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非洲中国商人 中国商人在非洲当酋长

    非洲中国商人 中国商人在非洲当酋长

    时间:2019-02-20 05:39:3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提到“非洲酋长”,很多人会联想到原始部落、原始舞蹈和习俗,黑皮肤老者头戴长长的羽毛,手拿权杖,身穿长袍,脸上画着色彩……而在尼日利亚,有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酋长分外引人注目,他就是非洲唯一的华人酋长――胡介国。从“打工仔”到拥有私人卫队和永久赦免权的非洲酋长,出生于上海的胡介国在神秘的非洲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
      
      当上酋长
      
      胡介国生于1948年,一直跟随母亲在上海生活。和许多“老三届”一样,胡介国下过乡,是1972年入学的第一届工农兵学员。毕业后,他到上海南海中学,当了一名英语教师。关于自己所受的教育,胡介国说:“我是听毛主席的话,学雷锋、焦裕禄长大的一代,这种教育对我的影响是抹不掉的,教育决定了我们这一代人勤奋刻苦、不怕失败,克己奉公,懂得回报社会、为人民服务。对我而言,早年吃的苦都是财富。”
      解放前,他父亲就在香港做生意,后来到尼日利亚发展,打拼10多年后,成了当地的华侨领袖,他想让儿子出国“接班”。一天,学校领导把胡介国叫到校长办公室,说:“小胡同志,你爸爸在国外很有影响力,组织上同意你出国,你想不想出去?”当时,“文革”还在风风火火地进行着,胡介国一听,连忙摆手,说:“不想不想。”
      1978年,我国驻尼日利亚大使回国述职,专门到上海看望胡介国。在和平饭店,他亲切地告诉胡介国:“不要有思想负担,华侨也需要接班人,你申请出国吧。”受到大使的鼓励,胡介国才开始办理出国手续。
      胡介国从深圳罗湖海关出境。那时,罗湖还是个破破烂烂的小渔村,“海关”是用破旧木板歪歪扭扭钉出的一间小木屋。穿过用木条拼凑的简陋“安检门”,胡介国回头望了一眼祖国,这一走竟是30年。
      到了尼日利亚,胡介国见到的出乎他的想象:到处是高速公路和立交桥;彩色电视机在居民家中已经普及。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石油出口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在尼日利亚,虽然有父亲的一份现成事业可以继承,但胡介国不喜欢经营工厂,他敏锐地发现,如果继续扩大纺织产业,势必会造成当地中国商人之间的“恶性竞争”,致使中国人“伤害”中国人。他希望靠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一番事业,于是来到一家五星级宾馆的餐厅做助理经理。他认真工作,努力学习酒店管理知识。由于他勤勉敬业,很快脱颖而出,升任酒店总经理。后来,酒店股东非常欣赏他的管理能力和敬业精神,给他配了股份,他从一个打工仔变成了股东。这为他后来进军酒店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83年,为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胡介国到加拿大学习酒店管理。4年后,他回到尼日利亚,又从打工开始,逐渐发展成为尼日利亚香格里拉饭店的最大股东之一。正是靠经营酒店,胡介国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世纪90年代,积累了一定资源后,胡介国投资800万美元在尼日利亚的拉各斯修建金门大酒店,占地4000多平方米,六层全花岗石装饰,成为非洲最豪华的酒店之一。很多国家政要访问尼日利亚,都下榻在他的酒店,原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也曾在那里住过。
      非洲人习惯吃米饭,胡介国酒店里的中国菜迅速征服了非洲人的胃口。尼日利亚的高官们经常到他酒店用餐,渐渐与他成了好朋友。
      2001年,经当地人推举,大酋长埃米尔正式任命胡介国为酋长,开创了尼日利亚乃至非洲历史上的先例。
      胡介国除了是非洲唯一的华人酋长,还是尼日利亚总统顾问,主管尼日利亚中小企业的发展,经他牵线搭桥落户尼日利亚的中国企业已有上百家。在尼日利亚,上至总统,下至州长、部长无一不是他的熟人或朋友。当地华人遇到困难都会求助于他,他成了在该国颇有影响的华侨领袖。
      有了“酋长”头衔,胡介国也拥有了“永久赦免权”。他能以酋长的身份与政府谈判,为同胞争取更多利益。他拥有由他全权指挥的近百人的武装警卫队,这些人的工资由当地政府负担。
      尼日利亚实行酋长终身制,胡介国的这个特权也是终身享有。对于“永久赦免权”,胡介国笑着这样解释:“终身的酋长不领薪水,但大家很尊重我,警察不能抓我,我可以随时见州长、见总统。”
      尼日利亚于20世纪60年代独立后,实行联邦制。为了继承传统,便于管理,促进各部落之间的和谐,尼日利亚保留了酋长职位。酋长不参政,只议政,在地方上有很大号召力,连新任州长都要去拜会酋长委员会主席。酋长的选拔标准主要是看他在当地的影响和贡献。
      
      为非洲人服务
      
      胡介国被任命为当地酋长时,自荐了一个封号,叫“BabaAse”,意思为“服务总管”,他坚持“要为非洲人民服务”。
      胡介国曾经当过教师,非常重视教育事业。20世纪90年代后期,胡介国到尼日利亚的学校参观,所见所闻令他念念不忘。
      他在拉各斯一所当地人认为不错的学校里看到,校舍是用木头搭成的形如蒙古包的圆形建筑,三面矮墙,一面是门,要弯着腰才能进去。校舍里没有桌椅,也没有灯光。孩子们都坐在自带的小木凳上,把书本放在腿上读写。尼日利亚的天气非常炎热,最高温度可达摄氏40多度,教室里却没有风扇。
      看到孩子们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学习,胡介国的心里非常难过。他融资两亿多人民币,帮助尼日利亚修建了4所历史上最“豪华”的学校。红砖白墙的高层小楼,绿色的大草坪,教室里配备了日光灯、电风扇、百叶窗,每所学校都可容纳3000多名学生。尼日利亚人民深受感动,都知道学校是中国人修建的。
      胡介国是由中国商务部等三家机构牵头成立的中非商会的副会长,他希望自己能在中非之间起到桥梁作用,“更多、更正确地向中国、亚洲宣传非洲,让尼日利亚的黑人兄弟们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这也是他的一个心愿。
      为了让中国员工和尼日利亚员工和睦相处,胡介国夫妇下了很大工夫。他们经常组织员工座谈,加强了解,增进友谊。针对尼日利亚人喜欢舞蹈的特点,公司还经常在节假日举办舞会,让员工载歌载舞,享受工作之余的生活乐趣。他还经常举办舞狮、舞龙灯等文化活动,让非洲朋友了解中国文化。
      胡介国刚来尼日利亚时,这里有人吃传统的手抓饭,也有人用刀叉吃西餐,但基本上没有用筷子吃饭的。由于中国的不断崛起和胡介国不懈地推广中华文化,现在胡介国的酒店里,很多当地人都会用筷子吃饭了。
      胡介国一年四季身穿T恤和短裤,常常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他在酒店同黑人服务员一道为顾客端菜送饭,在工地上则同黑人工人一起拉沙拖砖,朋友们都戏称他为“平民老板”。
      在胡介国的企业里,黑人职工的工资、福利等,都要比当地同类企业高出很多。当地职工也都愿意为这位“中国老板”效力。
      
      大生意靠人品
      
      中国商人在国外怎样避免被当地人排斥?胡介国讲了自己的经验:与人为善,不斤斤计较;低调做人,不过分张扬;多做善事,帮助当地人解决实际困难。比如,华商出钱购买摩托车捐给警察,上面写上“中国侨民会捐献”,用这种方法让当地人知道,中国人不仅在这里办企业赚钱,还对当地社会有责任感、有贡献。这样,当地人才更愿意与中国人做生意。
      胡介国说,我们从小读的课文都说中国地大物博,中国多年来的发展一直靠世界工厂。有人把这种发展模式比喻成大厨房,菜烧好了,好菜给人端走了,资源消耗了,垃圾却留给自己。这不是长远之计,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并非地大物博,应该把闲置的资金、设备拿到国外投资,用别人的资源求发展。
      从1998年起,胡介国开始帮助中国企业进入非洲。他的目标永远是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去尼日利亚或其周边国家投资,尤其是石油业。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在尼日利亚承建的3000公里铁路改造维修项目,就是在胡介国出面帮助下谈成的,是目前中国在非洲承建的最大项目。他曾和中国多个省份合作,帮助他们在尼日利亚举办展销会。很多中国企业都是通过这一途径在尼日利亚留下来的。
      2005年4月,胡介国陪同尼日利亚总统访问中国。访问期间,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参观了三峡大坝和南京等地的大型企业,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经贸合作项目。
      中非友谊是靠几代人逐渐累积起来的,许多非洲人都知道坦赞铁路,知道中国人对非洲的援助。尼日利亚的几个部长曾告诉胡介国,他们在伦敦念书时学过毛主席语录,他们了解中国,也了解中国人民对非洲国家的帮助。
      在尼日利亚生活了几十年,胡介国喜欢上了这个国家和这里的黑人兄弟。他在创业过程中遇到过各种困难,但从没退缩过,总是咬紧牙关坚持到最后。
      到2009年,胡介国在尼日利亚的生意涉及房地产开发、建材业等。金门集团已发展成为以金门大酒店为龙头,集餐饮、旅游、建筑、装潢、建材生产、机械加工、木器加工、国际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股份公司,资产总额达一亿美元,职工人数达3万余人。
      胡介国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文化先行。他说:“做生意有三个层面,小生意靠技巧;中生意靠机遇;大生意靠人品。钱是永远赚不完的,人如果做得不好,生意就没法做下去了。做生意其实就是做人,做大生意的人一定要有文化底蕴,如果不能融入当地的土壤,再好的种子也不会发芽。”
      (责编 王 容)

    相关热词搜索:非洲酋长中国商人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