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沙龙,城市文化的发动机

    沙龙,城市文化的发动机

    时间:2020-04-02 05:22:0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沙龙”一词,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后被法国人发扬光大。从15世纪到19世纪,沙龙一直是西欧上层社会文化生活最集中的场所。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也有了这种客厅式的经典沙龙,最著名的是北京的“太太的客厅”, 这个客厅的主人就是梁思成的太太林徽因。到了八十年代,一些城市出现了很多文化沙龙,成为了知识分子心灵交流、精神栖息的群居地,可惜九十年代,沙龙一度衰微,直至今天,沙龙文化又开始复苏。目前在上海,出现了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沙龙,以及性质类同于沙龙的堂会、雅集、茶会等。它们是否能延续沙龙文化的价值?在新的时代,它们又滋生出怎样新的意义呢?

    克勒门,聚集文化的气场,自由生长新的力量

    9月25日下午,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二楼的剧院变身为克勒门文化沙龙,迎来了它的朋友们。到前台签到后,我拿到了沪上资深媒体人、画家林明杰特意绘制,由雅昌以复制画的技术来印刷制作的精美请柬,上面还有一个编号,说明是限量版的。克勒门文化沙龙采用的是邀请制的方式,每次活动邀请100位左右的来宾。

    会场里,奶白色桌布铺好的各个茶桌上已经摆放着精致诱人的西点。国际贵都大饭店总经理嵇东明本应该在办公室坐镇,却在沙龙现场忙前忙后,指挥着工作人员。而著名音乐家陈钢和他美丽的太太正在热情地招呼克勒门的朋友们。两年前,陈钢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克勒门”的创立者,掌门人。

    两点整,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阎华着一身淡雅的绿色连衣裙走上舞台开始主持,这位上海艺术人文频道的当家主持人,走出荧屏变身克勒门沙龙女主人后,显得更亲和热情。

    此次沙龙的主题是“蔡元培——未竟的梦”,首先上台的是蔡元培曾侄孙、同济大学教授、蔡元培研究者蔡建国,他讲述了蔡元培先生的美育理念。接着,林明杰上台,风趣地自称用“三俗”的方式讲美育。最后压轴的是全国第一位专职美育老师王圣民,她也是全国唯一一位美育特级教师,讲述了美育的教学经历。

    蔡建国、王圣民在台上自称有些紧张,也许之前他们从未想到,在当今这个浮躁的消费主义社会,还有一群人会专门精心设置一个下午茶时间让他们大谈“美育”,还有一批听众会津津有味地听他们讲述。事实上,自克勒门成立两年来,这样的惊喜总是不断。成为克勒门沙龙主角的,不仅有逝去的文化名人,如陈歌辛、程乃珊、陈逸飞等;有匆匆而过的文化名人,如白先勇、谭元元等;也有那些已经久未出山的老艺术家们,比如上影厂的动画界前辈;还有看似普通却极不平凡的老人,比如“90后”老人饶平如初学钢琴、在琴上奏出亡妻最爱的《魂断蓝桥》,全场动容。

    在沙龙现场,没有级别的高低,艺术面前人人平等。而那些老艺术家,如秦怡、童自荣、刘广宁、曹雷、梁波罗等在这里也得到了特别的尊重,坐在了第一排的嘉宾位置。

    配音艺术家曹雷曾在沙龙上朗诵过她写给英格丽·褒曼,同时也是写给自己的短诗,感动了来宾,同时作为听众时的曹雷也被沙龙上的其他主讲者感动着。在这场主题为美育的沙龙上,当王圣民说起自己的工资还不如学校里的清洁工时,曹雷带头鼓起了掌。“每次来克勒门就如同上一堂美育课、文化课。虽然我是做文艺工作的,但只熟悉自己的门类,克勒门这个沙龙让我接触到了整个大文化,在各方面受到熏陶,所以我很珍惜这样的机会,每次都会来。”

    配音艺术家童自荣自诩是“克勒门的朋友”,他由衷地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克勒门沙龙也在无形中传达一种思想,什么是美的,健康的,什么是值得我们欣赏的,这也让我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启发,感受到精神的净化。感谢克勒门如此精心的安排,给予我们这些过来之人以人生的回味;而对今天的年轻人呢,不要说启迪,这只是长者对后辈展现的心灵历程——岁月磨砺过的心灵,就像美玉,温润而坚强。”

    说到“精心的安排”,此言不虚。“克勒门”的“三驾马车”陈钢、阎华和嵇东明为做“克勒门”花费了非常大的心力。初次邂逅这三位,林明杰感到惊讶,也很感动:“陈钢老师是大音乐家,平时很忙,邀约也很多,他却愿意把最多的时间花在‘克勒门’里,还把自己美丽的太太也拉进来义务帮忙。阎华这位电视主持人也有着一股执着劲儿,在电视台做节目都有团队协作,她却甘愿在‘克勒门’又做制片人,又做记者,又做现场编导,又做主持,还倒贴钱请摄制组录制。而贵都嵇总不仅为每次活动提供场地,还为不同主题的沙龙准备不同的英式下午茶点和精油,真正将每次下午茶打造成精致的‘五维感官’的盛宴,这真是群难得的不计功利的、很好玩的人。”受到感染,林明杰也加入了团队,每期无偿设计沙龙的请柬。

    那么,“克勒门”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吸引了那么多人,还让一些艺术家甘愿当义工呢?

    “两年前,我和白桦、程乃珊、陈逸鸣、王作欣等好友在马勒别墅经常小聚,喝喝茶,聊聊天,讲讲上海故事。当时在马勒别墅工作的嵇总,帮我们准备了很精致的茶宴。”陈钢回忆道。他很喜欢这样的氛围,这让他想起儿时,父亲的朋友经常来家里串门,像周璇、白光、龚秋霞等名人都是他家的常客。“家里只要来了客人,母亲就会亲自操刀,生起好几个煤炉准备丰盛的饭菜,前前后后地张罗。”那个年代,小型的文化沙龙是独特的文化交流方式。陈钢印象中,父亲和一些文化名流常去一家四姐妹咖啡厅。“沙龙是发展高雅文化很好的平台,艺术创作的很多灵感,就是聊出来的!而且就是要跨界,跨界才有碰撞。”陈钢说道。他为自己与朋友们的聚会取了一个名字“克勒门”。后来嵇东明到贵都赴任,他们也就一起来到贵都,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克勒门文化沙龙。沙龙地点选在酒店二层的贵都剧院,而在27楼,有个精心布置的“克勒门之家”,展现着“克勒门”活动嘉宾留下的精彩风姿。

    “克勒门的发展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做这个沙龙,大家就是‘玩’,外围的朋友加入进来一起玩。”陈钢笑称,虽然说得轻松,但正如“克勒门”富有深意的名字一样,它注定有着一种使命。一直以来,人们对“老克勒”这个词争议颇多,陈钢希望摆脱狭义的、装模作样的、孤芳自赏的“克勒”印象,赋予“克勒”一种正能量的新意。陈钢看来,“克勒”曾经是上海的一个符号,或许它是class(阶层)、colour(色彩)和club(会所)的“混搭”。到了现代,他更倾向于把它解读成一种中西精英文化碰撞出的都会文化。“它是一种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对美的要求、对优雅的追求,适应于现代都市的发展规律;它是一种城市精神,这种精神具有敢为天下先和海纳百川的现代文明胸怀。我们关心这种适应现代文明的精致文化,因其正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文脉和精华。而今,‘老克勒’们虽已渐渐逝去与老去,但‘克勒精神’却被重新认知,以各种新的方式传承开发,结出新果。”

    相关热词搜索:发动机沙龙城市文化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