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养虎谋财的魔咒

    养虎谋财的魔咒

    时间:2020-03-20 05:20:1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要不是沈阳野生动物园发生饿死老虎事件,恐怕很少有人想到,百兽之王的老虎竟然脆弱得像“病猫”。中国圈养的老虎有6000只以上,其中大部分,被饲养者作为谋财的工具。一位动物保护者说,如果作家雨果在世,他笔下的“悲惨世界”,应该描述的是笼中的老虎。

    圈养虎的悲惨世界

    山中无老虎,都在动物园——这句话可以简单概括老虎在中国的生存现状。

    2007年,“周老虎”事件轰动全国,一个农民的弥天大谎之所以引起全世界关注,是因为华南虎特殊的境遇:华南虎是中国独有的老虎亚种,但人类已经有20年的时间,未曾见过野生华南虎的身影,华南虎被认定为“功能性灭绝”,也就是“野外灭绝”,如果能够在野外发现华南虎,将是一个巨大的新闻。

    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4000只野生虎分布在仅占其历史栖息地7%的地区,所以,野生虎与熊猫一样面临着灭绝的危险。中国是野生虎的栖息地,但目前野外存活的野生虎,只有不到50只。

    与这个卑微的数字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中国圈养虎的数量,在过去的十多年间迅速增加,目前大约有6000只以上的老虎,被饲养在各种城市动物园、野生动物园,以及被命名为“山庄”、“农庄”、“林园”的野生动物养殖场里。

    沈阳野生动物园11只老虎被饿死事件曝光以后,媒体再次聚焦这些被圈养的老虎,记者采访参与虎保护的相关人士时,采访对象对于沈阳野生动物园事件,都并未感到震惊。“老虎自相残杀、被饿死、被虐待致死的事情,这些年一直在发生,如果不彻底地整治这些饲养机构,如果不切断养虎发财的商业诱惑,这样的事件将来还会发生。”莽萍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2004年,她和几名关心动物的志愿者一起,对全国21家野生动物园进行调查,完成和发布了《中国野生动物园调查报告》。

    “我们事先并不清楚动物园动物的情况,只不过因为那几年野生动物园开办的速度非常快、数量太多,我们猜测这里面对动物一定照顾得不是很好,所以决定实地地做一个调查。”通过近2年的调查,调查小组得到一个最鲜明的结论:很多动物园里的动物,完全是老板用来赚钱的工具,没有人关心它们的生存状况、生活条件,很多动物甚至被虐待。

    虽然这份报告并非专门针对动物园老虎的调查,但因为老虎这种猛兽受到动物园的“青睐”,它们也成为了受到虐待最为严重的动物之一。

    一张照片,记录了武汉动物园里,一只老虎等待与一位小观众合影的场景:老虎的左前爪被锁链捆绑在地面上,尾巴被驯兽员紧紧拉住,老虎双眼紧闭,看上去精神萎靡。与猛兽合影是目前很多野生动物园都开展的旅游项目,为了保证观众安全,动物园必须强制老虎变成“病猫”,比如拔掉老虎的牙齿,而被拔掉牙齿的老虎无法正常进食肉类,很多瘦骨嶙峋,患有多种疾病。

    除了拍照,更加残忍的是猛兽表演。在莽萍小组的调查中,21家野生动物园内,绝大多数都开展动物表演活动,而老虎的表演是动物表演的重头戏。表演中,老虎们不仅要违背天性,闯过熊熊燃烧的火圈,而且要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环境中完成这些高难度动作。“在训练过程中,驯兽人打骂动物是基本训练,有些动物演员有明显外伤。为了保证训练效果,部分驯兽员向调查者透露,饥饿是主要的手段。”

    亚洲动物基金会在2009年9月对深圳野生动物园进行了调查,在这家动物园的动物表演中,调查人员也发现,参与表演的狮和虎的犬牙,要么被拔掉,要么被锯断,爪尖也被锯掉。所有的表演狮和虎都有营养不良的症状。动物园为了追求惊险刺激的表演效果,必须强迫老虎做各种危险动作,而逼迫猛兽做这些动作唯一的方法,就是鞭打。“我们看到,一只老虎已经表演结束了,驯兽员还向它屁股上抽了一鞭子。”亚洲动物基金会中国教育公关经理朱柯说。

    “我去看过新加坡一家动物园的动物表演,当时真的有‘上当’的感觉。”朱柯告诉记者,新加坡动物园的动物表演,不过是让几种动物在表演场上走一圈,让一匹狼吼了两声,让小松鼠收拾垃圾之类。残忍的动物表演,在很多国家被禁止,但国内的表演活动,几乎不受任何约束。所以,只要能够吸引观众,动物园就会积极地训练动物做各种表演,为了训练而虐待动物,已经在行业中习以为常而不被看作是什么问题。

    动物演员台下的生活环境,也非常糟糕,老虎、狮子等大型猛兽,被关在仅能容身的铁笼里,铁笼就放在阴暗的后台。除了动物演员,一般用于展示的动物,境遇也好不了多少。亚洲动物基金会调查了广州香江野生动物园,动物园中有一个“动物幼儿园”区域,其中有9只幼虎被放在玻璃屋子里供游人参观,这些幼虎被迫与母亲分开生活。许多幼虎试着去吮吸其他幼虎,表明它们渴望的是母亲的怀抱,而不是游客的目光。

    像养猪一样养虎

    中国的圈养老虎中,还有庞大的数量生活在养殖场里,粗略估计占圈养虎数量的一半。这样的养殖场常常被冠以山庄、农庄、林园的名称。其中,黑龙江横道河子东北虎林园拥有东北虎近900只,广西桂林雄森熊虎山庄拥有各种老虎1500多只,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两家养殖场。除此之外,规模稍小的老虎养殖场,遍布全国各地。

    199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从此以后,公开出售虎制品被认定为是违法行为,市场上公开的虎制品交易几乎消失。但奇怪的是,虎制品禁令不但没有导致人工虎养殖业的消失,相反,全国范围内,人工养殖虎的数量在1993年以后迅速上升。

    像雄森熊虎山庄这样的养殖机构,在1993年以后养殖规模迅速扩张,记者看到一部桂林雄森熊虎山庄的电视宣传片,拍摄于几年前,其中介绍,这家山庄养育了1300多只老虎,以及几百只大黑熊、非洲狮等大型野生动物。宣传片中称,由于繁殖速度太快,山庄老虎太多,每天供应老虎食物,给山庄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他们已经面临“养虎为患”的问题。

    既然虎制品不能买卖,而养虎又要投入巨大的成本,为何老虎养殖业依旧红红火火?从宣传片中,我们能够探究一些答案。

    在30分钟左右的宣传片中,介绍黑熊和老虎时,用了大量的篇幅描述两种动物在传统中医中的药用作用,渲染老虎全身都是宝。宣传片中还收录了一段2003年录制的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山庄的老板周伟森,在节目中大谈自己用过“虎骨酒”以及“虎骨膏”后获得的神奇疗效。宣传片的后半部分,重点介绍雄森酒业公司,这家公司生产的“补骨酒”,用老虎形状的酒瓶盛装,广告词是:采百兽之王的精华,酿人间酒中之珍品。

    尽管电视片中始终没有明确表示“补骨酒”与老虎之间的关系,但无处不在的暗示很容易让人们将“补骨酒”与“虎骨酒”联系起来。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何勇认为,地下虎制品交易没有完全被消除,商家正在努力劝诱消费者购买虎制品,虎制品贸易存在巨大的利润,因此,养虎者就有了无穷的养虎动力。

    事实上,除了老虎养殖场,国内一些野生动物园,也曾被爆偷偷出售虎骨制品,在尚未尘埃落定的沈阳野生动物园事件中,目前也有报道指出,这家动物园用虎骨酒赠送和贿赂官员。

    虎制品黑市的出现,很大原因来自法规的漏洞。在1993年虎制品禁令中,对于库存虎骨的要求,是“封存、妥善保管”,所以,很多野生动物园和养殖场,将死虎冷冻在冰库内。但在缺少监管的背景下,养殖场如何处理这些封存的虎骨,就变得诡异模糊。

    “如果一只死虎比一只活虎更值钱,你觉得养虎的人会好好对待活虎吗?”莽萍说。在虎骨制品黑市存在的条件下,养殖场里养殖老虎的标准,就变得与养猪类似——只要繁殖的数量多、活着,就只需坐等老虎变钱的那一天。

    “为了让老虎尽快繁殖,有的养殖场,不等幼虎的哺乳期结束,就强迫幼虎离开母虎,让母虎尽快发情,进入新一轮的繁殖。”何勇说。另外,近亲繁殖的现象在养殖场内非常严重,很多老虎从一出生就体质虚弱,或者患有残疾。

    老虎是自然界中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猛兽,在自然环境中,一只虎一天的活动空间,可以达到几十平方公里。但养殖场里的老虎,被圈养在固定的一片区域中,是一种极不自然的状态,它们的健康状况可想而知。

    亚洲动物基金会对雄森熊虎山庄也进行过调查,报告中描述:因缺乏趣味性物品和宽敞的园区,大量的繁殖的虎身上有患病的迹象,以及严重的刻板踱步行为;幼虎被安置在10米长5米宽的笼子里,幼虎园区的建筑都是水泥结构,铁网已锈迹斑斑,园区内有大量的动物排泄物,环境恶劣。

    朱柯解释说,动物也会患上精神疾病,老虎来回踱步,表明它的精神处于非常不健康的状况,是长期关闭在狭小空间里形成的。

    谎言:养虎为保护野生虎

    “以虎养虎”,是鼓吹老虎养殖事业的人最常用的口号。具体的意思是,既然消费市场存在对虎制品的需求,那么,何不用人工养殖的老虎来生产虎制品,这样,大家就不会再去伤害野生虎,从而达到保护野生虎的目的。但是,这个看起来很有“逻辑”的理由,不可能变成现实。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何勇告诉记者,现在虎养殖业老板之所以不断扩大规模,就是希望借此向政府施加压力,以获得重新开放虎制品市场的机会。但是,“以虎养虎”是一个荒谬的理论,因为现实中,只要虎制品贸易开禁,人们会偏信野生老虎的药用价值更高,野生虎药的巨大利益诱惑,会让捕猎野生虎死灰复燃。

    另一个常见的说辞是,养殖场内繁育老虎,是为了保护珍稀野生动物资源。莽萍告诉记者,这又是一个谎言。老虎是大型猫科动物,猫科动物的繁殖能力是非常强的,老虎在养殖场里大量繁育并不需要什么苛刻的条件和技术。但是,人工繁殖的老虎数量再多,对野生虎资源的恢复也毫无意义,因为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也没有人工饲养老虎放归自然环境的成功案例。

    尽管养虎为保护野生虎的说法,经不起任何推敲,但老虎养殖者就是在这样的幌子下,开设了各种“野化训练”项目。

    在莽萍2004年完成的野生动物园调查中,被调查的20家野生动物园里有15家存在各种形式的活体投食项目,很多动物园在这个项目的说明上称,开设活体投食,是为了恢复动物的野外生存能力。但是,杭州野生动物园当时的活体投食区域,只是一个直径40-50米的场所,由于面积狭小,猛兽在扑食游客扔进来的活物时,几乎不需要作任何奔跑,而且,很多被投食的动物,本来就已经受伤。

    莽萍说,这样的环境,与自然界老虎的捕食环境,截然不同,如此的“野化训练”,除了满足一些人追求感官刺激的欲望以外,没有任何意义。他们在调查中还了解到,有动物园的饲养员承认,为了保证活体投食的“惊险”、“刺激”,动物园会让猛兽在表演这一天处于饥饿状态。

    活体投食在动物园中是一项收费昂贵的项目,2004年调查中,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活喂一匹马的价格是8888元,八达岭野生动物园活喂一头牛的价格是一千多元。这样的项目,给动物园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至于它的“科研价值”,却无从说起。

    老虎濒临灭绝,并不是因为它们像熊猫一样在繁殖能力上出现了问题,而是丧失了栖息地和食物,再加上历史上人类的狩猎。所以,老虎在养殖场里数量快速地增加,完全不能代表它们的生存能力增强,就算人工繁殖的虎能够“野化”,如果老虎的自然栖息地已经消失,那么人工繁育虎“野化”后,对于野生虎种群的恢复,也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何勇表示,中国的圈养虎数量,远远超过了科学研究和保护野生虎资源的需要,应该压缩老虎养殖场的规模,直到关闭所有养殖场,把花费在圈养虎上的资源,用于野生虎自然栖息地的保护和真正的野生动物保护研究。

    谁来保护动物园老虎?

    既然动物园内的动物,在经营者看来只是赚钱的工具,那么,在市场风险中,一旦动物园遭遇资金上的困难,没有人会想起动物们的温饱和死活。这一点,除了刚刚发生的沈阳野生动物园饿死老虎事件,早在2004年,类似的事件也曾经发生过。

    2004年,湖北省仙桃市太子湖野生动物园里,包括狮子在内的100多只动物相继死亡,其中有国家级保护动物,也有省级保护动物。虽然死亡名单中未见老虎,但当时媒体采访到的饲养员说,动物园内老虎唯一的食物,只有鸡架。与沈阳事件一样,太子湖野生动物园经营亏损,在几名投资人的利益纷争中,最先牺牲的是动物。

    “动物不是工厂的机器设备,工厂倒闭了,把机器闲置在那里,或者转手卖给别人都可以,现在动物园倒闭了,就干脆让动物饿死,怎么可以这样?”莽萍质疑的是,既然历史上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动物园通过审批、获得相关运营证书的时候,为什么主管单位没有严格要求经营者的后备资金保证?为什么动物饿死在动物园内,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却毫无责任可言?

    谁来保护动物园里的老虎?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却有着复杂的背景和利益纠葛。

    在我国的相关法规中,没有区分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和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也就是说,圈养的野生动物,应该同自然环境中的野生动物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1989年实施至今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是立法的要义之一,这与保护野生动物的目的,本身就存在矛盾之处。

    这部法律明确鼓励驯养繁殖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许可证。许可证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法文中说明,国务院林业行政部门,主管陆生野生动物的管理工作。

    但是,林业部门具体怎样管理人工养殖的野生动物,特别是像老虎这样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动物保护法》却没有明确的解释。而类似沈阳野生动物园老虎死亡这样的事件中,动物园经营者和林业部门应该为老虎的死亡负怎样的法律责任,也没有规定。

    所以,对于老虎的养殖者来说,养老虎几乎是一种“零风险”的生意:在老虎活着的时候,可以用它来展示、表演杂技;资金紧张的时候可以让老虎饿着;等老虎死亡后,还有更多的利益等着他。在整个养殖的过程中,没有人对老虎的生存条件提出要求,在老虎死亡后,也没有人追究老虎的死因,经营者不用担心任何法律的惩戒。

    在主管部门和法律无力的情况下,民间人士只好把希望寄托于行业自律。2004年底,《中国野生动物园调查报告》向媒体发布以后,2005年3月,国家林业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中国野生动物园协会”,在昆明召开了有20多家野生动物园与会的“全国野生动物园保障动物福利专题会议”。会上,通过了“全国野生动物园保障动物福利承诺书”,其中承诺:让野生动物,不受饥饿和伤害、生活舒适;无恐惧和悲伤感;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等是野生动物园行业追求的中级目标。

    但是,莽萍的调查小组在这一年“五一”期间,再次调查野生动物园,发现一些签署承诺书的动物园内,虐待性的动物表演仍然存在。亚洲动物基金会朱柯表示,他们对各家动物园进行调查以后,也把调查报告提供给动物园的负责人,希望负责人能够改善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并禁止虐待性的动物表演,但是,真正能够接受建议并改变现状的动物园非常少。

    尽管我们不愿看到悲剧一再重复,但只要养虎谋财的利益链存在,只要法律和监管的漏洞存在,圈养老虎的生存环境就很难得到改善,类似沈阳野生动物园的事件就还会发生。

    相关热词搜索:魔咒养虎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