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高等艺术教育的当代境遇及其思路调整

    高等艺术教育的当代境遇及其思路调整

    时间:2020-05-08 05:24:2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经历了一个迅猛的发展时期。与此同时,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在当代所面临着的诸多境遇,对其而言既是发展的机遇,也是相应的课题和挑战。文章在对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当代境遇作出分析的同时,也对新时期高等艺术教育所应有的思路调整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高等艺术教育;当代境遇;思路调整;美术;设计

    [作者简介]黄志华,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副教授,广西桂林54100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8)06-0171-04

    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历经近30年的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无疑已遇到了一个白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相应的课题和挑战。在当代高等艺术教育这个大课题面前,作为置身其间的每一分子,对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当代境遇及其必要的思路调整,理应有一个前瞻性的了解与应对。

    高等艺术教育的范畴,本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及影视艺术等方面。为便于针对性地论述起见,笔者主要从美术(主要涵盖绘画与设计)范畴,对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当代境遇及其思路调整,提出个人的一管之见,以期对高等艺术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因素。

    总概起来,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当代境遇,大致体现在下述几方面:

    (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促成高等艺术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化

    建国以来至上世纪80年代初,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仅有8所专业美术学院和7所综合性艺术学院。招生人数也是少之又少,各院校每年的招生数,多不过上百人,少则甚至只有几十名。如此规模与我国人口数相比虽少得可怜,但与当时重意识形态轻经济建设的时代背景倒也相对吻合。

    自上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高等艺术教育的规模也迅速扩大。仅以几个统计数字便可见一斑。以广西为例:1965年,全自治区只有广西艺术学院一所艺术院校,在校生仅70人。1976年为329人。而2007年已增至4552人。再看高等艺术教育大省山东:1998年。山东省的艺术类录取生员数为3896人。至2004年便升到47518人,为6年前的12.2倍。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全国艺术高考招生数已超过土木建筑、临床医学等热门专业,居全国第6位。另据2003年的不完全统计,全国1683所高校中,80%以上设立了艺术类专业,而十年前设立艺术专业的院校尚不足百所,艺术学科已从小型学科发展为规模相对较大的热门学科。仅上述几组数据便不难看出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发展规模的迅猛势头。

    (二)日益扩大的设计市场需求,使高等艺术教育的办学方位产生重要的转向

    改革开放之前,因经济建设方面的原因,国内艺术设计市场的需求甚少。受其影响,我国的高等美术院校向来以造型艺术学科为主,而作为实用艺术功能的工艺设计长期居于非常次要的地位。八大美院中,只有中央工艺美院属唯一以实用艺术为主的美术院校。粗略估计,设计学科的比重不会超过美术院校总体规模的五分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刺激着设计市场的需求。机器制造、家电、服装、广告、包装、首饰家具、电子通讯、环境设计、出版展示等行业,都预示着越来越多的设计人才市场需求。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高就业率,既刺激着艺术考生报考设计专业的高涨热情,也使高等艺术教育的办学方位开始出现重要的转向。因设计专业扩大招生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不仅专业美术院校扩大设计专业比重,许多理工院校甚至文科院校都竞相开设艺术设计专业。据统计,自上世纪90年代中至2003年间,国内设计院校迅速增加到约450所。与此同时,各美术院校的专业侧重点也由长期以来的重造型轻设计,到二者两相持平,再到现今逐渐开始向设计倾斜。无疑,这个宏观上的转向将给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带来许多微观上的变化。

    (三)市场经济的出现,拉近了高等艺术学府与产业市场的距离

    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都是“象牙塔”式的精英教育模式。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出现,大学精英模式教育显然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才市场需求。各地高等艺术院校在面临市场经济压力的同时,也似乎乐意考量市场需求的经济效益。开始从“象牙塔”中走出来的高等艺术学府,已在有形无形地拉近自己与社会和经济市场的距离。高等艺术教育与产业市场的融合,正日益成为教育与市场的双向选择。美术行业方面,北京798艺术区、上海莫干山路51号艺术区等国际性艺术市场,就是高等艺术教育与艺术市场互渗互动的平台。成千上万的艺术高考生与随之而来的各地高考培训产业链接,也构成一个相当大的国内艺术市场。此外,设计、音乐、影视、演艺等产业市场与艺术高校的互需渠道也日益增多。总之,艺术教育的大众化、产业化与市场化,已成为我国高等艺术教育需要重新面对的重要现状之一。

    (四)国外当代艺术思潮的进入,对高等艺术教育带来艺术观念上的多元化影响

    高等艺术教育中,各学科的专业教学与毕业创作或设计,其艺术观念无不与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建国以后的一段时期,由于我国基本上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的闭关锁国状态,所以在高等艺术教育中一直奉行单一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观念,对现当代各种新兴艺术思潮和流派基本采用排斥批判的态度。但“文革”结束后,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方面的开放,文化艺术的原有格局也开始发生变化。西方各种当代艺术思潮的逐渐进入,对我国艺术界既有的单一艺术观必定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仍以美术为例:上世纪80年代初的“星星画展”、中期的“85美术运动”、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等,预示着中国的当代艺术拉开了序幕。其后的90年代至今,国外当代艺术观念汹涌而入,国内的艺术现状亦发生相当大的变化,各种前卫音乐、先锋戏剧、新潮美术和现代舞蹈等当代艺术正方兴未艾。这一切,都在艺术观念多元化方面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

    (五)西方当代教育理念的导入和外域高等艺术教育的经验参照,给国内高等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在新时期里,随着国内人员的陆续外出留学和艺术考察,加之国内外高等艺术院校的不断双向交流,外域艺术高校的办学经验,无疑会对国内正处于发展阶段的高等艺术教育提供重要的参照因素。无论从周边的港、澳、台、日,还是远洋的欧、美,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等艺术教育现状,使我们在得以借鉴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根据自己的国情来加以调整改进的新课题。

    此外,国家教育部在现行阶段对中小学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也标志着国家对于当代先进教育理念大力倡导的开始。作为更高层次的大学教育,理应走在时代的前列。同样,如何借鉴汲

    取外域高等艺术教育的既有经验和当代先进的教育理念,让艺术的教育真正成为教育的艺术,也是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现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在对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当代境遇有了一个基本的考量之后,笔者认为,在新的形势面前,我们有必要本着审时度势和与时俱进的态度,对新时期的高等艺术教育,在教育的宏观把握和教学的微观改进两个方面,作出下述必要与相应的思路调整:

    (一)稳定扩招规模、注重办学质量。保证高等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近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世人为之瞩目。其中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规模,更可说是超过了过去几十年的总和。固然,发展与兴旺令人可喜,但我们同样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在发展的同时存在着的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首先,一些扩大招生的艺术专业院系并未切实考虑自身办学条件,在师资水平、图书资料、实训设备等方面仍有诸多欠缺。若仅因为经济效益而盲目扩招,就会造成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学科专业结构失调、教育管理滞后等问题而影响到办学的质量。其次,过快的扩招速度也使得艺术考生的入学门槛一再降低。我们知道,许多艺术考生只是因为文化成绩差而改考艺术。但近些年艺术院校因扩招而一再降低文化分数线,一些学校艺术本科录取线的文化分数甚至不足200分。如长此以往,会造成艺术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普遍下降,我国艺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就会大打折扣。最后,许多艺术专业在扩招时并未充分考虑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一味扩招会加剧已趋严峻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

    高等艺术教育是一个整体,各个环节均需协调同步运行,招生规模的扩大不应以牺牲办学质量为代价。在现阶段,宜稳定高等艺术教育的扩招规模,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如此才能保证高等艺术教育长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整办学方位。优化专业结构。建立层次结构更趋合理的艺术人才培养格局

    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也在不断调整发展方向。早年的精英式教育模式,已随着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运作的进行,开始朝实用性和技能性的模式转化。美术与设计方面,我国近20年发展起来的艺术设计专业,已相当程度地涉及社会经济和大众的日常生活。大到环境规划、展示设计、企业形象策划和媒体广告,小到书籍装帧、产品包装和标志设计等。同时,随着艺术与文科、工科的相互交叉融合,一些新型的经济实用艺术专业,如数字艺术、网页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艺术、光电艺术等专业方向也已开始设置。此外,一些与大众影视业相关的专业领域,如文艺编辑、动画艺术和音乐编导等专业也在逐年扩大招生。其他艺术专业领域也大致如此。

    因此,高等艺术教育要根据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办学方位,优化专业结构,使人才培养格局更趋合理。一方面,我们应继续加强实用艺术人才的培养,以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不能急功近利地只重经济效益而偏废高层次艺术专门人才的培养工作,应根据国家文化经济建设的宏观需求来确定两者之间的最佳比例。同时,还应大力发展职业艺术教育,拓宽职业艺术教育的专业技术领域,使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在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上均能得到健康全面的运行和发展。

    (三)注重产、学、研结合,使高等艺术教育最大限度地为社会与经济建设服务

    我国传统的办学道路,向来是重学、重研而轻产,在计划经济时期尤其如此。但在面临新时期市场经济之时,原有的教育价值观和办学途径显然不利于当代教育本身的发展。

    教育不应只局限于窄小的校园空间,而应以开放的心态与社会联系起来。毛泽东时期所提出的“开门办学”和“请进来走出去”的办学口号,其实已经意识到教育变革的重要性,只不过这种变革意识其后被演变成为极左的意识形态行为,背离了教育变革的本意。事实证明,教育与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会给教育带来许多活力与生机。

    要想让我们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鲜活起来,与社会和市场相联系是最好的途径之一。其次,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为社会服务,在校园教育中超前性的融入社会实践意识,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育的目的。另外,光靠国家下拨的有限教育经费,也无法很好地满足办学资金的多方需要。而要解决这些问题,走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发展之路,是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现阶段重要的发展途径之一。

    以我国服务产业的发展势头,高等艺术教育有着诸多产、学、研结合的渠道。比如艺术设计这一块,无论是传统工艺还是现代设计,艺术设计院系都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力所能及地介入社会物质生产与生活环境的设计。通过与企业互利双赢的合作或者院校自己开设的公司,让自己富于创意的教学设计成果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其他艺术学科亦依此类推。如此才能使艺术教育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社会。

    (四)从容应对西方当代艺术思潮。让高等艺术教育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在新中国成立后,在艺术观念上长期奉行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观念的单一模式。尽管改革开放以后已有相当的松动变化,高校的艺术教学,也越来越注意对当代艺术思潮的融会和渗透,但总体看来,这种做法仍是局部和保守的,也由此形成艺术教育中的诸多悖论现象。仅以美术为例:一方面,我们的教学大纲明文规定以写实观念为正宗,学生们在入学前的高考培训和入学后的课堂教学都以写实为绝对主要的要求。但另一方面,我们对校园乃至国门之外的缤纷艺术世界也不可能无动于衷。在写实手法甚至架上绘画在当代艺术趋势中早已处于边缘的态势下,我们的大纲要求显然难以适应当代艺术的多元格局。其结果是艺术学生们一方面在课堂里被动接受相对单一的写实训练,另一方面在课外或者是走出校门之后,他们面对多元的艺术格局和市场可能又得重新为自己的艺术选择打基础。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单一的艺术观念,无论如何会影响到艺术教育的丰富格局。

    “有容乃大。”中华民族的文化,向来有着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和包容气度。当代中国的高等艺术教育,理当从容应对并借鉴接纳西方当代艺术思潮中能为我所用的合理因素。新时期的高等艺术教育,无论在教育目标、招生考试、教学大纲、教学管理诸方面,都应具有更大包容性。而艺术观念多元化的艺术教育,也更能与时俱进地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和日益繁荣的艺术生态。

    (五)参照借鉴外域高等艺术教育经验。在国内当代艺术教学中的“授技”与“授艺”两方面之间寻求最佳结合点

    既受“师徒相传”的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也因长期效仿苏联高等艺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几十年来,我国的艺术教育一直偏重于传授技巧。大纲中的重中之重均围绕如何“授技”来制定实施,一些理论课程的开设是往往流于空泛的点缀,不太受大家的关注。这种重“技”轻“艺”的传统教学理念延续至今,仍无实质性的改观。

    在艺术教学中,“授技”固然重要,但若将传授技巧的重要性看得过高,就会偏离艺术的主题。在讲究知识创新的时代,艺术人才的创意能力主要得益于艺术教学中的“授艺”环节。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重“技”轻“艺”的教学习惯已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我国艺术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此,我们对比一些外域高等艺术教育的做法,或能从中得出一些有益的参照。以美国的高等艺术教育为例:美国的艺术院校多不以技艺为重,而更重视学生独立的艺术嗅觉、个性张扬的尝试或作品所涉及的社会性和人文思想的深度。美国主体艺术教育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课程结构设置,各院校有自己独立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对他们而言,思维方法的训练比技能训练的比重要大得多,一些观念课程是艺术院校的热门课。美国高等教育重视艺术与科学的交叉结合,创新能力是他们在人才培养中的首要目标。此外我们也能看到,欧洲、日本和港澳台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等艺术教育,也普遍将艺术创意素质当作艺术教育的核心目标。

    在我国现阶段大力提倡创新意识以增强国家发展建设软实力的时候,高等艺术教育亦应借“他山之石”,合理参照外域艺术教育的经验,从偏重“授技”的传统教学理念向注重“授艺”的当代教学理念转化,并在新与旧的艺术教学理念中,寻求一个适合于我们自己的最佳结合点。

    (六)融汇现当代先进教学理念,在高等艺术教育中探讨艺术教学的创意性,让艺术的教育真正成为教育的艺术

    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异常迅速,社会需求快速演变,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教育,尤其是高等艺术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其首要的使命。要想做好这一点,艺术教学的创意性必不可少。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和教学的现状与上述要求仍有一定的距离。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以美术为例,我们仍以在欧洲已经绝迹了的“欧洲方式”支撑主要的教学骨架,对近现代艺术的介绍非常有限。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尽管有不少敢于在艺术教学中进行挑战与超越的教学精英人物,但也有一些教师由于受长期形成的旧教学模式的影响,思维视野并不开阔,在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上总是老一套,使学生无法从艺术教学中得到创新精神的感染。

    新时期的艺术教学,应以富于探索的精神,从现当代的先进教学理念中汲取自身所需的养分。在艺术教学或其他教学中,我们常用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掌握学习”教学理念,来强调学生对知识能力掌握运用的要求。但此外,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为代表的“非指导性教学”这一现代教学理念,其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注重个人、强调创造性与建设性以及情知合一等因素,似乎更适合于当代境遇中的艺术教学。而且,我们还可以在拿来的基础上,根据艺术教学各自不同的实践,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教学案例。比如,我们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具象雕塑教案和中国美术学院综合绘画基础课程教学个案这样的特点鲜明的教学案例中,看到了我国当代艺术教学探索的成果、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发展中的我国新时期高等艺术教育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和新的课题。本文的论述意在以抛砖引玉式的个人见解,对高等艺术教育的总体思路作一点补足和充实。更为重要的是,高等艺术教育事业需要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并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长期的努力,这才是高等艺术教育未来的希望所在。

    [责任编辑:陈梅云]

    相关热词搜索:境遇当代思路调整艺术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