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分析与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分析与启示

    时间:2020-06-01 05:18:1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世界各国最富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同时也是世界职业教育中企业与学校合作成功的典范,各国都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并且在实践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研究、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需要深入分析德国的国情及其教育体制现状,使之更符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国情。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

    作者简介:姜涛(1981-),男,黑龙江五常人,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焦学辉(1963-),女,吉林榆树人,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副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0-0014-02

    在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中,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一直受到最密切地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它为德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持,为德国制造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质量保障,被誉为德国二战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目前世界上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深入分析研究其特点对于我们合理借鉴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指整个教育培训过程主要是在企业和职业学校中进行,企业与学校联合举办职业教育,共同培养学生,学校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对学生进行技能方面的培训。由此可以看出,职业学校是“双元制”中的“一元”,企业是“另一元”,这是“双元制”教育的主要特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企业和职业学校分工细致、各司其职

    学校主要负责传授普通文化知识和理论知识,企业负责传授职业技术技能、专业知识及相关经验,具有针对性、目的性、计划性地为企业培养所需的技术人才人。一般十分之七左右的课程在企业中进行,十分之三左右的课程在职业学校进行。在不同的教学地点,教学形式与内容会相应不同。

    2.充分发挥企业主导作用和责任意识

    企业直接参与招生、教育培训、就业整个过程,职业培训按比例、分时段在企业和学校之间进行,职业培训科目、培训计划和培训设备都由企业决定和控制。企业参与的范围和程度直接决定了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

    3.行会的桥梁作用

    德国的职业教育法规确立了行会的重要地位,而且所有企业都是相应行会的成员。行会在“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中承担着重要责任。行会中有职业教育考试委员会和由企业、雇员、教师代表组成的教育委员会,负责职业考试的事宜以及确定企业的培训资格。

    4.拥有两类老师

    一类是在职业学校里讲授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的理论老师,另一类是在企业里传授、指导与培训实践技能的实训教师。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是大学毕业生,并通过相应的录用考试。企业的实训教师由企业雇佣,是经过四年专业学习及两年师范学习,再经过教学实习并通过国家考试的大学毕业生。严格的教师资格制度保证了德国职业教育高水平的发展。

    5.学生的双重身份

    学生需要在两个地点学习,因而具有了双重身份。在企业,他们是学徒,受训者初中毕业后与选择的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学徒在培训期间所应履行的权利和义务;而在职业学校,他们是学生,继续接受义务教育中最后三年教育。

    6.存在两种指导文件,进行立法约束

    企业培训按照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培训条例》进行,职业学校的教学则按照州文教部制定的《理论教学大纲》进行。《职业培训条例》是法令性文件,由联邦教育与科学部制定,在全国范围内执行,以保证各类职业培训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统一标准,企业培训必须严格按照条例所规定的内容进行培训。《理论教学大纲》是由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制定,按教学范围、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时间安排等内容编写,这是指导性文件,各州可根据情况进行改动。

    7.使用两种教材

    实训教材是德国职业教育为确保职业培训具有统一标准和质量而出版的。实训教材根据职业大类编写出若干个教学单元模块,使得技能训练能完全按照大纲的要求科学地、系统地进行。理论教学的教材并没有统一的出版物,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增添新的教学资料,使教材能够不断更新,从而跟上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

    8.设立两种考试

    一种是技能考试,针对企业培训,由行业学会负责,考试的内容以学生在企业接受的实训内容为主,目的在于考核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另一种是专业理论知识考试,这是针对学生在职业学校的专业理论知识的考试,内容涉及各门功课,由各职业学校具体实施。学习期满考试合格后,企业向学徒颁发培训证书、技工考试合格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则颁发结业证书。除此之外,学生还必须参加中期考试,这样可以通过学生的培训成绩来检查企业培训计划的落实程度。如考试通不过,学生将不能从事有关行业的工作,必须一年后再一次参加考试。正是这种教考分离的考核办法和统一的管理机制保障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9.两条经费来源渠道

    职业学校的经费由国家及州政府负担,企业的培训费用绝大部分由企业承担,企业除了出资购置培训设施、器材及原材料、学习资料以外,还须支付学徒在企业培训期间的生活津贴和实训教师的工资,企业培养的其实是自己未来的员工,企业已经把培训学生作为自己应尽责任,并接受相关行业协会的监督。

    综上所述,德国“双元制”职业人才培养模式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企业广泛参与,其课程设置合理、教师素质高、考核制度完善、法令健全,这些鲜明的特点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现状

    1.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

    我国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无法满足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仍存在师资不足、教学设施落后、教师素质低、教学设备落后等情况,这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

    2.职业教育制度尚未完善

    我国的职业教育现在依然实行行业办学的方针,各部各行业各校各自独立,学校之间缺少沟通,教学资源上也没有有效的沟通手段,甚至存在各学校间抢夺生源、争夺教学经费等竞争。此外,我国的职业教育制度存在着衔接上的缺陷,中等职业教育通向高等职业教育以及高等职业教育通向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缺少有效的衔接制度,使得想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学生面临很多无法解决的困难。

    3.职业教育质量不高

    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为追求经济效益,很多学校违背了办学的初衷,追求经济效益而不再是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无原则的扩大招生使学校办学重数量不重质量。学校的教学改革与科研立项大多是纸上谈兵,真正的教学质量大多是停留在口头上。这些都使得职业教育质量处于较低水平。

    4.教师数量不足,水平参差不齐

    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教师数量不足严重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特别是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之后,学校教师仍然受限于原来的编制,出现严重的缺口。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教师门槛不高,使得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差距较大。

    5.职业教育滞后于社会需求

    当今我国职业教育的矛盾在于,学生们感到学无致用,而广大用人单位却感到人才难得,新毕业的学生必需经过再培训才能上岗。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少,教学设备无法紧跟教学需要,教师的培训不能紧跟技术发展,对教师科研、教研的支持力度不够,都使得学生无法在学校学到适应社会需要的知识和技术。

    三、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在众多职业教育模式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功,在许多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德国传统文化的积淀、观念和机制的创新等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在特有的历史背景和国情下发展起来的,虽然与我国国情不同,但其优秀的职业教育模式依然可以带给人们重要的启示。

    1.转变落后的传统观念

    在德国,人们普遍认为职业资格不仅仅是赖以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全社会形成了重视职业教育的风气。然而在我国一直有尊重脑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的传统,劳动收入差距使职业教育失去了吸引力。转变落后的传统观念成为发展职业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环。

    2.转变教育观念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中,政府系统地规划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以政府行为的方式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放在同等地位,进入普通学校与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存在等级之分。而我国院校一直以精英教育为目标,多年的教育弊端形成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高低严重分化的畸形状态,直接导致一些技术天赋较高的学生成为学历教育的牺牲者。生源质量不高使职业教育面临着一系列严重问题。必须要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在国家教育中的地位,认清职业技术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的职业技术教育可以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院校也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3.加强资金投入,提高企业意识

    德国的职业教育资金是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的,职业教育计入企业成本,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而在我国,政府对职业学校的扶持和资助力度不够,大多数企业都不会把学生的培训作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我国应该根据国情制订相关政策,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资金投入,培养企业责任意识。

    4.缩小学生层次差距

    在德国,各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和兴趣,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学校,学生层次差距不大。中国的教育模式是层层淘汰制,上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成绩较差,而且他们选择职业院校并不是自己的理想意愿,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浓,从而学习效果不佳。所以,缩小学生层次上的差距,也是办好职业教育不容忽视的环节。

    5.加强师资力量

    创建一流的职业教育必须依靠一流的师资。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无论在学历和资历、教师本身的培训与进修、品德和技能等方面都是非常优秀的,这为德国职业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相比较而言,在我国的职业教育系统中像这样既拥有广博的知识又有技能精湛的教师队伍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四、结语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直接培养企业的一线生产人才和专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得培养出来的技能人才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同时学生在工作中与企业广泛交流,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这使得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势十分明显,不但节省了企业培训成本,减少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能够快速适应技术的发展和革新的需求。研究和借鉴德国的这种职业教育模式,需要转换观念,根据我国国情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才能使其更好地适应我国职业教育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鹏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构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4).

    [2]朱小霞,夏宇.借鉴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探讨[J].石油教育,2005,(3).

    [3]李晓军.德国双元制课程特点及启示[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5,(2).

    [4]徐美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J].教育与职业,2005,(8).

    [5]辛儒.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1).

    [6]王轩.试论德国“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其实[J].甘肃农业,2005,(7).

    [7]方舟.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J].职业与教育,2005,(31).

    [8]陈炉山.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新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5,(9).

    [9]陶玉琼.中德职业教育的比较与借鉴[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

    [10]谢宗东.借鉴双元制进行中职课程改革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4,(3).

    [11]郑向荣.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历史、内涵、特点及问题[J].理工高教研究,2003,(3).

    (责任编辑:王祝萍)

    相关热词搜索:德国职业教育启示模式分析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