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三家分晋”事件始发方山县

    “三家分晋”事件始发方山县

    时间:2020-03-19 05:12:5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它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定的标志,是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战国即由此起始,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划时代意义。

    壬辰年新春,笔者揽卷闲读,发现史书记载的决定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重大历史演变的三家分晋事件竟与自己生活的方山县有紧密的关系,于是细细查考。遍览史册,找方家求教,终得结论:三家分晋事件就是发端于方山县。

    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撰《资治通鉴》,就是从这一年开始,记载的第一件事即是“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这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由此产生,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霸权政治从此结束,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揭开。

    那么“三家分晋”的始发地在哪里?这是史学界一直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通过查考史料、实地走访、细心考证并与当地权威史学研究者论证后认为,三家分晋的始发地为今天的山西省方山县峪口镇南村。此说法,既有历史典籍的记载,也有遗址实地的佐证。

    一、三家分晋梗概

    考究三家分晋事件,我们有必要先对这一重大事件做必要的回顾。

    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使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并吞了。有的国家内部发生了变革,大权渐渐落在几个大夫手里。这些大夫原来也是奴隶主贵族,后来他们采用了封建的剥削方式,转变为地主阶级。有的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还用减轻赋税的办法来笼络人心,这样,他们的势力就越来越大了。

    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到了春秋末期,国君的权力也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大夫(韩、赵、魏、智、范、中行)把持,另外还包括郤、栾等大家族。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后来有两家(范、中行)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又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智家的大夫智伯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就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

    三家大夫都知道智伯瑶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来压他们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齐,韩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万家户口割让给智家;魏桓子不愿得罪智伯瑶,也把土地、户口让了。

    智伯瑶又向赵襄子要土地,赵襄子可不答应,说:“土地是祖业,凭什么拱手让人?”

    智伯瑶大为光火,马上命令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公元前455年,智伯瑶自己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家。

    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

    没有多少日子,智伯瑶率领的三家人马已经把晋阳城团团围住。晋阳城凭着弓箭死守了两年多,三家兵马始终没有能把它攻下来。

    有一天,智伯瑶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晋水绕过晋阳城往下游流去,要是把晋水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他就吩咐兵士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又在上游筑起坝,拦住上游的水。城里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去避难,灶头也被淹没在水里,人们不得不把锅挂起来做饭。可是,晋阳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瑶,宁可淹死,也不肯投降。

    智伯瑶约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城得意地对他们两人说:“你们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韩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顺从地答应,心里暗暗吃惊。原来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韩家的封邑平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旁边各有一条河道。智伯瑶的话正好提醒了他们,晋水既能淹晋阳,说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到晋阳同样的命运呢。

    在这危急时刻,赵襄子派张孟谈偷偷地出城,先找到了韩康子,再找到魏桓子,策反他們反过来一起攻打智伯瑶。韩、魏两家正在犹豫,经张孟谈巧舌一说,自然都同意了。

    第二天夜里,过了三更,智伯瑶正在自己的营里睡着,猛然间听见一片喊杀的声音。赵、韩、魏三家的士兵驾着小船、木筏一齐冲杀过来。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里的不计其数。智伯瑶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马逮住杀了。

    赵、韩、魏三家灭了智家,不但把智伯瑶侵占两家的土地收了回来,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以后,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派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想,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打那以后,韩(都城在今河南禹县,后迁至今河南新郑)、赵(都城在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魏(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都成为中原大国,加上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二、“皋狼”是三家分晋的“始发地”

    三家分晋战争是因为“智伯瑶请蔡、皋狼之地,赵襄子弗与”引发的,那么,蔡、皋狼之地具体在哪里?

    皋狼之名最早见于《战国策·赵策》:“智伯帅(率)了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灭之。休数年后……又使人之赵,请蔡、皋狼之地,赵襄子弗与。”

    《史记》:“孟增(赵氏之祖)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即以所居之地为号。“智伯之赵,请蔡皋狼之地”,而赵襄子不与,即此。以后《资治通鉴》等史籍中均有皋狼的记载。

    皋狼县为战国时赵地,西汉置皋狼县,属西河郡,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封代共王子刘迁为皋狼侯,东汉末废。

    皋狼故城,史书多言在永宁州西。今据戴东原《汾州府志》和胡宗虞《临县志》所载,“当在后周窟胡县地”,即隋之修化县。据考,窟胡县在临县南百里、离石北65里之南村堡。1963年文物工作者在普查中,发现方山县峪口镇南村堡有汉代古城遗址,即皋狼故治之所在。

    据考证,城址始建于春秋战国,先后为战国皋狼邑、西汉皋狼县治所,十六国汉刘渊起兵反晋在此建都,称左国城。城址平面呈不规则形状,南北长约3.5千米,东西宽约2.5千米,总面积近900万平方米。

    战国的皋狼城位于中部,城址平面呈梯形。

    汉代的皋狼县城和十六国时期的左国城系皋狼城内外套城,内城继续沿用战国皋狼城。外城城址平面呈喇叭型。为加强防守,在套城基础上扩充城的东部——东城。

    南村城址独特的布局,为研究战国至晋的历史以及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

    《方山县志》也将方山的历史沿革记载无误,本县赵庄村和大坪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鉴定,远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境内繁衍、生息。县境春秋属晋,战国归赵,始置皋狼邑,西汉置皋狼县属西河郡。西晋置左国城,属西河国。北齐文宣帝天保三年(552)置皋狼县,属怀政郡(离石)。北周静帝大象年间增设窟胡县,属石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建方山县。唐高祖武德二年(619)置方州,县属之。

    除了地名与史料记载的吻合外,史书还记载了赵氏家族最早的封邑在皋狼,《史记》:“孟增(赵氏之祖)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赵氏先祖孟增,自幼聪明过人,对商朝的甲骨文造诣颇深,因而“幸于周成王”,被周成王召入宫内,当上了讲学的太学士。不久,孟增就得到了周成王的嘉奖,被赐封于皋狼。周成王并以居住地名皋狼(今山西陕西交界之河套地区)赐孟增名为“皋狼”。这是赵氏第一次受赐封。孟增以地名显贵。

    河套地区位于北纬37度线以北,一般指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阴山以南、长城以北之地。包括银川平原(宁夏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今分属宁夏、内蒙古、陕西。黄河在这里先沿着贺兰山向北,再由于阴山阻挡向东,后沿着吕梁山向南,形成“几”字形,故称“河套”。而方山县的地理位置正是在晋陕交界处的吕梁山腹地,由此推断方山县皋狼即为三晋分家的皋狼之地。

    那么“蔡”这个地方又在何处?据吕梁市离石区政协文史委专家考证,“蔡”地在今天离石区西面二三十公里处的地方(据《离石乡情》载),而方山县的皋狼城就位于离石区北面30公里处。

    从史料记载和遗址方位上看,当时,智伯所求蔡、皋狼之地就在今天的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西北方向的,以方山县峪口镇南村皋狼城遗址为轴心的周边一带。

    三、刘渊在此发动匈奴起義,很快推翻了西晋王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内迁少数民族在内地建立的国家政权

    龙年元宵节刚过,笔者驱车来到方山县峪口镇南村,站在皋狼城遗址上。确切地说,应该是后来的左国城城墙遗址上。

    朔风凛冽。寒风掠过我们单薄渺小的身影,将笔者的思绪吹向了春秋战国,当年的城堡早已不在,只有宽厚夯实的城墙还在述说着什么。

    年近80岁,土生土长的南村人闫林保对笔者说:“早些年,在城墙周边的耕地,许多人都在地里刨出过不少铜箭头,后来才听说这是青铜器箭头。”

    闫大爷所说的铜箭头究竟为何年之物?学界说法不一,但笔者更倾向于刘渊时期。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刘渊在皋狼城的基础上建立起匈奴汉国的都城,即从公元140年西河郡内迁吕梁起,这里建为左国城,南匈奴的首脑机关“南单于庭”就入驻这里。这里成为北方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的核心基地,先后辉煌400多年,孕育了一支强大的“离石胡”人,在民族融合史上产生了里程碑的意义。

    南单于庭入驻后,对这里进行了创造性经营。沿用并扩展了春秋战国和秦汉城池,背靠东部大山,面向北川河水。依山就势,构筑城垣,东、南、北三面环岗而筑,东城墙沿山脊线而建,内外双城,严密捍御。内城呈长方形,外城随地形呈不规则形变化。总体建设为内城、西城、东城三个部分,成为城套城、城包城,内外结合,互为照应的军事城防。最外围周长9932米,总面积达到8.7平方公里。

    这里作为南单于庭匈奴左部帅驻地,统领并督察匈奴五部军事。当时曹操把匈奴五部分布到石楼、汾阳、文水、忻州和祁县一带,其领导核心就在方山县左国城。

    南匈奴统治集团在这里生活、开会、娱乐、研究内部事务,处理各种问题,协调五胡之间及胡汉之间关系。

    西晋惠帝建武元年(304年),南匈奴首领刘渊根据当时天人环境,在此作了当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报告认为“魏晋代兴,单于空有虚号而无尺土之业,各王侯都降同普通老百姓。当前形势和任务是: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为我们兴邦复业提供了天赐良机”!于是,在晋朝皇族骨肉相残、胡人受压、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的大背景下,一个以刘渊为皇帝的匈奴汉国迅速孵化出巢。刘渊在此发动匈奴起义,很快推翻了西晋王朝,统治了山西大部分及长安、洛阳等中原的核心部位。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内迁少数民族在内地建立的国家政权。

    今天,吕梁一带还有许多当时胡兵征战的遗迹。左国城城墙保存了下来,基本完好。

    据光绪《永宁州志》述刘王晖山,上有“饮马池”,曾是刘渊牧马场,“今渊祠尚存”。吴城镇上四皓村有刘渊行宫。卢城(今离石上楼桥村)为晋并州刺史刘琨所筑攻刘曜的城垒。马头山有刘琨庙,玉林山有石勒墓。直到一千多年后,这一带三十多村还组织庙会,祭祀“石勒爷”。

    相关热词搜索:方山县始发三家事件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