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旧书中也有黄金屋

    旧书中也有黄金屋

    时间:2020-03-19 05:24:2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昔日几毛钱 今朝上万元

    每个人家中都多少存着些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旧书,而在收拾屋子或者乔迁新居时,不少人都将这些书页泛黄或品相不佳的“废品”贱卖或干脆扔掉。殊不知在收藏品市场,一些旧书其实是身价极高的宝贝……

    古籍善本,水涨船高

    近几年,古籍善本收藏成为一个新兴的收藏门类被众多藏家追捧,很多古籍善本的价格在几年中就能翻好几倍。

    通常,古代珍贵的文献资料的古书刻本、写本都可称为古籍善本,其中包括书籍、雕版、信札、石碑、档案等。

    从时间上分,古籍善本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乾隆中期以前的线装书,也是传统意义上的古籍。这类书大部分已被国家划定为文物范畴,且由于距今时间较为久远,历经近代历次战火、劫难后留存下来的数量少,所以价格不菲。这类书籍大部分只能在各地博物馆看到,民间即使有交易,也只会出现在拍卖市场上,几乎不存在地摊捡漏的可能性。此类书门槛太高,不宜大众收藏。

    另一类是乾隆中期以后至民国初期的线装书。这类书一般不属于文物范畴(个别例外),所以买卖都较为自由,且由于距今年代较近、发行量相对以前较大等缘故,存世量不算稀少,价格相对于前者更低,但是由于这些古籍的字体均为繁体,且不少书籍没有断句(就是没有标点符号),所以一般大众读起来会觉得晦涩、不易懂,因而其价值鉴别需要文学、版本学等较强的专业知识。这类书籍适合入门较久,具有较强功底的藏家收藏。

    目前,古籍善本的价格远远低于书画及古玩市场,但其所包含的文献和文物价值极高,因此被艺术品市场称为“蓝筹股”。以目前市场来看,还没见过一本堪称善本的古籍身价买进之后下跌,由此看来古籍善本具有很强的升值潜力。

    但古籍善本的投资门槛较高,初涉古籍善本领域的投资收藏者千万不可贪大求贵,应量力而行。如目前清代、民国印本价位较低并具有一定升值空间,适宜收藏。此外,清代中期以后,使用石印技术印刷的《点石斋画报》《芥子园画谱》等,目前价格多在几十元一册,但由于这种石印技术今日也基本废弃,此类书籍还有升值空间,初入门的藏家不妨由此入手。

    解放前旧书,将成黑马

    时下,解放前旧书在藏书市场中开始备受关注。藏界人士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解放前出版的各类图书将成为藏书界中黑马。

    解放前旧书主要指的是从民国初期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时期出版的各类图书及刊物。目前,相对于古籍善本的价格,解放前旧书的价位还处于较低状态。不过近年来,整体市场行情处于慢慢爬升态势,解放前旧书中各类图书在拍卖市场上也是频频现身,其攀高的趋势已经形成。

    解放前旧书涵盖的品类比较多,不同的板块市场表现不一,其中线装书市场日益火热——民国初年,部分学者及权贵人士之间掀起复古风,用传统雕版印刷技术印制了一批书籍,当时印数有限,流传至今更罕见。其次,特殊资料性文献受追捧,包括国内期刊、报纸等及西方为研究中国文化而印刷的一批图书文献,如研究中国瓷器、家具等艺术品及老城建筑的书。

    收藏解放前旧书的玩家,除了应看书本的年代外,还应从内容稀有程度、出版商的名气、印刷质量优劣等多个方面来考察旧书的收藏价值。

    业内人士认为,现在解放前旧书的价格还在低位,行情还未启动,像鲁迅、茅盾、许地山和郭沫若等作家早期精品版本文艺作品,200—300元一本正是入手的好机会,未来价格有着更高的预期。

    “文革”书籍,也成热门

    继“文革”瓷器、毛泽东像章、毛泽东语录、“文革”宣传画之后,“文革”时期印制出版的各类书籍、文教课本等也成了“文革”书籍收藏热门。

    近年来,“文革”时期出版的各类书籍,越来越受到收藏界人士的关注。“文革”书刊一般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宣传资料类,主要有马恩列斯和毛泽东的各种著作及党的“九大”和四届人大宣传资料等其它文献;第二类是文学艺术类,主要有“文革”时期出版的各类文学艺术作品,还有各种文艺形式的八个“样板戏”等其它文艺书籍;第三类是期刊杂志类,“文革”时公开发行的各种书籍很多,但发行的刊物种类却要少许多,影响最大的是《红旗》杂志,还有《朝霞》《学习与批判》等期刊。第四类是在“文革”时期出版的学生用的课本。像《语文》《算术》《数学》等课本上,随处可见“文革”的时代烙印,连课本里面的插画也能看出“文革”宣传画的影子。

    “文革”书刊当年的印刷数量虽然很大,但绝大部分在“文革”结束后多被清理销毁,因此现在实际留存下来的“文革”书刊的数量并不多。

    目前,“文革”中一些早期出版的“文革”味浓郁的书刊备受市场追捧。一些发行量极小的毛泽东著作的稀有版本系列(如少数民族版、盲文版等)的价格已过了千元大关,一本“文革”早期的旧刊物如《红小兵》《解放军歌曲》等,价格大约在30至100元之间,一本“文革”后期出版的《学习与批判》杂志目前价格视品相新旧一般定价在10至30元左右。 “文革”课本的市场价格也不太贵,在收藏市场上每本只要一二十元,品相好的也不过数十元。

    “文革”时期的书籍虽然主题思想较为集中,但在表现形式上非常多样,涵盖了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正因为当时出版、发行“文革”书籍的出版社众多,造成一些知名出版社印制的书籍有很大的发行量,而一部分书籍因为各种原因只有少量留存下来,导致“文革”书籍收藏者分成了两个类别:按版次收藏,或者专注于收藏发行量的冷门书籍。就市场情况来看,按版次收藏的方式比较容易入门,只要查看一下书籍底部的印刷、发行说明就一目了然,上面印有详细的出版版次和时间供收藏者辨别,有的收藏者会努力凑齐各个版次的同一本书。玩发行量的收藏者一般不关注书籍的具体内容,他们关注的是一本书籍的发行量,越少越好。不过“文革”时期的很多书籍不会印上发行数量,这就要求玩发行量的收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收藏知识,不经过史料查证很难达到目的。“文革”课本的收藏讲究套藏,按照每个省市、每个教育阶段、每个课目的不同按册收藏,这样收藏无疑加大了难度,但纪念意义更大。

    “文革”书刊因其特殊的政治背景和历史意义而具有较高的研究和收藏投资价值。业内人士认为,“文革”时期的书籍其价格仍有上升趋势。

    老字典,悄然升温

    每个人通常都会拥有过一两套字典,但它们在陪伴你走过上学生涯后,多被弃之一旁。不过,随着收藏热的风生水起,一些老字典在市场上远远比新的吃香。

    《新华字典》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白话释义、用白话举例的字典,曾会聚了一批声名卓著的大家:魏建功、叶圣陶、陈原、吕叔湘、丁声树……60年里,曾先后经过几代专家学者的多次修订,印行4亿余册,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工具书。

    《新华字典》最初由新华辞书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53 年、1954 年出版了两个版次;1957 年改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称新1 版。在此后的50 多年中,商务印书馆又先后于1959 年、1962 年、1966 年、1971 年、1979 年、1987 年、1990 年、1992 年、1998 年、2004 年、2011年推出了多个修订本、重排本。

    任何收藏品都以稀为贵,凡是书刊、钱币卡类,发行量是个关键。《新华字典》作为工具书,其发行量甚巨。如此庞大的发行出版量,在全球也是屈指可数的。这当中版别就显得特别重要,尤其是那些带着明显时代烙印的。

    现在市场上很难看到早期版本的《新华字典》,品相好的更少。目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字典市场价一般在二三百元一本,1953 年、1954 年最早两个版次,品相九成的市场价在1000—3000元。但品相差或者出版时间越往后,价格越低,有的也就几角钱,比卖废纸差不了多少。

    另外,收齐收全也是收藏的一条门路。如果把60年间出版发行的《新华字典》各个版次都一一找全,那以后可能将是不小的收获。

    业内人士认为,除了早期版本的《新华字典》有收藏价值外,新出版的《新华字典》也值得收藏。第11版新增了许多汉字近年来出现的义项,如“晒工资”“房奴”“学历门”……新版的新华字典与那些印着口号、语录的《新华字典》一样,时代气息浓郁,值得收藏。

    除了《新华字典》外,其它老字典、老词典还有许许多多。不论哪一种,在收藏市场都表现出了一种悄然升温的趋势,如清道光年间的《康熙字典》,在2008年时每套仅售一千元左右,如今行情已达到3000元,虽然提升幅度不是很大,但这是老字典收藏价值升温的一个重要信号,是收藏买进的好时机。

    近现代画册,异军突起

    画册是名家绘画精品的结集。近年来,近现代画册卖价一路走高,不光在拍卖会上,在旧书店里也格外受青睐。

    过去,说起旧书收藏,人们首先想到的都是当代著名作家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文学名著。可谁也未曾想到,一些出版时期较早的普通书画印刷物也会成为香饽饽。

    近两年来,上海朵云轩、北京荣宝斋、中国书店等早期展览图录,名家早期港台及海外展览展销图录,海内外各大出版社、文化机构的藏画出版印刷物等,在拍卖场上异军突起,拍出了罕见的高价。如1955年上海博物馆《画苑掇英》三大册、1957年商务印书馆特印本宋锦护面《天籁阁旧藏宋人画册》、上世纪70年代香港初版的四开大本《扬州八怪画集》等曾多次拍出过万元的价位。

    尤其是在2011年5月中国书店春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 1952年荣宝斋刊套色印本《齐白石画集》以4.18万元成交,该印本收集齐白石作品22幅,色彩艳丽,形神兼备,真实生动。而1959年荣宝斋刊套色印本《白石墨妙》更以6.82万元成交。

    业内人士认为,近现代画册之所以广受追捧是因为这些早期出版物非常可靠,这些画册、图谱涵盖了一流名家的早期作品,各种近现代书画图录容量大、系统性强,是目前书画鉴定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收藏近现代画册,应尽量选择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且印刷质量好、档次高的。著名出版社出版的画册,尤其是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广东博物馆、南京博物馆等馆藏机构出版的画册较受市场追捧。此外,还要看画家的艺术地位、画册的稀缺性和社会的需求量。传本少的、名人签名本或赠送名人本、集中名家代表作的画册都可提早下手。近10年出版的部分画册虽印刷精美,研究价值也高,但因年代太短,市场上还未完全认可,因而,收藏价值不太高。

    小人书,行情最火

    小人书,又称连环画。目前小人书收藏已成为收藏市场的热门,近年来在拍卖市场上屡创新高,出尽了风头。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收藏业的蓬勃兴起,连环画被称为“连藏”异军突起,成为一种独立的收藏门类。据了解,目前全国连环画收藏者已超过200万人。

    小人书投资价值同样也不容小觑,尤其是各种名家绘制的老版本精品小人书,这些年来升值很快,在拍卖场上更是风光无限。如早在2009年4月举行的“重庆市第三届(全国)连环画交流拍卖会”上,一本原价只有0.22元、品相达到9.8品的《潘必正与陈妙常》连环画,以底价5000元起拍,最终竟拍出了5.1万元的全场最高价,这本1956年由朝花少年儿童出版社初版初印的小人书,经过半个多世纪后身价竟然暴涨20多万倍。

    在2011年7月上海国拍第二届连环画拍卖会上,有近800件连环画亮相拍卖会。一套老版本(共60本)《三国演义》连环画,以4.8万元的高价起拍后一路向上攀升,最终以10万元成交。一本《罪恶的旧社会,革命妈妈邓惠中》连环画,以100元的底价起拍,经过众多买家的激烈角逐,最后竟破天荒地拍到了5.4万元的天价,该价格也成为迄今为止国内单册连环画成交的最高纪录。

    在2011年8月北京潘家园举办的连环画拍卖会上,有230余件连环画参加了拍卖,其中一本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5年3月初版初印的《渡江侦察记》连环画,起拍价就高达1万元,最终以2.5万元成交;《人民诗人白居易》连环画起拍价为2000元,最后也拍出了2.3万元;人民美术出版社于上世纪60年代出版、由华三川等人创作的“大众画库一套”共41本连环画则拍出22万元的天价。

    2012年5月在成都开幕的第三届全国连环画交流会上,一套残缺的1963年版《三国演义》连环画,卖出了20多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收藏者还连称“值得”。

    2012年12月在武汉召开的第十届全国连环画交易会上,各地藏家带来313份精美连环画,其中《白蛇传》更是以3.8万元的高价被藏家拍走。除了《白蛇传》以外,1957年出版的《桃花扇》拍出了1.5万元,1964年出版的《李双双》和1963年版的《枯木逢春》也分别拍出1.5万元和1.6万元的高价。这一切充分显示出大众书刊拍卖市场对老版精品连环画还是十分青睐的。

    判断小人书是否具有收藏价值,首先要看年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小人书,因为存世不多,升值空间大。但发行量大、普通版本的小人书目前的价格升值空间不大,一般成套系列小人书的价格大约在几十至几百元之间。其次,要看品相,从书店买回从来没翻阅没拆封的称为“全品相”,收藏价格最高,而九成新以下的连环画收藏价格则大打折扣。此外,一些获过奖、题材好的、名家的小人书作品更是蕴藏很大的升值潜力,如上世纪60年代初的名家画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

    相关热词搜索:也有书中黄金屋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