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影视文化在高校党课教学中的运用探索

    影视文化在高校党课教学中的运用探索

    时间:2020-04-16 05:21:5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高等学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以下简称党课)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和教育党员的重要途径,影视文化具有时代性、艺术性、民族性和大众性等特点,通过构建资源库、搭建平台、优化内容等方式,运用影视文化于高校党课教学中,有利于提升其实效性。

    [关 键 词] 影视文化;高校党课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5-0042-02

    高等学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其实质是要在意识形态领域

    占领主动地位。全媒体时代,“95后”学生是名副其实的“网络一

    族”。2016年8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7.10亿,其中学生比例占30%。学生通过网络接受碎片化信息渠道多元化,为我们的教育带来挑战。因此,高校党课教学要充分利用网络这把双刃剑,发挥网络媒介作用,及时推送丰富多样的影视资源,引导广大党员自觉学习,强化影视资源在党课教学中的渗透作用,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影视资源潜移默化地影

    响学生,既是对西方以电影为载体的思想渗透的反击,也拓宽了进行思想教育的渠道。

    一、影视资源及其特点

    影视文化是现代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社会价值导向、思想凝聚、教育理念导向与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主流价值观导向的载体,影视作品对大学生具有价值导向、精神激励等作用,比起传统的教学方式,更乐于被学生所接受。总体来说,影视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时代性

    文化是历史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所处的历史背景,蕴含着特定时期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与那个时代有着密切的

    联系,同时又对那个时代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影视文化是时代的产物,中国影视文化的几个发展阶段都直接反映了各个社会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如20世纪30、40年代革命题材电影,凸显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寻求民族独立、解放的社会现实需要,如《红岩》《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等作品,用艺术的方式为受众描绘了革命战争年代的战火纷飞,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时代精神。1949年后的电影则反映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激情;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时期,影视艺术趋向娱乐性和大众化转型,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且逐渐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反映出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特征。

    (二)艺术性

    影视文化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一种通过艺术的手段展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表达载体。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运用艺术的手段加以创

    作改造,虚构故事情节,通过音乐、光线、色彩等方面的处理,将时间与空间、听觉和视觉、文字与非文字有机组合,借助网络等强大传播平台,巧妙地再现真实的社会生活和历史瞬间,增强了影视作品的观赏性,影响着人们和青少年的社会生活。

    (三)民族性

    影视文化凸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质。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展示的是我国各族人民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反对封建剥削、反对帝国主义压迫,英勇杀敌、浴血奋战、与敌人抗争到底,表现的是一种对国家的热爱、对党的忠诚、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具备革命性的同时,凸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民族特征十分鲜明,如红船精神、长征精神、苏区精神、抗战精神等,都是在不同的革命时期对民族精神的诠释。建设题材的影视作品则反映了民族建设的各阶段,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不同时期我党领导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路上的政治诉求,展现了我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理

    想信念,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铁人王进喜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体现了在建设中践行中华民族精神,并赋予其时代内涵。

    (四)大众性

    文化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和在他们当中流行的程度上,影视作品作为特殊文化信息的载体,它所传达的各式各样的信息受到了大多数观众的喜爱和支持,因此,其具有鲜明的大众性,并且影视作品往往都由许多演员表演,他们精湛的演技更吸引青少年。当影视作品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

    活模式与学生的价值观、心理特征相符合时,就会受到他们的喜爱、崇拜,继而进行模仿,因此,具有大众性的影视作品对人的影响是触及心灵的、是潜移默化的。

    二、影视文化在高校党课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传播正确价值理念

    价值理念教育是高校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一部优秀影视文化作品以作品为媒介将良好的价值理念进行传递。学生在观看了优秀影视作品后,内化为自身价值观,引导学生对自身的人生价值进行思考,继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电视剧《士兵突击》反映的是“80后”的理想抱负,也充分体现了“80后”身上的一些特点,观看这部电视剧,给青年人的启示是要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才能成就精彩人生,在这个浮躁而迷茫的社会,指引了大学入党积极分子应树立什么样的价值理念。

    (二)凝聚民族精神

    在民族精神的凝聚作用上,影视文化首先体现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方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永葆动力的源泉,也是高校党课教学的一项及其重要的内容。通过展播爱国主义题材影视作品,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凝聚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理性爱国。例如,电影《建国大业》拍摄于建国60周年之际,真实地重现了建国前期,各方志士奔走相告,无论中国共产党党员还是民主党派人士,都把筹备新中国成立当己任。爱国情结作为影片的主线,使爱国精神得到蔓延,滲透到每一位青年学生心中。

    (三)社会服务功能

    人是社会的动物,人在社会中生活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影视文化具有“以文化人”的作用,优秀的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形式,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人们自觉接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青少年来说,通过相应影片,他们学会了正确认识和对待复杂多样的社会,养成与人为善的道德品质,学会与人相处。

    (四)提升教育实效

    当前的党课教学,更多是以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实践体验缺乏、教学资源载体没有得到整合、考核方式简单等问题。高校党课教学改革要与时俱进,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认为:“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像电影那样,超越一般感觉,直接触及我们的情感,我们的灵魂。”影视作品运用艺术观赏的手段、通过展示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塑造逼真的人物形象,与传统的学习教育方式比较,更形象逼真、更直观活跃。在高校党课教学活动中,通过网络平台载体观看优秀影视文化作品,开展参与式、体验式教学,将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呈现给全体党员,使他们在体验过程中迸发思想火花、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自觉地将学习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通过这种方式改革党员教育活动模式,切实增强对党员教育的有效性,为高校党课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三、影视资源运用于高校党课教学的路径选择

    (一)根据高校党课教学要求构建影视资源库

    影视作品本身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等精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契合,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及爱国主义

    人士的远大理想以及他们为了理想奋力拼搏,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生命的奉献精神。

    根据高校党课教学计划,按照初级培训、中级培训、高级培训、发展对象培训等几个阶段,构建四个主题影视资源库,通过集中组织观看、自行观看等形式,使广大党员在观赏这类影片的过程中获得切实的情感体验,获取珍贵的精神财富,在收获大量的教育资源的同时,自身也会受到“耳濡目染”的教育,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二)搭建高校党课影视资源学习平台

    构建“两微一网”学习教育平台,可以:(1)开发微信公众号,每周推送一部优秀影片,开展年度“十部最受欢迎的影片”票选活动等。(2)建设专题微博,用于进行优秀影视作品观后感评选、选录等活动开展。(3)建設世界大学城网络空间平台,构建党课表格化教案库、嵌入式视频资源库、完整影视资源库、观影区、讨论区、私信区等六位一体的学习教育平台,并开设优秀影视作品在线观看区域,方便党员师生随时上网观看,活跃了党课学习氛围。(4)开展“重温经典”微电影大赛,以党支部为单位,对经典影视作品,通过混剪、翻拍、自编自导自演等方式,进行微电影二次创作,为经典增添时代元素的同时,在创作过程中加深对经典影视作品的理解和诠释,寓教于乐。

    (三)优化影视资源用于党课教学的内容体系

    根据高校学生党课教学内容,优化影视资源,共分为党史题材、政治信念、规矩纪律、道德品行、奉献作为五大类。其中党史题材类包括:纪录片《共产党人》100集,其中党史篇10集、人物篇90集,《中国共产党党史》《重生》《红色地标》等;政治信念类包括《烈火中永生》《红色传奇》《永恒的信念》《信仰》《筑梦路上》等;规矩纪律类包括《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道德品行类包括《孔繁森》《张思德》等;奉献作为类包括《沂蒙六姐妹》《党的女儿尹灵芝》《红色娘子军》等。

    通过构建五大类影视资源,配合不同学习阶段的主题,辅助开展党课教学,强化了党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将党培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热词搜索:党课探索高校影视文化教学中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