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破阵曲》:漂泊在桂林抗战文化城中的文人群像

    《破阵曲》:漂泊在桂林抗战文化城中的文人群像

    时间:2020-03-27 05:22:3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抗日战争时期,时为西南乃至全国的抗战重镇的桂林,吸引着大批文人的到来,他们在这西南一隅,用手中的笔墨书写了抗战文化史的光辉一页。大型桂剧《破阵曲》正是以抗战年代为背景,从桂林抗战文化城万千文人中选取了马君武、欧阳予倩、徐悲鸿、田汉、张曙五位为代表,以桂林本土戏剧的形式歌颂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描绘那些漂泊在桂林抗战文化城中的文人群像。

    [关键词]桂林抗战文化城;《破阵曲》;文人群像

    漓水悠悠绕城流,群山幽幽城中立。桂林素来以山水闻名,抗战时期,桂林有着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大批文人因此漂泊到桂林,当时的桂林文化活动空前繁荣,故有“抗战文化城”之名。近80年后的今天,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将其首部桂林“抗战文化城”题材大戏——《破阵曲》搬上了舞台。讲述了在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文人以笔墨为戟,以热血如歌,众志成城破敌寇千里,破世之旧阵、人之心阵、敌之围阵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抗战文人群像。

    一、选择:漂泊中文人的责任

    舞台布景是桂剧演出不可或缺的一大部分,通过场景、灯光、道具等的组合烘托出情景所需的气氛,对推动剧情发展,提升剧本主题思想表达具有重要的意义。《破阵曲》的舞台布景不是极尽华丽,舞台左右两边以几艘木船作为固定的背景散开,柔和的灯光打在舞台中,形成一道波光粼粼的水,背后是一座座群山,木船载着满怀希望的热血志士漂泊到桂林,切合了时代的背景,颇有欧阳予倩先生“不机械地写实,而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追求美的意境”①,自然而然地把漂泊中的文人形象带出,寓意深远,令人反复回味。

    抗战时期,各界文化领袖从全国各地汇聚到桂林,用演讲、文字、画作、歌声和舞蹈做武器,以文化和文艺的强大凝聚力、感召力举起了抗战文化运动的大旗,开辟了没有硝烟的文化战场,他们是抗战文化运动队伍当中的中坚力量。

    张曙是一位年轻又富有才华的音乐家,1938年,在3万多人丧生的长沙“文夕大火”后,张曙从长沙奔赴桂林,继续创作与斗争。②他积极投入到抗敌救亡的音乐活动中,在桂林播下抗战歌曲的种子,他饱含热情地用音乐发出反抗的怒吼,激情洋溢、视死如归。

    画家徐悲鸿也曾为躲避国民政府迫害漂泊到桂林避乱。桂林的山、水、人,给徐悲鸿的艺术道路与人生旅程留下了一笔浓墨。面对日益紧张的战事,徐悲鸿积极地投入抗日救亡的活动中。他热情地参与到桂剧改革中,将传统桂剧的妆容和舞美从样式、配色等方面做出改良,促进了桂剧乃至戏曲在视觉上的改良,由他改进的穿法、扮法一直延续至今。

    田汉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抗战期间,他曾4次来到桂林,通过戏剧宣传大力支持抗战,排演了《新雁门关》《新儿女英雄传》等多部新编和经过改革的剧目,演出内容新颖,鼓舞民心士气,作风为之一新。当田汉了解到在桂林建立新中国剧社的意义和需要支持的时候,毅然带上老母亲和幼女,于1941年8月从南岳移居桂林,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战戏剧活动。

    1937年,马君武回到广西以后,不顾年老体弱,奔走于广西政界和文艺界的有识之士中,为桂剧改革活动做宣传,得到广西当局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他曾说:“广西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热爱广西,我喜欢桂剧,过去长期在省外国外,没有机会看,现在,我要多看,为繁荣我的家乡戏尽一份薄力!”①马君武先生正是怀揣着对桂剧的情怀和责任,带领着一批仁人志士推动着桂剧改革的事业。

    1939年,欧阳予倩应马君武之邀回到桂林,开始了长达七年的桂剧改革事业。他在《改革桂剧的步骤》中提到,“进入30年代以后,伴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广西的不断发展,桂剧日渐被资本家所利用,逐步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内容多半腐败,封建思想、奴隶道德、迷信的宣传、淫谑的表现,占据了中心”。抗战时期欧阳予倩和田汉在刚落成的广西艺术馆合作组织了西南戏剧展览会。

    桂剧《破阵曲》选取了音乐家张曙、教育家马君武、画家徐悲鸿、戏剧家欧阳予倩及田汉这五位代表,他们或漂泊到桂林,或扎根桂林,都为众多漂泊着的文化人提供着一种文化抗战的路径,也为漂泊着的广大人民提供了精神上的寄托。《破阵曲》以桂剧为艺术表现形式,将他们的真实故事进行了艺术加工,充分展示了文人在国家危难时期是非分明的选择,在文化抗战中始终如一的责任和为抗战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决心。

    二、坚守:漂泊中文人的风骨

    正如田汉在《义勇军进行曲》中所写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是抗战时文人的呐喊,也是文人的风骨,他们坚守着自己内心的选择。桂剧《破阵曲》将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演员将其对人物的理解内化并通过表演展现给观众,《破阵曲》中的专业桂剧演员刻画人物形神兼备,表演炉火纯青,唱腔专业地道,将剧情层层推进,高潮迭起,展现了当时抗战文化城中文人内心的执着坚守和傲然风骨。五位文人不畏强权、是非分明、始终如一的坚持令人动容。

    张曙:身随烟灭不忘曲。《破阵曲》第一场“破势”根据张曙遇难前后的现实改编而来。在剧中,张曙自述“五岁遍会文武场,八岁登台唱皮黄。师尊教我谱新曲,莫忘传统自信扬。”年轻的张曙如同一颗新星,在桂林这片土地上冉冉升起。剧中,张曙和夫人周琦刚到桂林,夫妇俩琴瑟和鸣,歌声悠扬,正在一起创作抗日歌谣。可不久,这幸福和睦的场景就被凄厉的空袭警报打破。大家纷纷跑到七星岩躲避炸弹,炮声阵阵,硝烟四起,妻子劝阻他一起躲避,可是张曙却不顾安危,毅然返回家中取回歌谱手稿。他抱着女儿在敌机盘旋区域穿行躲避,可最终还是没能躲过日军一连串的轰炸,他年轻的生命在对抗战的坚持中逝去了。此场结尾时,他的夫人周琦捧着手稿失神呢喃“这首歌在我的手里,可是谁来教唱谁来指挥呢?”她的问话配合着群舞将他们围住,最终淹没,音乐渐停,最终戛然而止,周琦的形象也深深的印在观众的心头,引人深思。在张曙短短6年的创作生涯里,他以对革命、对国家的万丈豪情创作了300多首歌曲,由他作曲、老舍作词的《丈夫去当兵》中唱到“你若不幸身先死,英魂莫散喊杀声!”张曙犧牲了,可是他留下来的歌曲,却如同一柄利剑,狠狠地破开了这旧局势,揭开了“破阵”的序幕。

    相关热词搜索:群像抗战文人漂泊破阵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