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都市报如何做好理财报道

    都市报如何做好理财报道

    时间:2020-03-22 05:11:5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有数据显示,中国A股市场总市值突破27万亿元,2年前的数字是3万亿元,2年里总市值增加了9倍。与市值一起爆棚的是人们对投资理财的热情。江苏三季度储户调查显示,今年三季度居民股票基金投资意愿达到了48.08%,是1999年以来的最高点。我们正处于一个财富不断累积的时代,如何让财富在手里保值增值,是读者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媒体必须为读者做好的服务,理财报道应运而生。

    理财报道现状分析

    1 理财报道前景广阔

    笔者近日做了一个统计,南京十多家银行一个月内推出的各类理财产品加起来多达42种。理财产品有QDH、打新股、挂钩港股、挂钩信托、挂钩海外市场股票等。对一个普通百姓来说,要想探知这些理财产品的“底细”,恐怕得下一番工夫。

    现在很多产品广告上写着“预期收益率高达23%”,市民很容易理解为自己所买的产品到期后会拿到23%的收益。其实不然,有的产品甚至会亏本。一位女士最近来本报投诉:两年前买的港币理财产品,由于突破了挂钩LIBOR利率的区间,银行方面劝她提前支取,不但没有任何收益反而还要倒贴8%手续费,这令张女士简直无法接受。

    为什么?到底是为什么?读者希望能有一种渠道为他们解决无数个理财“为什么”。而从大的方面来讲。理财不仅包括股票、债券、保险、房产、期货、金银等投资行为,更包括一个人在一生中不同时段对自己财富的不同处置。人所处的时段不同,承受风险的能力也就不同一人所处的时段不同,理财的需求也不同。这些对于刚刚尝到财富味道的国人来说,都是全新的,这为媒体大展身手提供了绝佳机会。

    2 理财报道理念存在混乱的问题

    股市的一轮牛市,把百姓对投资收益的胃口吊得很高。不少读者更是将理财等同于投资,整个社会对理财都涌动着一种暴富情结。

    社会对理财的理解偏差也反映在媒体行为上:有些媒体出卖自身公信力为利益机构代言,将股民带上疯狂赌路;有的媒体乐于做预言家,捕风捉影就唱衰唱兴某个投资领域,有的媒体偏激,脱离大的宏观政策分析行业发展,甚至与大的调控唱对台戏;有的媒体在处理读者理财问题上,报道真空化,说得头头是道就是不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有些媒体更是不负责任,盲目炒作一些投资热点,哪儿热就炒哪儿,造成读者跟风,宣传的不是理财理念,是投机理念。

    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任何一个报道都要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理财报道也是一样。目前公众对如何理财增值情绪高涨,负责任的媒体应该为读者提供正确的理财理念、方法,甚至是正确的财富观。

    3 理财报道的综合敏感度要加强

    目前股市一直在徘徊,不少股民被深套其中,对行情会往哪里走也没有专家能够说清楚。现在想想当初中国证监部门不厌其烦的规劝真是苦口婆心。还有房市,中央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意图现在看起来是很明显的,但当初调控开始时有几人当真了?期货,股市、汇率,三者之间形成越来越默契的连带关系,在一个领域表现出的惊天巨浪,其实在其他领域已经出现过前期征兆,又有多少人留意过?

    理财报道必须能够敏感地抓住政策的变动以及市场释放的有效信号,并分析政策和信号可能会带来的深层次影响。这就需要媒体记者有较强的经济专业功底和对某一经济领域的长期研究关注。当前从事理财报道的记者,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没有系统学过经济知识,大量记者都是边干边学。在经济知识和报道领域熟悉上的欠缺使目前的理财报道综合敏感度普遍偏弱。

    4 理财报道手法有待改进

    理财报道既不能一言九鼎也不能八面玲珑。这让目前的理财报道在报道手段上存在着一定的尴尬,报道放不开手脚,读者读着也不过瘾。

    在平时的报道中,媒体经常要先人一步对投资方式进行预测,如黄金在700美元左右时,《南京晨报》就曾报道让大家关注这个投资方式,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分析。现在黄金已是830美元,时间证明我们推荐的投资方式是正确的。但在很多时候,中国投资市场存在着政策性,政策和理论有时会不衔接,使得理财报道“踏空”,如果媒体报道一言九鼎的话就会导致尴尬。

    另一方面,现在一些市民最想得到的信息就是:“买哪个股票最赚钱?买哪个基金稳赚不赔?”但作为媒体并不能100%打包票去推荐读者买哪个,采取的态度只能是“股市有风险,人市需谨慎”,不能进行推荐或者是大而化之地进行分析,这又不能满足一些读者的胃口。

    如何做好理财报道

    在理财报道方面《南京晨报》走得比较早,2003年末就开始重视这方面的报道,陆续开辟了“我的钱袋”版面、理财周刊等。《南京晨报》的证券新闻版长期的工作更是赢得读者“做证券读晨报”的赞誉。做好理财新闻。我们进行了以下尝试。

    1 宣扬正确理财理念,做好读者的教育

    投机可以让人暴富,也可以让人家破人亡。尤其在股市不断走高的时候,各种暴富神话往往催生利令智昏的赌徒。《南京晨报》一直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冷静客观地报道股市,并开辟“新手必读”、“投资智慧”等专栏对“新股民”进行教育。

    2007年5月9日,股指逼近4000点,《南京晨报》就“养老钱炒股、借钱炒股、辞职炒股、抵押家产炒股”等八种不当股票投资行为,在全国范围内第一家站出来为头脑发热的股民们“泼冷水”,提出“千万不要做疯狂赌徒”。此稿刊登后,反响强烈,被央视、新浪等媒体转载。报道很好地对股民进行了引导,在报道发出一周后,证监会发文明确要求加强对新股民的教育,让新股民增加风险意识。

    为了让读者对股市有更高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南京晨报》还组织过“上市公司发展论坛”,邀请了国内著名的经济学专家巴曙松、著名的草根股民杨百万以及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到南京来与读者共同就财富话题进行思想碰撞。

    2 及时解析比重大财经新闻本身更重要

    目前理财领域的发展动向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对重大国家政策进行及时解析,让一般读者看得懂,看了有用,是目前理财报道的重要方式之一。

    如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9月27日发布规定,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南京晨报》立即做出反应,采访银行、房地产商、房产专家、金融专家,请他们解析政策发布的根由、影响,同时采访普通购房市民的反应,对楼市、市民理财有何影响。第二天接着采访各家银行的真正做法是什么,结果记者采访到在国家发布文件后,有的银行由于没收到总行文件,所以还在按老政策执行,因此,有一些市民还可以贷到便宜的房贷。《南京晨报》就第二套房贷政策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跟踪报道。将这个事件报深报透,对市民有用。

    今年以来央行已连续6次加息,每次加息当天晚上《南京晨报》快速布置,主要着眼点放在对市民的影响上。如第5次加息后,前几次累积加息的效应已有所显现,《南京晨报》

    就此问题展开了充分报道,采访市民的个例。他们在房贷中每月增加了多少钱,并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同时采访楼市专家和理财专家,在目前情况下房市价格会有什么变化,对连续加息该不该提前还贷等焦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

    3 互动报道,增强服务性

    没有一个理财方案能够适应所有的读者,理财报道需要的其实是“点对点”传播,互动式开展。在这一点上报纸就不如网络,如一些理财的网站有即时问答。我们的做法是选准市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互动报道,帮读者实实在在地解决难题。

    《南京晨报》开办了“理财面对面”,帮读者做好理财服务。晨报还独家开辟了“新闻会客厅”,并与搜狐网站合作,推出实时互动的访谈节目。年初央行首次宣布加息后,《南京晨报》立即邀请南京银行的理财师、证券公司的分析师走进“新闻会客厅”,现场的读者和网友提出大量的加息话题,专家现场讲解政箫出台背景和影响,并解答问题。形成了台上台下互动,网上和网下互动。

    《南京晨报》理财报道在静态报道的同时,也在周末进行活动。每个周末都推出“理财进社区”活动,由《南京晨报》选择社区,邀请理财专家深入社区与百姓面对面就理财热点话题进行交流,活动反响非常强烈。我们抓住每周的理财热点,每次活动一个主题,如最近股市在高位震荡,股民不知该如何操作,《南京晨报》就邀请了银行理财师、证券公司的分析师到社区现场与市民讲解目前股市的形势,可以采取的操作等,并对市民的整个理财配置进行解析。活动结束后,晨报对市民普遍关心的话题进行充分报道,让投去现场的人通过报纸也能增长知识。

    4 维护读者利益,关注投资陷阱

    理财时代初期,在涌现一个个赚钱渠道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投资陷阱。这些陷阱利用普通市民缺少经济知识,以高收益来欺骗老百姓。《南京晨报》在维护读者利益的理财“揭黑’报道上一直高歌猛进。目前为止,《南京晨报》已刊发了不少有全国影响的独家报道,如发财原始股案、地下炒金案、股票发财软件案等。以发财原始股案为例,晨报记者先对“原始股”进行“暗访”,了解到“原始股”宣称将在海外上市,届时3-5元认购的股票会翻几倍甚至几十倍。记者又通过正规采访渠道了解到,那些“原始股”其实是空壳公司,中介花言巧语骗市民购买,采用的是传销形式,这些股票都不是在交易所发行的。记者在了解到真相后,请求公安部门配合,最终捣毁了在南京风光一时的“原始股”中介。同时《南京晨报》开通热线。让那些上当的股民们来举报。《南京晨报》的连续跟踪报道被多家门户网站转载报道。地下炒金案则揭开了中国最大的地下炒金集团的罪行,《地下炒金调查》从2006年2月份的调查,到当年10月份作为全国性大案水落石出,《南京晨报》在维护读者利益上做出了自己的影响力。

    相关热词搜索:都市报如何做好理财报道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