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网络探究学习模式WebQuest中导言模块的教学设计研究

    网络探究学习模式WebQuest中导言模块的教学设计研究

    时间:2020-03-23 05:10: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本文在全面分析WebQuest教学设计的基础上突出了情境创设的重要性,给出了一些情境创设的建议,同时还提出了一种以辩论方式来导入的新的情境创设策略。

    关键词:Webquest 探究学习 辩论式情境创设策略

    全世界许多教师已被引导到或已经自己发现了互联网上的珍宝:WebQuest。WebQuest模式自提出以来,备受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推崇,变得日益流行,是适应当前信息社会和素质需要的一种信息化教学模式,而且已被视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最佳模式。由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于2000年为美国修订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推荐的6个优秀教学案例中,有5个都属于WebQuest模式;此外,由著名的Teaching and Learning杂志评选出的2003年度美国10

    项最佳教育技术应用项目也全部属于WebQuest模式。

    1. WebQuest的概述

    Webquest课程是1995年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的伯尼·道奇(Bernie Dodge)博士和汤姆马奇(Tom March)创立的。Webquest 是英文,Web即“网”,Quest即“探寻”,现译为“网络探究学习”或“网络主题探究”(围绕某个主题利用互联网进行探究性学习)。

    1.1 Webquest的概念 简单地说,Webquests是利用因特网资源的授课计划或者是课程单元,当然Webquest与一般的教案或者单元教案相比增加了一些复杂性。Webquest通过向学生提问一些本质性问题、提供进一步探索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应用他们的知识,从而努力让孩子在较高的水平上思考。

    1.2 WebQuest共包含2个水平层次:一种是短期WebQuest,另一种是较长期WebQuest。

    1.2.1 短期WebQuest

    短期WebQuest是专门为1-3课时的课程单元设计的,其教学目标是知识的获得和整合,所以,在每个短期WebQuest结束的时候,要求学习者能够掌握大量新的信息,并且理解它们。

    1.2.2 较长期WebQuest

    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典型的较长期WebQuest一般将持续1周~1个月,其教学目标是知识的拓展和提炼,所以,在完成了一个较长期WebQuest以后,学习者对知识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能够将知识进行某种方式的转换,并要求他们通过制作一些可供他人在线或离线交互的多媒体作业来证明自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1.3一个完成的WebQuest教案都必须包括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模块:

    导言:为“探究”提供背景信息,构建一个“脚手架”。

    任务:一个可能完成的并且是有趣的任务。

    资源:完成任务所必须的信息资源。

    过程:教师起“导航”作用,对学生探究学习的步骤有清晰的指导说明。

    评价:采用测评表来考察学生作品的不同方面(包括过程、结果、态度、情感等)。评价人员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家长和同学。另外,根据任务的差异,评价的对象可表现为书面作业、学生的作品、创作的网页或其他内容。

    结论:指完成这次探究学习的结论。提示学生已经学到了什么,并鼓励他们把这种探究的经验扩展到其他领域。

    目前全球已有数千计的教师建立了自己的WebQuest课程网页,并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开展了实践。

    2.基于Webquest模式的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自从1995年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Bernie Dodge)和汤姆·马奇(Tom March)首先创建了WebQuest模式(Dodge,1995)以来,对基于这种学习模式的教学设计的研究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虽然这种教学设计的总框架基本没变动,都包括6个模块:引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结论,但针对6个模块的单独研究却呈现出很多的设计方案.

    据笔者统计,在惟存教育等网站搜查的120多篇学术文章中,单独研究引言和结论模块的各1篇,单独研究资源和任务模块的分别为10篇和2篇,单独研究过程模块的2篇,单独研究评价模块的没有,其它的都镶嵌在整篇文章里稍有研究。下面是各模块的研究情况:

    2.1导言模块

    此模块亦为创设情境模块。针对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创设情境的方法。比如,化学学科一般就是利用实验创设情境来导入的,因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当把千变万化的化学现象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展示给学生时,必然会使他们激动和兴奋(夏淑芳,《谈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方法》)。不管针对什么学科进行情境创设,总体原则都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2.2任务模块

    该模块是Webquest的核心环节。针对该模块的单独研究,湛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的王林发老师谈到基于WebQuest的学习任务设计,需要考虑探究的内容、学习者的特征、网络的资源和学习工具,从行为性、目标性或生成性的取向来设计任务。依据主题的核心,将探究内容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分解成了解、领会和掌握三个层次作为任务:一是解决问题的常备知识;二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三是解决问题的规律与方法。

    2.3资源模块

    这个模块单独研究的较多。针对不同的学科对资源的建设也有很大的区别。教师围绕任务,提供完成任务可能需要的网上资源列表,对要查找的资料给出一个定位,避免学习者在网上漫无目的地寻找(张海笑,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学习资源可分为预设资源、相关资源和泛在资源三种不同的层次,在实际运用中,如何根据研究任务需要正确地选择和应用资源(叶平《研究性学习的设计要素》)。

    2.4过程模块

    该模块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WebQuest的过程模块中,教师应将完成任务的过程分解成循序渐进的若干步骤,并就每个步骤向学习者提出短小而清晰的建议(张海笑,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在过程模块中,细化探究学习的步骤,最终达到任务的完成,从而形成探究学习的过程。在分解得到的不同的过程中,提供相关资源。其一,循序渐进地分解过程;其二,过程描述要解决的是具体问题;其三,过程描述应提供清晰的教学指导,包括对学习者扮演角色或看问题视角的描述及学习建议;其四,保持一定的开放性(李建生,《构建WebQuest进行教学设计》)。

    2.5评价模块

    评价环节是个至关重要而又难度较大的部分,“量规表”是评价环节研究的热点,涉及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指标的个数、每个评价指标的标准、评价内容多元性、评价标准的清晰性、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参与制订评价量规表等(李霞杨传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对Webquest评价环节的一些探讨》)。

    2.6结论模块

    对结论模块的研究相对较少。它提示学生已经学到了什么,并鼓励他们把这种探究的经验扩展到其它领域。一般采用学生总结和教师总结相结合的方式。

    3. WebQuest中导言模块的教学设计研究

    从以上研究状况来看,人们对WebQuest教学设计中导言即情境创设研究非常薄弱。

    导言即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创设情境,介绍主题内容及背景,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是什么,给学习者指定方向,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3.1 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情境创设是整个WebQuest教学设计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环节,那为什么情境创设这么重要呢?笔者在十几年教育实践工作中清楚地发现,不论教师的教案设计得多么完美,效果不一定能展现出来,最主要的是学生愿不愿意跟你配合。如果大部分的学生都不怎么听话,教案即使设计得再好,也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而且目前大部分教师都还是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以把每节课该传授的内容传授完毕为目的,很少关心学生是否真正达到了教师教案上所写出的教学目标。要使这么多的学生都能配合教师一起完成任务,教师需要有一定的技术,而这种技术最主要的就是对情境创设的把握。不同的情境将引出不同的问题,带来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情境性问题的来源非常开放,不同的人即使在相同的情境中,也会以不同的视角理解学习的内容,情境又将随着研究的过程不断变化,随着问题的发展而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内容,所以情境创设需要花很大的功夫,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领域。

    3.2 导言模块中情景创设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时间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时间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能激发联想,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内容,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

    情境创设应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科内容有严谨结构的情况(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内容皆具有这种结构),这时要求创设有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其中应包括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以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探索;另一种是学科内容不具有严谨结构的情况(语文、外语、历史等文科内容一般具有这种结构),这时因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在该环境下应能仿真实际情境,从而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情境创设还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对于中小学生,应尽量创设图文并茂的多媒体环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习兴趣;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应创设有一定挑战性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3.3 情境创设的教学设计

    笔者认为情境创设就是介绍主题内容及背景,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是什么,给学习者指定方向,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作为整个WebQuest模式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情境创设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1) 对课程内容的分析

    对课程内容的分析主要是从宏观上综述课程的对象是什么,要做些什么工作。比如首先要把课程内容的所有知识点罗列出来,并对知识点进行重难点分类等。

    2) 对学习者已有知识的评价

    开展课程教授之前要对学习者作出评价,此次评价属于诊断性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者的知识背景、性格、情感等方面。评价的方法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由教师自行组织,例如提问、课前摸底、作业分析等。

    3) 问题的构建

    WebQuest的问题提出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整个探究学习的成败。所以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目的性,即问题的设计一定要以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为根本出发点,使后续的探究活动具有针对性,有助于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二是可行性,即问题的设计要切合实际,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让学习者感觉经过努力能够使问题得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者对后面的学习环节产生兴趣;三是挑战性,即问题不能过于简单,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具有探究的价值意义,能够启发学习者的思维,才能在不断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习者敏锐的观察力、思维的求异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

    例:海口市实验学校王彬老师在其指导的《城市,我可爱的家》正式开题前,希望学生对自己所生活的城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使学生对城市环境问题有一个生态学的感性认识。他从向学生讲述海南的历史、现状或海口开放与变化等题目入手,引起学生对城市的兴趣和对居住区的关心;然后,布置学生在课外查找有关城市(人类居住区)的形成、发展的资料,人类历史上的几次大的迁移及其原因等等。师生由此共同创设了研究问题的情境,继而提出“我们的城市如何防止污染”和“海口城市可持续发展”等研究问题。

    4.情境创设的方式

    这里笔者提倡下面这种问题构建的方式:利用多方辩论方式进行导入。

    其优势是:通过一番激烈的争辩之后,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愿望去自主探索证据,这样的话,激发的不仅是学生的兴趣,更是学生的斗志,最主要的是还能促使学生课后自觉地去探究查询资料,变引导学生产生兴趣为让学生自主产生兴趣的情境创设,能够真正达到目标,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就会带着强烈愿望且尽可能多的去收集资料,而且还会自己组织分工去寻找证据,这使得协作学习很自然地进行并且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这样一来,使得从导言模块自然而然地就过渡到了过程模块,而且过程模块会在不知不觉中到过渡到结论模块,每一模块效率必然大增,最重要的是过程模块能完成得比较充分。结果是:1)对于概念型的问题是越辩越清楚,2)对于案例性问题越辩越周到,3)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得到增强。

    但是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笔者发现多方辩论存在一个难点:选择合适的主题。WebQuest仅仅是教学方式中的一种,它并不是对所有类型的知识都适用。既成的事实性知识并不适合使用WebQuest的方式来组织讲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确定选题,特别强调问题来源的情境性,在真实情境下的充分体验和对困惑的感受,是问题产生的根源。因此选题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一,主题无固定答案。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完成任务。学习结果是开放的,不同的学生可以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结果。其二,选题要有价值。要实现知识掌握和技能发展同步进行,不能为发展技能而忽视知识的筛选。其三,体现学科的综合,由于这种模式本身的探究性及各类学科之间的自然交叉,会最终形成学科的综合。为了保证问题研究的完整性,选择覆盖多个学科的主题或许更有意义。

    5.结论

    作为教育实践的WebQuest,其发展如此迅速,研究人员已无力为其提供一个固定的理论基础。许多WebQuest设计都进一步研究各个模块的具体设计方法,不断创造出新的设计方法,使得Webquest设计的整体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我们把这种事物动态的和多变的特性看作是一种良性状况,它为不同形式的研究提供了很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David L. Young,郑伟译.《突出思维和概念性变化的WebQuest》——指导下探究的流行模式的各种变化.惟存教育——WebQuest,2003,(6).

    [2] 奚晓霞, 罗会棣.基于WebQuest的建构探究学习模式.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3] 何雪利,翁凡亚.高教装备.2006年第9期.

    [4] 李建生.构建webquest进行教学设计.中小学电教,2005年.

    [5] 张建伟.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4).

    [6] 徐学福编译.美国“探究教学”研究30年.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8期.

    [7] 杨淑莲.如何构建高效的webquest.中小学电教,2003.3.

    [8] 张筱兰.论教学设计.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

    [9] 夏淑芳.谈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方法.教育探索,2001第3期.

    [10] 叶平.研究性学习的设计要素.

    [11] 陈丽婷.基于webquest的构建—探究教学模式探索和应用.远程教育杂志.

    [12] 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育技术,2002,(4).

    相关热词搜索:导言教学设计探究模块模式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