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语”重心长|语重心长的解释是什么

    “语”重心长|语重心长的解释是什么

    时间:2019-02-14 05:29:3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论语》本是孔子讲学以及与弟子对话的只言片语,但它却为中国人指出了一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清晰路径。“言而世为天下则,行而世为天下法”,几千年来,它所建立的一整套处世准则和行为规范一直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即便是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论语》中的修身智慧仍然或显或隐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所以,重新品读《论语》,亲近圣贤,仍然可以穿越时空,助益身心。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论语・卫灵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今译】孔子说:“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这样就不会招人怨恨了。”
       【本刊浅解】
       “躬自厚”是说严于律己,“薄责人”是讲宽以待人。在生活中,看见别人的过失,往往比发现自己的缺点容易得多,很多矛盾的产生是因为我们对自己要求宽松,对别人却十分苛刻,功劳尽归自己,错误推给别人。如果凡事能严于自律,责己厚,责人薄,不仅可使自己更加精进,而且能远离怨恨,求得圆融、智慧,赢得他人的尊重与支持。
       所以,这句话不仅是孔子对我们个人修养提出的一个要求,更是在告诉我们一个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方便法门。
       【论语・子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今译】孔子说:“一个统治者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若本身行为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
       【本刊浅解】
       《论语・颜渊》中孔子同样讲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即“政就是‘正’,你自己先依着正道而行,还有谁敢不依照着正道呢!”作为一个上位者,己身之正或不正直接关系到自己的政令能否被很好的认可和执行,即所谓“上行下效”。政治管理如此,企业管理、学校、家庭教育也同样如此,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
       自省精进,见贤思齐
       【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今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承诺别人的事情是否尽心尽力做了?与朋友交往是否守信了?师长传授的学问是否时常温习了?”
       【本刊浅解】
       《论语》中所讲的“反省”不等于忏悔,也并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它更多是一种现实的自我认识,是对自己言行的省察和反思。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很多时候我们无暇去思考自己所做过的事情。为人做事是否尽心竭力?有没有失信于人?学业、事业有没有荒废?如果我们每天能够花十分钟的时间认真反省,找出失误和不足并加以改善,我们就会每天成就一个全新的自己。
       【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今译】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如何跟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本刊浅解】
       每个人都需要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坐标和参照系,而最好的方式就是把经历过的人和事当成一面镜子。看到别人的言行,就反过来对照自己。比自己好的,就不断砥砺自己,以求赶上对方;不如自己的,就要了解对方身上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并反省自己身上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以资借鉴。《老子》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个过程的关键不在于和别人对比,而是不断获得自我提升。在今天这个时代,社会分工日益精细,人的个别差异越来越明显,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很难做到样样都向贤者看齐,但在品德修养方面“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则是任何领域都可共通的修身法则。
       锥处囊中,智者不忧
       【论语・宪问】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今译】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该忧虑的是自己没有真才实学。”
       【本刊浅解】
       很多人往往自恃才高,觉得“舍我其谁”,一旦受冷落便怨天尤人,大发牢骚。他们唯恐自己的才能不被人所知,而对自己是否真的拥有过人之处却从不认真反思。
       “锥处囊中”这一成语是说,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会长久被埋没,终能显露头角。孔子告诉我们,在寻求展示自己才华机会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论语・里仁】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今译】孔子说:“不发愁没有职位,只发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好了。”
       【本刊浅解】
       自己的才能比自己的职位更重要,如果没有相应的能力,即使被放在了一个重要的职位上,也没办法取得成就。很多时候我们,不注意自己能力的提升,却把心思放在盲目争取好的职位、博取虚名上,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根本不能胜任。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清晰地听到孔子的叮咛。
       富贵云烟,君子自得
       【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今译】孔子说:“有钱有地位,这是人人所盼望的,但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得来,君子是不接受的;贫穷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方法抛掉,君子是不罢休的。君子一旦离开了仁德,还怎么成就好名声呢?所以,君子任何时候――哪怕是在吃完一顿饭的短暂时间里也不离开仁道,仓促匆忙的时候是这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
       【本刊浅解】
       君子从不拒绝富贵,所以成君子是因为其在求取富贵的方式上不以违背仁道为代价。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今天所说的求取富贵的“正道”,往往是指不违背外在法律的约束与管控。而孔子所说的“不以其道”的“道”则更多是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若能坚守此种内在的道德准则,自然不会触及外在的约束与管控。
       《论语》所摒弃的是那种背离人格、奸邪诡道、尔虞我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处世准则。若能遵循求取富贵的正道,官场中不会有贪腐、牛奶中不会有三聚氰胺,于人于己便会自得圆满。
       【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今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这样的生活状态下也自有乐趣。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富贵,在我看来好就像浮云。”
       【本刊浅解】
       庄子讲:“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得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快乐和幸福不是完全取决于财富和地位,更来自于精神上的充盈与逍遥。不择手段获取的财富和地位往往成为我们精神的牢笼,幸福和快乐因此被拒之千里。不义之富贵恰似浮云,聚散不定;浮云自在天,我们更需要的是踏实耕耘,并由此带来收获的喜悦。

    相关热词搜索:重心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