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精致的诗话符码,智性的诗美创造] 智之符也

    [精致的诗话符码,智性的诗美创造] 智之符也

    时间:2019-02-11 05:43:1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卞之琳是中国新诗史上著名的现代派诗人,他在诗的王国里苦心经营,雕“玉”镂“金”,营造奇特的外在形式来表现智性的内在意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修辞艺术。本文从《断章》的几类修辞技巧入手来挖掘卞之琳丰富的诗艺宝藏。
      关键词:修辞 视角 语言 结构 修辞格 风格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小诗两句四行,独步百年。卞之琳以其独特的语言调度、深邃的理性观照和精妙的修辞艺术,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品咂不尽的生命艺术空间。
      从诗歌表现的视角来看,诗人作为叙述主体,好像是超然于物外的,他以清明之眼、豁达之心,平静洒脱地注视宇宙和人生的风景,而那“看与被看”、“装饰与被装饰”之间的玄机,也被诗人尽数洞悉了。作者展示的画面本身就具有复调特征,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的时候,“你”理所当然是看风景的主体,美丽的风景是被看的客体,在第二行同一时空里,人物与风景依旧,而他们的感知地位发生了变化,“看风景的人”变成了“看”的主体,“你”此时成为被看的风景了。同样的,在第二句里,窗边月色图中的主体“你”成为别人梦中的装饰,扮起客体的角色了。这里“风景”保持“你”和“看风景的人”之间的张力平衡,并与“你”和“看风景的人”形成三角关系,造成诗的复调立体结构。读者从叙述者的“视界”出发,与对象的“视界”交融互补,形成一个新的再造的“视界”,获得极大的审美愉悦,作者作为一个客观描述者也成了最终“看风景的人”,虽未实际进入诗中,字里行间却都有作者心境所在,诗中的人和事、看者和被看者,皆成为另一片风景。在这片风景中,作者邀每一位读者,重新来审视这如梦的人世。
      卞诗具有低缓婉转的音乐美,外在音节配合着内在意蕴,由音的复沓表现出意的回环,语言具有了乐感的韵味。卞之琳认为:“节奏也就是一定间隔里的某种重复。”节奏是诗的生命,也是诗的音乐的基点,《断章》就是以其强烈的乐感成为便于传诵的经典。卞之琳长期致力于中国现代新诗格律形式的探索,从具体实践上来看,卞之琳诗的音乐美不像闻一多的那样,显得呆板、机械、保守,他将格律的匀齐与现代汉语的自由灵活相调和,更加自由和开放了。具体到《断章》,又有其灵动的语言特色。诗中的“桥”、“明月”、“窗子”都是古诗中的常见物,经过作者的精心选择、安排,这些语言就增添了陌生化效果,他善于熟练而不露声色地在言语中制造意念的断裂,并在此基础上制造强烈的交错感:时空的交错、主客体交错等,传达幽不可测之感,给人们带来强烈的心灵震颤,颤音袅袅之余,读者的灵魂也随多思者的足迹远去。感情上卞诗追求冷淡深沉,这冷淡的感觉即来自言语的平淡如水,正如艾青所言:“深厚博大的思想,通过最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才是最理想的诗。”他在平淡的语言中更喜欢淘洗,寥寥数句胜过千言万语,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有些诗行,本可以低回反复,感叹歌诵,各自成篇,结果只压缩成一句半句。” ①他不去铺展诗意把话说尽,而是使诗的意义单元通过风景等意象凸现出来,使读者在有限的言语里收获丰厚的诗意。
      从形式上看,《断章》具有建筑美的特点,讲究形式对称和结构完整,显示出错落有致、对称均衡的建筑形式。两句颠倒过来便形成两个梯形对置图案,首尾对齐,中间匀称,这样的排列从视觉效果上给读者以审美感受。李怡在《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中讲道:“卞诗素有晦涩之名,诗中语词间、句子间的空白颇大,跳跃性强。”这两句诗分别通过“看”和“装饰”,把不相关的事物各自联在一起,以对照作为组织法,结构的跳转奇接在艺术形象间开拓了一块中间地带,这种没有外在规律可循的跳动,给人以突兀新奇感,两句诗可并可分,各自独立而又相互映衬,充分发挥了现代艺术的意境叠加与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艺术功能,这种诗句与诗句之间的新颖的联结方式,体现了诗人对新诗艺术的独特理解。从诗的表层结构来看,“明月”、“桥”、“你”、“窗子”等组合成一幅清澈澄明的画面,与古典诗词“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的空灵通脱之境有相似之处,从其深层结构来看,它又超越了传统诗词纯粹的抒情境界而融入了现代人的复杂思索,具有某种形而上的哲学意味。
      诗人熟稔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格。修辞格与暗示意义之间有一种协调的不可分离的关系,《断章》之所以单纯而又凝练、含蓄,与诗人借用古典诗词艺术的修辞手法表达其独特的感受有关。诗歌第一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两个“看风景”连用,运用的是古典诗词艺术手法中的连珠格,不仅在形式上如明珠相串似的美观,而且在思想内容上突出了互不相关的人在“看风景”时的内在联系,突出了人在与大自然交流中的融会。前后两个“你”的反复运用,即为古典诗文间隔反复修辞格的借用,突出了上下两行诗意义上的联系,强调了“你”在诗句中的重要作用。后一句:“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又同样采用了间隔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了“你”和“装饰”在诗歌中的地位和意义。《断章》中反复出现的词是“看”、“风景”、“你”和“装饰”,其中“你”是中心词,诗人将“明月”和“风景”作为“你”心灵的装饰品,“你”又成为他人梦里的装饰物,使诗歌具有清幽高洁的美感。诗中还用了对举互文的修辞格,即前后两句主宾语在内涵上相同,而在功能上却发生互换倒置。卞之琳化用张若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和李商隐“看山对酒君思我,听鼓离城我访君”的对举互文手法表达了深刻的哲理。“看”这一动词没有变,而“看”的主体和客体却发生了位移;“装饰”这一动词没有变,而装饰的主体和客体也有了变换,虽然并非机械地倒置。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句子的首尾相连,加强了诗歌的密度,而且主语和宾语、主体意象与客体意象的互换也增强了诗画意境的审美效果,在视觉与听觉上都产生了一种音义回旋的美感效应,隐喻的相对性的哲理也获得了具体性与深邃性。
      此外,《断章》具有非个人化抒情和典型的智性化风格。卞之琳善于借鉴西方象征主义诗艺和中国固有的诗歌传统。西方后期象征主义主张“放逐情感”,追求客观的理性观照;卞之琳欣赏的晚唐五代诗人温庭筠、李商隐往往把个人情感隐藏在若干抽象客体背后,给人曲折幽邃的感觉。卞之琳受这两种非个人化倾向的影响,他在诗中常对情感做客观化的冷处理,也吻合了诗人不愿张扬的冷静个性,把自我意识放逐做背景,与之拉开距离进行外在审视。他向人们客观地展示桥、明月、风景和人物,减轻了个人琐碎情感的干扰,冷静地对人类命运和本质进行思索。卞之琳就像是“站在楼上看风景”,楼下的风景中有别人,或许也有他自己的幻影,但他始终待在楼上,楼上与楼下的距离有助于他冷却自己的热情。由于非个人化,诗中的“你”可以代表或换成“我”或“他”,这样就与读者更为亲切,诗人于是跳出了诗境中的小我,诗本身的思想境界也具有了更大的开放性。这种非个人化抒情风格促成了他的诗美智性化,诗中画面的自然之美与哲理的深邃之美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和谐统一,传达了诗人智性思考获得的人生哲理:在宇宙万物乃至整个人生历程中,一切都是相对的,同时又都是互相关联、息息相关的。诗人正是由于受古典主义简约美和西方情感节制的影响,所以喜爱提炼,期待升华。他“小处敏感,大处茫然”,“总像是身在幽谷,虽然是心在峰巅”②。正是这种对事物的提炼,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敏感,使卞诗既精致又余味无穷,体现出智性化风格。卞之琳在情感的收敛中展开智慧的思索,这些智性因素通过诗人形而上的思考和各种意象组接到一起,化成一道简约、隽永并充满象征意味的风景,引人遐想,发人深思。卞之琳智性诗风的创造,源于他独特而深刻的体验和发现,这种创造拓宽了诗美修辞领域,提升了中国新诗的理性层次,同时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富于美感和哲思的《断章》,一直被评论家誉为“永久在读者心头重生”的佳作。卞之琳巧妙地运用各类修辞艺术为我们摆设了“这席色香味俱佳的盛宴”,他以其诗精致的感性外观和世事的隐约状写为我们展现了一条平坦而宽广的艺术道路。
      
      ①卞之琳:《十年诗草》,香港未名书屋1941年版,第241页。
      ②卞之琳:《雕虫纪历・自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页。
      
      参考文献:
      [1]卞之琳.戴望舒诗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2]艾青.诗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3]卞之琳.十年诗草[M].香港:香港未名书屋,1941.
      [4]李怡.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戴锡琦,戴金波.古诗文修辞艺术概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6]卞之琳.雕虫纪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省略

    相关热词搜索:诗话的诗精致创造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