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根在中国的非盟主席让・平:非盟主席让平

    根在中国的非盟主席让・平:非盟主席让平

    时间:2019-02-20 05:42:3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让•平,加蓬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新任非盟委员会主席。他不仅在非洲,在国际外交舞台上也赫赫有名。让•平二字,并非他的姓和名,而是其中国父亲程志平在加蓬雨林落地生根奋斗史的浓缩,让•平的身上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
      
      让•平的父亲
      
      加蓬位于非洲中部,横跨赤道线,西濒大西洋,热带雨林郁郁葱葱。
      让•平的父亲程志平是浙江省温州人。1933年,风华正茂的程志平到法国闯荡天下。为避战乱,他来到当时还是法属殖民地的加蓬,这里人烟稀少,举目荒凉。程志平当时没有想过要在此落地生根,打算等战争平息后就返回法国。后来,他却阴阳差错地误了船期,不得不滞留在这里。可能是命中注定,他从此与加蓬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时的加蓬,国力贫弱,民不聊生,一直饱受战乱和贫困的折磨。程志平在这里人地生疏,要想生存下来,谈何容易。当地高温多雨,每天就像生活在蒸笼里,他很不适应,不长时间,就被非洲火辣辣的太阳晒得跟当地人一样黑。由于卫生条件差,蚊蝇孳生,四处叮咬,他因此患上严重的疟疾,上吐下泻,昏迷不醒。所幸被房东发现,及时送进医院,才死里逃生。
      为了解决生存问题,程志平开始四处奔波,寻找工作。那时,加蓬本国人就业都成问题,他一副东方面孔的“老外”,更是常常被拒之门外。也许温州人天生就具备闯荡世界的坚韧和耐力,在遭受一系列挫折与打击后,漂泊的命运终于出现曙光。
      一天,程志平到让蒂尔一家法国面包房求职,恰巧该店的面包师傅去世了,老板正焦头烂额。从未跟中国人打过交道的老板见程志平面相和善,决定给他一个试用机会。程志平之前对制作面包一窍不通,但他虚心好学,手脚勤快,不久便掌握了法式面包独特的制作方法,而且能独当一面。程志平对传统面包工艺进行改良,使面包具有一种来自东方的独特味道,深受顾客欢迎。老板认为这个中国人很能干,亲切地称他“平”。
      一晃3年过去了,程志平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他又有了新的想法:自己不可能给别人打一辈子工,要自己当老板,等拥有雄厚财力后,实现报效祖国的夙愿。
      他向老板提交了辞呈,离开让蒂尔港,来到埃丁布埃州首府翁布埃镇。埃丁布埃州是一个楔形半岛,直插大西洋,半岛东面是�湖,西朝大海,渔业发达。程志平开始以捕鱼为生,赚得人生第一桶金,成了一家经营水产品商店的老板,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后来,他又将目光投向加蓬最丰富的热带雨林资源,很快便完成了从渔业到林业的转变。经过几年的辛苦打拼,程志平的生意像滚雪球一般越做越大,成为当地富甲一方的巨商。
      事业有成后,程志平开始考虑个人婚姻大事。在朋友介绍下,他结识了当地米耶内族部落首领的女儿,两人很投缘,时间一长便产生了感情。两人结婚后,程志平在外忙碌生意,黑人妻子在家操持家务,生活幸福美满。程志平因此在加蓬落地生根。
      
      让•平的火线外交
      
      婚后第二年,程志平的儿子出生了,小家伙肤色黝黑,一头弯曲的头发,很是招人喜爱,当地人称他为“平的儿子”。孩子满月时,程志平尊重妻子天主教的习俗,带儿子去教堂接受洗礼,神父为孩子起了一个教名“让”。让•平的名字,由此而来。
      财雄一方的程志平,为当地百姓修公路、买渡船、盖医院、建学校……因而被当地民众亲切地称为“平父亲”。
      在优裕的家庭环境中,让•平健康成长着。父亲程志平在非洲热带雨林奋斗了32年,悟出人生两大道理:一是挣钱;二是救人。因此,他希望自己的儿子或者做生意,或者当医生。让•平天生晕血,吃不成医生这碗饭。所以,他在学生时代的理想,就是成为银行的高级白领。
      高中毕业后,让•平以优异成绩考取巴黎第一大学经济系。他承袭了父亲勤奋聪明的基因,成为加蓬留学生中的佼佼者。
      1970年,适逢加蓬建国10周年,邦戈总统执政3周年之际,让•平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加蓬政府为延揽人才,动员学有所长的留学生回国服务。于是,让•平怀抱一颗为国效力的雄心壮志,回到加蓬,在一家国有银行担任副行长。
      在这个平台上,让•平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很快成为加蓬政府重点培养对象。为了打磨这块璞玉,扩大他的国际视野,加蓬政府向他提供了两个任职选项:一是去非洲航空公司下属公司当一名负责人;二是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职。让•平选择了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职,理由很简单:“这个职位不但可以锻炼外交能力,还能留在巴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1972年,20多岁的让•平开始了他的外交生涯。在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期间,他同各国代表广泛磋商,与大多数成员国在建立国际新闻秩序这一极具争议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并通过了相关文件。
      后来,让•平卸任教科文组织职务,回到加蓬,进入外交部工作。中国驻加蓬前大使范振水先生是让•平的挚友,他曾在假日里两次约见让•平,都看到他在办公室里日理万机,案牍劳形。
      对于让•平来说,“火线外交”最具挑战性,而加蓬总统邦戈正是在这方面发现了他的非凡才能。
      1984年,让•平担任邦戈总统民事办公厅主任。期间,他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多次参与安哥拉、刚果(布)、刚果(金)、乍得、马达加斯加、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战乱国家的调节工作。为恢复非洲大陆的永久和平,他不顾个人安危,奔走各战乱国家,好几次险些付出生命代价。
      1997年8月7日,让•平抵达三派割据的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交战派之间的分界线是两排汽油桶,战乱惨相触目惊心。在各派武装逐一护送下,他冒着枪林弹雨,往返穿梭于汽油桶之间进行斡旋。让•平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在唇焦舌燥调停后,剑拔弩张的三方,终于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邦戈总统十分赏识让•平的外交才能,但他从不当面夸奖让•平。不过,时间一长,让•平还是能从邦戈总统对自己的称谓中,知道自己工作被认可的程度。平日里,邦戈称他为“平”;不满意时称他为“办公厅主任先生”或“部长先生”;特别满意时,就兴奋地叫他“毛”。邦戈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曾先后10次访问中国,是目前非洲仅存的一位见过毛泽东的领导人。邦戈认为,毛泽东是一位改变中国历史的伟人,是他心目中的英雄。让•平有中国血统,称他为“毛”,是对他工作的最高褒奖。
      让•平还有个称呼叫“总统外交官”,这个称呼出自2003年3月22日的加蓬《团结报》。当时,中非首都班吉发生军事政变,波谲云诡,兵凶战危。让•平受邦戈派遣,冒着枪林弹雨,前去进行调节斡旋,使交战双方最终放下武器。于是,《团结报》随行记者写下这篇《总统外交官》的报道。
      让•平从事外交活动多年,以其沉稳宽容、智慧勤奋和胆识过人,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让•平说,自己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进行各种艰难谈判,必须以宽容态度,通过妥协和让步,达成尽可能广泛的共识,进而找到解决争端的办法。
      
      让•平的中国情结
      
      纪录片《温州人》中,有一段让•平1994年第一次回到温州老家的情景:在一大群中国村民的簇拥下,皮肤黝黑、身材高大的让•平终于踏上了从未到过的故乡土地。在温州鹿城区临江镇驿头村,他拉着乡亲们的手,抱起邻家害羞的小姑娘,搀扶着族中长辈。他的目光凝望着村口盘根错节的老榕树,眼神中充满了激动和好奇,也掠过一抹深深的怅惘……
      画面外配有让•平的自述:“回到父亲的故乡,感觉像是父亲复活了一样。我的父亲把我和中国联系起来,我又为父亲重新找到了根……”
      20世纪80年代中期,让•平陪同加蓬总统邦戈访华,第一次来到中国。那一次,他有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据他回忆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父亲的亲人。他们从温州坐火车赶到北京,找到华侨办事处。侨办的人打电话到宾馆,找到了我。我当时非常吃惊,我知道父亲是中国人,但50多年骨肉分离,许多亲人早已烟消云散,没想到中断多年的血脉亲情,一下子近在眼前,那种激动的心情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我征询邦戈总统意见,能否与亲人见上一面。总统爽快地说:‘为什么不见呢,这是件好事情。’于是,我在下榻的宾馆,见到了家乡亲人……临别时,我们合影留念。更令我感动的是,他们还特意带来一盘录像带,让我看到了从未见过的故乡和亲人。”
      1994年,让•平作为加蓬外长陪同加蓬总理访问中国。访问期间,他特意抽空去了一趟温州,受到了乡亲们的热情接待。这是他首次踏上故乡土地,看到家乡繁荣富庶,他神情激动,赞不绝口,并为自己根在中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他动情地说:“祝福家乡人民,对我来说,这是个非常激动的时刻。”
      2003年10月,温州市举办世界温州人大会,让•平作为应邀代表再次踏上故土。看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他显得非常兴奋:“10年前,我第一次回来,父亲故居前的小路还铺着石子,如今都铺上了水泥路。温州天天都在变,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我一辈子都没见过如此快速的变化,而且还在继续变,实在了不起!”
      2008年2月1日,现任加蓬副总理兼外长的让•平当选为非盟委员会主席。从父亲20世纪30年代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漂泊海外,最后扎根西非,到如今自己成为非盟主席,让•平是如何看待这种变化的呢?他说,我是一个有中国根、中国情的非洲人,“不可否认,我是个非洲人,但我是在父亲教育下长大的。父亲对自己是个中国人感到非常骄傲,当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父亲听后激动得手舞足蹈,笑得连嘴都合不上。那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父亲如此兴奋。我也感到骄傲,感到光荣,也为之舞蹈。”
      (责编 王 容)

    相关热词搜索:盟主中国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