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时间:2019-02-12 05:31:5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关键词:艾青诗歌 言外之意   摘 要: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是艾青诗歌的一个突出特点,这是他的诗歌之所以可读性强、耐读性久的原因之一。艾青始终把诗歌的言外之意作为审美追求,这种审美追求使他的诗歌更能唤起读者审美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展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深沉的力量。本文运用一定的美学理论和文学理论,从细节描写、事物的因果联系描写、象征手法的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几方面论述了艾青诗歌中的言外之意。
      
      艾青是“五四”后一位高产高质的诗人,他的创作“以其夺目的光彩为中国新诗赢得了广大人民的信任”。(绿原《〈白色花〉序》)他的诗“夺目的光彩”之处有一点尤为突出,就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是他的诗歌之所以可读性强、耐读性久的原因之一。艾青始终把诗歌的言外之意作为审美追求,他说:“一首诗不仅使人从那里感触了它所包含的,同时还可以由它而想起一些更深更远的东西。”(《诗论》)他所说的“一些更深更远的东西”实际就是诗歌的“言外之意”。这种审美追求使他的诗歌更能唤起读者审美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展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深沉的力量,读来令人感到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
      在艾青的诗歌创作中,言外之意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
      
      1.通过细节描写传达言外之意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形象化的反映,它用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来向读者揭示生活的真谛。而细节则是文学作品的细胞,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细微末节部分。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无论是人物性格的刻画、人物心情的烘托、故事情节的展开、主题思想的深化,还是典型环境的描绘,都离不开细节描写。可以说,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艺术形象。法国19世纪末的大画家塞尚有句名言:“天堂就在细节之中。”高尔基说:“我是个文人。职业使我必须注意一些细微末节。”沙汀说:“找故事容易,找零件难。”所谓零件,就是典型的细节。这些论述都说明,细节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艾青是一位重视细节描写的诗人,他说:“诗人必须比一般人更具体地把握事物的外形与本质。”(《诗论》)“在叙事诗里,依然需要很重的分量的抒情的章节,而就是在描写具体生活的部分,也必须具备诗的那种更高的概括。”(《诗与感情》)他在其叙事诗中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外形与本质”,使读者在“描写具体生活的部分”推知人物的性格特征,获得“如见其人”的美的享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献给保姆的一首赞美诗。诗中将叙事与细节描写融为一体刻画人物形象。如第四节,抓住“搭”“拍”“放”“补”“包”“拿”“掐”“抱”“抚摸”等一系列典型细节进行描写,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给他以温暖,给他以爱抚。诗中虽然没有对大堰河内心的情感和性格特征发表任何议论,但读者通过典型细节描写,看到了一个勤劳、善良、宽厚、淳朴、慈爱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同时,诗人对于保姆大堰河的怀念、热爱、感激、赞美之情也见于细节描写之外。如果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形象的鲜明性,诗人的情感就无从表达。
      通过对人物典型局部特征的描写,引导读者产生联想,由局部推及全体,从而产生言外之意。《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艾青满怀急切忧虑的心情唱出的一支深沉而激越的爱国之歌。全诗通过一幅幅现实画面的描写,形象地再现了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带来的苦痛与灾难,传达出诗人急切忧虑的心绪、深厚执著的爱国热情。诗人善于摄取、提炼典型的生活现象。在画面描写中,突出典型局部特征的描写。如第四节描写少妇:“那破烂的乌篷船里/映着灯光,垂着头/坐着的是谁呀?/――啊,你/蓬发垢面的少妇,/是不是/你的家/――那幸福与温暖的巢穴――/已被暴戾的敌人/烧毁了么?/是不是/也像这样的夜间,/失去了男人的保护,/在死亡的恐怖里/你已经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其中“蓬发垢面”、“垂着头”是对少妇外貌的局部描写。罗丹说:“一个人的形象和姿态必然显露出他心中的感情,形体表达内在的精神。”(《罗丹艺术论》)“蓬发垢面”、“垂着头”的细节,流露出少妇内心痛苦悲伤的情感。至于她为什么“蓬发垢面”?为什么“垂着头”?引发读者无限联想和想象。联系下面的描写可推知,少妇家破人亡,受尽日本侵略者的侮辱,是少妇“蓬发垢面”、“垂着头”、内心痛苦悲伤的真正缘由。从这一局部描写中,读者不难理解诗人蕴含于其中的言外之意――揭露日本侵略者残害中国人民的罪行,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
      有时通过对某一事物典型细节的描写,传达言外之意。如《水鸟》一诗中,描写水鸟突然遭到“乌篷船里发出了枪声”之后逃逸和自救的细节,令人回味。“一只在惊怖中逃逸了/另一只在挣扎在受伤的痛苦里/它的翅膀无力地拍打着水面/又迷乱地飞了几圈/才慢慢地向上举起/终于朝江岸的岩石/与丛林间飞去……”然后“在岩石的缝隙间/用自己的嘴抚自己的创伤/在寂寞的哀鸣里/期待着伴侣的来临。”诗人抓住“挣扎”“拍打”“抚”几个细节,描述了水鸟的不幸遭遇,愤怒谴责了破坏自然和谐、残害生灵的枪击者的丑恶行为,寄寓了对两只水鸟的深切同情,表达了珍爱生命、憎恨威胁生命行为的思想感情。这种情感在诗中未着一字,只是客观地描述水鸟遭枪击后的痛苦挣扎和自救的细节。但读者可以感悟出诗人的笔力所指。这种充满“潜台词”的细节描写具有无穷的弦外之音,味外之旨。
      
      2.描写事物的因果联系表现言外之意
      
      只描写其中的因或果,使欣赏者由因推及果,或由果悟出因。有时言内之意是因,言外之意是果;有时言外之意是因,言内之意是果。方薰说:“石翁《风雨归舟图》,笔法荒率,作迎风堤柳数条,远沙一抹,孤舟蓑笠,宛在中流。”由于画面上没有直接画出雨,有人问,既是风雨归舟,雨在何处?方薰回答说:“雨在画处,又在无画处。”方薰的回答是有一定道理的。沈石田这幅画,虽然没有直接画出雨来,但观赏者可以通过身着蓑笠的人物,由因果联系推知出雨来。由此看出,言外之意寄寓于隐曲、复杂、间接的因果链条中。艾青诗歌《乞丐》也是一首将言外之意寄寓于隐曲、复杂、间接的因果链条中的作品。诗中抓住乞丐“呐喊着痛苦”、“凝视着你/看你在吃任何食物/和你用指甲剔牙齿的样子”、“伸着永不缩回的手/乌黑的手/要求施舍一个铜子”几个典型细节,刻画了一个饱受侵略战争之苦、忍受着饥饿行乞的悲苦的乞丐形象。从这样一幅深深刺痛读者心灵的乞讨图中,读者自然而然地会思考并提出一个问题:乞丐为什么成为乞丐?他的悲惨生活是谁造成的?诗中只将笔墨集中于乞丐行乞这一“果”的描写,没有正面揭示造成乞丐行乞的真正原因。它不像杜甫的“三吏”“三别”那样,直接描写“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也不像现代诗人田间的《给战斗者》那样,直接描写日本侵略者把我们的同胞“关进强暴的栅栏”,又残忍地用他们的刀“嬉戏着――荒芜的生命,饥饿的血”,人民惨遭凌辱。诗中只是通过乞丐的口间接地交代了现实背景。但读者可以从字里行间,从乞丐的痛苦的诉说中,从乞丐的典型细节描写中,可以推知乞丐沦落为乞丐的原因,是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并由此悟出蕴涵于其中的言外之意: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
      
      3.运用象征手法形成言外之意
      
      利用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含蓄地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象征”在我国古代文论中既有暗示的意义,又有比喻的意义。所谓暗示,即通过再现生活的某些现象,间接地体现与此有联系的内容。象征又可以说是比喻的延伸与扩大,是形象与某种观念的重合。从这个意义上,又可以说它有比喻的意义。艾青说:“象征是事物的影射;是事物互相间的借喻,是真理的暗示和譬比。”艾青诗歌虽然找不到波特莱尔的阴影,但不乏象征。用象征手法寄托言外之意。《煤的对话》中,在围绕煤深埋地下、时间和沉默的年代进行问答之后,结尾写道:“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诗的结尾连续反复“给我以火”,表达了得到火的强烈愿望。诗表面上写火,但深层的意蕴却十分丰富。煤深埋地下,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它从来没有泯灭斗志和希望,它的身上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热量。他渴望火的到来,它要用火摧毁黑暗,迎来光明,渴望在烈火中得到永生。显然,“煤”的形象具有暗示意义和比喻义意义,它不就是古老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象征么?它启示我们: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深重的灾难压迫而死,只要“给我以火”,就会爆发出无穷的战斗力量,推翻黑暗的现实。《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篇,表达了一种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诗人把自己比成一只鸟,表示要不倦地为祖国的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而深情地歌唱,即便是死了,也要整个融进祖国的土地中,“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一往情深地抒发了对祖国、民族、土地的真挚深沉的热爱,表达了为祖国献身的愿望。显然,诗中的“土地”就不是客观实际意义上的土地,它是祖国大地的象征,“河流”“风”也不是自然色彩上的“河流”与“风”,而是有了比喻的意义,它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黎明”也是如此,它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的象征。《死地》以大地为象征体,刻画出人民在大旱之年痛苦绝望的情绪,以唤起民众,燃起民族救亡之火,为拯救处于危险境地的中华民族而奋斗。正如艾青在谈到这首诗时所说:“这结尾,我是冒险而写的。我渴望有人点燃起愤怒的大火,烧亮当时的中国。”再如1937年初写的《太阳》一诗,开头向我们展现了太阳喷薄而出,照亮寰宇的那种不可阻挡的雄伟气势:“震惊沉睡的山脉, /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 太阳向我滚来。”这“太阳”是光明时代到来的象征。
      土地和太阳是艾青诗歌中的主体意象,文学评论家钱理群说,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太阳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从这些意义上来说,土地和太阳是艾青诗歌中寄托言外之意的象征物。
      
      4.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艺术的感染力,从而产生言外之意
      
      艾青诗歌中传达言外之意的修辞手法有反语、省略、衬托等。通过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使艺术形象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
      反语。反语是指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语句表达本意的修辞手法。这种反意正说、贬话褒说的手法能赋予语言更强烈的感情色彩以及表现张力。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反语比正说或直说更有力量。《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是诗人1954年到南美访问时写的。诗中写一个黑人姑娘为别人看管孩子,一边抱着孩子一边唱着催眠歌。见到这样心酸的一幕,诗人有意发问:“她心里有什么欢乐?她唱的可是情歌?”黑人姑娘心里哪有欢乐?她的内心充满了痛苦与悲伤。正如诗的结尾所写的:“一个多么可怜,却要唱欢乐的歌。”“欢乐”其实就是反义正说,揭示了黑人姑娘心里的悲苦,更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对这不公道世界的揭露和控诉,特别是对不人道的种族歧视的揭露和谴责,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苦难的黑人命运的同情和关心。
      省略。在文学作品中,有时百感交集,一言难尽;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运用省略的方式,造成言外之意。艾青的《马头琴》,通过叙述马头琴的来历,控诉了“王爷”欺压牧民,抢夺民财的罪行,表达了对“王爷”的愤慨和对牧民的同情。“年轻的牧民”的马被“王爷”抢去“射死”了,马在牧民的梦中对牧民说:“你悲哀的时候/我也悲哀/你高兴的时候/我也高兴……”“我也高兴”之后还有多种情感没有说出来,如“你愤怒的时候/我愤怒”,“你仇恨的时候/我仇恨”等。这没有说出来的省略部分恰恰是诗歌要表达的主导情感,留给读者去联想、去体会、去补充。言不尽意,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衬托。这里所讲的衬托,是艺术形象的对比,它往往只出现对比的一方,而另一方隐于言外。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第六节,写“我”被“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之后,对家里的一切感到陌生,在家里“是这般忸怩不安”,没有感觉到一点“天伦叙乐”。这样写,衬托出大堰河的可亲可敬和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厚感情。但大堰河以及诗人对大堰河的情感“隐于言外”,含蓄无穷,令人回味。
      另外,艾青诗歌中还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对于传达言外之意、调动读者的审美创造力、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作者简介:黄良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
      
      参考文献:
      [1] 《艾青说・诗意人生・诗论》,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第152页-第190页。
      [2] 朱金顺:《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第268页-第269页。
      [3] 朱世英等:《文学描写知识》,湖北教育出版社,1984年9月第1版,第566页-第578页。
      [4] 刘安海:《文学理论要略》,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年9月第1版,第32页-第35页。
      [5] 胡健:《虚实相生──中国美学史学习札记》,《美育》,1983年第1期,第69页。
      [6] 曾祖荫:《中国古代美学范畴》,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第233页-第243页。
      [7] 艾青:《艾青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7月第1版。

    相关热词搜索:之意见于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