集中采购,部分物资分散采购;

    优点:既能实行集中采购的规模经济,同时有能够调动子公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跨国公司中心生产方式的特点、适宜条件和优缺点

    是指跨国公司的产品围绕某一中心工厂展开。 一般是在某国、某地设立一个供应全球市场的中心生产基地,即中心工厂,该工厂

    进行产品关键零部件的生产或成品组装;
    其他大部分零部件由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中各国、各地的生产性子公司生产,将零部件运

    输到中心工厂加工组装为成品,再由中心工厂输往各国、各地市场销售。

    优点:中心工厂和生产性子公司均能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有利于生产自动化;
    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有竞

    争力的产品;
    在国际市场保持较强的竞争力;

    缺点:中心工厂的市场易受各子公司东道国政治、经济因素影响;产品销售易受市场所在国家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影响;
    生产的适

    应性、灵活性较差;
    当国际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使生产的规模经济遭到破坏。

    适用于:产品具有广泛的国际市场;
     较长时间内对产品需求稳定;
     企业生产效率高的跨国公司。

    14. 跨国营销市场调研的主要内容

    跨国营销市场调研的主要内容(1)目标国家市场营销环境调研:治环境、法律制度、收入水平、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文化差异、

    风俗习惯等(2)国外消费者调研:国外消费者需求特征、购买动机、购买方式、对特定品牌或购物环境的偏好等。(3)市场需求调研:

    需求总量、需求增长潜力、需求变动情况、本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本企业产品在哪些细分市场具有艺术等。(4)产品调研: 消费

    者对产品的要求和偏好、产品的生命周期、本企业产品在国外市场的知名度、本企业产品在质量和性能上是否满足消费者需要等:5)

    价格调研 影响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商品价格需求弹性、产品现行价格、相关产品价格等:6)分销渠道调研: 分销渠道类型、中间

    商的作用、经销商的规模经营范围和推销能力等。(7)促销调研:可供选择的促销方案和效果、广告媒体情况等。(8)竞争状况调研:

    主要竞争对手、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等。

    15. 跨国公司营销组合主要内容

    1. 跨国公司营销组合含义:跨国公司营销组合就是可控制的各个国际营销变量的组合。跨国公司针对选定的目标市场,综合应用

    各种可能的营销手段,组合为一个系统化整体策略,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企业的营销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营销策略组合的优劣,而不仅仅是单个策略的优劣。

    2. 跨国公司的产品策略

    (1)产品的标准化和差异化 (2)新产品开发(3)国际市场产品生命周期含义(4)产品的品牌、商标、包装和服务

    1:营销的品牌策略

    主要有:品牌策略: 使用中间商和本企业品牌策略:使用本企业品牌可以树立企业国际信誉,培养消费者忠诚度,为扩大销售打

    下基础;
    许多知名度低,规模小,实力不雄厚的跨国公司,为了能迅速进入目标市场,倾向于使用中间商的品牌。

    ☆统一品牌策略: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都采用同一品牌。采用这种策略的跨国公司一般是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产品有一定的知名

    度。

    ☆个别品牌策略:企业根据不同产品的性质和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品牌。个别品牌策略有助于消费者从品牌上区分商品的档次、

    质量和价格差异。

    2:产品包装策略

    ☆ 类似包装策略:企业对生产的所有产品相同的图案、相近的色彩、相同的包装材料和相同的造型,便于顾客识别本企业的产品。

    ☆ 配套包装策略: 按照各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将一些有关联的产品配套包装,成套供应,便于消费者购买、携带和使用。

    3. 跨国公司价格策略

    常用的定价策略:新产品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折扣定价策略、差别定价策略等。

    4. 跨国公司销售渠道策略

    主要涉及三个方面:① 销售渠道的长度和宽度。渠道的长度是指从生产到最终消费者所经过的买卖次数,即中间商层次的多少;

    宽度是指在某一销售环节同时使用中间商的数量;
     ② 销售渠道的标准化和差异化。企业在多个国家使用统一的渠道模式,还是针对

    不同国家设计不同的渠道模式;
    ③ 新建渠道还是利用现有渠道。新建渠道可以有效控制,建立市场知名度;
    但新建渠道成本高、风险

    大。利用原有渠道成本低、进入市场快,但利用现有中间商难以有效控制等问题。

    5. 跨国公司的促销策略

    跨国公司的促销方法有:(1)人员推销(2)广告促销(3)公共关系(4 营业推广

    16. 跨国公司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的特点及优缺点

    (1)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特点: 决策权下放给各子公司,母公司主要对子公司业绩考核,子公司财务报表按东道国和母公司认

    可的会计准则编制;

    优点:充分发挥子公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子公司对外部环境的敏感性;
    缺点:不利于实现跨国公司整体的财务效益,有可能损

    17. 跨国公司主要融资渠道有哪些

    1. 跨国公司内部融资:(1)跨国公司内部积累(2)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3)跨国公司内部贷款

    2. 跨国公司外部资金

    (1)母公司本国的资金来源

    ①向政府机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②发行股票或债券;
    ③政府机构鼓励对外投资的优惠贷款。

    (2)子公司东道国的资金来源:

    ①发行股票或公司债券;
    ②金融机构贷款;
     ③合资经营。

    (3)国际金融市场融资

    ①国际贷款融资;
    ②国际债券融资;
    ③国际股票市场融资;
    ④向有关国际经济组织贷款。

    18. 跨国公司现金管理的主要内容

    含义:为满足企业对现金支出的需要,又不致形成资金闲置,企业需要将维持现金和能随时变现的有息资产之间最佳比例是现金

    流量管理。  跨国公司现金管理主要包括(1)中央现金库;
    (2)多边净额结算;
    (3)公司内部贷款。

    19. 免除国际双重征税的主要方法

    (1)免税法 (2)减免法 (3)抵免法。

    20. 跨国公司国际避税的主要手段

    (1)利用内部转移价格避税。利用转移价格手段在公司集团内部转移利润,使公司集团的利润尽可能多地在低税国(或避税地)关联

    企业中实现,这是跨国公司最常用的一种国际避税手段。(2)利用避税地(国际避税港)避税。国际避税地通常是指可以进行所得税

    或财产税国际避税活动的国家和地区。它的存在是跨国纳税人得以进行国际避税活动的重要前提条件。(3)调整存货计价发生通货膨

    胀时,对存货进行后进先出法。后进的存货价格高,产品成本高,计算得出的净收益低,可以减少所得税。(4)加速固定资产折旧。

    21. 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作用: 跨国公司实施转让定价,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其全球经营战略目标,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1. 减少跨国公司的整体税收:目的是将高税率国子公司的利润转移到低税率国子公司,达到跨国公司整体税负最小化(1)减少

    所得税负担(2)减少关税负担: 关税一般采取从价计征。

    2. 调节利润。处于高税区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向处于低税区的子公司出售产品,采用调低转移价格方法,能够降低低税区子公司的

    进货成本,提高该子公司的利润。

    3. 配置资金。某些东道国限制利润汇出,或对超出规定限额的利润汇出征税,跨国公司可以利用产品转移价格配置资金。 如母

    公司以高价向子公司出售产品或以低价购买子公司的产品。

    22. 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组织模式主要有哪些

    (1)母国集权模式。跨国公司将所有 R&D 研发活动集中在母国,跨国公司在母国研发创造新技术、新产品,在国外子公司进行

    生产,将这些产品在全球范围销售。(2)全球集权模式。跨国公司实行全球战略,跨国公司在母国和子公司所在东道国都设立研发机

    构,母国总部承担主要的研发工作,并向海外研发机构转移,海外研发机构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地市场需求进行开发。(3)多国分权模

    式。跨国公司实行多国战略,母公司将研发职能分散到多个海外研发中心,海外每个中心负责当地研发活动,拥有高度自主权,对当

    地管理层负责。(4)研发一体化网络模式。跨国公司实行跨国战略,跨国公司母公司的研发机构与所有海外子公司的研发机构建立灵

    活的、不同类型的协调机制,组成一个有机协调的全球性研发系统。

    23. 跨国公司 R&D 区位选择主要模式

    可归纳为 5 种模式:(1)生产支撑型:实行国际经营战略的跨国公司为支撑在海外的生产设立研发机构。

    生产支撑型研发机构主要为跨国公司在当地子公司的生产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基本上不进行新技术的研发,只负责与生产

    相关的技术指导工作,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造。

    (2)资源寻求型 R&D 资源分为:R&D 基础设施和基础性研究成果;
    R&D 人力资源。

    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在本国缺乏相关基础研究成果和研究人员,会在相应发达国家建立研发机构。 研发活动也存在产业群效应。

    很多国家的企业在美国硅谷设立研发机构。

    (3)市场导向型:行多国经营战略的跨国公司选择在销售较多的地区设立海外 R&D 机构,收集当地需求信息,为当地市场服务。

    (4)技术跟踪型:为二类:跟踪世界先进技术;
    跟踪竞争对手的技术动态。跟踪世界先进技术的研发机构主要建立在行业技术的

    全球领先区位:美国的硅谷;
     跟踪竞争对手的研发机构设在竞争对手研发机构附近。

    (5)战略投资型 分为:发展战略竞争型和战略发展型;

    24. 跨国公司的人员配备模式

    1. 人员配备的含义: 人员配备就是为某一个工作岗位选择和配置合适的员工。跨国公司人员配备主要是选择子公司的管理人员。

    2. 跨国公司的人员配备模式。人员配备通常有四种模式:

    (1)种族中心制 含义:是指关键岗位都由母国人员担任的模式。

    应用:这种模式在跨国公司经营初期较多采用。日本和韩国的跨国公司较多采用,美国公司也倾向于采用这种模式。欧洲跨国公

    司采用相对较少。

    原因: 东道国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尤其是在欠发达国家经营时;
    保持跨国公司统一的企业文化;
    实施国际战略的企业,通过向

    国外分支机构转移核心竞争力实现扩张,须通过本国人才实施。

    弊端:限制了东道国人才的升迁机会,导致反感情绪,影响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
    母国管理人员往往不熟悉东道国的市场环境,

    易做出错误决策;

    (2)多元中心制 含义:侧重使用东道国人才从事管理工作,特别是中层管理职位。适用:采用多国战略的国外分支机构;

    优点:弥补文化差异;
    人力资源成本低,母国外派人员薪酬高。

    缺点:东道国人才对外界接触较少,难以升迁到较高职位;

    母国高层管理人员易与东道国中层管理人员形成隔阂;
    不利于企业文化的贯彻;

    (3)全球中心制 含义:在全球人力资源中选择和配备合适人才担任相应的工作。

    优点:可以获得使用全球资源;
    可以建立跨文化的经营管理队伍。

    缺点:人力资源成本较高;
    面临东道国政府某些政策限制。

    (4)地区中心制。含义:类似于全球中心制,只不过是在一个区域内的人力资源中选配人员。可以作为实行全球中心制的一个过

    渡方式。适用:许多跨国公司在放弃了种族中心制后,采用地区中心制。如聘用新加坡、台湾或香港的人才担任大陆分支机构的管理

    职位。

    25. 跨国公司人员招募的途径

    (1)内部途径:即从跨国公司内部人员中选拔。 优点:选拔成本较低。 缺点:由于选择范围较窄,难以找到合适人选;
    竞聘者

    之间勾心斗角引起不和;
    导致近亲繁殖,使企业缺乏活力。

    (2)外部招募从母国、东道国或第三国跨国公司外部招聘。 优点:有更多人才供选择;
    外部人才可以带来新的思想和新的工作

    方式。

    缺点:使本企业员工受到影响,产生消极影响;
    外部人员需要较长时间适应新的岗位和工作环境。

    26. 跨国公司管理与国内企业管理的相同点和区别的认识

    跨国公司的避税天堂篇5

    跨国公司 许卫

    1、国际资本流动对世界经济有哪些影响?结合中国吸引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之处,谈谈你的理解。P18

    一、影响:

    (1)可以弥补输入国资本不足。

    一个国家获得的间接投资,通过市场机制或其他手段会流向资金缺乏的部门和地区;
    一个国家获得直接投资,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弥补国内某些产业的空心化现象。其结果,既解决了资金不足问题,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可以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获得先进的管理经验。

    长期资本流动的很大一部分是直接投资。该投资的特点就是能给输入国直接带来技术、设备,甚至是销售市场。因此,只要输入得当,政策科学,资本输入无疑会提高本国的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加速经济发展进程。

    (3)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资本输入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用来创建新企业或改造老企业,这对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是如此。这样,就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增加国民生产总值,进而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

    (4)可以改善国际收支。

    一方面,输入资本,建立外向型企业,实现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就有利于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进而起到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另一方面,资本以存款形式进入,也可能形成一国国际收支的来源。

    二、对中国吸引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成功之处的理解

    1.国内就业矛盾暂缓。对于劳动密集型和非技术的资金密集型产业来说,寻找廉价的劳动力是节约成本、提高利润的核心问题。中国人口众多,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 劳动力的平均价格较低。因此,世界名牌企业在设立跨国分公司时,都会考虑该因素在企业扩张规划中的地位。倚重劳动力的企业可能会倾向在中国建厂, 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力,降低成本。同时,外商直接投资设厂的举措也给中国带来好处—— 增加国内的就业岗位,适时解决部分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并且缓解当前沉重的就业压力造成的混乱,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

    2.产生“技术外溢”效应。技术外溢是指外商直接投资在东道国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副产品,包括工艺溢出,人力资源流动效应等,它由技术知识本身类似公共产品的特殊性质,即非竞争性和多样化的排他性决定。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本国企业的技术水平,是当今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以市场换技术”引资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否会产生外溢效应,主要取决于两方面:
    一是跨国公司的投资方

    式,二是东道国企业的学习创新能力。垂直型的投资是外商利用比较优势原则在各个国家间合理安排生产工序,这种方式是技术外溢的主要渠道。在它所支配的生产链条中,中间产品的进口就会增加。民族企业通过不断学习与探索,熟悉竞争规则,加强创新力度,将中间技术的正面效果广泛地应用与传播,促进最终产品的完成,扩大制成品的出口,从而不断缩小与外企的差距,逐渐与之抗衡。这就是所谓的“干中学”效应。

    3.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在中国逐渐融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外商投资带来的开发项目和方案,也促动着国内新兴产业的崛起,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兴产业主要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两块外商格外青睐的沃土发展最为迅猛。近几年,金融领域创新突出,其中的金融工程就是新兴产品的代表。中国加入WTO 后,实现逐步开放市场的承诺,外国银行大量进驻,他们带来全新的金融理念和金融产品,为国内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也占领一部分市场份额。我国的国内同行企业为了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惨遭淘汰,也开始引进和自行开发新兴的金融产品,促成了金融工程的兴起与发展。同时,中外合资开发新项目的比例增加。这种模式提供了国内人员与外国技术人员频繁交流的平台,学习和切磋的机会增加,进一步促进了外溢效应的产生。

    2、如何论述跨国公司的价格转移对合资企业带来哪些影响?你认为政府有关部门应对跨国公司的价格转移采取哪些办法。P156

    答:转移价格,又叫转让定价或转移定价,是企业内部或利益关联方之间为了实现其整体战略目标,有效协调内部各个分部之间或利益关联方之间的关系,谋求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一种交易定价。

    转移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市场供求关系法则的影响, 它不是独立各方在公开市场上按独立竞争原则确定的价格, 而是根据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目标和谋求最大限度利润的目的, 由总公司上层决策者人为确定的。

    转移价格可能远远低于或高于会计成本。随着跨国公司业务的迅速扩展、内部生产要素流通规模的扩大以及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 转移价格在跨国公司经营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目前早已不仅仅被跨国公司作为内部交易的手段, 而是有了其他众多的应用动机。具体来说, 跨国公司利用转移价格策略的最重要的作用在于降低税负、减少关税、规避外汇管制、操纵海外子公司盈余。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 跨国公司利用转移价格获取最大利润和达到多方面战略目标的同时, 也对我国经济,特别是我国的合资企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外资企业不断发展, 跨国公司合资企业在经营中采用转移价格的做法较为普遍,国内60%—70%的跨国公司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转移定价行为。这些跨国公司操纵和利用转移价格对作为投资东道国的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我国的合资企业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有些情况下转移价格对我国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跨国公司正当使用转移价格,可以使其降低经营风险,改善经营状况,同事在不损害我国利益的情况下,作为东道国的我国可以扩大贸易量,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例如当转移定价被用来增强子公司竞争实力时, 利润往往会从国外的子公司或母公司流入, 这就对我国的税收和国际收支同时产生正面影响。一般说来, 目前在我国投资的跨国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为了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而来华投资的企业, 这类企业在短期内追逐较高的利润, 在经营中所采用的转移定价对我国往往不利; 另一类投资是由于看好我国巨大的市场, 它们在短期内可能没有利润。相反, 母公司必须通过转移定价将利润从其他地方转入该类子公司。如某合资公司连续几年亏损, 其生存完全依赖于母公司的转移定价, 这种转移定价对我国是很有利的。因此从短期看来, 转移价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取决于上述两类直接投资的比例。但是从长期来看, 第二类投资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也终将获得利润, 利润也终将从这些子公司转移出去。所以总体来说, 长期以来转移定价对我国经济、我国的合资企业是不利的。

    价格转移对我国合资企业的不利影响首先表现在转移利润,侵吞中方利益。目前全球跨国公司500 强中有约470 家在华投资。在我国向外向型经济转变的过程中, 外商投资的确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 外商利用与国外母公司及关联企业之间的转移价格转移利润, 造成中方应得的利润外流, 经济效益受损。我国中外合资企业的特点是利润共享,风险共担。一些跨国公司利用价格转移的形式将企业利润转移到境外,使得合资企业的总体账面利润减少甚至亏损,导致我国投资者应得的利润被侵占,本质上造成了我国大量投资者资产和利润的隐形流失。

    另一方面的不利影响表现在中国关联企业的利益受损。从目前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股权结构来看, 除了少数我国规定外商投资企业不能占多数股权的行业如汽车行业外, 外方独资和外方控股是占多数的股权结构。这就导致大部分中外合资企业的采购权掌握在外方手中,外方利用这一权利,通过所谓”原始供应制度”,以高于国内平均水平的价格向国外的关联企业采购原材料和半成品,而将众多完全符合要求的中国企业的产品拒之门外。国家引进外资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希望以此来带动中国关联企业的发展,显然,通过价格转移严重损害了中国关联企业的利益,违背了引进外资的最初目的。

    最后,由于外资通过价格转移,转移利润,使愈多合资企业账面亏损严重,从而损害了我国投资环境的声誉,并导致中国员工的工资福利难以提高和改善等问题。

    政府有关部门应对跨国公司价格转移可采取如下几项措施:

    1、建立健全反转移价格的税收法制

    进一步完善我国对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税收法制是十分必要的, 尤其是要加快完善《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预约定价实施规则》等, 对转移价格进行明确具体的管控, 并增强其可操作性。税务部门通过与跨国公司签定预约定价协议, 除确定有关内部贸易使用的转移定价方法外, 在关联交易发生前, 规定一套适当的标准以确定某一特定时间内哪些交易具有转让定价行为, 据此来调整企业的利润, 计算应缴纳的税款。同时, 有必要扩充对操纵转移价格行为进行处罚的条款及转移定价纠纷中的上诉和仲裁等规定。根据转移金额数量的不同, 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

    2、提高合资企业中方对经营管理的参与度

    合资中方应运用合同条款控制外方合资者滥用转移价格转移利润, 切实防止在法律上外方垄断制定进出口商品价格的权利, 而中方无权参与和过问。为了防止外商利用转移价格来损害中方的利益, 中方一方面要力争多数股权, 另一方面要尽快消化吸收引进的先进技术, 熟悉国际销售渠道, 争取收回被大多数企业“拱手相赠”的对外营销权, 并切实增强中方经理的责任心与业务水平, 完善企业自身的财务监督制度。

    3、加强对跨国公司内部中间交易商品的监督检验

    商检部门应对由外方提供的有关原材料、设备等进行认真的检验鉴定,防止以次充好,以旧当新,杜绝跨国公司在其子公司实施高转移价格。

    4、积极开发自主知识产权

    应积极开发自主知识产权, 以减少外商利用转移价格侵占中方利润的机会。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由于其独创性难以找到可供参考的市场价格, 因此很难监管利用无形资产转移价格来转移利润或避税的行为。现实中, 一些外资企业正是凭借其拥有的先进生产技术掌握了绝大多数实际问题的决策方向,特别是外方凭技术控制权在经营管理中控制了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 同时以支付专利使用费、商标使用费、特许权使用费等形式将利润汇出境外。因此,要根本改变外资利用转移价格对我国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 仅仅靠对转移价格的监管是不够的, 还要切实鼓励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 以减少外商利用转移价格侵占中方利润的机会。

    5、建立境外审计制度, 加强海关监督

    对重大转移定价的避税行为, 可以有计划地派专人到境外的公司进行税务审计, 还可以委托境外会计公司或私人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查证。同时, 海关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外资企业进出口货物的监督, 严把货物进出口关。

    6、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控制转移价格

    与多国采取双边或多边合作,可以更有效的控制跨国公司价格转移行为。我国应更积极的开展国际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相关经验,与国外有关部门加强信息交流,必要时采取联合行动,共同管制价格转移,切实保障我国企业的合法利益不流失。

    3、请论述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的基本特征对跨国公司的影响。结合外资企业反映没有受到国民待遇谈谈你的认识。

    答:资本输出国就是对外投资国(对外投资大于接受外国投资);
    资本输入国就是接受外国投资国(对外投资小于接受外国投资)。
    一、长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1、对世界经济的一般影响
      (1)形成全球利润最大化。长期资本流动可以增加世界经济的总产值与总利润,并趋于最大化。因为,资本在国际间进行转移的一个原因,就是资本输出的盈利大于资本留守在国内投资的盈利,这意味着输出国因资本输出,在资本输入国创造的产值,会大于资本输出国因资本流出而减少的总产值。这样,资本流动必然增加了世界的总产值和总利润,而且资本流动一般是遵循哪里利润率高往哪里流动的原则,最终会促使全球利润最大化。
      (2)加速世界经济的国际化。生产国际化、市场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国际化的主要标志。这三个国际化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促进,推动了整体经济的发展,
      二次大战后,资本流动国际化已经形成一个趋势,80年代以来更有增无减。尤其资本流动国际化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不断充实,如全球金融市场的建立与完善,高科技的发明与运用,新金融主体的诞生与金融业务的创新,以及知识的累积、思维的变化等等,这些都使资本流动规模大增,流速加快,影响更广,而其所创造的雄厚的物质基础,又反过来推动生产国际化与市场国际化,使世界经济在更广的空间、更高的水平上获得发展。
      (3)加深了货币信用国际化。首先,加深了金融业的国际化。资本在国际间的转移,促使了金融业尤其银行业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建立,银行网络遍布全球,同时也促使了跨国银行的发展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立,这些都为国际金融市场增添了丰富的内容。目前,不少国家的金融业已成为离岸金融业或境外金融业而完全国际化。其次,促使以货币形式出现的资本遍布全球,如国际资本流动使以借贷形式和证券形式体现的国际资本大为发展,渗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各个角落。再次,国际资本流动主体的多元化,使多种货币共同构成国际支付手段。目前,几个长期资本比较充裕的国家,其货币都比较坚挺,持有这些货币,意味着更广泛地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购买力在国际间的转移或可更有选择余地地拥有清偿国际间的债权债务的手段。可见,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加深了货币信用的国际化。
      2、对资本输出国的影响
      在一般情形下,长期资本流动对资本输出国的影响有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
      积极影响:
      (1)可以提高资本的边际效益。
      长期资本输出国一般是资本较充裕或某些生产技术具有优势的国家。这些国家由于总投资额或在某项生产技术领域的投资额增多;
    其资本的边际效益就会递减,由此使新增加的投资的预期利润率降低。如果将这些预期利润率较低的投资额,转投入到资本较少或某项技术较落后的国家,便可提高资本使用的边际效益,增加投资的总收益,进而为资本输出国带来更可观的利润。
      (2)可以带动商品出口。
      长期资本输出会对输出国的商品出口起推动作用,从而增加出口贸易的利润收入,刺激国内的经济增长。如某些国家采用出口信贷方式,使对外贷款(即资本输出)与购买本国的成套设备或某些产品相联系,从而达到带动出口的目的。
      (3)可以迅速地进入或扩大海外商品销售市场。
      (4)可以为剩余资本寻求出路,生息获利。
      (5)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资本输出,一般来说意味着该国的物质基础较为雄厚,意味着该国更有能力加强同其它国家的政治与经济联系,从而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国际声誉或地位。 
    消极的影响:
      (1)必须承担资本输出的经济和政治风险。
      当今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错综复杂,资本输出-不小心,如投资方向错误,就会产生经济业务的风险.此外,还得承担投资的政治性风险。这体现在资本输入国发生政变成政治变革,就可能会实施不利于外国资本输出的法令,如没收投资资本,甚至拒绝偿还外债等。在国际债务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有的国家因陷入债务危机而停止还债的现象,便是-个明证。 
      (2)会对输出国经济发展造成压力。
      在货币资本总额一定的条件下,资本输出会使本国的投资下降,从而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降低国内的财政收入,加剧国内市场竞争,进而影响国内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

      3、对资本输入国的影响
      积极影响:
      (1)可以弥补输入国资本不足。
      一个国家获得的间接投资,通过市场机制或其他手段会流向资金缺乏的部门和地区;
    一个国家获得直接投资,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弥补国内某些产业的空心化现象。其结果,既解决了资金不足问题,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可以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获得先进的管理经验。
      长期资本流动的很大一部分是直接投资。该投资的特点就是能给输入国直接带来技术、设备,甚至是销售市场。因此,只要输入得当,政策科学,资本输入无疑会提高本国的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加速经济发展进程。
       (3)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资本输入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用来创建新企业或改造老企业,这对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是如此。这样,就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增加国民生产总值,进而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
       (4)可以改善国际收支。
      一方面,输入资本,建立外向型企业,实现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就有利于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进而起到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另一方面,资本以存款形式进入,也可能形成一国国际收支的来源。 
      消极影响:
      (1)可能会引发债务危机。
      输入国若输入资本过多,超过本国承受能力,则可能会出现无法偿还债务的情况,导致债务危机的爆发。 
      (2)可能使本国经济陷入被动境地。
      输入资本过多又管理不善并使本国经济不能获得长劲发展的话,输入国就会对外产生很强的依赖性。这样,一旦外国资本停止输出或抽走资本时,本国经济发展就会陷入被动的境地,甚至使本国的政治主权受到侵犯。
      (3)加剧国内市场竞争。
      大量外国企业如果把产品就地销售,必然会使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从而使国内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
    二、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1、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在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或银行)提供的短期资金融通,如预付贷款、延期付款及票据贴现等,都有利于国际贸易双方获得资金便利,从而有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2、对各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1)当一国出现暂时性的国际收支失衡时,短期资本流动有利于调节失衡。
      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暂时性逆差时,该国的货币汇率就会下跌,如果投机者意识到这种汇率下跌仅是暂时的,预期不久就会上升,于是就按较低汇率买进该国货币,等待汇率上升后再以较高的汇率卖出,这样就形成了该国的短期资本流入之势,这种趋势显然有利于调节该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反之,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暂时性顺差时,该国汇率会上升,如果投机者意识到该汇率上升只是暂时的,预期不久会回落,于是就按较高的汇率卖出该国货币,等待汇率回落后再以较低的汇率买进该国货币。这种投机行为形成该国的短期资本流出,这也显然有利于减少该国出现的暂时性顺差。
      (2)当一国出现持续性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则投机性和保值性短期资本流动会加剧该国的国际收支失衡状态。
      当一个国家出现持续性逆差时,该国的货币汇率就会持续下跌,如果投机者预期到该国货币汇率还会进一步下跌时,他就会卖出该国货币,买进其他货币,以期该国货币贬值,其他货币升值后获利。这种投机行为,会使该国的资本流出,从而会扩大逆差,加剧国际收支失衡。反之,当一个国家出现持续性顺差时,这个国家的货币汇率就会持续上升,如果投机者预期到这种汇率还会上升,他就会卖出其他货币,买进该国货币,以期该国货币升值后获利。这种投机行为,会使该国顺差扩大,从而也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
      3、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短期资本流动会加剧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表现在它会造成汇率大起大落,投机更加盛行。如上所述,一国发生短期性国际收支不平衡时,汇率将发生波动。因为投机者这时是在外汇供不应求,本币汇率偏低时,卖出外汇、买进本币,或在外汇供大于求,本币汇率偏高时,买进外汇、卖出本币。这种投机性资本流动,既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又有利于保持市场汇率的稳定。但相反,一旦一国发生持续性国际收支失衡,这时,投机者是在外汇供不应求时买进外汇,而在外汇供大于求时卖出外汇,这种行为显然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也不利于汇率的稳定。因此,这种投机行为会促使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不过有一种情况例外,即如果一国发生持续性国际收支失衡,是国为汇率偏高或偏低没有得到及时调整所致,这时,这种投机又会强迫该国适时进行调整,从而使汇率鹃于合理水平,因此,也具有积极意义。 
    为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公平竞争,政府取消了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这一政策甫一出台便引起外界高度关注,然而与外界想象大不同的是,外资要“利用”这项政策进军政府公共采购领域。
        从12月1日起,在我国延续多年的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被取消。政府将对在华外资企业及外籍个人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以下合称“两税”)。这意味着国内所有企业统一了税制,外资享受“超国民待遇”的时代正式终结。
     终结“国民待遇”的外资会何去何从,对该政策的反应又怎样?与外界想象大不同的是,多数外资表示会继续扩张在华业务,而欧盟在华公司更是瞄准了万亿元的政府公共采购机会,这些企业希望政府能够“一视同仁”,明确标准,允许外资在公共采购领域“分一杯羹”。

    4、用区位理论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状况及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投资的现象。P234

    答:1、所谓区位优势,它是指跨国企业在投资区位上所具有的选择优势。也就是说可供投资地区是否在某些方面较国内优势,投资区位的选择要受到生产要素和市场的地理分布、生产要素和运输成本、投资环境等诸因素的影响。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的跨国公司在进行直接投资时,首先面临的是区位选择,即是在国内投资生产还是在国外投资生产。如果在国外生产比在国内生产能使跨国公司获得更大的利润,那么就会导致对外直接投资。所以,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向取决于区位禀赋的吸引力。在现实生活中,区位条件是由投资国和东道国的多种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贸易障碍、政府的政策、市场的特征、劳动成本、当地的生产水平以及原材料的可供性等。比如,如果东道国严格实行进口替代政策,就会诱使外国投资者进行直接投资。区位优势的大小决定着跨国公司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和对投资地区的选择。区位优势即区位的综合资源优势,即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我国主要的区位优势有:1、中国是最大的潜在市场;
    2、中国拥有大量廉价的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资源;
    3、中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宁;
    4、基础设施比较健全;
    5、拥有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
    6、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逐步建立起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法律体系和关税政策;
    7、优惠的投资政策、税收政策、出口政策支持。

    2、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我国汽车产销规模迅速扩大,2010年汽车产销双双超过了1800万辆,连续第二年位居全球第一位,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拉动内需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是产销高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2009、2010年,年均分别增长48.3%和32.4%,产量迅速增至1379万辆及1826.5万辆。2010年汽车产量占全球汽车产量7760.99万辆的23.5%,而2000年这一比重还不到5%。汽车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3612亿增至2010年4.05万亿,增长了10倍,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二是自主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果。2000年我国的主要汽车产品以引进为主,2005年以后不仅新车型上市频率大幅加速,几大汽车企业均开始自主品牌汽车的开发和生产,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等企业也纷纷推出了自主品牌车型。三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初步成效。经过近十年的自主研发和示范运行,我国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明显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入市场,燃料电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四是汽车工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型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带动了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前3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已由2000年的39%提高至2010年的49.1%。前10家企业集团的生产集中度达到87%。五是长期制约汽车工业发展的零部件设计制造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整车制造的带动下,基本形成多品种、全系列的各类零部件生产和配套体系,为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六是“走出去”战略也取得了初步成效。2005年达到17.3万辆,首次超过进口量,2010年达到了56.7万辆。汽车零部件出口额2000年为35亿美元,2010年达到了414亿美元,年均增速为28%。从2006年开始,我国汽车产品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彻底扭转了持续几十年的逆差状态。

    3、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投资

    15家世界500强汽车企业累计在华建立69家分支机构。从产业总产值来看,500强在华发展,大都获得了良好的回报。15家跨国公司均匀资产利润率达到11.2%。500强对华投资其主要动机是占领国内市场,在其生产的所有产品中,仅仅2.3%用于出口。汽车业的500强,并没有将中国作为世界重要的生产基地,仅仅是市场的吸引力导致其在华投资,如何将市场吸引转化为效率吸引和本钱吸引,是中国汽车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题目。以美国通用汽车为例:通用汽车及其在华合资企业2011年销量达到创纪录的255万辆,同比增长8.3%。通用汽车因此连续7年保持中国市场销量第一。中国市场占通用汽车全球销量的28%以上,连续几年超过美国本土市场,成为其最大单一市场。2011年销量超过900万辆,超过大众汽车和丰田汽车,重新夺回全球汽车销量冠军宝座。中国因素对其复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国际股票融资的特点,国内企业海外上市带来的正面、负面的影响,请结合实例分析。P183

    答:国际股票融资的定义

    国际股票融资是指符合发行条件的公司组织依照规定的程序向境外投资者发行可流转股权证券的国际融资方式。国际股权融资在性质上不同于国际债权融资,它本质上是股票发行人将公司的资产权益和未来的资产权益以标准化交易方式售卖于国际投资人的行为;
    与此相对应,投资人认购股份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直接投资,依此交易,认股人将取得无期限的股东权利,其内容中不仅包括旨在实现资本利益的股东自益权,而且包括旨在控制、监督发行人公司的股东共益权。

    国际股票融资的特点

    (1) 永久性。这是由股票融资这一方式决定的,由于股票没有期限的限定,股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要求退股,因此,引进的外资能够成为永久的生产性资金留在企业内,而不至象一般合资或合作企业一样,会因合同到期或意外变故,外方抽回资金而使企业陷入困境。特别是通过发行B股融资,筹资国吸引的外资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B股只能在外国投资者之间进行交易而不能卖给国内投资者,因此筹资国所筹外资就较为稳定,该国吸引外资的数量也不会受到游资的冲击。

    (2) 主动性。通过股票吸引外资,筹资国可运用法律和政策性手段约束投资者的购买方式、购买种类、资金进出的方式、税率等,并做出相应的规定,筹资国还可以自主决定哪些行业、企业允许外商投资,哪些不行,从而正确引导投资方向。

    (3) 高效性。国际股票融资有利于对外发行股票的企业在更高层次上走向世界。国外股票持有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会十分关心企业的经营成果,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而企业因股票向外发行,无行中提高了国际知名度和信誉,有利于企业开拓产品销售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

    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的利:

    1、获得海外资金,利用这些资金更好地发展企业

    2、海外的证券市场监管更为成熟,企业操作更为放心

    3、对国内的上市企业行为规范制度、建立健全国家相关的法规是有借鉴作用

    4、选择海外上市,对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有很大帮助

    5、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海外上市是企业走出去的一种方式,可以借以实现资本市场、经营活动与国际的接轨,帮助企业提升自身水平和竞争力。

    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还是要鼓励企业去海外上市。为什么呢?因为海外上市对国有企业完善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是一个强有力的促进。很多企业老总都认为,海外上市路演得脱掉一层皮,这是一种脱胎换骨的变化。国外对上市公司运行机制的要求比国内严格很多。根据我们的实际调研,海外上市对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转换企业机制、内部整合管理确实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因此从企业改革转换机制这个角度来说,还是应该鼓励支持企业海外上市。

    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的弊:

    1、要是大多数优质的企业在海外上市,那么对于中国建立世界级的金融中心是不利的;

    2、中国的大企业都在在海外上市,当然对于大众股民来说也是不利的;

    3、国内去海外上市的企业和国外投资者之间的沟通很差,国际投资者对中国企业也都相当挑剔,再加上对上市企业认知比较少。

    4、海外上市导致国内资本市场进一步恶化

    大中型优质企业的大规模海外上市,将加剧国内资本市场的空心化和边缘化。没有大中型优质企业作为支柱的资本市场,也就失去了稳定性和价格风向标,将导致市场稳定性大幅失衡,资源配置功能下降,加剧市场发展的恶性循环。如果优质企业都到海外上市,目前已经几乎丧失融资功能的资本市场将更加尴尬。

    优秀大型企业一阵风似地到海外上市,使国内市场进一步恶化,投资者信心减弱,形成恶性循环。出现这种状况,决定性的因素是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如果把国内市场办成“次级企业”市场,不仅无法发挥资金有效配置的功能,也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我国的发展状况,后果将不堪设想。

    5、海外上市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国企海外上市使中国宏观经济均衡受到影响。大量优质大型企业海外上市,直接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原因是这些企业到海外挂牌时筹集大量外汇,结果增加境内的货币供应,压低市场利率,无形中给中国的均衡发展制造麻烦。

    6、IPO定价太低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大中型国有企业均是以低市盈率在海外上市,价格比国内资本市场同类企业价格低20%以上。据统计,1993年至2005年大中型国有企业在海外上市过程中,涉及国有资产流失至少600亿美元。低市盈率上市的直接结果就是海外新股认购者或战略投资获得无风险的股票套利,使本属于本国民众的价值转移到海外。IPO定价虽然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规模以及相应机构的决策行为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IPO价格。因此,低市盈率上市导致的间接国有资产流失,其实质与市场买卖没有多大关系,而是与我们大规模盲目海外上市的决策有关。

    当一些企业在海外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发生募股困难时,往往将股权资产低价贱卖,这更容易直接造成国内经济增长成果的流失。

    7、对国外股东的分红导致财富转移

    大型优质国企海外上市,会引起国内经济增长成果的流失。目前我国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大部分是在国内各行业处于“领头羊”地位的超大型国有企业,其经营规模、盈利能力远非一般企业可比,但一部分企业之所以“肥得流油”,并非由于其管理水平高和营销能力强,而是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扶持以及相应而来的市场垄断。这些企业受海外投资者追捧,很大程度上正是源于这一背景。现在它们到海外上市,在募得资金的同时势必要给海外投资者以相应回报,这无异于将其在国内特殊市场背景下所形成的垄断利润向海外投资者拱手相让。

    6、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观点。用该理论预测人民币汇率要注意哪些问题。P70、P74

    购买力平价理论综述

    购买力平价理论可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由于绝对购买力平价用以描述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而相对购买力平价来说明汇率在一段时期内的波动,预测汇率的变动趋势,因此本文采用相对购买力平价的方法估算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相对购买力平价是将汇率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动归因于两个国家在这一段时期中的物价水平的变化。

    由以上分析可知,得到的均衡汇率与实际汇率差别很大,主要原因在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假设未得到满足。从中国现实的经济条件来看也很难满足购买力平价所要求的全部假设前提。具体分析如下:(1)为了确保中国的对外贸易利益及国际收支的平衡,贸易障碍和壁垒不会立刻消失,贸易摩擦不可避免。(2)中国还存在大量非贸易商品,因此包含非贸易商品的一般物价水平不同于购买力平价所要求的一般价格水平。(3)中国还没有形成全方位的有效的市场价格体系,一些领域的价格形成机制还是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加之政府对教育、医疗等方面补贴,完全以价格来衡量一国货币的购买力也会出现偏差。(4)由于中美经济发展水平、消费结构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两国的物价指数包含的商品及其权数也相差较大。上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证明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汇率短期研究中不适用。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在这种特定的经济环境下,汇率水平的确定是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状况、国际收支状况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7、国际直接投资当中的内部化理论主要观点是什么?结合中国企业跨国收购失败居多的原因分析。P235

    内部化理论由英国学者巴克莱(Buckly,1976)提出。他认为,跨国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克服或消除外部市场失灵(外部市场失灵:由于某些产品的垄断势力存在,将导致市场交易成本上升,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将本来在外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业务变成在公司所属企业之间进行,并形成一个内部市场。)。对外直接投资是市场内部化的过程,也就是说,跨国公司试图创造一个内部市场,通过内部划拨价格(转移价格),使得内部市场的高效率发挥作用。一方面,使得交易成本最小化;
    另一方面,使得公司的行为取代和扩大市场的功能。通过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公司扩大和完善了其内部市场的规模和功能,就能更好地发挥自己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作用。也就是说,在国际直接投资活动中,企业并不在于拥有多少垄断优势,而在于如何创造一个比外部市场更加有效的内部市场。

    该理论强调企业通过内部组织体系以较低的成本在内部转移其优势的能力。跨国公司通过在海外建立能够控制的子公司,可以有保障地以较低的成本转移技术和其他优势资源。因此,该理论认为内部化是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动因。内部化实现的过程取决于产品特征因素、区域因素、国别因素以及企业因素等四个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以及结果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东道国的政治气候、法律制度、体制机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基础设施、文化差异、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市场深度和广度、货币与金融政策等。

    由此可见,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直接投资时,应该根据东道国的“冷热”程度来决定是否进行国际直接投资。

    自2000年以来,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个案数量和并购总额都在不断上升,但大都以失败告终。在导致并购失败的决定因素中,文化冲突居首位。首钢总公司、上汽工业集团、TCL、联想等,都因并购后的文化冲突而遭遇巨大损失。大量的事实表明,企业文化整合成了当代跨国并购中的一道难题。在此以TCL收购阿尔卡特手机失败案为例,简要分析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失败居多的原因。

    2004年4月26日,TCL宣布与法国阿尔卡特已经正式签订了“股份认购协议”,双方将组建一家合资企业T&A 从事手机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这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整合国际大公司的手机业务。当合资公司开始运营之后,双方的文化冲突就显现出来了,无论是双方的合作目标还是决策方式,管理制度、销售策略及员工待遇方面,都存在难以弥合的文化价值差距。导致合资公司的经营状况迅速恶化,并购后出现严重危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并购后的亏损日益严重。并购之前,TCL在国内的手机市场处于上升态势,而合并后的2004年国内手机销量下降了23.3%,毛利润同比下降了58.6%。

    2.并购后的人才大量流失。

    3.并购后的合资企业解体。

    由于T&A难以经营下去,2005年5月17日,在香港上市的TCL通讯发布公告,正式宣布TCL将以换股形式,收购阿尔卡特持有合资公司的45%股份。至此,阿尔卡特正式退出T&A 的经营与管理。

    TCL在合资企业的整合中存在诸多问题或难点。

    一是企业发展目标上整合难,二是企业经营决策上整合难,三是企业管理制度上整合难,四是企业销售方式上整合难,五是企业员工待遇上整合难。

    TCL的跨国收购失败,不仅是源于对合资企业文化整合的失败,又源于TCL在整合中的一些错误做法。

    一、盲目推行“文化强势”

    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的跨文化整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遭遇一定的人事变动或许本属正常。然而TCL在并购后的整合中却是多“整”少“合”,仿佛仅仅是把自己的企业文化整进来,把并购企业的文化给整出去,这显然是欠妥的,也是非常忌讳的。跨国并购中拒绝“文化强势”。相反,作为并购者首先要采取融入东道国文化的态度,尽可能保留或吸收合作方的先进文化。这样才有可能让被并购方员工接受这次并购,并能相互了解、彼此信任,形成对未来目标的共识。

    二、直接移植国内管理模式

    从中国企业的文化特征看,一方面中国人对风险的接受程度高,另一方面又倾向于远离权利中心,这就导致了中国企业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企业最高领导。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更多地体现了权力的威严和权利的推动,而不是预先设置好的管理制度或规则。然而,如果通过这种方式来管理被并购的发达国家的企业,是行不通的。

    三、不重视人力资源的整合

    企业并购是否真正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地整合双方企业的人力资源。整合人力资源不是简单地安排工作,而是要逐步使双方的员工在未来企业的价值、管理模式和发展目标上达成共识。TCL企图用简单而仓促的人事变动来代替企业的人力资源整合,代替建立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并购失败自然在情理之中。1993年思科在收购第一家公司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收购行动,十多年间并购了70多家大小公司,最多时,同时收购整合6家公司。一般来说,企业并购后的员工离职率平均超过20%,而思科只有2%左右。思科因此成为行业内以并购实现成长的最成功的企业之一。

    四、没有做好事前周密准备

    任何成功的跨国并购,事前都必须要做好充分的调查分析,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要制定可行的方案。

    2003年11月4日,TCL集团与法国汤姆逊公司携手成立合资公司(简称TTE)。TCL虽然拿到了TTE三分之二的股份,但重组成本几乎完全由TCL承担。汤姆逊的资产主要是厂房等设施和专利、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虽然其在法国、波兰、墨西哥、泰国设有工厂,但这些地区内的产品并不具有低成本优势。TCL在国内的低成本优势很难在国外实现,而且虽然TTE的彩电规模全球第一,但其工厂遍布全球各地,考虑到运输成本、管理协调费用等因素,TTE的规模经济性大打折扣。再,TCL与汤姆逊合作涉及的技术是低端技术,它所获得的汤姆逊彩电业务 CRT (阴极射线管) 技术已经落后于时代,高端技术仍然掌握在法国公司手里,并没有放到合资公司里。这就导致TCL与他们的关系既是合作关系,又是竞争关系。通过合作,TCL可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但是,核心技术的开发、核心能力的培养还必须靠自己。

    此外,首钢集团收购秘鲁铁矿也遭遇了巨大困扰。1992年11月5日,首钢集团以1.18亿美元购买了濒临倒闭的秘鲁国有铁矿公司98.4%的股权。罢工的梦魇自此开始,首钢被各种名目的罢工示威所困扰,频繁的劳资纠纷曾一度令秘鲁铁矿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每次费尽心力解决完问题后,又面临下一波威胁。而每次罢工的目的几乎都是涨工资、加福利。”上述首钢内部人士表示。每年三四月份,首钢秘鲁铁矿公司都要集中精力应对矿业工会的强势。“他们每年都会提出增加工资的申请书,如果处理不妥善,轻则影响公司财政状况,重则导致无期限罢工。”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若能在并购国外企业之前有更多的国际化准备,更透彻地对投资环境进行分析,或者若能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那么收效应该会更好。

    8、举例说明外汇价格有哪些?外汇的中间价有何含义?论述外汇市场的功能。

    自己举例外汇价格

    外汇市场是指在国际间从事外汇买卖,调剂外汇供求的交易场所。它的职能是经营货币商品,即不同国家的货币。是经营外币和以外币计价的票据等有价证券买卖的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外汇中间价又叫中间汇率,是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的平均数。

    外汇市场的功能:(P29—30)

    9、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有哪些优缺点?中国选择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货币制度”的指导思想有哪些?

    固定汇率制度是货币当局把本国货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加以基本固定,波动幅度限制在一定的、很小的范围之内。这种制度下的汇率是在货币当局调控之下,在法定幅度内进行波动,因而具有相对稳定性。

    浮动汇率制度一般指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是相对于固定汇率制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不规定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汇率的上下波动幅度,也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而听任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的变化自由浮动。在这一制度下,外汇完全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一种特殊商品,汇率成为买卖这种商品的价格。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好处是:(1)浮动汇率制度可以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2)浮动的汇率可以帮助减缓外部的冲击;
    (3)干预减少,汇率将由市场决定,更具有透明性;
    (4)不需要维持巨额的外汇储备。但是人们对浮动汇率也有一些顾虑:(1)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往往会出现大幅过度波动,可能不利于贸易和投资;
    (2)由于汇率自由浮动,人们就可能进行投机活动;
    (3)浮动汇率制度对一国宏观经济管理能力、金融市场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实中,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满足这些要求。

    固定汇率制度的好处是:(1)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将降低;
    (2)汇率可以看作一个名义锚(nomina l a n c h o r ),促进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预期的稳定。但固定汇率制度也存在一些缺陷:(1)容易导致本币币值高估,削弱本地出口商品竞争力,引起难以维系的长期经常项目收支失衡;
    (2)同时,僵化的汇率安排可能被认为是暗含的汇率担保,从而鼓励短期资本流入和没有套期保值的对外借债,损害本地金融体系的健康。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必须要么牺牲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要么限制资本的自由流动,否则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

    我们知道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汇率的大幅波动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会造成较大的冲击,不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中国汇率制度目前尚不具备自由浮动的条件。目前全球经济并不平衡,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今后会有较多的调整,同时,国际资本流动性较强,中国经济体制还不能承受急剧的非秩序化调整。从理念上来讲,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强调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同时,也强调在宏观上要有管理,因此,汇率制度也应当是有管理的浮动机制。

       新兴市场经济体在选择汇率政策的时候往往倾向于保持更稳定的汇率水平。学术界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害怕浮动”。害怕汇率浮动的国家一般会呈现出三个特征:

    ∙(1)拥有大量的国际储备;

    ∙(2)汇率的波动性很小;

    ∙(3)国内利率的波动性很高。

      理由是,这些经济体在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方面还很不完善,尤其是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全,汇率的波动往往会较大程度偏离真实经济基本面,给国内的宏观经济稳定以及金融市场安全带来严重的负面冲击。中国同样具有“害怕浮动”的特征和理由:由于国内金融体系依然非常脆弱,国内的金融机构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金融还有很大距离。同时,监管体制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很不完善,各种类型市场的发育还非常浅,这从根本上限制了金融市场为汇率制定合理价格的能力。浮动的汇率会对国内金融市场安全与宏观经济稳定带来巨大风险和不确定性。目前,国内外汇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足以支持高频率浮动的汇率制度。否则,缺乏足够的汇率避险工具,将给企业和居民带来巨大的汇率风险。另一方面,私人部门也不具备规避汇率风险的管理能力与经验。人民币走向更高频率的浮动,需要各种类型远期外汇市场的发展与支持,而外汇市场的发展则依赖于国内金融市场全面建设的推进。

      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都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应当考虑介于两者之间的、较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较优的选择,是因为它吸收了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灵活性和固定汇率之下汇率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是一种较为灵活的汇率机制,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以及我国经济、金融未来发展的态势。首先,我国的经济金融市场还不完善,宏观经济预期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金融市场还不是完善、有效的市场,还不具备健全的金融法规、高水平的监管队伍、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良好的投资理念等条件。同时,在我国进一步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对宏观经济波动的预期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实际对外开放的程度也比较低,不能过高地依靠汇率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因此也就不适宜采用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其次,我国的经济自由化程度还比较低:我国在贸易领域、投资领域还存在着较多的管制,人民币利率还是非市场化利率。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价格就不能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因此货币当局需要对这种状况进行及时纠正,即所谓的有管理就十分必要。再次,目前人民币还未实现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因此也就不宜采取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但是,面对日益频繁的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我国融人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从长期来看,放松对资本流动和外汇管制是必经的过程,而且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大部分都采用了灵活的汇率制度,因此我国采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是科学的正确的选择。

    10、论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有哪些影响。

    人民币升值之利:
    (一) 人民币升值可能意味着人民币地位的提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
    1)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一升值,老百姓手里的钱就更值钱了,中国的人均GDP全球排名也可以往前挪一挪。
    2)中国外债压力的减轻和购买力的增强等等。
    例如:谁在掏钱维持号称“全球老大”的美国政府的日常运转?想当然的回答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广大纳税人。这个回答并不全对。因为当前的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巨大,光*纳税人的贡献还不够开销,因而不得不大量举债。而最大的债主是谁?是日本和中国。中国3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很大一部分买的是美国政府公债。
    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强大的帝国的最大债主之一。这个事实本身显示了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去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仅次于美国;
    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经济实力说话的人民币自然而然也就获得了更大国际事务话语权,这是好事。
    3)有利于进口产业的发展:中国石化副董事邵金扬在接受采访时称:“如果人民币升值,海外资产对我们来说会较便宜。”如果人民币升值5%,中国石化2003年进口的石油,以目前的价格计算,成本将减少逾1亿美元。

    (二)人民币升值的前景还是越来越清晰的。
    这是因为,正如1994年以前人为高估人民币币值的政策被迫放弃一样,人为低估人民币币值也是难以持续的,因为在汇率的问题上,政策干预,虽能一时起作用,但最终还是市场说了算。只要中国能够保持经济高增长,同时推动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进程,那么,人民币升值,成为区域乃至世界货币将为时不远。而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会在不远的将来突然停步;
    中国的货币当局也一再表示,人民币将走向完全可自由兑换。
      实际上,人民币的上升之旅已经开始,起点就是1994年1月1日的大幅贬值。这一年,人民币官方汇率向市场汇率并拢,由上一年的1美元兑5.80元人民币调整为1美元兑8.70元人民币,贬值幅度为33%。从那时起到去年末,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的情况是,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欧元(1999年以前为德国马克)和日元名义升值幅度分别为5.1%、17.9%和17%;
    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实际升值分别为18.5%、39.4%和62.9%。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的结果也反映了同样的趋势。虽然如此,但在当前,试图诱导人民币大幅升值,不具备现实条件。

    相关热词搜索:避税跨国公司天堂跨国公司避税天堂跨国公司的避税天堂跨国公司 避税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