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诗人元帅”的碧海情缘

    “诗人元帅”的碧海情缘

    时间:2020-04-03 05:23:0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几千年来,中国都是一个陆权国家,历史上,强大的中国陆军曾让全世界为之色变。然而,自近代以来,随着英、美、日等海上霸权国家的崛起,海上军力大不如人的中华帝国开始日渐衰落,以至于被逼入半殖民地的境地。对于这一点,新中国的领袖们看得很透切,为此,自1949年建国起,发展人民海军力量成为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在中共老一辈军事家中,叶剑英与中国的海防建设结缘颇深。这位以文采见长,机智敏锐,擅长参谋的“诗人元帅”,早在1922年的时候便加入了当时的广东海军队列,被委以海军陆战队营长的职务。从建国初到1980年代中期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面,他虽历任华南军区司令员、中革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要职,但对海防事务却事必亲躬,多次亲自参与到新中国海防建设的方方面面,成为人民海军日益壮大的奠基功臣。

    初试锋芒:指挥解放军最大登陆战

    1949年10月下旬广州解放以后,华南国民党残部退至海南岛,企图依靠大海来阻止中共军队的继续南下。海南岛上的国民党军队由抗战时期在粤北一带打出名号的薛岳统一指挥。薛岳对于固守海南颇有信心。他盘算着:岛上守军约10万余人,同时,还有一个海军舰队,约有舰艇50多只,一个空军大队,约有飞机40多架。相比之下,国民党军队虽然在陆战方面不占优势,但是,在制海、制空方面无疑具有较大优势。

    很快,薛岳便在岛上构建了一个以琼州海峡为天然屏障,凭借海、空力量协作的立体防御体系。在岛上,他针对解放军有可能登陆的地点设置了三层防线,剩余兵力则在全岛各地扼守要道。在岛外,他命令50多艘舰艇和40多架飞机轮番出击,不停在海面巡逻,并对雷州半岛沿海频繁进行轰炸,企图以海空火力网的形式来封锁海峡,把解放军的登陆部队完全隔阻在海峡之西。对于这一防御体系,薛岳很是自得,他以自己名字中的字将其称之为“伯陵防线”,视其为固若金汤的完美防线。

    1949年10月至12月,就在国民党加紧布防海南的时候,中共中央将解放军战略追击的重点放在了逃入广西的白崇禧部队。直至12月上旬,广西之敌被基本肃清之后,解放海南才成为中共高层的关注点。此时,叶剑英已经率部入驻广州,担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和广东军区司令员,成为华南军政名副其实的“一把手”。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解放海南岛的重任由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中的第四十军和四十三军来承担,此外,再配备一定数量的炮兵和工兵力量。由于四野司令员林彪需要坐镇武汉,中央决定,海南岛战役参战部队统一由叶剑英来调度指挥。

    中央之所以决定由叶剑英来统一指挥海南岛战役参战部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吸收了不久前三野攻打金门时因为参战部队缺乏统一指挥而失利的经验。事后证明,正是因为有了叶剑英的统一调度和指挥,海南岛战役从战前的谋划、筹备,到战时的实施、后勤保障,都得以处在一个有条不紊的进程之中,并最终达到了设想中的效果。在叶剑英接手海南岛战役的指挥权之前,林彪和毛泽东其实已经为战役定下了基调:一方面,做好充分的后勤保障工作,为登陆战打下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通过策反和小规模偷渡,与岛上的琼崖纵队取得联系,待到时机成熟时,再发动大规模登陆战,里应外合,一举攻下全岛。为此,作为战役的前敌指挥,叶剑英清楚地认识到,要想确保战役的顺利展开,他所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两件事情:一是要坚决贯彻好中央定的战略决策,在此指导思想之下,协调好各参战部队之间的关系;二是要做好其华南军政首长的本职,为战役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

    1950年1月2日,叶剑英签发华南分局关于支援海南岛作战的指示。按照指示:华南分局将全力为海南作战筹划一切必需物质;凡公家工厂均有义务担任制造改装船只所必需的机件和安装船只的任务;不论公私登陆艇、救生器材,可全部征用或借用。此后几个月,他不仅亲自出任广东省支前委员会主任委员,而且数次主持召开支前会议,为支前工作解决不少实际问题。1月25日,他会见了由海南偷渡过来汇报工作的琼崖纵队参谋长符振中,听取了有关琼崖纵队的接应准备工作情况。2月1日,他召集四野十五兵团、四十军、四十三军及琼崖纵队负责人在广州召开海南岛战役作战会议。会上,他和与会人员制定了“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强行登陆相结合”的登陆作战总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四支小规模的渡海部队先后于3月6日、11日、26日、31日成功偷渡琼州海峡,与琼崖纵队会师。4月16日,叶剑英和邓华、赖传珠发表《告海南岛国民党军官兵书》,号召岛上驻军放下武器。晚上,解放军主力强渡琼州海峡,大规模登陆战正式打响。几个小时之后,渡海部队在海南岛北部登陆,与接应部队会师。十余天后,海南全岛解放。

    海南岛战役是新中国最大的一次海岛登陆战。此役,解放军在全无现代化海空力量的情况下,以木帆船强行渡海,冲破立体防御体系,最终取得胜利,堪称现代海军史上的一个奇迹。

    指点辽东:担任建国初最大抗登陆或演习总导演

    1955年9月27日下午五时,中南海怀仁堂,一个庄重的仪式正在这里举行。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彭真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命令状的话音一落,毛泽东将命令状一一颁到了在列的几位元帅手中。然而,位列十大元帅的叶剑英,此时却没有在现场。因为,远在千里之外的大连,他正在运作一件重要的事情。

    建国初期,虽然经济建设是新生政权的主要任务,但是,战争的阴云始终在共和国的上空徘徊。当时,中共的开国领袖们有一个对于战争的基本判断:除战略核武器外,敌对阵营在海空军上也拥有绝对的优势,为此,从海上开始的大规模登陆战可能是国家安全面临的最大危险。1955年上半年,趁着苏军撤出旅顺口和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全面接收旅大防务的大好时机,中央军委决定,在辽东半岛展开大规模防登陆战演习,以检验解放军陆海空三军立体联防的能力。

    这次演习由总参谋部筹划、组织,作为中共军内资深的参谋长官,当时正主管解放军训练总监部的叶剑英被中央赋予重任——出任演习总导演。1955年6月20日,叶剑英到辽东半岛视察,10天里面,他先后参观要塞区、海岸炮兵、机械化师、国防工程及抚顺、沈阳等地的军工厂。在7月15日的军委会议上,胸有成竹的他向其他老帅、将领们畅谈了有关辽东半岛军演的看法。最终,会议决定:演习于11月举行,除总导演叶剑英外,再设立粟裕、陈赓、萧克、甘泗淇、邓华五个副总导演。会后,叶剑英将有关演习的决定上报给毛泽东,很快便获得批准。8月2日下午,他再赴辽东,为演习做准备工作。接下来的三个多月中,辽东军演成为他的工作重心,以至于,像元帅授衔这样一个象征着他人生辉煌的重要场合也赶不及出席了。

    1955年11月4日,为期11天的辽东演习正式拉开序幕。这是1950年代全军规模最大的一次诸军兵种协同作战战役演习。参与的部队包括1个兵团、陆军4个军、1个机械化师、1个海军基地、空军2个军、10个师的首长、机关和32个团共6万8千余人,飞机200多架,舰艇100多艘,坦克200多辆,火炮1000余门。演习时,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杨尚昆、习仲勋等中央领导亲临观摩,十大元帅之中,除叶剑英外,彭德怀、贺龙、陈毅、聂荣臻四帅现场压阵,此外,粟裕、萧劲光、许光达、陈士榘、赵尔陆、吕正操、洪学智、邓华、周桓,一众虎将也齐刷刷亮相。参与此次演习的部队大多参加过朝鲜战争,他们不仅对现代化战争有着切身的体会,而且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高昂的士气。演习开始以后,万炮齐发,飞机呼啸,坦克隆隆,喊声震天,模仿原子弹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整个辽东半岛完全沉浸在真真切切的大战气氛之中。经过10多天的“酣战”,演习取得圆满成功。

    辽东半岛抗登陆演习是建国初期解放军现代化立体作战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示,作为演习总导演,叶剑英功不可没。

    运筹帷幄:指挥西沙海战,决胜千里之外

    除了指挥建国初的海南岛战役以外,叶剑英在海防实战中还有一个经典之作,那便是以76岁高龄指挥的西沙海战。此战发生在“四人帮”肆孽的“文革”期间,当时,在装备上处于弱势的中国海军,果断出击,击败来犯之敌,夺回被越南占领的岛屿。60年来,西沙海战与志愿军入朝作战、中苏珍宝岛之战、中印边境之战、中越自卫反击战一起,被人们津津乐道,成为新中国反击外敌入侵的五大战例之一。

    早在1950年代,南越政权便开始小规模骚扰、入侵我西沙诸岛屿,到1970年代,这种行为日益加剧。1973年9月,南越竟然单方面宣布将原属我国的南威、太平等10多个岛屿划入其版图。面对咄咄逼人的南越政权,中共中央决定坚决予以反击。此时,叶剑英刚刚复出不久,正以副主席的身份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接到前方汇报后,他一方面下令南海舰队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加强对越军的监控,另一方面迅速将情况报告给了毛泽东和周恩来。1月17日,他对总参谋部发出指示:西沙的斗争开始了,要立即组织班子,加强值班,注意掌握情况,准备打仗。1月18日,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提议:组成以叶剑英牵头,包括王洪文、张春桥、邓小平、陈锡联参加的五人小组(20日又增加苏振华,成为六人小组),以讨论处理军委的大事及紧急作战事项。政治局同时确认,军委六人小组“大事视情况或直报主席或经过中央政治局讨论后再报主席”,“对内对外不行文,一律以军委名义下达”。军委六人小组,实际上就是西沙自卫反击战的最高指挥机构。19日凌晨,南越四艘军舰趁着夜色再次侵入中国海域,这一次,它们不仅公然向中国海军挑衅,撞坏中国舰艇,而且派出四十多名士兵乘橡皮舟武装登上中国的琛航、广金两岛,并向岛上民兵开枪射击。受到攻击后,岛上民兵被迫还击。战报传到北京,叶剑英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周恩来。周恩来指示:迅速召集六人小组,到总参谋部指挥作战。19日早上7点多钟,叶剑英第一个赶到作战室,不久,邓小平赶到。在与军委小组成员紧急商议后,叶剑英命令南海舰队严阵以待,一旦敌舰首先开火,立即进行自卫反击。10点20分左右,敌舰突然开火,我舰马上反击。反击过程中,叶剑英不断根据前方情况,作出相应对策。经过一个多小时激烈海战,敌方四艘舰艇,一艘受重创,丧失机动能力,很快被击沉,另外三艘则被不同程度击伤,落荒而逃。见敌舰队被击退,叶剑英认为:应该乘胜追击,收回被敌军占领的甘泉、珊瑚、金银三个岛屿。下午,军委小组作出乘胜收复失地的决定,在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批准后,叶剑英向前线部队下达作战指令。20日,前线部队执行作战任务,发起登岛作战,一番激战之后,一一收复三个岛屿。

    西沙海战规模不大,但中国海军在短短两天之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凭借数艘吨位及机械化程度都不高的小舰艇击退敌军四艘大型舰艇,同时,发动登陆战,成功收复失地,可以说是取得一场完胜。

    呕心沥血:为新中国海防建设谱写新篇章

    自1954年10月进京代理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部长以来,叶剑英便开始长期主管军内的训练工作。此后20多年里面,他对海军的训练和建设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期间,他多次出席海军系统的军事会议,多次下到海防前哨指导工作,为海军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1955年辽东半岛演习的讲评中,叶剑英着重强调了海防建设和海军训练的重要性,他指出:敌人登陆,首先从海上来,我们要积极的抗登陆;我们解放自己的领土金马台澎,我们要渡海。所以海上的生活,近海的战斗,将成为我们今后战备训练中的一个主要课题。1957年11月,叶剑英和彭德怀一起,率领一个包括粟裕、谭政、萧劲光、许光达、洪学智、刘亚楼、陈锡联等人在内的军事代表团赴苏联考察。期间,他们来到位于列宁格勒的苏联海军王牌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参观,并现场观摩了苏军的实弹演习。在参观中,叶剑英对这支舰队的装备情况尤其感兴趣,他仔细询问了舰队配置的各种高科技舰载武器,并将其一一记在心上。眼前苏联海军令人目眩的先进装备,让他马上联想到中国海军尚处在初级阶段的落后设备,两者的差距令其不禁忧心忡忡,一个关于加紧海军武器更新,提升海军现代化战力的设想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在他的战略构想中,海军除了要发展常规的舰艇以外,还应该尽快搞一些高精尖的武器出来。

    1954年1月,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核潜艇——美国“鹦鹉螺”号核潜艇下水,很快,苏联、法国、英国相继拥有了自己的核潜艇。在此情况下,中国也加紧了对核潜艇的研制。伴随着毛泽东气势磅礴的一句“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核潜艇工程成为中国海军的“一号工程”。对核潜艇的研制,叶剑英始终予以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1971年9月,林彪事件发生后,有人攻击核潜艇工程,将它与林彪挂起钩来,说它是“黑工程”,企图从政治上完全否定这一延续了10多年的工程。对此,叶剑英予以了坚决驳斥:研制核潜艇是毛主席亲自批准,周总理亲自抓的一项重要工程,是“红工程”,谁说是“黑工程”呀!由于他的大力支持,核潜艇研制不仅得以继续进行,而且成为海军建设的重点工程。1973年9月,得知我国第一艘鱼雷核潜艇试航成功,叶剑英十分高兴,亲自来到某造船基地检阅潜艇。在这里,他即席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要求大家齐心协力,再把导弹核潜艇搞出来。1979年9月,当导弹核潜艇研制取得重大进展时,他以耄耋之年乘猎潜舰出海视察。见到海军的长足发展,他意气风发地写下诗句:“横槊临江喜赋诗,曹瞒当日耀雄姿。看今导弹核潜艇,征服五洋任所之。”

    相关热词搜索:元帅碧海诗人情缘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