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弟兄》与“普悌思”_思悌

    《弟兄》与“普悌思”_思悌

    时间:2019-02-12 05:34:0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关键词:鲁迅 弟兄 张沛君 靖甫 普悌思   摘 要:如果认为《弟兄》中的张沛君是伪君子,就必须无视文中所显示的他对弟弟的真情;如果把弟弟靖甫等同于周作人,而批评他的子虚乌有的冷漠,就必须无视文中所显示的他的责任心。实际上,沛君从“没有意识到自己有私心”,到“意识到自己有私心”,再到“热心公益”,这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诘问、自我提升的心理过程。“普悌思”即谱写弟弟的心思,这之中分明也蕴含着鲁迅对周作人有关兄弟关系的诘问。
      
      对鲁迅《弟兄》的解读,大致有三个角度:社会学的,心理分析的,传记考证的。
      社会学的解读,认为《弟兄》是在讽刺人性的虚伪:张沛君口口声声称赞自己兄弟和睦,不过是沽名钓誉,所以本篇主要是以讽刺为基调。心理分析的解读,在《弟兄》中被缩小化,只分析张沛君的梦和梦之前的一段思绪,然后得出结论:兄弟怡怡只是一个幻觉,是靠不住的。传记考证的解读,把沛君与靖甫的兄弟关系,对应于鲁迅与周作人的关系:指出周作人确实在1917年春末夏初发烧出疹子,也的确令鲁迅忧虑,也请了一个德国医生,最后证实不是猩红热而虚惊一场;因为是回忆成分为主,所以基调是抒情;显示张沛君自私的思绪和梦,被解释为鲁迅的虚构,目的是揭发旧社会的病根。这三种解读或交叉解读都不能让人满意。
      第一、二种解读的问题在于,沛君对弟弟是有真情的。当他得知弟弟有可能生的是当时的不治之症即猩红热后:说话口吃,声音发抖,本来是挣钱不多、平时节省的人,却请了最有名最费钱的西医;往家里赶时也不再像平时那样和车夫讨价还价;到家里见到弟弟,心跳得厉害,坐不稳,立也不稳,本不信中医还攻击过中医,但情急之中先请了同寓的中医来诊;中医误诊为猩红热后,他糊涂得不知怎么办好;在等待西医来的过程中如坐针毡,细听并分辨种种汽笛声。在叙述沛君这些表现时,可谓细致入微,满怀深情;他对弟弟的关心,就表现于他的种种行动;如果说他在“表演”,那么,他离开公益局后也就没有了观众,“表演”给谁看呢?沛君在等待的厌倦中想到:如果弟弟不可救了,整个大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他一人肩上,自己的三个孩子和弟弟的两个孩子,怎么养活怎么读书?如果不让弟弟的孩子读书,舆论一定会批评……不久,西医普悌思来诊,确定不过是出疹子,沛君如释重负。然而,当天晚上他做一梦,梦见弟弟去世,他不让弟弟的孩子上学,还打侄子;又对众人说谎,说他并没有打侄子。这个梦和梦之前的思绪,使有些研究者判定沛君是口是心非的伪君子。
      但是,也不能忘记:一、沛君与弟弟靖甫相依为命,共同挣钱养活大家庭,他并不希望弟弟死;二、沛君做梦之前的思绪和梦的内容,是他的一种最坏的假设,是意识、潜意识而不是行动;三、靖甫如果死掉,会使沛君陷入养家的危机,但也使他成为大家庭中唯一的权威,这是“靖甫之死”给他带来的唯一“利益”;但我们也得发问:友爱弟弟的沛君,会为了得到这种“利益”而希望弟弟死吗?四、从沛君的行动得知,他对弟弟感情很深,那么,他那仅仅存留在心理层面的“自私意识”,就不能作为评价沛君的唯一根椐;难道一闪念、一个梦,比沛君实实在在的行动还重要吗?五、如果沛君真是个伪君子,那么梦醒后他也不至于四肢无力,冷汗直流,他对自己有这样的梦而感到多么震惊!六、在平常日子中,沛君没有感到自己有私心;在特殊时期,他发现自己不是大公无私。那么接下来,他是任由自己的私心泛滥发展,还是竭力控制它?从后来的他争着在“无公可办”的公益局办公――去东郊埋掉无名男尸――可以看出,他在用公心抑制私心,他在赎罪。如果非要把无名男尸看作一个隐喻,就像有论者所做的那样,那么,与其把无名男尸看作“靖甫之死”的隐喻,还不如把它看作“没有意识到自己有私心的沛君之死”的隐喻,这样更合情理,而留下来的是“意识到自己有私心的沛君”努力办公的形象。
      传记考证型的解读也出现问题。支持鲁迅的人把关心弟弟、没有意识到自己有私心的沛君当作鲁迅;而把意识到自己有私心的沛君看成作者批评国民劣根性的靶子,从而把一个沛君分成了矛盾的两个,这显然悖于情理。而周作人,把两个沛君都当成鲁迅,他承认前一个沛君的真诚,又认定后一个沛君折射着鲁迅的自我谴责,这样,他把兄弟失和的原因推到了鲁迅身上。①
      以上三种视角之所以出现问题,是没有弄清两个关键点:沛君是什么样的人?鲁迅是什么样的人?
      第一个问题的解答,既要看沛君的意识、潜意识,更要看其行动。而且,就像我们平时判断人那样,看行动比看意识、潜意识具有优先性。我认为,从没有意识到自己有私心的沛君,到意识到自己有私心的沛君,再到竭力“办公”的沛君,可以证明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形象。鲁迅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远比第一个问题难以回答。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认为,遍观众生,只有“善性”而无“恶分”的人,必然是没有的。他在给魏猛克的信中写到,在中外古今的名人中,还没有发现确保没有虚伪的人。鲁迅还说,他是个破落户子弟,“不过思想较新,也时常想到别人和将来,因此也比较的不十分自私自利而已。”②研究者们的考证足以说明,鲁迅如何让利于弟,让名于弟;鲁迅律己极严,道德操守洁白如雪。问题是:他在与周作人的交往中,有没有过产生私心的时候?周作人重病时,鲁迅曾直言,很怕作人死后负担其家人的生活。他与周作人在八道湾共同生活时,周作人已有子女,而鲁迅没有;面对绝嗣的大不孝,他会作何感想?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有这样的理性思考:一夫一妻最为合理,多妻主义能使人群堕落,堕落近于退化,无后只是灭绝了自己,退化状态的有后,便会毁到他人。人类总有些为他人牺牲自己的精神,而况生物自发生以来,交互关联,一人的血统,大抵总与他人有多少关系,不会完全灭绝。其实,我们可以把这段话看作鲁迅对自己尴尬处境的理性劝解。我们不能保证鲁迅会对有子嗣的弟弟一点儿也不嫉妒,也不能保证他不做沛君那样的梦或有沛君那样的思绪。不过,沛君从觉察不到自私心,到瞠目结舌地发现有自私心,最后努力去做公益以压抑自私心这个过程,从一个完全开放的解读角度来说,也可以视为兄弟失和的鲁迅,对自己内心所做的一个探索、发现、分析、克制的过程;小说中借给靖甫书的“索士”,其名字的字面意思即是离群索居、自我探索之人,这也是鲁迅曾经用过的一个笔名。现实世界中兄弟同住的“绍兴会馆”变成了《弟兄》中的“同兴公寓”,此中恐怕也寄寓着鲁迅对兄弟关系的期望和伤感。
      有论者把靖甫等同于周作人,而批评他的冷漠,是不能令人信服的。靖甫在病中还不忘病好后要译书卖钱,以助生计,怎能说他不负责任呢?鲁迅是不会用丑化靖甫的办法,来间接批评周作人的,这不符合鲁迅的为兄之道;旁人射他十箭他才回射一箭,何况对自己的弟弟呢?相反,鲁迅用的是无情面解剖自己的办法;他写的是沛君的善和恶,以及沛君的抗恶。但是,如果周作人以为鲁迅借沛军的私念和梦,单纯做自我谴责,恐怕也是一个有意无意的错误。在与周作人一家相处时,鲁迅不管有过什么意识,他却始终是一个奉献者、牺牲者;而周作人,不管是真昏还是假昏,他的一家,却是财产上最大的受益者。鲁迅在没有发表的手稿《〈俟堂专文杂集〉题记》中,对兄弟失和的相关事件有“寇劫”“盗窟”的评语,其实是暗指“失和事件”的根由和他所受到的损失。这已经明确表示出他对此事的认识:为财而已!私心膨胀而已!作为对照,《弟兄》中秦益堂家的老三和老五打得不可开交的原因,也是为财而已,私心膨胀而已。
      虽然,我们不能忘记鲁迅是个复仇诗人,但是,我们看到,面对相濡以沫一起长大的弟弟,鲁迅的表达方式是多么隐晦曲折!假如我们把《弟兄》当做一把复仇的短剑,这其实也是很多人所希望的,可是,我们竟然无法找到那最锋利的刀尖在哪里,这也可能是无数研究者对《弟兄》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我想,那最锋利的刀尖,也许深深地隐藏在小说文字的深处,即,那个西医的名字:普悌思。当初给周作人看病的德国医生叫“悌普耳”,鲁迅把真名替换为“普悌思”。“普”者,谱也,谱写之意;“悌”者,敬爱哥哥也,拆开来就是“弟心”;“普悌思”者,谱写弟弟的心思也。“普悌思”就像“宴之敖者”一样,是含有深意的。在这里,艺术成了现实的镜子,鲁迅其实是用小说世界的正确照亮了现实世界的错误,用小说世界的真诚映照着现实世界的虚伪。沛君有沛君的私心,但他可曾纵容自己的私心?没有。如果周作人无丧其诚、有所会心的话,那么自从他读到《弟兄》后,几个疑问有可能回荡在他的心中:哥哥一直友爱弟弟,弟弟敬爱哥哥了吗?恐怕只是去敬爱自己的妇人了吧(“靖甫”的谐音“敬妇”)?袒露私心的哥哥一直克己奉公,“我”是怎么对待“我”的私心的呢?“我”到底怀着什么心思要和哥哥义断情绝?甚至都不给他申辩的机会?如果这种疑问的确产生了――它是多么温和又多么严厉,是如此钝又如此锐,好像渺不可闻却能撼人心肺!
      还有比这样的诘问更刺人灵魂的复仇方式吗?
      
      作者简介:张永辉,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张华,文学硕士,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基础部讲师,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
      
      ① 周作人:《鲁迅的青年时代・鲁迅与〈弟兄〉》,《鲁迅回忆录》(中册),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856页。
      ② 《350824致萧军》,《鲁迅全集》(第十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28页。

    相关热词搜索:弟兄普悌思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