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庸怎么读_曹振镛装庸

    庸怎么读_曹振镛装庸

    时间:2019-01-28 17:43:3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曹振镛(1755-1835),字俪生,号怿嘉,1781年进士,选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曹振镛在乾隆时只是个侍读学士,不会为赋新词强说愁,他没这闲工夫;没事时也不会“以45度角仰望天空”,他的45度角是用来仰视其领导――皇帝的。
      嘉庆朝时,他成了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衔,兼军机大臣,仕途一片光明。一入道光朝,他立即大红大紫,居首席军机大臣达15年之久,封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师衔,晋太子太傅。
      至此,曹振镛已位“三公”之列。他死后,道光帝在紫光阁亲为其画像题字,极尽赞美,并谥之为“文正”。
      按清例,只有曾入翰林,或获授大学士者才可得“文”字谥之。“文正”是有清一代对文人的最高谥号,是有抱负有作为的大清官吏为之奋斗终身的目标。终清之世,只有8人得到“文正”的谥号,他们是:汤斌、刘统勋、朱硅、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
      但在后人看来,其中的曹振镛是名不副实,他只会唯唯诺诺,一意奉上。他的名言就是:“多磕头,少说话。”
      “多磕头”就是要尊上;“少说话”就是不轻易表态,非表不可的话,就顾左右而言他。你明明说了很多话,但相当于什么也没说,这是领导必须达到的境界。
      于是京师有这样一副对联流布:扎、扎、扎,祖宗洪福臣之乐;是、是、是,皇上天恩臣无事。
      时人将矛头一直对准曹振镛,称他为“庸官”,并极尽嘲讽之能事。有好事者作对联解释曹文正为何为“文正”:焉用文,阅试卷偏旁必黜,是以谓之文;奚其正,收炭敬细大不捐,则不得其正。
      但翻检野史可发现,曹振镛并非庸才,只是装庸罢了。他并非不文不正,而是具有相当的才华和学识。
      张星鉴《仰萧楼文集》载,道光帝有次大考翰林和詹事,诗题为“巢林栖一枝”,诸臣茫然不知出处。考试结束后,这帮学富五车的才子以此题问于曹振镛,曹说,这是左思八首《咏史》诗中的诗句,并现场将全诗背诵,众人叹服。
      道光帝阅卷,见此题全留空白,不由大怒。次日对曹振镛语及此事,并问曹爱卿知此诗句否,曹不假思索地回答不知。道光于是息怒,连曹爱卿你都不知。就怪不得他们不知了。
      朱克敬《瞑庵杂识・瞑庵二识》载,两江总督陶澍因商人借盐引私自贩盐,导致朝廷所得盐税大大减少。陶澍意欲革去此弊,但棘手的是安徽人曹振镛及其家族即在其辖下以贩盐为业。陶作为曹的门生。不得不就此事写信征询曹振镛的意见。
      曹回复说,“苟利于国,决计行之,无以寒家为念。世宁有饿死宰相乎?”曹在此选择了把家族利益撇在一边,以大局为重,陶澍因此得以顺利对盐务弊端进行整顿。
      他之所以装庸,一是因为其保守的性格和无为的政治态度使然;二是中国辅臣制度中君权和相权矛盾冲突的结果。君主专制在雍正后发展到巅峰,道光帝一生又谨小慎微,强势的臣子能有好下场吗?
      所以唯有装庸,才得以无灾无难。但是曹振镛之装庸,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执政心理,确实是误国殃民,贻害无穷。尽管如此,他还是要比那些明明很庸却偏偏不肯承认,进而总想“干大事业”折腾个没完没了的人要强得多。

    相关热词搜索:曹振镛装庸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