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应慎重对待“原生态”

    应慎重对待“原生态”

    时间:2020-03-19 05:13:5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经济收入也跟着不断增长,钱包不断鼓胀起来的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在吃饭、穿衣、住房等方面生活的改善,而在文化、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开始热络起来,于是旅游便成为人们必须的消费之一。对于旅游,人们要求的品味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为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喜欢追求所谓的“原生态”。然而在我国无论是自然界的“原生态”还是文化方面的“原生态”,大多处在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那些地方的交通、文化、通讯等都比较闭塞,思想观念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比较落后。纷至踏来的游客给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这些地区的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规划旅游开发的时候却深感忐忑,不知道是保持当地风景和文化的“原生态”好呢还是投入资金进行大力开发为好。从加速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快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推动当地群众尽早过上现代化生活来考虑,大力开发当然对发展当地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都好处多多,因此不宜过分考虑所谓的“原生态”问题,因为那样可能会坑害了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

    首先,“原生态”这个概念道不清,说不明,“原生态”这个词是从自然科学上借鉴而来的。生态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原生态是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后来这概念逐渐被文化界所使用,把未经过明显人工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表演形态,称为“原生态”文化。例如“原生态”艺术、“原生态”歌舞、“原生态”食品、“原生态”衣饰、“原生态”民居等等。然而细想起来,所谓的“原生态”只是相对而言的,真正百分百“原生态”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从自然界来看,“原生态是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这个“东西”也是会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山火、雷击、山体滑坡、洪水冲刷等都会使这个“原生态”发生改变,而且这个“原生态”要被人发现,被人认识,就必然或多或少的留下人的痕迹。而从文化领域看更是如此,所谓文化,是指一定民族,一定地域的人们长期共同生产、生活而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共性的思维习惯、语言习惯、行为习惯等“精神价值”的东西,包括衣、食、住、行、娱的规范准则,人际关系的遵循原则,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认知自然界的准则,认知社会的准则,思维准则,社会管理准则等习俗,这些习俗、是随时都处在动态变化中,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环境的变迁而变迁,在各民族文化相互激荡相互影响相互比较中经过长期的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优胜劣汰而形成的,还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变化,实际上,人类社会的成长史、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文化相互激荡相互影响相互比较而优胜劣汰的历史,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所谓百分百的“原生态”文化。人类的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及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的文化自然也就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化,要追求所谓的原生态,究竟要追求什么时期的文化,是奴隶社会时期的文化呢,还是原始部落时期的文化。

    其次,过分追求“原生态”有可能妨碍经济的发展,坑害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无论是原生态的自然风景区还是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常常都在交通比较偏远、文化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长年闭塞,那里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生产、生活环境还比较恶烈,经济还比较不发达,人们需要跨越式的发展,以使当地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如果为了追求或保持所谓的“原生态”,避免那些“原生态”遭到破坏,该修建的农业、工业、商业、社会服务业等的基础设施不修建了,该修的铁路、高速路、公路等都不修了,该开发的资源不开发了,该设立的旅游景点也不设立了,这无疑会使得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环境得不到改善,会阻碍当地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样,为了追求所谓的“原生态”文化,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原有的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落后的习俗、思维习惯就不去改变了,让它继续落后下去,拒绝了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拒绝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拒绝了现代化的思维方式,死抱着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不思进取的落后思想,一些绝迹多年的封建密信活動死灰复燃,有病不求医而求神问鬼的现象重新时兴起来,生产、生活不问科学而靠天、求神的活动充塞民间,这一切不仅将人们的思想严重禁锢在落后封闭的封建迷信之中,而且也会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坑害当地的人民群众。

    第三、过分追求“原生态”是一种文化的倒退。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是静止的不变的文化,都是在各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激荡、相互冲击、相互比较、相互融合中演变而成的,都随着生产、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而改变,各个民族的文化都会或多或少的留有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子,同时留有本民族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影子。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号召全国人民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先进的生产技术、先进的一些思想成果。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中国共产党也强调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既然提到了先进文化,自然就应该有相对不先进或落后的文化,在各种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激荡之中,人们总是自觉地接受先进的文化,而淘汰落后的文化,这是社会历史前进的规律。那么,一些落后的“原生态”文化,自然会随着社会的前进、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前进而被人们淘汰。当然,并不是说“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文化都是落后的文化,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所谓的“原生态”少数民族文化中,有不少成分属于比较不先进的落后的文化。这些文化我们在进行旅游开发时尽可以挖掘、整理、展示,以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促进旅游收入的提高。但是,这样的文化却不宜在现实生活中去发扬和光大,否则会使我们在文化建设方面走上歧途,甚至是倒退。

    第四、过分追求所谓的“原生态”会践踏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人权。人们常说的“原生态”一般都存在于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而这些地区的社会改革都比其它地区要晚很多,例如西藏,民主改革前还是农奴社会,也就是说,西藏地区的人们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在那里,所谓的“原生态”文化,实际上就是万恶的农奴主把农奴当成会说话工具的“农奴”制文化,难道说我们要追求、保护那样的“原生态”文化吗,如果那样,那些农奴主们的“人权”“特权”是得到保护了,但是,农奴的“人权”又由谁来保障呢。另外,有人说,人权的核心是选择权,那么,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就应该有权选择舒适的现代生活方式,有权选择高效益的现代生产方式,有权选择享受现代化所带给他们的各种便利。这一切,如果因为我们过分地追求所谓的“原生态”而被剥夺,让他们放着宽敞的大马路不走而要重新走羊肠小道,放着舒适的洋房不住而非要去住毛草棚,放着快捷的现代交通工具不用而偏要去步行,这难道不是对他们人权的严重践踏吗。

    总之,为了发展地方经济,为了地方社会的进步,为了地方思想文化的前进,为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思想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我们无论在对新景区的开发的时候,还是在对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的时候,切不可过多地强调所谓的“原生态”,该开发的要开发,该添设的各种服务设施尽可能地添设;该保留的保留,该扬弃的扬弃,对那些所谓的原生态文化我们可以在舞台尽情地展示,以满足游客们的猎奇心理,但切不可在现实生活、生产中去发扬光大,以免影响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

    相关热词搜索:慎重原生态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