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加快规划建设“两湖生态经济区”

    加快规划建设“两湖生态经济区”

    时间:2020-05-12 05:14:4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江苏发展最突出的一个短板是苏北滞后问题。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就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加快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建设"。根据区域发展规律与苏北地区的发展现状,还应构建以环洪泽湖和高邮湖为基本形态的"两湖生态经济区",从区域规划政策上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培育撬动苏北发展的新动能,破解苏北地区富民难题。

    当前苏北振兴的区域发展规划存在不足

    苏北振兴是一个大战略,需要具体的区域发展规划来推动。除了扶贫政策和扶贫帮扶行动之外,更需要从设计有效的区域发展规划和提升经济发展空间、增长动力出发,实现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从现有规划布局来看,还存在明显的规划供给侧短板。

    目前已经形成的省内针对苏北地区跨区域规划,比较明确的主要有两大主题发展带:一是淮海经济区及沿东陇海线发展带,二是沿海开发战略及沿海经济带。从区域规划与发展角度检视,其中沿东陇海线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省级重点发展带,沿海开发战略虽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但推进速度较慢。这些地区自身的发展能力还十分有限,短期内根本无法覆盖和影响苏北其它地区。此外,苏北地区还包括宿迁市、淮安市及扬州北部宝应、高邮等十多个难以从空间上融入苏北两大发展带的地区,而这些地区恰恰也是江苏贫困重点片区。现有的两大推动苏北发展的区域发展规划,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而言,区域规划政策供给明显不足,难以覆盖有规划需求的更多苏北待发展地区。

    构建"两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构建"两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促进苏北发展和生态保护。环洪泽湖与高邮湖形成的"环两湖区域"的沿湖范围涵盖了11个市、区、县,超过东陇海线沿线县级以上行政区域数量,覆盖省内人口超过720万。两湖区域作为苏北中南部区域,南连南京、扬州、镇江、常州等组成的扬子江城市群先发地区,北接淮海经济区与东陇海城市带,向东可以连接沿海发展带,属于典型的苏北腹地和发展节点型区域。该区域内拥有多个经济薄弱县与贫困县如泗洪、泗阳、洪泽、宝应等,针对这一地区加快规划建设"两湖生态经济区",以智慧经济、绿色经济、红色经济、农业经济、旅游经济、现代服务业等为主要特色打造新型生态经济区,既可以加快提升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也可以提升对洪泽湖、高邮湖等淮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精准助力苏北地区实现绿色崛起。

    苏北中南部区域"两湖板块"城镇集聚度较高,目前具有较均衡的环湖城镇分布,已经初步具备了构建环湖生态经济区和城镇群的重要空间载体。环洪泽湖系苏北地区中南部宿迁市、淮安市的经济发展区域,主要沿湖区域包括宿迁市辖三县中的两个县泗洪县、泗阳县,以及淮安市区、淮安区、洪泽区、盱眙县等共计6个市、区、县,覆盖人口超过560多万。环洪泽湖向北连接淮海经济区与沿东陇海线城市带,向南连接南京六合区与江北新区。环高邮湖是淮安市、扬州市北部近苏北区域的发展区域,主要沿湖区域包括淮安市金湖县、宝应县、高邮市、扬州市及安徽省滁州市辖天长市等5个市、区、县,覆盖人口超过300万。两湖区域具备了构建环湖生态经济区的空间载体。

    加快推进"两湖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与政策创新

    环洪泽湖和高邮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特别需要以"精准扶贫、聚焦富民"为核心,通过省级层面体制機制创新,激活地方经济发展动力,提升内生发展能力,夯实可持续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基础。

    制定"两湖生态经济区"省级发展规划。建议省委省政府会同发改、建设、财政、环保、农业、商务、旅游、民政、经信等相关机构,制定系统全面的"两湖生态经济区"空间、产业、人口、生态、旅游等"多规合一"的环洪泽湖与高邮湖的"两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在空间定位上,应以沿湖区域包括10个省内地区和1个省际合作的天长市在内的10+1个市、区、县为主。在产业定位上,围绕"生态优先、就业导向、富民为本"的理念,打造扶贫、致富、奔小康为主要目标的"两湖生态经济区"。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通过撤村并社、发展特色小城镇、做大县城规模等举措,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省级统筹要素向"两湖生态经济区"集聚,鼓励相关高校在当地建立独立学院、分校区,激励科研院所在"两湖生态经济区"设立研究院、研究中心和研究基地,切实通过城镇化要素优化配置,激活该地区的发展基因。

    打造生态优先型的绿色经济集聚区。应以发展特色农业、红色经济、旅游经济、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材料等环境损害小、就业拉动力强的产业为主。特色农业以现代农业、科技农业、无公害农业、休闲农业为方向,实现"两湖生态经济区"的农业产业、农民就业、农民增收、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步提升;红色经济聚焦红色旅游、红色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旅游经济注重打通与农业、红色资源、两湖景观资源的高效率对接,推动田野、湖水、民宿、餐饮、休闲体验、亲子教育、红色文化等高度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聚焦数据后台基地、物流仓储基地、售后服务基地等领域,强化就业引领;节能环保材料聚焦农业废弃物、农业周边产品转化以及部分承接产业转移的技术创新驱动新材料产业。省政府可以通过规划设计,将目前各种省级层面产业奖励扶持资金重点导入"两湖生态经济区"的企业,在做大扶持资金的增量的同时,适当提升对苏北地区的奖励比重,通过政策引导,发力助推"两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内生型增长能力。

    实行就业导向的招商政策。借鉴和复制京东集团宿迁分公司模式,引进更多就业容量大的长三角地区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和物流总部型企业的数据存储中心、网络客服中心、物流仓储中心,并以吸引就业、提升员工薪资作为招商先决条件。在"两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中培育更多的"售后服务总部基地"、"呼叫系统总部基地"、"数据后台存储基地"、"仓储物流基地"等职业技术人才密集型产业。紧密围绕"增进就业、增加薪水"为核心招商条件,制定促进产业引进和培育的"政府让利型"的政策,同时改进就业、居住、生活等社会生态环境,提升"两湖生态经济区"的就业活力。

    建立社会政策兜底的精准扶贫体系。规划发展"两湖生态经济区",既是生态之需、经济发展之需,更是扶贫与富民之需。在产业增长带动就业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提升700多万两湖地区人民的就业水平和工资收入的同时,切实做好对部分家庭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和民生扶持。将产业、就业、精准扶贫与民生兜底等结合形成一个"富民组合框",切实帮助欠发达的两湖地区贫困人口加速脱贫、稳定脱贫,持续提升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真正落实党代会提出的"两聚一高"目标。

    (作者系江苏创新型城市发展与评估研究院特聘专家,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相关热词搜索:两湖经济区规划建设加快生态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