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逆境中的奥运会_在逆境中成长

    逆境中的奥运会_在逆境中成长

    时间:2019-02-08 05:38: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几乎每届奥运会都有在逆境中艰难前行的经历,一次次危机面前,奥运会总能逆境而生。      1988汉城:危险情绪下“最安全”的奥运      1987年11月29日,下午14点05分,从巴格达起飞、飞往曼谷的大韩航空公司KAL858次航班在仰光上空爆炸,机上的一百一十五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就在14点01分,这架满载乘客的飞机,还向仰光航空管制中心发出过“时间和位置正常”的信息。仅仅四分钟后,就从雷达上消失了。
      最初,警方把此次事件定性为意外。但空难发生八十小时后,两名朝鲜嫌疑人在巴林机场被捕,证明了这是一起恐怖事件。他们交代在飞机上放置了定时炸弹,目的是想阻止汉城奥运会举行。
      从申办开始,汉城奥运会就举步维艰。当时,韩国经济刚刚复苏,政治动荡、军事独裁,许多人不相信:如此逆境下的发展中国家,如何能申办并承办奥运会?
      朴正熙做总统期间,对“申奥”表现出了积极的支持态度。不料一个月后,朴正熙在一次宴会上遇刺身亡,政府内部对是否申办奥运会这一问题产生了分歧。最终,迎着国内反奥运的学潮,背负着西方世界怀疑的眼光,汉城定下了与奥运会的约定。
      经历了航班爆炸事件之后,好不容易动员起来的全民热情,再次淹没在质疑和猜测声中。一直反对韩国举办奥运会的学生们重新开始鼓噪。西方媒体不断质疑韩国的承办能力,要求将奥运会转移到其他国家举办。而此时,离汉城奥运会仅有八个月时间。
      组委会立刻邀请了1974年慕尼黑奥运会上负责安全工作的慕尼黑市警察局前局长苏弗莱,对安保人员进行培训,颁布了《维护奥运会和平法》。为避免航班恐怖惨案再次发生,警方对参赛国家中的九十二架飞机采取了特别保护措施,昼夜巡逻警戒。当时的安全统治本部部长卢完植后来回忆说,在奥运会筹备和举办期间,他始终处于如履薄冰的焦躁和不安之中。
      当时汉城奥运会的目标是用“最小的控制,带来最大限度的自由”。为了显示和谐的安全氛围,组委会把军人和警察安排在幕后,而将义务人员安置在窗口,使安全工作显示出柔和的气氛。为了严格控制出入境,安全部门还将世界危险分子的资料输入安全管理电脑终端机上,人数竟高达一万六千,可见奥运会安全任务之重。
      不过,汉城组委会在安全上的积极举措,迎来了一届被称为“最安全”的奥运会――尽管开幕之前是非不断,但奥运期间,没有发生任何的安全问题。
      这届筹办时是非不断的奥运会,二十年之后却被国际奥委会视为“成功奥运会”的样本,也成为韩国现代文明的“拐点”。
      
      破坏与和解
      
      八年后,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式前两天,一起类似的飞机爆炸案,又一次使东道主处于质疑的漩涡之中。1996年7月17日晚8时,美国环球航空公司(TWA)一架从纽约飞往巴黎的波音747客机,从肯尼迪国际机场起飞后约半小时,便在长岛上空突然发生了爆炸。这是美国航空史上的第二大空难,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二百三十人全部罹难。整个美国陷入恐慌。
      危机在开幕后第八天达到高潮。为了庆祝奥林匹克百年,组委会特地设立了“奥林匹克百年公园”。1996年7月27日,公园正在举行通宵达旦的露天音乐会时,公园中一个垃圾桶突然爆炸,一名观众被炸死,一百多人受伤。“爆炸案”立刻通过各国记者的镜头,传到了全世界。
      为了庆祝奥林匹克的百年华诞,亚特兰大组委会投入了巨资。仅安保工作的投入就达两亿两千七百万美元,并动用了三万名安保人员。但亚特兰大的“安全事件”使精心准备的盛宴黯然失色。
      从1972年“慕尼黑惨案”以来,“安全”成了奥运会面临的最大难题。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前,一场大火更是将国际奥委会和组委会推到了最窘迫的境地。
      开幕式前夕,位于奥林匹克城的两座五星级饭店接连失火。而这两座四十多层的饭店正是专门为奥运会而建的。更可怕的是,当时的国际奥委会委员萨马兰奇就下榻在失火的宾馆里。所幸,无人员伤亡。组织者惊得一身冷汗,恐怖主义又一次与奥运会如此接近。
      政治威胁、财政赤字,奥运会的难题五花八门。2000年悉尼奥运会也没能幸免,这一次是“种族主义”问题。
      1991年10月,悉尼申奥之初,澳大利亚的土著人就站出来公开反对,要求国际奥委会拒绝悉尼的申请。在悉尼申奥成功之后,许多土著激进分子反应强烈,不仅号召其他国家抵制奥运会,并声明在奥运会期间抵制将升级,以此来唤起全世界对土著人生存状况的重视。当地克里人在整个火炬传递活动中有过诸多破坏活动。
      在激化的民族矛盾面前,悉尼奥运会组委会巧妙地加以调和。在筹备过程中,组委会特地设立了一个种族联络者的职位,雇用国内著名的原住民板球运动员作为调节员;并在一些重大的奥运会仪式中,突出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素。开幕式上,全身涂满油彩的土著表演成了人们记忆最深的环节。
      此外,澳大利亚政府还建造了一个殖民历史展览中心,展示土著民屈辱的历史。在火炬传递中,原住民也被放在了更重要的地位。第一位土著居民奥运冠军、短跑运动员诺娃・佩雷斯・克尼邦被安排担任本土传递的第一棒火炬手,而备受瞩目的主火炬手则由原住民优秀运动员弗里曼担当。弗里曼点燃火炬的那一刻,被舆论认为是土著和非土著居民的彻底和解。
      
      自然灾难面前的“坚持”
      
      逆境之下,如何举办大型体育赛事?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杯提供了先例。1986年世界杯前一年。原定的主办国哥伦比亚因财政困难宣布放弃。经过遴选,墨西哥代替哥伦比亚承办第十三届世界杯比赛。
      1985年9月19日清晨和20日晚上,墨西哥先后发生两次里氏7.8级的强烈地震,波及墨西哥城和墨西哥沿海的三个州。墨西哥城中心的许多房屋,顷刻间变成一片废墟,停水、停电,交通、通讯中断,全市陷入瘫痪,一片混乱。
      这场灾难最终夺走了两万人的生命,三万二千名灾民无家可归。第二天,十五万营救大军开始在墨西哥城内用铁铲、镐头挖掘碎石破瓦,营救震灾受害者,国际社会纷纷支援。但幸运的是,原定的世界杯比赛场馆并没有遭受损坏。此时,离世界杯开幕还不到十个月。
      正当人们纷纷为即将开始的世界杯寻找下家,组委会坚持:即使困难再大,也要让世界杯如期举行。
      墨西哥人的热情和坚强感动了所有球迷。国际足联决定从每场比赛的收入中拿出九千美元捐给墨西哥灾民。那届世界杯还成就了“上帝之手”――马拉多纳晋升球王,这成为了球迷心中最经典的记忆。

    相关热词搜索:逆境奥运会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