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从下岗女工到蜀绣皇后】蜀绣

    【从下岗女工到蜀绣皇后】蜀绣

    时间:2019-02-19 05:35:5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她,曾经是一名下岗女工,一名患有严重耳疾的伤残女子。凭借手中的两颗绣花针,她收获了爱情,辉煌了事业,改写了命运。她,便是享有巴渝“蜀绣皇后”、“巴渝第一针”之美誉及“重庆市巴渝十大民间艺术家”、“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康宁女士。
      
      五彩丝线牵来的姻缘
      
      1955年8月,康宁出生在重庆一个普通市民的家庭,她两岁那年不幸从楼梯上摔滚到地面,一阵惊叫的哭声停止后,康妈妈发现孩子神态有些异样,连忙唤道:“乖乖,把桌上的扇子递给妈妈。”女儿没有反应,她放大嗓音重复着一声声的呼唤,孩子的表情近乎痴呆。母亲抱着女儿慌忙赶到医院。检查结果:孩子被摔断了耳内听骨!按当时的医疗水平,医生们也只有摇头叹息。后来的日子,康妈妈抱着小康宁跑遍了全市所有的大医院求医问药,始终未能治愈孩子的耳伤。从此,康宁仅剩下了半只耳的微弱听力。并且变得少言寡语。
      在读书的年代里,由于听力不好,康宁上课常常“坐飞机”。可是她非常自尊,下课时或放学以后,同学们都一窝蜂似的飞出了教室,而她却捧着书本羞怯地拉住老师求教,老师们都很爱怜这个勤奋好学的女生,常常为她开“小灶”。
      康宁喜欢跳舞,并且有着天生苗条的身材,鹅蛋脸型,柳眉秀目。跳起舞来,还有一对长长的辫子随舞旋转,那模样人见人爱。在学校和她家所在的那条街,康宁是出了名的“美少女”。那一年,上海某部队文工团来学校招文艺兵,一眼相中了天生丽质的她。经考核,其他项目都顺利过了关,可是因耳疾最终未能录取。当康宁从妈妈口中得知情况后,蒙在被窝里痛哭了一场。要知道,那些年能穿上绿军装,成为一名文艺兵战士有多么自豪啊,那是康宁和许多女孩子们最深的渴望。哭泣之后,她忧心忡忡地问:“妈妈,我耳朵聋,这辈子还有前途吗?”
      “乖女儿,你有很好的天赋,只要你勤奋好学,妈妈相信你是一个有出息、有前途的孩子!”康妈妈为女儿擦干眼泪,还给她讲起了英雄保尔・柯察金和双耳失聪的音乐大师贝多芬的故事。康宁张大惊奇的眼睛听着,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初中毕业后,康宁因耳疾,按政策规定免予下乡当知青。为了给家庭减轻负担,她开始打零工挣钱。1978年,重庆市工艺美术公司下属的雕刻厂、石膏厂、挑花刺绣厂几家企业先后招工。当她在重庆挑花厂看到老师们的刺绣作品《毛主席去安源》、《红灯记》、《沙家浜》等人物肖像,还有惹人眼馋的名画《葡萄熟了》以及花鸟图案。神奇的传统工艺像磁石般吸引了她,于是她毅然选择了这家企业。从此开始了她的艺术生涯,那一年她23岁。
      最初,康宁的启蒙老师是蜀绣艺人王清云,随后又跟着工艺美术大师唐振明、李尚余学艺。由于她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喜欢绘画,有一定的基本功,在技艺日渐长进的同时,她强烈地意识到绣花工艺与美术功底息息相关。不懂美术,就只能永远临摹别人的作品,自己无法创新。所以,那些年她废寝忘食,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到文化宫职工技能培训班及夜校美术班学习绘画。通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康宁如鱼得水,掌握了设计、绘画、刺绣、绷裱一条龙技艺,同时提高了艺术修养。
      进入刺绣领域后,康宁的耳疾仿佛已经不再是问题。听力不好,反倒排除了尘世间的干扰,隔断了城市的喧嚣,使她拥有足够的安宁和耐心钻研这门古老的艺术。
      恋爱季节来临。有一天经人介绍,一位儒雅率真的书生来到了她的面前。就在他们四目相对的瞬间,那书生惊奇康宁的美丽与灵气,但又疑惑这么漂亮的女子怎会没有男友呢?康宁顿时读懂了他脸上的问号,羞怯地说:“我听力不好啊,十聋九哑,你晓得不?”
      那书生接下来的回话,康宁听得稀里糊涂。他索性掏出笔和纸在上面写道:“放心吧,只要心中有爱,我就会将你的残缺一起爱,知道吗?”康宁脸红了,平静的心海泛起了涟漪。
      初次见面,两人都仿佛找到了感觉。在后来的交往中,康宁渐渐熟悉了对方的口形,相互有了语言交流,但他们仍喜欢用笔和纸讲悄悄话。这位书生姓汤,名登勇,与康宁同年同月生,是上个世纪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当时,他家虽然穷得叮当响,可他的两个弟弟也相继都考上了大学,让康宁动心的正是他本人的文化和良好的家风,并且还有一个知书达理的母亲。而汤登勇呢,则是既爱康宁的漂亮,也爱她的事业。因为在他看来,一个喜欢绣花的女子,有着对美的追求,必定有修养、有品味、有温柔含蓄的内在美。
      最让汤登勇刻骨铭心的是一个偶然的巧遇,那是他第一次窥见了康宁绣花时的情景。那天康宁身着一件仿古典式样的绿色绣花衣,乌黑的长发松松挽就,那牵动彩丝的优雅神韵,恍若天仙落凡间!就在那一刻,他决定要用自己一生的爱去呵护这个娇柔的女子。
      他们在热恋中结合了。婚后,夫妻二人享受着美满姻缘带给他们的幸福。一年后儿子降生了。
      那些年,康宁工资收入并不高,但天真无邪的她,却时常带回一些钱放家里,这使丈夫感觉诧异,他绕着圈儿打听钱的来源。原来,因对外开放的需要,挑花刺绣厂成立了中国重庆蜀绣研究所,这块牌子就挂在厂里。外宾来所参观,每逢观看康宁的操作表演时,中国传统刺绣艺术与表演者的古典美构成的和谐画面,令饱享眼福的老外们啧啧赞叹,所以他们给康宁的小费比她的工资还高出许多。
      孩子成长的过程,家务琐碎。加之工作压力大,夫妻之间免不了要为一些小事磕磕碰碰,就在他们的宝贝儿子8岁那年,夫妻俩发生了一次认真的磨擦。
      那天孩子突然不见了,他们急得分头四处寻找,最后康宁终于在婆婆家找到了孩子。当时她倒是松了一口气,但却忽略了马上报告心急如焚的丈夫。过了些时辰,当她牵着儿子慢吞吞地走回家时,丈夫气不打一处来。他一面抱怨妻子找到了为啥不及时相告,一面在儿子的小屁股上“啪啪啪”地打了几下出气。那时康宁没有手机,一般家庭也未安装电话,她很委屈也很心痛儿子。在一阵争吵之后,她跑到弟弟家去了。
      汤登勇平静下来后,想起康宁那几天正在生病,他突然感到很懊悔,想起自成家以来,妻不仅在事业上进取,而且在家也堪称贤内助。尤其是她做的一手精细可口的好菜,成了自己每晚品酒的美味佳肴。那都是妻爱心的奉献呀!想到妻子那双纤纤秀手,汤登勇眼睛湿润了。眼看天已黑尽,他不由自主地将熬好的中药提到了弟弟家中。正在流泪的康宁看到丈夫一副赔罪的模样和满脸的自责,顿时破涕为笑 。
      打那以后,尽管日常生活中仍有诸多的不顺心,康宁有时也免不了唠叨。可每逢这时,丈夫倒真像个聋子了。岁月蹉跎,时光飞逝,而他们的家充满温馨,其乐融融。
      
      逆境中创造的“康宁绣”
      
      1995年,因重庆挑花刺绣厂不景气,企业虽末公开宣布,但事实上已经解体,职工们分文没得各奔东西。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迫于生存的压力,康宁的几个相好的姐妹都弃艺经商了。
      康宁下岗后回到家里,十分惆怅,沉甸甸的失落感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想到儿子读书需用钱,自己还要靠丈夫供养,她日思夜想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决定出去打工挣钱。
      汤登勇是重庆市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当他了解康宁的想法后作了一番思考。他深知刺绣这门艺术丢掉容易,捡起来难!他明白妻子舍不得丢,而且很有潜力。出于对妻子的深爱,汤登勇也作出了自己的决定。
      有一天,他对康宁说;“你们搞这一行的如果说都不搞了,蜀绣不就要断代绝迹了么?重庆这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丢失了,你们心痛不?”
      几句话正刺中康宁的痛处。她忧伤地抹着眼泪说:“继续做下去,又找不到一分钱,吃老公的不好意思啊!”
      “哈哈!吃老公,那是裁缝的尺子,正吃(尺)!况且我们家还拖得走嘛!”
      接着,他以一个文化人特有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开导妻子说:“自古以来,任何一种艺术,能够在快绝迹的情况下坚持下来,随着文化的复苏,总会有它闪光的时候,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一向崇拜丈夫的康宁听了这番话十分感动。她终于决定试试看。
      为了给妻子坚持从艺创造条件,汤登勇提前作了周密的设计。他们的家只有两室一厅70多平方米。他特地把家里3平方米的小阳台腾出来,将其布置成一个小小的绣房。并为她买回绣针、绸缎、丝线、绷子、木制绣框等材料和工具。并利用业余时间陪同妻子外出采风、寻师访友、了解市场。
      为了激励妻子从技艺上来一个飞跃,他不惜高酬邀请刺绣行业的老前辈和名师来家,面对面地为妻子授课,希望她能博采众长,锐意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爱情的力量是神奇的。从那以后,康宁显得异常的恬静和安详。她几乎整天把自己关在绣房里,如痴如醉地神游在她的艺术殿堂之中。实在累了想休息,她便去买菜、做饭、洗衣、拖地板。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作品也从最初的单面绣、双面绣发展到双面异色绣、立体绣。并且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她呕心沥血成功地探索了“双面异形绣”。充分展现了蜀绣流派的各种技巧。
      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蜀绣,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蜀中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传统的针法有12大类,诸如晕针、参针、拉针、斜滚针等120余种。尤其是“双面异形绣”的要求更加苛刻,那便是:“密不成堆,稀不见底,光亮平齐,短针细密,外实内松”。而且必须是在一层绣缎的正反两面,白描两副形象各异的画面,再用双针双线同时上下穿动,绣正面时也勾勒反面,最后绣出两幅截然不同的图案。它需要花费超过一般双面绣数倍的时间和功夫!
      可爱的康宁像一只不倦的春蚕,就这样辛勤地坚守着她的岗位。
      当每一件新作品完成后,她都欣喜若狂地请丈夫当“评委”,企盼着他的点评和夸奖。在丈夫眼里,妻子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女孩儿。他总是很注意掌握火候,很有分寸地予以赞美和激励。尤其是对那些有创意的作品,还特别加分:奖给她热烈的拥抱和亲吻。并为它们制作各式各样的绣框或用数码相机拍成照片,将它们悬挂于四壁或存入电脑。那些年,他们的家几乎被康宁的蜀绣重新装饰了。那些五光十色、栩栩如生的蝴蝶牡丹、玉羽迎春、幽女神思、仕女戏鹦、稚趣图、长臂金丝猴……室内充满浓浓的艺术气息和欢娱。可是这些美丽的精灵,也让她饱尝了艺术的艰辛和失败的痛苦。操作中,如绣人物或动物的眼睛、睫毛等传神部位时,需要抽出单股的丝线穿进细若牛毛的针孔。绣的过程中,稍有闪失就得返工,一不留神就可能全盘报废。
      有一次,康宁随丈夫去一位朋友家拜访,看见主人养了宠物一狗一猫。联想到民间谚语: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照说猫狗是一对冤家,可是眼前的它们却相处得非常和谐,非常亲密。大家谈笑之余,康宁突发奇想。回去后,她果然以这对“欢喜冤家”为素材,创作了双面异形绣《稚趣图》,绣了整整3个月。终于在同一绣屏上出现了憨态可掬的小狗和小猫。正当丈夫夸奖,康宁欣喜不已时,不慎掉了几滴水在绣品上。结果小狗的红舌头丝线掉色,染红了背面小猫雪白的皮毛。康宁急得直跺脚,欲哭无泪。丈夫连哄带骗的安慰,总算止住她的悲伤。
      1998年5月,汤登勇偶然从报上看到一则新闻,重庆市委宣传部、旅游局等部门将举办民间艺术作品展览,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作品参展。在他的鼓励下,康宁选择了十几件作品送往展场。
      出乎意料的是现场参展的蜀绣作品寥寥无几,即便厂家的也是花样单调,工艺陈旧,给人一种落寞感。而康宁的作品一经展出,不少的观众立即围拢来欣赏。特别是其中的一件《幽女神思》尤为抢眼。从作品的正面看,春暖花开的庭院里,一神情忧郁的女子,手持团扇,独坐山石,正凝神沉思着。当绣框旋转到反面时,这女子也仿佛旋转了180度,画面魔术似地出现了她的背影,但手中的扇子被岩石挡住了,一只活灵活现的猫咪伏在女子坐的岩石下。当时,虽然双面同一图案的蜀绣并不稀奇,而这件独具匠心的双面异形绣在重庆地区却为首创,因此,受到专家和群众的关注。
      后来,这件作品被推荐参评,1999年10月,康宁荣获得了“巴渝十大民间艺术家”称号。随后在数次展赛中屡屡获奖,新闻媒体均作了报道。重庆卫视台"重庆文化"栏目在开播的首期,用30分钟专题报道了《重庆文化人物──康宁》。
      康宁出名了。她的作品随之受到国内外人士的青睐,有的在现场表演或比赛下来后即被人买走,有的还漂洋过海远销美洲、欧洲的一些国家。2005年8月,她跨出国门,随重庆市文联组织的艺术家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参加文化交流活动。2006年5 月,她又荣幸地入选,随重庆市市长王鸿举前往日本参加“中国巴渝风情展”活动。
      
      震惊世人的蜀绣之《谜》
      
      那是2004年11月,“首届中国民间艺术百绝群英会”在成都开幕,康宁由丈夫陪同,带去了她的新作《谜》。这件作品是康宁蜀绣艺术的一次高难度创新。
      作品的正面图案是一个身着红衣素裙的少女,眉清目秀,如花似玉,正神情娇慵地凝视着远方。反面是同样的头花和服饰,但却从头到脚透出一副色泽阴暗、形象逼真,令人毛骨悚然的骷髅骨架。汤登勇对这件作品视若珍宝。出门前,因考虑万一造成人为损坏,他特地为这宝贝标了身价10万元。可是到场后,业内人士均称:标价太低!参赛结果,康宁这件令老公着迷,令世人惊叹的蜀绣作品《谜》,以技压群雄的优势,夺取了百绝金奖!提起这件作品的创作与诞生,的确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那是几年前康宁在解放碑地王广场参加“美术大师作品展”期间,国家一级美术大师姜公醉先生见了康宁的双面异型绣颇感兴趣。于是他问:“你既然可以绣成两面不同的图案来,能不能绣出当面是人,背后是鬼的画面呢?”康宁没听清楚,感觉莫名其妙。幸好她的丈夫在场听得心领神会,特地为妻子作了解说。康宁欣喜这题材之妙,她认为做出来可能没有卖相,但一定有内涵。姜公醉就这样轻轻一点,点燃了康宁灵感的火花,她决定将其作为一个新的探索去尝试。
      在创作的过程中,对心灵手巧的康宁来说,画正面的“人”容易,而且还可以借鉴别人的。但要画背面的“鬼”就非得是她自己的了。因为它需要绘画和刺绣的精密结合,在同一层透明的绸纱上人鬼合一,正反照应并隐针藏线,这样的双面异形图案设计,可说是前无古人。
      为了画“鬼”,康宁冥思苦想。当她锁定以一具骷髅图表现“鬼”时,由于不懂得人体解剖学知识而十分为难。后来她在一家新华书店看见了一套人体解剖图,定价好几百元。她不忍让丈夫投资,宁可每天去那书店“打望”。有时一连站上几个小时,人家都感觉奇怪,不知她究竟要干什么?终于,康宁把“鬼”画出来了!
      在绣制这件作品的过程中,丝丝缕缕,千头万绪,康宁已无法计量自己用了几多针法,几色彩丝!中途有记者闻讯前去“先睹为快”,结果直到看得眼花缭乱,仍走不出迷宫。康宁先后用了一年的时间,这件作品终于完成了。
      在为作品命名的时候,汤登勇兴奋地说:“就取名叫《谜》吧!因为它的做工本身就是一个谜;加之作品的寓意更是谜。在我看来,它形象地告诫世人:真、善、美有时就为一念之差会朝着它的反面转化。它启迪人们抑恶扬善,珍爱生命,这便是《谜》的积极意义。”丈夫对作品的诠释和命名让康宁喜出望外。
      《谜》通过参加展赛问世后,引起观众的一片哗然。记者的报道和“康宁绣”网上的博客留言均采用了“惊呆”二字表达对这绝活的感受。那些爱好女红的大学生们惊叹出于“天才”之手,视其为偶像。至于作品的寓意,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感悟各有不同。
      有收藏家愿出高价买,也有朋友见了他们家的生活境况劝他们卖。而汤登勇则深情地说:“这是妻子几十年心血的凝结,尽管她还会不断创新,但毕竟岁月不绕人,这类主要靠手和眼去完成的视觉艺术,愈往后,谁也说不准她能否再超越。哪怕全家喝稀饭,我也舍不得将它卖掉!”
      “绣制高难度的作品劳动强度很大,很难得坚持下来。我能走到今天,全靠我的老公啊!”
      康宁在记者面前说这话时,脉脉含情地凝视着丈夫,恩爱溢于言表。时至今日,她已为20多名上门学艺的弟子传艺解“谜”。然而,她仍旧不愿面对媒体的摄影机镜头,并且害怕和记者交谈。无奈之下,她的丈夫还得时常充当代言人和大秘书,因为康宁的“知音”非他莫属。
      汤登勇不为金钱所动。高远的意向令他对《谜》之迷恋,对妻子之珍重,使康宁一次次获得艺术生命的腾飞。在《谜》令世人惊叹、行家瞩目,并引领巴渝蜀绣迈进的同时,2005年9月康宁荣获市政府授予的“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6年9月中旬,康宁又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推荐到北京参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随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又推荐她到天津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大展。直到中秋节当天晚上,才赶回重庆与家人团圆。
      见到丈夫时,康宁掏出一叠订单和名片说:“那些人对我的作品很好奇,还悄悄撤开绣框,用放大镜查看。我也听不清楚他们究竟谈些什么,只好请他们有事和你电话联系。”她丈夫接过来一看:好家伙,北京的一家房地产公司订货126幅;天津的一家礼品公司订货60幅。他风趣地对妻子说:“就凭这订单,老婆,你发(财)了哟!”
      “哈哈,我也想发呀,可是就凭我这双手要绣出那么多的货,岂不是要人家等到下辈子吗?”因为数量太大,反倒不可信,他们只不过笑笑而已。
      没想到,第二天她的丈夫果真接二连三收到这两家公司要货的电话。他们都当“康宁绣”是一家刺绣厂:北京要货是为了提高房地产的档次,给每套新房配一幅绣品;天津要货是用于赠送外宾。并且都提出签订合同,分期分批发货等事宜。善良的康宁天真地说,她真恨不能变成“千手观音”,满足他们的需求!
      目前,康宁和丈夫正着手策划新的方案,准备请回弟子们共同努力,传承创新。让巴渝蜀绣更加发扬光大,实现她那“千手观音”的美丽梦想!
      责任编辑 苗 土

    相关热词搜索:蜀绣女工下岗皇后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