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从《电影与播音》回望抗战时期川渝电化教育的发展

    从《电影与播音》回望抗战时期川渝电化教育的发展

    时间:2020-04-07 05:22:0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电影与播音》创办于抗日救亡的时代背景下,是中国知识分子“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乃至“电影救国”等现代务实观念在电教事业的卓越体现。文章通过对《电影与播音》在蓉期间载文的爬梳与整理,从“电影教育”的视角再现了抗战时期川渝电化教育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川渝电化教育成绩斐然,原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回望这段历史,可以加深对于教育传播媒体本质的认识,为教育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向指明道路。

    关键词 《电影与播音》 抗战时期 川渝电化教育 电影教育 教育影片

    中图分类号:G239.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9.071

    Abstract The “Film and Radio” was found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Anti-Japanese national salvation,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s, "save the nation by science", "saving the nation through education" and "saving the nation by films" and other modern pragmatic concepts of excellence embodied in the audio-visual industry. Through Combing and arranging on the “Film and Radio” during the Papers of Chengd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lm education" we reappeared the development of e-Education in Sichuan and Chongqing Areas during the war period. This period of success of e-Education whereas the aspects of reason is divided into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Looking back on this period of history, we can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media, indicating the direction of education for the training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ersonnel in the road.

    Key words the Film and Radio; the Anti-Japanese War; e-Education in Sichuan and Chongqing; film education; educational films

    金陵大学理学院创办的《电影与播音》①是中国电教事业发展中最早的一份由高校主办的专业性综合学术期刊。电化教育分为电影教育和播音教育两大类,尤以电影教育为重。[1]笔者采用“文献分析法”,结合“史为主、论为辅”的研究思路,通过对《电影与播音》在蓉期间载文的爬梳与整理,以期从“电影教育”的视角再现抗战时期川渝电化教育的发展,这将有助于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在新世纪的反思与探索。

    1 抗战时期川渝地区推行电影教育的机构

    电影教育是利用教育影片而实施的一种直观教育。教育影片分为社会教育片和学校教育片。

    1.1 “中制”、“中电”与“中教”

    1.1.1 概况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所属的“中制”(中国电影制片厂)和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所属的“中电”(中央电影摄影场)是抗战时期最具实力的两家官营制片机构。

    1941年,教育部为便于推广电化教育,特筹设“中教”(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摄制教育影片。“筹备期间,始于是年六月,止于翌年一月。厂址设于重庆北碚,以适值战时,一切设备均系临时性质,复逢太平洋战事发生,香港海防仰光诸地先后陷落,国际运输困难,该厂所需外来器材,至感短绌。幸赖同仁内而设法利用仅有器材,外而谋取其他厂家合作,努力摄制工作,五年以内,卒有成片五十余种。”[2]

    1.1.2 《电影与播音》及时报道了“中制”、“中电”与“中教”的制片动态。如:

    (1)“中制”在重庆之出品,有:“好丈夫”、“东亚之光”、“日本间谍”、“白云故乡”、“民族万岁”、“火的洗礼”、“孤岛天堂”、“保卫我们的土地”、“青年中国”、“保家乡”等,各片均以抗战为主题。[3]

    (2)“中电”会同英美两使馆新闻处派员合辑之CHINA’S STAND,共分三大卷,表现中国历史文物工业建设以至抗战五载始终不屈,全用英文字幕及说明,业由英美两使馆转送国外作宣传放映。[4]……“中电”吴蔚云、徐苏灵应四川省政府之邀请,赴荣县拍摄新县制,即将告一段落;童震前赴綦江随同导淮水利委员会主任沈百先拍摄水利工程,即将完成;李剑华编辑之“天府之国”第一辑“锦城”第二辑“岷江风物志”业已完成,即择期公演。[5]

    (3)“中教”三十一年(1942年)摄制陈果夫先生所编“移风易俗”长片中“重九”分幕,现已完成。三十二年度(1943年度)工作计划及制片细目亦报经教育部核定,闻本年度预定摄制长片两部及短片二十部,以地理教育为制片中心,“移风易俗”长片中的“谷雨”一幕,现正在摄制。[6]……“中教”新近摄制之“谷雨”影片现已完成,“夏令营”、“战时的陪都”、“疟疾”诸片正在摄制中。[7]

    1.1.3 放映与对外交流

    相关热词搜索:抗战时期电化教育播音回望发展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