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生活很远 离生活很远,离艺术很远等

    生活很远 离生活很远,离艺术很远等

    时间:2019-02-10 05:29:4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离生活很远,离艺术很远●轻匀   小时候的我对童话故事爱不释手,《丑小鸭》、《灰姑娘》都深深地让我着迷。可能会有人说,“那些都是瞎编的,看它干嘛”。的确,作为文学作品的它们纯属虚构,极尽夸张荒诞,然而我却觉得它们经过巧妙、精湛的构思之后,所说的故事就是我的故事;它们所讲述的就是我内心的期盼、焦虑和向往。从某种角度说,我在童话里看到了自己想要表达却没有能力表达出来的思考和生活哲学,我想这就是文学艺术的魅力之所在吧。而相比之下,本文的虚构却带给我迥然相异的感受:除了模式化、僵硬的写作方式,和味同嚼蜡的文字堆砌,造作的痕迹很重,离艺术甚远;我努力在其中寻找个体公民的经验投射,却也始终唤不起共鸣,可能是我的生活经验太单薄,无法接近作者所描述的场景,但我认为一篇好的艺术作品应该主动接近生活,而不是让生活去迎合作品。
      
      杂文文字的背后●以之
      读杂文要读出其背后深意而非表面的文字,这也是杂文作者行文的用心所在。此文表面上是说一些扶贫的“公仆”因为在村里吃喝玩乐却意外带动相关经济发展。看似跟生活常识相去甚远,但是如果透过文章表面来看作品背后的东西就会发现,作品主要写的并不是这个小山村如何富起来,而是从反面讽刺当下一些“公仆”在其位不谋其政、出发点不是民生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当下并非个例,一些干部名义上是“结对子、攀穷亲”,实际上只是到“穷亲”家走走过场;有的“官亲”下基层扶贫时场面宏大,在“穷亲”家凳子还没坐热,就乘车一溜烟儿到当地村委会去“打牙祭”去了;还有些“官亲”包扶到户仅限于逢年过节送一袋大米、几斤肉面,并以此作为工作成果向汇报。这种“歪嘴和尚念歪经”式的扶贫已经引起了公众的极大愤慨,很有典型性。我认为本文值得刊发。
      
      真实与荒诞●首如飞蓬
      应该说此文具有相当的优长:想象丰富、情节生动、极尽调侃与讽刺。我的家乡是怎样富起来的?随着作者精心谋划的情节逐层展开,问题的答案也慢慢浮出水面。贫困村终于面临“脱贫”,竟只是扶贫工作组提高自己生活水准的“副产品”。本末倒置之荒诞,令人喷饭。然而一笑过后,却令人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品的情节构思是否符合艺术真实?作者所提炼的这一典型是否具有普遍性?通观全文,“扶贫组”好似一个灵活的道具,随时准备出场,以备作者不时之需:他们能够随意调集资金、轻易说服村民,他们按部就班的需求,是村子“富起来”的所有理由。事态的进展步骤显得生硬牵强。而“扶贫干部”这样一个有些脱离生活现实的夸张形象,能否担当起文学典型的角色?其过于浓厚的荒诞色彩阻碍了杂文功效的发挥,缺乏打动人心的真实力量。
      
      文字之轻构思之巧●向小皮
      无论任何体裁的写作,“举重若轻”都可使其更接近上乘。杂文创作更是如此。将此文通篇读完,我并未看到任何激愤问责,作者只是用生动的笔触讲述了一个故事,却处处都是讽刺。叙述的口气是质朴的,字里行间透露出真实的气息,没有卖弄文采,让人不觉狡猾,但又达到了对世相、对官场的针砭。作品在情节的设置上显然融入了许多巧妙的构思,将诸多官场恶习与“扶贫”这一事件搭配在一起,更有戏剧性的冲突。让人想笑,又有思考回味的空间。《杂文选刊》选稿注重文学性与思想性,同时希望文章能够有趣、可读,此文似乎三者兼具,我觉得是适合刊发的。

    相关热词搜索:很远艺术生活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