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对杂交晚稻立苗速率及产量的影响

    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对杂交晚稻立苗速率及产量的影响

    时间:2020-03-29 05:16:1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 2006年晚季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对杂交晚稻立苗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比稻草不还田免耕抛秧稻增产4.85%,稻草还田免耕旱育秧苗抛栽与免耕湿润秧苗抛栽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稻草还田对免耕抛栽水稻的立苗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提高水稻后期剑叶叶绿素的含量。

    关键词 水稻;稻草还田;免耕抛栽;立苗;产量

    中图分类号 S1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6-0121-02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是指稻田在收获上一季作物后未经任何翻耕犁耙,先使用除草剂灭除杂草植株和落粒谷幼苗,抑制再生苗,摧枯稻桩、稻草或绿肥作物后,灌水并施肥沤田,待水层自然落干或排浅水后,将塑盘秧或纸筒秧苗抛栽到大田中的一项新型的水稻耕作栽培技术。它结合了免耕技术和抛秧技术的特点,减少翻耕整地带来的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结构,具有省工节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缓和季节矛盾等优点,目前该技术在广东、广西、四川、江苏等省发展较快[1-3]。关于免耕抛秧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已进行了较多的研究[4-10],而有关稻草还田对免耕抛秧稻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研究却很少见过报道[11-14]。为此,笔者在多年免耕抛栽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稻草还田对免耕抛栽晚稻立苗及其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水稻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时间、地点与材料

    试验于2006年晚季在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进行,供试稻田土壤的主要理化性质为:有机质4.016%,全氮0.238 0%,碱解氮164.5mg/kg,有效磷48mg/kg,速效钾79.3mg/kg,pH值5.04,试验材料为杂交晚稻金优207。

    1.2试验设计

    试验根据稻草还田与否和育秧方式设4个处理。处理A:稻草还田免耕旱育秧抛栽,晚稻前茬为早稻,在早稻收获(稻桩高度低于10cm)后,及时清除田间稻草和排干稻田水,于晴天下午4时后用20%的百草枯6 000mL/hm2对水450kg/hm2喷施于稻桩和杂草茎叶上,次日曝晒1d后,将稻草均匀撒在田面上,施鲜稻草6 000kg/hm2(折干草3 400 kg/hm2),并使稻草接触泥面不架空,然后灌水泡田3~4d,保持水层浸过稻草1~2cm,抛秧前1d排水施用基肥;处理B:稻草还田免耕湿润育秧抛栽,田面操作同处理A;处理C:免耕旱育秧抛栽;处理D:免耕湿润育秧抛栽。处理C、处理D除田面不撒稻草外,其他田间操作同处理A。

    各处理小区面积12m2,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各处理肥料施用量相等,分别为氮150kg/hm2、P2O5 90kg/hm2、K2O180kg/hm2,所用肥料为尿素、钙镁磷肥和氯化钾,氮肥按基肥∶分蘖肥∶孕穗肥=5.5∶1.5∶3施用,钾肥按分蘖肥∶孕穗肥=7∶3施用,磷肥作基肥一次施用,氮、磷基肥在抛(栽)秧前1d施下。采用434孔塑盘旱育秧和湿润育秧,抛秧后采用浅水灌溉以促进立苗,其他管理措施一致。

    1.3测定内容与方法

    抛栽后每处理标记10蔸,每天分别调查植株的立苗角度(秧苗与地面的夹角)和立苗比率,每隔4d调查水稻分蘖动态,抽穗后测定剑叶叶绿素含量[15],成熟期各小区单独测产,每小区按平均数法取5蔸进行考种。

    2结果与分析

    2.1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对水稻立苗的影响

    由图1和表1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对免耕抛栽水稻立苗具有明显的影响。抛秧当天,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处理秧苗平均立苗角度为19°,比稻草不还田免耕抛栽处理大,立苗比例高于稻草不还田处理,这可能是稻草支撑的缘故。相同处理旱育秧苗与湿润秧苗抛栽相比,立苗角度与立苗比例差异很小。在随后的立苗过程中,同一抛后时期,秧苗与田面的夹角和立苗比率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处理均比稻草不还田免耕抛栽处理大,旱育秧苗抛栽的比湿润秧苗抛栽的大,稻草还田处理总的立苗时间为7d,比稻草不还田处理提前1d立苗,表明稻草还田和旱育秧苗对免耕抛栽秧苗的立苗有促进作用。

    2.2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对水稻后期剑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水稻抽穗后剑叶对籽粒中碳水化合物的供应最为重要,而剑叶中叶绿素含量的高低既能反映光合作用的强弱,又能反映水稻的氮素营养水平和剑叶的衰老程度。抽穗后对各处理水稻剑叶中叶绿素含量分析表明(见图2),抽穗后各处理水稻剑叶中叶绿素含量随水稻籽粒灌浆的进程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处理D>处理C>处理B>处理A,下降率分别为58.6%、57.3%、51.6%和51.1%。成熟期稻草还田处理剑叶叶绿素含量(2.08mg/g)高于稻草不还田处理(1.79mg/g),这同田间看到的稻草还田处理剑叶叶色好于稻草不还田处理相一致。说明稻草还田有利于后期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的提高,后期不易早衰,因而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2.3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有不同的影响。处理A水稻产量最高,为8 295.5 kg/hm2,稻草还田处理水稻产量高于稻草不还田处理,产量增幅4.85%,旱育秧苗抛栽水稻产量高于湿润秧苗抛栽,经方差分析,处理A与处理D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A与处理B、处理C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处理B与处理C、处理D之间产量差异也不显著。说明稻草还田免耕旱育秧抛栽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对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表明,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成穗率均高于稻草不还田免耕抛秧,结实率却低于稻草不还田免耕抛秧,但其每穗实粒数还是增加了12.6粒,因而产量也高于稻草不还田免耕抛秧处理,这与刘义明等[12]和唐茂艳等[13]研究结果相一致。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充实度和成穗率旱育秧抛栽的均比湿润秧苗抛栽的高,各处理对千粒重没有什么影响。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水稻的株高和穗长均高于稻草不还田免耕抛秧处理,表明稻草还田免耕抛栽有利于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为水稻产量的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

    3讨论

    国内外学者关于稻草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已做了大量的研究[16-22]。研究者普遍认为,稻草还田能增加水稻产量[16-17,19],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降低化肥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生态效益[17,19],提高土壤供氮肥力[18],提高成穗率,增加每穗粒数,提高结实率[20];而关于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对水稻立苗及其产量的影响研究极少[13]。稻草还田免耕栽培对减轻劳动强度,节省投资,降低稻草焚烧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20-21]以及缓和我国钾肥供需矛盾具有重要的作用,体现了新时期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是水稻栽培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为此,本文研究了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对杂交晚稻立苗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能促进免耕抛栽水稻立苗的发生,提高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提高水稻后期剑叶叶绿素的含量,因而提高了产量,但降低了结实率。总体来看,稻草还田免耕旱育秧苗抛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效果最佳。

    4参考文献

    [1] 黄庆,李康活,刘怀珍,等.广东水稻免耕抛秧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广东农业科学,2000(6):12-14.

    [2] 李康活,黄庆,陆秀明,等.双季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试验初报[J].广东农业科学,1997(3):2-5.

    [3] 刘敬宗,李云康.杂交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杂交水稻,1999,14(3):33-34.

    [4] 刘军,黄庆,刘怀珍,等.水稻免耕抛秧的特点及高产技术[J].作物杂志,2000(4):11-12.

    [5] 李锐,潘明波.双季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应用效果试验初报[J].广东农业科学,2000(6):7-9.

    [6] 程永盛,黄庆,刘怀珍,等.不同施氮处理对免耕抛秧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01(5):28-30.

    [7] 郎宁,徐世宏,梁人君,等.不同施氮量对免耕抛秧稻产量的影响[J].杂交水稻,2003,18(2):51-52.

    [8] 刘军,黄庆,付华,等.水稻免耕抛秧高产稳产的生理基础研究[J].作物杂志,2000,4:1-2.

    [9] 李华兴,卢维盛,刘远金,等.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生长和土壤生态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1,12(4):553-556.

    [10] 卢维盛,李华兴,刘远金,等.不同耕作方式对抛秧水稻生长和氮素利用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2(4):8-10.

    [11] 梁文伟,张祖健,龚玉源,等.水稻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栽培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03(3):27-28.

    [12] 刘义明,梁卓发,颜明,等.淡酸田稻草直接还田免耕抛秧对杂交晚稻的影响[J].土壤肥料,2005(3):58-59.

    [13] 唐茂艳,何礼健,秦华东,等.免耕和稻草还田对金优253立苗速度与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9):154-157.

    [14] 陈耀福,陈年春,杨为芳.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技术试验研究与应用[J].广西农学报,2004(2):15-18.

    [15] 张宪政.作物生理研究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16石健康,苏时民,戴昌浩,等.不同耕作方式和施氮水平对稻草还田效益的影响[J].作物研究,2006(2):116-117.

    [17石健康,姜立新,戴昌浩,等.稻草还田的效应研究[J].作物研究,2006(2):66-67.

    [18] 佘冬立,王凯荣,谢小立,等.施N模式与稻草还田对土壤供N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22(2)16-20,40.

    [19] 王玄德,石孝均,宋光煜.长期稻草还田对紫色水稻土肥力和生产力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3):302–307.

    [20] 韦祖汉,稻草还田免耕直播稻技术试验研究[J].广西农学报,2004(5):1-6.

    [21] MIURA Y,KANNO T.Emission of trace gases(CO2,CO,CH4 and N2o)resulting from rice straw burning[J].Soil Science Plant Nutrition,1997(43):849-854.

    [22] RAO D N,MIKKELSEN D S.Effect of rice straw incorporation on rice plant growth and nutrition[J].Agronomy Journal,1976(68):752-75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热词搜索:晚稻杂交速率稻草产量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