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论异化劳动是整个阶级社会固有特征

    论异化劳动是整个阶级社会固有特征

    时间:2020-03-19 05:10:4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异化劳动”这一概念,指出其存在的根源在于私有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是其基础,剥削是它的本质,因此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异化,沦为外在的劳动。但从历史维度上看,资本主义脱胎于封建主义,封建主义脱胎于奴隶社会。纵观人类发展历史, 这三个发展阶段均以私有制为基础。那么从这一角度看,以私有制为根源的异化劳动便贯穿于整个阶级社会并成为其固有特征。通过考察异化劳动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有着积极意义,也对我国目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异化;异化劳动;私有制

    一、异化与异化劳动

    (一)异化的含义

    异化(alien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alientio和alienate,表示转让、脱离、疏远等义。原始社会末期就已出现最早的异化现象。但直至近代,对这种现象的认识才被提升到理论高度上来。霍布斯是提出异化概念的第一人,在他看来,异化一词的涵义具有“转让”之意。然而霍布斯对异化的对抗性了解不足,认为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需要国家介入,却没看到国家的本质。“异化的客体并不是与主体相对立,相反,客体是为主体服务的,是主体利益的集中表现 ,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1]这与后世所认为的异化含义有所差别。

    第一次在哲学层次上使用異化概念的是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在他看来,“自我”和“非我”是他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对基本范畴,异化是其奠基概念。“自我”和“非我”存在异化关系,前者创造后者,后者是前者的异化。两者都源于“自我”。这为黑格尔创立绝对观念的异化学说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黑格尔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对异化概念做了系统的阐述。在唯心主义的立场上,黑格尔提出“绝对精神”这一概念,并认为“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因此异化的主体也正是“绝对精神”,而“绝对精神”的能动性即是异化的发展能力。黑格尔在异化理论所作的贡献在于他将劳动规定为人的本质,而且其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但他的异化理论和对劳动的理解都是唯心的。

    (二)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

    马克思第一次使用异化这这一概念,是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当时他还与鲍威尔同在博士俱乐部,受到鲍威尔“自我异化”观点的影响,但后来马克思发现,鲍威尔的观点只满足于自我意识上的解释,无法和现实相联系。在后来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正式提出“异化劳动”这一概念,并指出:“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在国民经济的实际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2]P51

    异化劳动在马克思看来分四种具体表现,即劳动者的劳动同他的产品之间的异化,劳动过程自身的异化,人同自己“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异化。

    四种表现之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异化劳动首先体现在产品上——这一点最显而易见,因为当时的状况是:“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以至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而且越受到自己产品的即资本的统治。”[2]P51产品的原料、生产的设备以及工人的生活资料等均来自于自然界,介于工人同他的劳动产品之间存在异化关系,进而工人对外部自然世界占有的越多,他失去的生活资料就越多。工人与产品、同自然界的异化都是可以直接看到的一种外化表现,既然结果是异化的,那么劳动过程即生产活动也必定是异化的。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是劳动,人类首先是出于自愿而劳动,并且在劳动中感到幸福,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却变成相反的现实。因为资本主义的剥削,使工人们在劳动中备受煎熬折磨,以至于在不劳动时感觉是一种解放。可见这种劳动已是外化了的劳动,已不再属于工人自己,而是由资本家来占有。

    因此劳动发生异化,本应通过自主劳动改造世界,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现在却变为人维持生活的手段,“这导致的后果就是劳动者不能主动自觉的行动,而是像动物一样任人驱使,毫无自由和尊严可言,人性本应有的尊重遭到严重剥夺。这无疑是人的类本质的异化的真实呈现。”[3]这也引发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凡是适用于人对自己的劳动、对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对自身的关系的东西,也都适用于人对他人、对他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2]P58

    可见,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在于私有制。而异化劳动产生的异化也真正揭示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最普遍、最深刻的社会关系。

    二、异化劳动在各时期的表现

    (一)前资本主义时代的表现

    既然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异化,而私有制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因此异化现象也就在那时出现。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得到发展,一部分人从体力劳动转向脑力劳动,剩余劳动产品出现,生产方式的形成,社会阶层开始分化,这些都为私有制诞生提供了准备条件。当私有制出现后,社会阶层分化完成、生产关系确定,出现剥削与被剥削阶级,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随之出现。奴隶主与奴隶构成奴隶社会的两大主要对立阶级,奴隶被奴隶主视为自己的私人财产,不仅能自由买卖,也可以无限制强迫奴隶从事各种劳动,奴隶主甚至有对奴隶的杀生大权。相反,奴隶无偿为奴隶主劳动,没有任何报酬,也没有任何自由可言。奴隶的劳动被奴隶主全部无偿占有,他所能得到的仅是维持自己的生存。

    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逐渐步入封建时代。在这一过程中,大土地所有者由原来的奴隶主或新型地主阶级等演变为封建领主,成为封建土地所有者;奴隶、自由民转化为以土地为生产对象的农民或农奴。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取代奴隶占有制。人类社会由奴隶社会步入封建社会。

    在封建制度下,自然经济被确立为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这种经济结构中,地主或封建领主掌握了大部分的关键生产资料。地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一命脉的——生产资料,对使用土地进行生产的农民进行剥削。尽管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例如契约、缴租、雇用等方式,但其本质依然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不会改变封建社会的剥削本质。

    因此,地主阶级占有了生产资料,土地私有是最典型也是最明显的表现形式。在欧洲,封建形式主要表现为分封制,每一层级的领主都是各自土地的所有者。所管辖的农奴虽有一定的自由权,较之前的奴隶有了很大改善,但本质上仍是领主的奴仆,终生只能为领主劳动而且不允许离开领主的势力范围。农奴为维持生活也得像奴隶一样不停劳动。可他所生产的越多,被上层社会拿走的也越多,留给自己的就越少。封建时代的中国情况类似,土地兼并使得自耕农大量破产沦为地主的佣工,农民的收成基本被地主所占有。即使双方订立契约,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但这终究是服务于地主阶级。尽管和奴隶时代相比农民或是农奴们有了一定的人生自由,在封建时代后期甚至可以离开土地到城市中从事其他行业。但事实上,城市中的各种行业也受到行会的严格管制。终因私有制,使得他们只是从一个“包围圈”进入到另一个“包围圈”。这一情况到了资本主义时代更为露骨地展现出来。

    (二)资本主义时代的表现

    进入到资本主义时代,资本家取代了原先的地主,资产阶级推翻了原先的地主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农民阶级中分化出更为贫穷的工人群体并迅速壮大,成为被统治的工人阶级。和封建时代的农民(农奴)相比,工人阶级彻底获得了人生自由,但同时也自由得一无所有。沦落为必须依靠仅有的自身劳动力作为维持生存的出路。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同样是剥削的过程,私有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表现的更加明显突出。特别是在工业革命以后,这种雇佣劳动和剥削更加充分地暴露出来。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里描述到:“结果,一方面是……资本和国民财富迅速增长;另一方面是无产阶级的人数更加迅速地增长,工人阶级失去一切财产,失去获得生计地任何保证,道德败坏,政治骚动。”[2]P92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在生产出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加剧了贫富的分化和两大阶级的对立。在逐利性的驱使下,资本家为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而使用各种方式剥削压榨工人。早期通过延长必要劳动时间来实现这一目的,这也令异化劳动表现得淋漓尽致。和奴隶社会不同的一点在于,奴隶们是戴着实体的锁链劳动,而工人们是戴着隐形的锁链劳动。即便是到了延长相对必要劳动时间的时期,工人们也因单位时间内工作负荷量增大而没有多少改善。这种畸形的劳动在逐利性下愈演愈烈。

    推动劳动向更畸形化发展的根源在于私有制,私有制在资本主义时代登峰造极,不仅使工人们发生异化,也使其他阶级发生异化,私有制下为追求财富,资产阶级撕下了伪善的道德面纱,把社会上的一切关系都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恶果。

    异化劳动对人造成的异化在资本主义时期被全方位的展示出来,异化以及异化劳动这些概念也在这一时期被正式确立。马克思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最具有代表性的异化本质,并指出异化劳动是決定异化外部现象的本质异化。

    三、异化劳动是阶级社会固有特征

    (一)异化劳动贯穿整个阶级社会

    前文已经指明,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根源,人类社会因异化劳动发生一系列异化。,人类出于原始社会时期只有朴素的族群公有观念,但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的出现,追求利益的欲望出现,催生出私有观念等思想。社会阶层分化出不同阶级,原始公社瓦解。处于统治阶级的人群剥削压榨下层劳动人民。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形式不同但目的相同:奴隶时代奴隶主剥削奴隶、封建时代地主奴役农民、资本主义时代资本家压榨工人,所采用的手段都是强制劳动。强制劳动使劳动变质为异化的劳动,异化劳动引发的异化后果也使人类社会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最明显的表现便是私人占有制下贫富分化加剧,阶级对立。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均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也均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剥削制度,这三个时代的私有制发展呈现出上升趋势,奴隶社会成型,封建社会发展,最终在资本主义社会登峰造极,因此,异化劳动也随着私有制的发展而增强。在这三个阶段的更替中异化劳动形式虽有所变化,但本质不变,并逐步强化并表现的愈加明显,最终在资本主义时代达到顶峰。社会主义社会虽要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但在我国,由于生产力水平还不够发达,一味拔高生产关系也带来惨痛教训。因此在实行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异化现象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在我国社会中。不过,在党和政府的积极应对下,异化劳动在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从巅峰走向下坡路。相信在未来当私有制被公有制彻底取代时,异化劳动也将随之消失。

    由此可以得出:异化劳动所产的异化现象是以私有制为主的阶级社会的固有现象。因此异化劳动也是以私有制为主的阶级社会的固有特征。

    (二)异化劳动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既然异化劳动由来已久,并一直持续到今天。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尤其是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对解决异化劳动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消除异化劳动问题,既是社会主义面临的课题,也是发挥其优越性的契机。

    在马克思看来,“人本身的发展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方向和价值,社会的发展或者说人通过劳动创造产品积累财富都是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手段而不是终极目的。”[3]如今又出现了本末倒置的情况,这也要求我们要坚持手段与目的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今天,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体现了社会发展手段同发展目的的辩证统一。”[4]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时刻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真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以每一位劳动建设者为本。社会主义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应是自发、自愿的劳动而不是被外力所强迫驱使的劳动。尊重劳动者和他们的劳动成果,方能保证每一位劳动者在劳动中感受到自由与舒畅。劳动者的地位得到认可的前提是劳动是被尊重的,劳动者如果在劳动过程中是被歧视的,那么劳动便失去尊严,成了外化的、异化的劳动,劳动者的自由、快乐也无从谈起。真实地体现出劳动的价值,一是源于整个社会对劳动和劳动者的尊重与认同;二是劳动者自己认同自身所从事的劳动。基于这两点,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并真正保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明确政府部门所应履行的职责并监督其所肩负责任。“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的提出和落实,即是当今中国发展的战略布局,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对解决异化劳动以及异化问题也有积极作用。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并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才是最根本的出路。只有提高社会生产力,并保证生产资料被社会占有,才能满足人的需求、消除异化劳动的产生前提。让异化劳动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四、总结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异化劳动是贯穿于人类整个阶级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产物。因此异化劳动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一环,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但异化劳动也不是自人类历史诞生就伴随着出现的,它有着自身的起源,发展,巅峰,衰落,灭亡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从原始状态到异化阶段再到扬弃异化的辩证过程,”[4]“异化和异化的扬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的历史过程。”[5]在私有制下社会分工必会产生异化劳动,而异化劳动又加剧阶级矛盾升级。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解决异化劳动问题,从人剥削人的制度下解放出来。完成对异化劳动的扬弃,亦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基础,马克思也分析到:“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6]P120可以预测,当人类进入无阶级差别的共产主义社会之后,作为阶级社会的固有特征——异化劳动,以及它所带来的异化问题,都将不可避免的退出历史舞台。

    参考文献:

    [1]马立华,刘卓红.浅谈异化概念的演变及其主体性思想[J].柳州师专学报,2006,第21卷(3):50-5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黄丽青.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容及其当代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7(20):44-45.

    [4]何海涛.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与当代社会的异化现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3.

    [5]陈晏清,王南湜,李淑梅.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级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相关热词搜索:异化阶级特征劳动社会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