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高等院校田径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路径研究

    高等院校田径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路径研究

    时间:2020-04-13 05:16:0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田径运动是所有运动项目之母,在普通高校体育活动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部分有条件的普通高等院校组建运动队,提髙了体育人才的文化素养,丰富了体育人才的全方面才能,为完成大学生运动会和国内、国际重大比赛的任务准备了条件,为国家竞技体育建立了有形的选拔基地。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高校由于完善的训练管理制度及良好的训练设施,其田径训练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例如训练与学习时间分配不均,参加比赛机会少,运动员训练年限短,后勤保障不充足等问题。本文基于目前高校田径运动员管理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高校田径队的建设与发展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等院校;田徑队;管理模式;存在不足;发展路径

    引言

    就我国高校而言,田径运动员的培养工作是重要的责任,高等院校是国家田径运动员的主要培训单位,而优化田径训练管理工作可以将高校学生田径训练的整体效果提升[1]。高校田径运动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学校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由于其特殊性,不合理的管理模式或方法对田径队的发展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找到对高校田径队合理的管理方法尤为重要。

    一、高校田径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运动员训练时间与学习时间分配不均

    蒋志学指出,运动员是运动训练的主体,是发展体育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健康成长。他还指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是促进运动水平提高的智力保证[2]。在众多高校乃至地方训练中,不仅田径运动员也包括所有项目的运动员在内,其训练时间与学习时间分配比例严重失调,运动技能的学习更多得是需要运动员的领悟和迁移能力,在比赛中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极致。虞重干[3]等人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运动员做了调查,研究表明,75%各年龄段的优秀运动员每周训练时间达到20小时,50%每周训练时间达24小时,且从整体看来,呈现年龄越大训练时间越长的趋势,即高校运动员平均每周训练时间是最长的,而田径运动员尤为凸显。

    1.2田径赛事频率低

    田径赛事一直是竞技体育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高校体育竞赛主要是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英文简称为FUSC)的框架内展开的。我国高校田径竞赛,主要赛事包括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及省大学生运动会。然而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其他比赛也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举办的年限并不固定。我国高校的田径运动队之间基本没有对抗赛或邀请赛等形式的比赛,这导致了许多高校田径运动员在一整年的时间内都没有比赛可参加的状况,相比之下,我国球类项目尤其篮球比赛一直处于火热的状态,除大型高校联赛以外还有较多的邀请赛,所以高校田径运动员比赛机会很少,更不要与国外田径赛事管理相比了。

    1.3训练保障不充足

    运动员的训练保障包括场地设施、教练员配备、经费支持等多个方面。场地是田径运动员进行训练的主要地区,场地资源作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必须提高其有效利用率,才能促进我国高校田径训练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高,场地设施利用率、维护率、保养率较低,由于田径项目运动员涵盖范围较广,所以设备分配不足不均也是训练保障不足的重要体现[4]。据笔者了解,多数高校田径教练员虽是优秀运动员退役下来的,但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这也就导致了教练员的训练指导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调查显示[5],普通高校对于重点建设的队伍大都拥有自己的专项经费,经费数额多少不等。一般由体育学院根据本年度训练竞赛工作的安排情况,向学校申报专项经费,专款专用。田径高水平运动员训练补助发放情况较球类尤其是篮球类运动员而言差异性较大,激励措施不到位,制约着田径赛事的管理。

    二、管理方法的优化建议

    2.1正确认识“学训矛盾”

    打破由体育系统独家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旧体制,由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是当前世界竞技体育一个趋势和发展方向。正确认识学习与训练的矛盾,对于不同的运动员要建立合理的目标,科学训练,提高训练效率,灵活调整学习时间安排,避开比赛旺季,在淡季进行学习时间的增加[6],将体育与教育相结合,发挥两者最大的作用。此外可利用冠军效应邀请知名体育冠军举办学习讲座,加强田径运动员的学习观念,进而树立运动员自主学习的意识。

    2.2加强田径赛事管理

    竞赛是运动员展现水平的最佳途径,实战才是检验水平的标准,赛事频率影响着运动员的成长,加强田径赛事管理有利于运动员实时了解当前的运动水平,促进高校之间体育文化的交流,平衡发展项目之间的协调性,另外运动员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才能更好地设定目标,训练也更有针对性。

    2.3提高训练保障的水平

    运动员缺乏学习会降低领悟性,教练员缺乏学习则直接误导运动员训练的方向性,教练员在训练队员的同时也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汲取最新的训练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普通高校各田径运动队应立足于自身建设,更新办队观念,可通过依托市场,积极吸引效益好的企业介入高校体育,组建具有造血功能的俱乐部,广开门路,扩大财源,改善经费不足的问题。对于田径运动员,应合理采取激励措施,消除“不公平”的情绪化心理。

    三、结论

    田径项目对学校体育文化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关管理者应积极探究其发展规律,将管理方法科学化,总之,通过以上建议,只有把运动员与教练员两大主体结合管理,才能使得高校田径队管理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嵬.高校田径训练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探析[J].运动训练学,2017,7(15):67-69.

    [2]蒋志学.运动员文化教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1(1):13.

    [3]虞重干.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调查报告[J].体育科学,2008,28(7):26-37.

    [4]李俊勇.浅谈高校田径训练管理工作的优化[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2):41-43.

    [5]温林林.浅谈高校田径运动训练管理模式[J].中国集体经济,2007,(23):169-170.

    [6]张高.中国田径队短跨跳项目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田径队高等院校管理模式路径研究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