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学校墙壁文化的德育意蕴

    学校墙壁文化的德育意蕴

    时间:2020-03-19 05:26:2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主张: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学校是一种专门的教育场所,学校墙壁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由来已久。笔者在该论文中,从道德的维度思考学校墙壁文化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并分别通过知、情、行四个角度,批判性分析了学校墙壁文化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学校;墙壁;文化;道德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主张: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我国很多学者也对学校墙壁文化装饰有不同的看法,或主张留白,或主张充分利用每一面墙壁。笔者认为具体主张的不同仅仅是表面现象,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墙壁文化背后隐藏的价值观念,这便涉及到从什么角度思考。如果我们把道德当作一种维度而不是尺度,那么,任何现象都可用道德的眼光分析,分析的目的不是评判对与错,而是客观地解析一种现象。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场所,它的墙壁文化与道德教育有什么样的关系?究竟又具有怎样的德育功能?

    一、学校墙壁文化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墙壁作为校园建筑,构筑了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教育部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中明确要求:要充分利用板报、墙壁、雕塑、建筑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教育理念,如张贴、悬挂英雄任务、劳动模范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制作介绍家乡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建设成就的图片和文字,绘制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健康生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卡通人物形象等,特别是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引导学生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①。这是对加强校园墙壁文化建设,开展德育教育的明确指示。可见,学校墙壁文化是一种被利用较多的,包含有显性、隐性两种德育力量的场域。

    (一)学校墙壁文化是社会关系的弥散地

    从物质性的角度讲,墙壁只是一种建筑物,它是客观的空间构成。但是,“如果我们满足于客观解释就是正确解释的话,就不能全面地了解人类。如果把空间降格为客观存在的话,人类甚至不可能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②事实上,凡是有人的地方,事物的自然物理性就会慢慢消失,且它的社会性会逐渐凸显。

    学校是教师面向学生实施教育的场所,其中每一个成员对学校空间的分配与使用,也是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投射,具有明显的社会性。首先,学校墙壁作为校园建筑,它的内容必然与时代的政治意识、经济水平和文化观念相关,迎合着社会的合理需求,是连接学校和社会的桥梁。其次,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也是学校墙壁文化布置的一个主题,它通常采用各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文化呈现方式教化学生基本文明礼仪,推动着师生对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理解,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发展,使其更好地作为一个有道德的社会人。

    (二)学校墙壁文化是伦理诉求的信息场

    “伦理的”衍生自“精神气质”③。精神气质指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墙壁的伦理功能指的是帮助人们形成人的“精神气质”。墙壁作为空间的构成部分,也具有伦理功能。

    特定的空间给人的精神和心理特定的感受,我们常说学校是一片净土。学校墙壁是校园的组成部分,它构筑了一片纯净的花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因频繁交往建立起一种情感依托。如校外围墙布置暗示着:这儿是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不同于街道、商场。又如教室墙壁的装饰,前面是黑板和标语,两侧是名人名言等,后面是学习园地,实际上标定了一种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里,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明确的,双方的言行也随之具有了特定性。再次,墙壁的诉说功能还体现在其内容上,如规章制度的语言表述,更多地是关于学生言行的一种禁止性规范。

    (三)学校墙壁文化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物

    建筑物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仅从物质性角度而言,它所构筑的客观环境对儿童的身心活动有着无形的制约和规范作用。学生在墙壁围成的特定空间里,如果违背了规则,在不当的场所做了不被允许的事情,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这种由墙壁组成的空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活动,但也有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

    超越墙壁本身,从文化的角度讲,墙壁装饰更增添了学校墙壁文化的德育意蕴。史学家维德勒把没有装饰的墙壁称为“阴森的建筑”。然而,墙壁装饰并不是墙壁的附加物,而是建筑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墙壁装饰使学校的意向特征更加突出,掩盖了建筑的物质僵硬性,它通过图画、文字等方式营造出充满教育性的环境氛围。人创造环境,环境育人。学校墙壁文化作为经过学校成员努力创造的校园文化,它所设置的内容,所采用的呈现方式,都建立于生活的基础上,影响着儿童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二、学校墙壁文化的德育功能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校和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德育是一切教育实施的根本,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④学校墙壁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很好地体现着学校文化氛围,发挥着重要的德育作用。

    (一)文化指引下的价值导向

    人们之所以称学校为净土,其实质性含义是指学校作为一个教育人的地方,是一块“道德净土”。学校墙壁文化更多地是由师生和校园管理者共同创造的,在“净土”范围内,它也必然对学生的道德认知起着价值导向作用。

    “价值”在此指的是社会所提倡和弘扬的合理的思想观念。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毋庸置疑是文化本身就附带的。学校墙壁文化有利于传播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它作为人类空间设计的特殊产物——育人的场所,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文化价值观念的主流,尤其反映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⑤通过设计和建设一种“环境”,将学校所倡导的价值理念蕴含其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感受这种文化氛围,能够启发学生的道德认知,明辨是非,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三观。

    (二)集体共在中的责任感培养

    学校是一个集体共在的场域。从宏观的角度讲,各学校有不同的学校文化。从微观角度讲,学校内部又由不同的班级和部门等小集体组成。然而,它们的共性在于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内部班级与班级之间等都关系到一种共同的情感——集体责任感。

    学校墙壁文化具有培养师生责任感的德育功能。首先,墙壁文化在最基本的意义上,反映着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和教育理念。如笔者曾参观过南京市某重点小学,校园中、班级内以及其他各种墙壁上的宣传画、板报等,都体现着学校的教育理念——智慧教育。这种无形的教育气氛培育着师生的共同责任感。其次,各班级或各部门又是不同小集体,各有特色,师生在这种共在状态下逐渐形成着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再次,学校的文化氛围作为一种文化性存在,它所营造的整体道德环境对学生的品德培养作用不可忽视。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学校墙壁文化上是由师生共同努力创造的,人为的创造必定带着预先的合目的性。

    (三)制度规则下的行为约束

    基于社会学的研究,从空间的角度讲,学校是一个制度化空间,它不同于邻里或家庭的自发性和自然性。在制度化空间范围内,学校墙壁文化无形中约束和规范着师生的行为。“规范”要求人们的行为按一定的程序、方式和原则去做,且大多是禁止性规范,即人们“不能做什么”。

    首先,学校门卫处的墙壁上通常写着或张贴着一定的行为规范,如对进出人员的规定,门卫处管理人员的职责等。这有利于保持校园环境的纯洁和学校的正常运行。其次,校园内的墙壁文化直接或间接地规范着师生的行为。无论是标语、宣传画,还是规章制度都暗示着个体的行为举止要符合道德性。再次,班级、宿舍等不同场所也有着不同的规则或规范,暗示着师生要礼貌做事。这些规则约束着师生的行为,并培养着师生的规则意识和角色认知,间接地为道德教育奠定了基础。

    学校墙壁文化是德育文化的一种蕴含形式,是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和载体。教育研究者和学校实践管理者有必要重视墙壁文化的德育意蕴,使其在学校德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邦虎主编.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刘云杉.学校生活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石艳.我们的异托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周光礼. 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教育学断想——兼谈隐性课程的实现[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1期

    [6]赵树玲. 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学校的德育工作的途径. 教育交流[J]. 2008年第8期

    注解:

    ①参见教育部:《中学德育大纲》,教基[1995]5号

    ②高德胜.生活德育论.第193页

    ③高德胜.生活德育论.第195页

    ④赵树玲:《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学校的德育工作的途径》,《教育交流》,2008年第8期

    ⑤周光礼:《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教育学断想——兼谈隐性课程的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1期

    相关热词搜索:意蕴德育墙壁学校文化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